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46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
气管插管术是麻醉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它不仅应用于临床麻醉手术中病人的呼吸管理,保证气道通畅,防止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给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病人安全;同时也是重症病人急救复苏和应用呼吸机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不同病人的气道结构不尽一样,所以,在临床实施气管插管时,不常见却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插管困难乃至插管不能成功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通常采取在颈部使用环甲膜穿刺,将硬外导管插入气管内从口腔穿出,然后,将气管导管套置于硬外导管上,再从颈部拉动硬外导管,使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中,这种逆行插管的不足之处在于轻则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副损伤和并发症,重则由于不能及时快速地控制呼吸道,施行人工呼吸而危及病人生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引导、照明、吹氧功能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的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使用这种引导管芯能解决特殊气道异常病人从口腔难以使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的难题,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副损伤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其特点是它包括可弯曲的管芯1,在管芯1的前端固定有发光体3、设有吹氧孔2,发光体3通过管芯1内置的导线6与电源插头7连接,在管芯1的后端置有连通的吹氧管4。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具有可弯曲的管芯1,管芯1采用可曲性较好的塑料管制作。在管芯1的前端固定有发光体3,发光体3为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在管芯1前端还设有吹氧孔2。发光体3通过管芯1内置的导线6与电源插头7连接,在管芯1的后端置有连通的吹氧管4,吹氧管4的头端为吹氧接口5。
本实施例的发光体3采用3w婴儿喉镜用灯泡,电源为直流电源,其电压为3v。
当遇特殊气道异常病例,应用普通的气管导管难以插入气管时,先将合适的气管导管套在本实用新型的引导管芯上,且拉向后方,然后,把电源插头7、吹氧接口5分别与3v直流电源、吸氧装置相连接,此时,管芯1前端的发光体3亮起,吹氧孔2有氧气吹出。操作者左手持普通麻醉喉镜沿右口角置入把舌推向左侧,并尽力挑起会厌,右手将接好电源、气源的管芯1沿会厌下试插入,一旦越过声门,即可在颈前环状软骨处发现亮点,如采用慢诱导,自主呼吸存在的病人还可发生呛咳,进一步证明管芯1已进入气管,此时,助手协助把拉在管芯1后方的气管导管沿管芯1顺势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1和喉镜,完成气管插管。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引导管芯较细、且可曲性良好,能适应咽部声门前曲度,软而有一定韧性,更易越过难以暴露并开放不全的声门而进入气管,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副损伤小;2、由于在管芯的前端固定有发光体可增加口咽腔亮度,有利于声门暴露,一旦管芯越过声门,即可在颈前环状软骨处发现亮点,更易确认已进入气管;3、由于管芯前端设置了吹氧孔,在插管同时,不断有高流量氧气喷出,可在声门前区形成一个高分压氧环境,能够防止无呼吸时间较长引起的低氧血症;4、本引导管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简便,携带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弯曲的管芯(1),在管芯(1)的前端固定有发光体(3)、设有吹氧孔(2),发光体3通过管芯(1)内置的导线(6)与电源插头(7)连接,在管芯(1)的后端置有连通的吹氧管(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管插管用引导管芯,其特点是它包括可弯曲的管芯,在管芯的前端固定有发光体、设有吹氧孔,发光体通过管芯内置的导线与电源插头连接,在管芯的后端置有连通的吹氧管。集引导、照明、吹氧功能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等优点。使用这种引导管芯能解决特殊气道异常病人从口腔难以使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的难题,引导插管成功率高,副损伤小。
文档编号A61M16/04GK2453948SQ00264409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春风, 蒲刚, 张勇, 于青林 申请人:吉林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