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保持经血等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涉及减低防漏侧壁与皮肤间的湿润感、不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开发出了各种生理用卫生巾、尿垫、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这些吸收性物品,在不透液性里面层与透液性表面层之间有吸收层,另外,在该吸收层的两侧有沿纵方向延伸的防漏侧壁。
上述防漏侧壁,由以疏水性合成纤维为主的无纺布形成。由该疏水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形成的上述防漏侧壁,纤维本身的液保持力小。因此,与大量的液体接触时,对于液浸透性的阻力强,可防止液体漏出到防漏侧壁的外部。
在日本特开平8-322877号公报中,揭示了用塑料布形成防漏侧壁。由该塑料布形成的防漏侧壁也对液浸透性的阻力也强。
但是,上述以疏水性合成纤维为主的无纺布形成的防漏侧壁中,由于构成无纺布的纤维本身的液保持力小,纤维间的毛细管作用几乎没有,所以,当少量的体液或汗附着在防漏侧壁的表面时,很难使其移动。因此,上述少量的体液容易残存在皮肤与防漏侧壁之间,使用者容易产生湿润感。
另外,上述用塑料布形成的防漏侧壁,防漏侧壁的表面容易与皮肤紧密接触,因此,上述少量的体液或汗容易残存在皮肤与防漏侧壁表面之间,结果,防漏侧壁的表面粘在皮肤上,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另外,由塑料布形成的防漏侧壁,透气性差,有闷热感。
发明目的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对液体的阻力强,并且能吸收少量的液体,具有不给使用者带来湿润感的防漏侧壁。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层、里面层、位于表面层与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受液侧的两侧部,设有沿纵方向延伸的防漏侧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侧壁的至少受液侧的面,由含有疏水性纤维和比该疏水性纤维短的亲水性纤维的片形成,上述片中,疏水性纤维相互融接,并且,亲水性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成为集合体分散在片内,上述集合体与疏水性纤维融接。
另外,把上述片在厚度方向区分为表面部分和里面部分时,上述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最好不设在表面部分,只设在里面部分。这时,如果上述防漏侧壁的单位面积重量是20~60g/m2,上述表面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是5~15g/m2时,则可缩短受液侧表面与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间的距离,可由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吸收防漏侧壁表面部分的水分。
另外,上述片也可以具有许多开孔部。另外,上述防漏侧壁中,上述片最好在侧壁顶部折返,也可以折返多次地形成,在折返后的上述片与片之间也可以设有液体吸收层。
另外,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最好比不存在集合体的区域中的片的纤维密度高。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最好是不存在集合体的区域中的片的纤维密度的1.5倍至3倍。
这里所述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是指亲水性纤维成为块状或卷曲状,亲水性纤维的密度,比片内的疏水性纤维的密度或不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分散着的区域的片的密度高。
例如,上述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是38~64mm,上述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是5~25mm。或者,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是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的1/2以下。
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比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短时,在疏水性纤维相互结合着的无纺布内,亲水性纤维成为块状或卷曲状的集合体,不容易脱落地夹在疏水性纤维间。
另外,上述片中,最好含有70~98质量%的疏水性纤维,含有2~30质量%的亲水性纤维。
当亲水性纤维在30质量%以下,最好在10质量%以下时,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隔开适度间隔地分散在片内。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防漏侧壁,以热融接的疏水性纤维为主体构成片(无纺布),成为块状或卷曲状的集合体的密度高的亲水性纤维,分散地局部地存在着。当少量的液体或汗等附着防漏侧壁上时,借助分散着的密度高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的亲水毛细管作用,容易保持在该亲水性纤维上。因此,少量的流体不容易残存在疏水性纤维间,少量的液体不容易返回使用者的皮肤上。因此,可将防漏侧壁的表面保持为干燥状态,使用者无湿润感。
图1是作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之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生理用卫生巾的II-II线断面图。
