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测量装置和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9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分测量装置和芯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分测量装置,尤其涉及到这样一种用于在血液检查中通过用穿刺针刺穿样本采样部分例如指尖而采集血样以及测量血液中的特定成分例如葡萄糖的数量的成分测量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以被安装在用于测量例如血糖水平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加以使用的芯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已经建议进行血糖的自我测量,即,由患者自己监控其血糖水平的日常变化。
血糖水平的测量是通过使用血糖测量装置来进行的,即,安装根据血液中的血糖量经过显色的试纸,将血液供给试纸并使其在试纸上逐步扩散,以及用光学方法测量显色的程度(比色法),由此量化血糖水平。
作为在测量之前由患者自己采集血样的方法,在实践中采取这样的做法,即,通过使用包括穿刺针或小刀的穿刺装置刺破指尖等处的皮肤,随后用手指等向刺破部分的周围施加压力,由此从刺破部分中挤出血液。
然而,主要用作样本采样部分的指尖具有以下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指尖上集中着毛细血管,因此指尖适用于采集血样,但是另一方面,神经也集中在指尖上,这会伴随着血液采样而带来疼痛。因此,从指尖处采集血样会使患者感到剧痛并且成为负担,而且会伴随着由穿刺带来的恐惧,导致许多患者无法继续进行血糖的自我测量。
另外,由于要独立地进行穿刺操作、血液采样操作以及测量操作,因此传统的血糖测量的可操作性很差。
另外,在使用上述方法时,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很难有效地获得血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分测量装置,使用该成分测量装置可以更安全地在短时间内对血液的预定成分进行测量。
通过以下(1)至(15)中所述的本发明可实现上述第一目的。
(1)一种通过在其中安装具有穿刺针的芯体来使用的成分测量装置,它包括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其上放置将会被刺破的样本采样部分;穿刺部件,用于移动穿刺针以使其刺穿放在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上的样本采样部分;减压部件,用于使由穿刺针刺破的样本采样部分的刺破部分与穿刺针的包含空间一起处于减压状态;测量部件,用于测量从刺破部分中采样的血液中的预定成分的量;以及芯体回缩机构,用于沿远离样本采样部分的方向移动芯体并同时保持由减压部件产生的减压状态。
(2)如上面段落(1)中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芯体的移动是根据在芯体安装于其中的状态下的穿刺部件来进行的。
(3)如上面段落(1)或(2)中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利用由减压部件的操作而产生的减压力来操作所述芯体回缩机构。
(4)如上面段落(1)至(3)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芯体回缩机构包括减压腔室,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使减压腔室与容纳空间之间相通的具有高通气阻力的通道,以及减压腔室中的压力通过所述通道被降低,从而沿远离样本采样部分的方向移动芯体。
(5)如上面段落(1)或(2)中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回缩机构具有用于电力驱动的驱动源,并且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由驱动源的驱动操作。
(6)如上面段落(5)中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源是螺线管。
(7)如上面段落(1)至(6)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回缩机构具有偏压部件,并且当取消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的操作时,由偏压部件使所述芯体返回其在所述芯体回缩机构操作之前的位置。
(8)如上面段落(1)至(7)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成分测量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保持芯体并将穿刺部件装入其中的壳体,以及所述减压部件使壳体中的容纳空间处于减压状态。
(9)如上面段落(1)至(8)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可基本上同时地开始所述穿刺部件的操作和所述减压部件的操作。
(10)如上面段落(1)至(9)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继所述减压部件的操作之后被操作。
(11)如上面段落(1)至(10)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包括用于确定由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移动芯体的距离的移动距离确定部件。
(12)如上面段落(1)至(11)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具有用于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形成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所述芯体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使用,即,设在接触部分内侧上的开口被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封闭。
(13)如上面段落(12)中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具有一个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以及在所述芯体被安装在所述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位于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处或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略微伸出。
(14)如上面段落(1)至(13)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包括试纸以及用于将血液供应到所述试纸上的血液通道。