图3是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7是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8是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9是无纺布片的局部放大断面模式图。
图10是图9之无纺布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具有开孔部的无纺布片的断面图。
图12是表示无纺布片的制造方法之一例的说明图。
图13(A)(B)是表示亲水性纤维的较好断面形状的断面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图1是从受液侧看的、作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之实施例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II-II线断面图。图3是将生理用卫生巾的防漏侧壁局部放大的断面图。图4至图8是防漏侧壁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是形成防漏侧壁的片的模式断面图。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具有开孔部的无纺布片的断面图。图12是构成防漏侧壁的片的制造方法之一例的说明图。图13(A)(B)是表示亲水性纤维之一例的断面图。
图1和图2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1,具有面对内衣等外部衣裤的里面层2、位于宽度方向(X方向)的约中央、用于吸收经血(排泄液)的吸收层3、覆盖吸收层3的受液侧表面的表面层4。表面层4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端部4c在吸收层3的侧方与表面层2的表面接合。
在生理用卫生巾1宽度方向(X方向)的两侧部设有沿纵方向延伸的成对防漏侧壁5、5。该实施例中,防漏侧壁5、5分别由一片无纺布片6形成。防漏侧壁5是将无纺布片6在侧壁顶部折返的2片重叠构造,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一方的侧端与里面层2上面接合,在吸收层3的两侧,另一方侧端与表面层4的侧端部4c上面接合。
里面层2由不透液性片形成。该里面层2是透气性的树脂薄膜、经防水处理的纺粘型或射流喷网型等的无纺布、或者在无纺布的里面接合了透气性树脂薄膜的材料。在里面层2的里面,设有用于粘接在内衣等外部衣裤上的粘接层,还设有在生理用卫生巾的使用前保护粘接层的可剥离纸。
吸收层3用粉碎浆料或粉碎浆料与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等形成,粉碎浆料或粉碎浆料与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被绵纸等吸收性纸包覆住。吸收层3,可采用气流成网法浆、气流成网法无纺布、混有亲水性纤维的射流喷网型无纺布、经过亲水性处理的伸缩/非伸缩性熔喷法无纺布、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连续长丝构成的纤维集合体等。另外,上述吸收层也可设在防漏壁内。
表面层4是透液性片,例如可这样形成在树脂薄膜上形成多个开孔部15,含有疏水性合成纤维和亲水性纤维的透液性无纺布、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上形成许多开孔部15等。表面层4也可以这样形成在含有与形成防漏侧壁5、5的无纺布片6同样的亲水性纤维集合体的片上形成许多开孔部15。
如图2和图3所示,防漏侧壁5是将一片无纺布片6在侧壁顶部的折返部5a折返,形成2片重叠的构造,上述无纺布片6的表面部分6a呈现在外面,里面部分6b位于重叠的内部。
防漏侧壁5的折返部5a在弯折部5b朝向外侧方向地立起,在折返部5a与弯折部5b之间朝向上侧的面是第1肌肤相接部5A,从表面层4的表面到弯折部5b朝上方立起的部分、并朝向生理用卫生巾1中央侧的面是第2肌肤相接部5B。
里面层2、表面层4和防漏侧壁5的两侧端在吸收层3外侧方向的外周区域相互用热溶性粘接剂粘接,或者用热压花融接。从生理用卫生巾1的两侧部表面起的防漏侧壁5的高度尺寸H在5至30mm的范围,上述第1肌肤相接部5A的宽度尺寸W在5至40mm的范围。
在上述防漏侧壁5的内部,在折返的无纺布片6与无纺布片6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图2中是4个)弹性部件7。该弹性部件7以朝纵方向(Y方向)拉伸了的状态接合在无纺布片6上。因此,在自由状态的生理用卫生巾1中,对防漏侧壁5的无纺布片6作用着朝纵方向的弹性收缩力。
在生理用卫生巾1的纵方向(Y方向)前后端部,形成防漏侧壁5的无纺布6被折叠固定着。由于上述各弹性部件7的弹性收缩力作用在防漏侧壁5的上端,所以,对生理用卫生巾1作用着朝纵方向凹状弯曲的力,借助该弯曲,防漏侧壁5、5在吸收层3的两侧朝着使用者侧立起。
上述各弹性部件7,例如可采用聚氨酯、SEBS、SIS、SEEPS等的热可塑性弹性树脂为主体的扁平线状或线状的膜片或天然橡胶等。上述各弹性部件7被赋予0.294~1.47N的张拉荷重(拉力),以相对于自由长1.1至2倍程度的伸长状态接合在无纺布片6上。
如图9和图10的模式图所示,构成防漏侧壁5(和表面层4)的无纺布片6,由疏水性合成纤维11和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形成。上述疏水性合成纤维11,其纤维长是38至64mm,纤度是2.2至6.6detx。亲水性纤维可采用天然纤维素纤维,例如棉、人造丝等,纤维长是5至25mm。亲水性纤维最好采用棉。棉的纤度为1.2至11dtex。另外,无纺布片6中,不成为上述集合体12的亲水性纤维有时分散在疏水性纤维11内。但是,无纺布片6中所含的亲水性纤维的一半以上最好形成上述集合体12。
上述亲水性纤维,有图13(A)所示异形断面形状的纤维,也有图13(B)所示的中空断面形状的天然纤维素,例如棉。这里所说的异形断面,是指断面不是圆形或椭圆那样纤维表面为光滑的形状,而是在纤维表面上形成着槽或凹坑的形状。该断面形状的亲水性纤维纤维的表面积大,保持吸收液体的能力高。或者,具有原纤化毛管的天然纤维素,液体的保持吸收力强,也可作为形成上述集合体12的亲水性纤维使用。
上述纤维长度短的亲水性纤维成为块状或卷曲状等的集合体12。该集合体12,其纤维密度比不存在亲水性纤维集合体12的区域中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纤维密度高,也比不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分散区域的疏水性纤维11和亲水性纤维的密度高。
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分散在形成无纺布片6的片内,保持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内。上述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是指成团地集合着、或卷曲缠绕的状态,其密度比形成无纺布的疏水性纤维11的密度高、或者比不成为集合体12的亲水性纤维的分散区域的疏水性纤维11和亲水性纤维的密度高。
上述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的密度最好是集合体12不存在的区域的纤维密度的1.5至3倍。例如,当集合体12的密度是0.03g/cm3时,不存在集合体12的区域的密度是0.05至0.09g/cm3。
上述疏水性合成纤维11,至少其表面是由低融点材料形成,最好是芯部是PP或PET,鞘部是PE的芯鞘构造的复合纤维。另外,疏水性合成纤维11最好是含氧化钛的白浊状。含有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0.5~10质量%的氧化钛,可将防漏侧壁5形成为白色,可隐蔽被分散在无纺布片6内的集合体12吸收的血液。
构成防漏侧壁5的上述无纺布片6,是热融型无纺布,最好是用气穿方式形成的热融型无纺布,上述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表面相互热融接,另外,棉等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借助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表面的溶融或半溶融时的融接力而被粘接固定。
这样,为了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被切实保持,最好是这样的片构造即,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纤维有一定的长度,而且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容易固接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表面。例如,在采用热融接性短纤维的点粘型无纺布中,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不能切实保持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中间,容易脱落。因此,如上所述,最好采用用气穿方式形成的热粘型无纺布。另外,也可以采用用热辊加热的热粘型无纺布。也可以是采用热融接性长纤维的仿粘型无纺布。
如前所述,无纺布片6的单位面积重量是20~60g/m2,无纺布片6的厚度是0.3~10mm,最好是0.3~2mm。上述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可减低与皮肤接触时的坚硬感,另外,少量的液体或汗附着在防漏侧壁5的表面上时,借助集合体12的吸液力,该少量的液体容易透过疏水性合成纤维11之间。
为了使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容易地吸收上述少量的液体,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最好适度地分散配置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内。另外,在形成无纺布片6的片中,疏水性合成纤维11最好占70~98质量%,成为集合体12的亲水性纤维和不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最好占2~30质量%。另外,亲水性纤维的比例是2~10质量%。如果是上述的纤维配比,则可提高防漏侧壁5对大量液体的浸透阻力,防止液体侧漏,而且,可用分散在片内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吸收少量的液体。
上述块状或卷曲状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全体12,可以从无纺布片6的表面到里面均匀地分布,但是在防漏侧壁5、5的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的表面最好不存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这样,如图9所示实施例那样,在厚度方向的中间把无纺布片6区分为表面部分6a和里面部分6b时,在表面部分6a不存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在里面部分6b中分散配置着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
当块状或卷曲状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存在于表面部分6a时,防漏侧壁5、5的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的无纺布片6的表面强度降低,另外,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可能会脱落到使用者的皮肤侧。另外,被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保持着的少量水分可能会回到第1、第2皮肤要接部5A、5B,对使用者的皮肤给予湿润感。