(15)如上面段落(1)至(14)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试纸是一种用于血糖测量的试纸。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体,利用所述芯体可以可靠地采集样本。
通过在以下段落(16)到(27)中所述的本发明可实现上述第二目的。
(16)一种芯体,包括一个具有内腔部分的芯体主体;以及一个环形突出的接触部分,其形成于芯体主体的远端并且使样本采样部分与其发生接触,其中,至少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部分的厚度沿从其近端朝向其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少。
(17)如上面段落(16)中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是尖锐的。
(18)如上面段落(16)或(17)中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一个位于其内侧上的内壁表面以及一个位于其外侧上的外壁表面,以及所述内壁表面和/或所述外壁表面是锥形的,从而所述接触部分的厚度是变化的。
(19)如上面段落(18)中所述的芯体,其中,在接触部分的所述远端附近所述内壁表面和所述外壁表面之间的角度为0.5至60°。
(20)如上面段落(16)至(19)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芯体主体部分在其远端部分的外圆周上具有一个凸缘,以及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沿远端的方向从凸缘的远端表面上突出。
(21)如上面段落(16)至(20)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的高度为0.1至5mm。
(22)如上面段落(16)至(21)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在其远端处设有一个被做成打开所述内腔部分的开口,以及芯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即,在开口被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封闭的状态下,通过减少内腔部分内部的压力,在吸力的作用下将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吸引在开口上。
(23)如上面段落(22)中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为10到50mm2。
(24)如上面段落(16)至(23)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包括一个穿刺针,它具有穿过内腔部分以便刺穿样本采样部分的针尖。
(25)如上面段落(24)中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针尖可移动到在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附近或超过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的位置。
(26)如上面段落(16)至(25)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包括试纸以及用于将样本供应到试纸上的样本通道。
(27)如上面段落(16)至(26)中之一所述的芯体,所述芯体在被安装在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使用。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以下的芯体和成分测量装置。
(28)如上面段落(27)中所述的芯体,其中,所述成分测量装置是一种如上面段落(1)至(15)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
(29)如上面段落(1)至(15)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中,所述芯体是一种如上面段落(16)至(26)中之一所述的芯体。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芯体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垂直剖视图,示出了(在将芯体安装于壳体中之前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穿刺部件和其中装有该穿刺部件的壳体的结构。
图4为垂直剖视图,示出了(在将芯体安装于壳体中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穿刺部件和其中装有该穿刺部件的壳体的结构。
图5为表示(在操作穿刺部件之前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6为表示在操作穿刺部件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7为表示在操作减压部件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8为表示(在操作芯体回缩机构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9为表示(在操作减压部件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0为表示(在操作减压部件的状态下)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1为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芯体被安装在壳体中且指尖与芯体的远端相接触的状态。
图12为表示芯体的第一实施例的远端侧上的结构的放大视图。
图13为芯体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4为表示试纸固定部分附近的结构的放大视图。
图15为表示芯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6为表示芯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7为表示芯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图18为表示芯体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已研发出这样的血糖测量装置,其中,将穿刺单元和测量单元彼此结合成一整体,并且包括用于挤压出血液的抽吸部件,该血糖测量装置已在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平10-183794(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4662)和日本专利申请No.平10-330057(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52923))中提出申请。