另外,表面部分6a的厚度尽量薄,可缩短防漏侧壁5、5的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的表面与亲水性纤维集合体12的距离,可用集合体12吸引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表面的少量液体。因此,表面部分6a的单位面积重量比里面部分6b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上述表面部分6a的单位面积重量最好在5~15g/m2的范围。另外,表面部分6a的单位面积重量最好是无纺布片6的全体单位面积重量的1/3。
该生理用卫生巾1中,当经血流到表面层4时,透过该表面层4由吸收层3吸收。当大量的液体流到表面层、该液体朝生理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X方向)流时,由防漏侧壁5、5阻止液体的流动。即,形成防漏侧壁5、5的无纺布片6由于以疏水性合成纤维11为主体构成,所以,对于液体透过无纺布片6内的阻力强。因此,流到防漏侧壁5、5的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的液体不容易浸透到防漏侧壁5、5内,大部分液体返回表面层4而被吸收层3吸收。
但是,在无纺布片6中,由于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纤维间的毛细管作用不容易产生,所以,有时少量的经血残存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但是,该少量的液体被分散在无纺布片6内的密度高的亲水性纤维集合体12吸引,容易被集合体12吸收。另外,附着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的汗、或汗蒸发的蒸气也被集合体12吸收,结果,液体或蒸气难以残存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与皮肤之间,使用者没有湿润感。
如图11所示,在上述无纺布片6上进行针刺处理,形成多个开孔部21,也可用具有该开孔部21的无纺布片6形成防漏侧壁5、5。图4中,表示用具有开孔部21的无纺布片6形成的防漏侧壁5、5的断面图。在无纺布片6上形成许多开孔部21,当少量的液体或汗附着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时,该少量的液体进入开孔部21内,容易被接近开孔部21内面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吸收,液体不容易残留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表面。
如果开孔部21的孔径过大,则大量液体流过时,液体容易浸透到开孔部21内,防漏侧壁5、5对液体浸透的阻力降低。因此,开孔部21的孔径最好为0.3~2.0mm,开孔部21的面积占有率最好为5~60%。
另外,防漏侧壁5、5的构造,也可以如图5所示,在2片重叠折返的无纺布片6与无纺布片6之间夹设薄的液体吸收层22。该液体吸收层22例如可以是薄纸、气流或网法纸浆、SAP片、人造丝射流喷网型无纺布、用亲水处理的合成纤维形成的熔喷法无纺布、采用木浆纸等亲水性纤维或亲水性处理过的纤维的材料。
设有液体吸收层22时,作为无纺布片6,最好采用形成有许多开孔部21的无纺布。在图5所示防漏侧壁5、5中,附着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的液体经过开孔部21被液体吸收层22吸收,这时,残存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的少量液体或汗被集合体12吸收,可防止液体留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的表面。
容易吸收附着在防漏侧壁5、5表面的液体的上述液体吸收层22的吸液能力这样决定把液体吸收层22浸在生理盐水中1分钟后,在金属网上滴除水3分钟后的每单位面积(1cm2)的饱和吸收量是液体吸收层22的单位面积质量的2倍以上,最好是2至20倍的范围。
设置上述的液体吸收层22后,防漏侧壁5、5的刚性提高,防漏侧壁5、5容易从生理用卫生巾1的表面立起,但是如果刚性过高,则对皮肤有刚挺感。因此,液体吸收层22的纵方向(Y方向)的刚性,在JIS规格(JIS-L-1096-6.19.1)的悬臂法中,最好在50mm以下。
另外,上述液体吸收层22虽然也可以设在防漏侧壁5、5的内部整个区域,但最好不设在第1皮肤相接部5A,只设在第2皮肤相接部5B。只用无纺布片6形成第1皮肤相接部5A,可提高第1皮肤相接部5A的对液体浸透的阻力,防止大量的液体残存在第1皮肤相接部5A,另外,提高第2皮肤相接部5B对少量液体的吸收能力,可有效防止生理用卫生巾上的液体侧漏。
另外,防漏侧壁5、5的构造,也可以如图6所示地,把预先折叠的2片无纺布片6,再在其侧壁顶部折返,做成为4片重叠构造。根据该构造,可增加存在于防漏侧壁5、5内的集合体12的数目,提高集合体12吸收附着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的微少液体或汗的能力。
图7是表示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5、5的断面图。
形成该防漏侧壁5、5的无纺布片6从防漏侧壁5的外面侧到内部侧形成许多凹部23。该无纺布片6可用压花辊从外面侧加压而形成。凹部23的深度为0.1~1mm左右,凹部23的占有面积率为3~30%。
上述无纺布片6中,在形成有凹部23的部分,片的纤维密度增高。因此,当少量的液体残存在第1、第2皮肤相接部5A、5B上时,上述密度高的凹部23的底部,借助毛细管作用将液体引入,被引入的液体由接近凹部23的集合体12吸收,这样,防止液体残留在表面。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例之防漏侧壁5、5的局部断面立体图。
该防漏侧壁5、5由具有疏水性合成纤维11和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的无纺布片6形成。但是,在防漏侧壁5、5中,上述无纺布片6的形状是朝着纵方向(Y方向)峰谷交替的波形。该形状是用具有凹凸的辊加压形成的。因此,在波形的峰顶部和谷底部,纤维密度比其它区域高,由该纤维密度高的部分可将少量的液体导向集合体12。
图12是表示图9所示无纺布片6的制造方法之一例。
图12的制造方法中,把纤维长度为38~64mm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供给第1级的梳理装置31,用旋转辊的销33将疏水性合成纤维11开纤。由于上述疏水性合成纤维11比销33的圆周方向间距长,所以,疏水性合成纤维11朝着沿MD的方向对齐,形成了后面成为表面部分6a的纤维带。
在第2级梳理装置32中,被供给纤维长度为38~64mm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和纤维长度为5~25mm的亲水性纤维(棉),用旋转辊的销34开纤。由于上述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纤维长,并且刚性高,所以,被销34的开纤力朝着MD理顺。由于亲水性纤维短,并且是棉等的刚性低且柔软的材质,所以,受到销34的开纤力时,不朝向MD延伸,多数成为块状或卷曲的集合体12,保持在销33与销34之间。结果,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分散混合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中间,形成后面为里面部分6b的纤维带。
在上述两纤维带叠置的状态,送到气穿方式的加热室35。在该加热室35内,纤维带内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被热融接,并且,亲水性纤维12融接固定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的表面,制造出形成上述无纺布片6的无纺布。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上述加热室35,而用热辊将纤维带内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热融接。
另外,也可以只采用图12所示的第2级梳理装置32,使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均匀分散在疏水性合成纤维11内,形成无纺布。
上述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当少量的液体或汗附着在防漏侧壁上时,防漏侧壁可吸收该少量的液体,减低防漏侧壁表面的湿润,使用者没有闷热感。
权利要求
1.吸收性物品,具有表面层、里面层、位于表面层与里面层之间的吸收层,在受液侧的两侧部设有沿纵方向延伸的防漏侧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侧壁的至少受液侧的面由含有疏水性纤维和比该疏水性纤维短的亲水性纤维的片形成,上述片中,疏水性纤维相互融接,并且,亲水性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成为集合体并分散在片内,上述集合体与疏水性纤维融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把上述片在厚度方向区分为表面部分和里面部分时,上述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不设在上述表面部分,只设在上述里面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侧壁的单位面积重量是20~60g/m2,上述表面部分的单位面积重量是5~15g/m2。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具有许多开孔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漏侧壁中,上述片在侧壁顶部折返,在折返后的上述片与片之间设有液体吸收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成为上述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比不存在集合体的区域的片的纤维密度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成为集合体的亲水性纤维的纤维密度是不存在上述集合体区域的片的纤维密度的1.5倍至3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是38~64mm,上述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是5~25mm。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片中,含有70~98质量%的疏水性纤维,含有2~30质量%的亲水性纤维。
全文摘要
已往的生理用卫生巾中,少量的液体或汗容易残存在防漏侧壁上,使用者有湿润感。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形成生理用卫生巾的防漏侧壁5的无纺布片6,由纤维长度为38~64mm的疏水性合成纤维11形成,在其内部分散着纤维长度为5~25mm的棉等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该集合体12是块状或卷曲状。防漏侧壁5表面的少量液体被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12保持着。因此,容易使防漏侧壁5表面保持干燥状态,降低防漏侧壁5表面的湿润感,使用者无不适感。
文档编号A61F13/514GK1356099SQ0113948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7日
发明者水谷聪, 末兼真, 田上悦子, 西谷和也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