在血糖测量装置的使用中,首先,将指尖放在芯体的远端上,以密封芯体的远端开口以便保持气密性。接着,指尖被从远端开口处伸出的穿刺针刺破,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随后操作抽吸部件而在吸力作用下将指尖吸到远端开口上,并从刺破部分中吸出血液。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当操作在这样一种血糖测量装置中的抽吸部件以在吸力作用下将指尖吸引到芯体的远端上,然后使在该状态下的指尖和芯体彼此分开时,可以更可靠地从刺破部分中吸出血液,并且确保在短时间内有必要且足够的血量。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采集血样,必须更可靠地使指尖与远端开口发生紧密的接触。
从这个观点出发,本发明人发现,当芯体的远端设有一个与指尖接触的部分时以及当适当地选择该部分的形状时,增强了指尖与远端开口紧密接触的性能。基于该发现,完成了根据本发明的芯体。
现在,将根据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和芯体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其中安装包括穿刺针的芯体的状态下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对于可在安装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使用的包含穿刺针的芯体没有具体的限定,但是它最好是根据本发明的芯体。
另外,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使用也没有具体的限定。然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芯体在被安装于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被使用,并且,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型式中,本发明的芯体用于被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
现在,将对根据本发明的芯体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和芯体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或不受其限定。
首先将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进行说明,并且,尤其是将用于测量血液(样本)中的葡萄糖(预定成分)量的成分测量装置作为一个示例地进行说明。在本发明中,对样本采样部分没有具体的限定。该样本采样部分的优选例子包括手指、耳朵(例如,耳垂)、腹部、大腿、手臂等。这里,将对样本采样部分为手指(指尖)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芯体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图3和图4为表示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穿刺部件和其中包含穿刺部件的壳体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图5到图8为表示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垂直剖视图。顺便提及的是,在图1至图8中,右侧将被描述为“近端”,左侧将被描述为“远端”。
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分测量装置(血液成分测量装置)1包括主体2、设置在主体2中的手指施加部分(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3、容纳在壳体5中的穿刺部件4、设在壳体5的近端侧上的芯体回缩机构6、用于测量血液中的预定成分的测量部件7、用于将壳体5的内部处于减压状态下的泵8、电池组9、设在电路板10上的控制部件11以及显示单元12。该成分测量装置1与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一起使用。现在,将对这些组件进行描述。
主体2由彼此面对的罩壳21和盖子22构成。主体2中设有容纳空间23,上述的组件4到12装在容纳空间23中。
在罩壳21远端侧上的壁部分211设有一个开口212,该开口21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贯通罩壳21。通过开口212将芯体13安装(保持)在将在后面描述的壳体5中。
另外,在壁部分211的远端侧上的表面设有一个手指施加部分3,该部分3围绕着开口212的圆周并且是根据指尖(手指)的形状形成的。手指施加部分3在其远端侧上设有一个手指施加表面(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31。在指尖与手指施加部分3(手指施加表面31)保持接触的情况下,操作成分测量装置1。这样使得指尖被刺破,并且测量所采样的血液中的预定成分(在下文中由葡萄糖表示)的数量。
盖子22的顶面装有显示窗(开口)221,该显示窗221贯穿盖子22且用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覆盖。
显示单元12被设置在容纳空间23内的一个与显示窗221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显示在显示单元12上的各种信息都可通过显示窗221得到确认。
显示单元12由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构成。例如,在显示单元12上可显示电源的ON/OFF、电源电压(电池组的剩余电能)、测量结果、测量的日期和时间、误差指示、操作指示,等等。
此外,操作按钮222被设置在盖子22的顶面上。成分测量装置1如此构成,即,按压操作按钮222可使穿刺部件4(稍后描述)和泵(减压部件)8相继或基本上同时地操作。
顺便提及的是,成分测量装置1可以被如此地构成,即,按压操作按钮222使成分测量装置1的电源被接通。
电路板10设置在图1中所示显示单元12的下侧上,并且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件11安装在电路板10上。控制部件11控制成分测量装置1的各种操作。另外,控制部件11包括有用于根据来自测量部件7的信号计算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血糖水平)的运算单元。
作为减压部件(抽吸机构)的泵8设置于图1所示电路板10的左下侧上。泵8可通过电源操作,并且通过管81与在壳体5(将在后面描述)中形成的空气管道54相连接。管81是挠性的,并且由诸如聚烯烃(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或类似物)、聚酰胺、聚酯、硅酮橡胶、聚氨酯等聚合材料制成。
泵8抽吸和排放存在于壳体5的内腔部分52中的空气,由此使壳体5的内腔部分52处于减压状态中。
另外,泵8有能力使壳体5的内腔部分52和指尖的刺破部分处于达到这种程度的减压状态中,即,使得血液能够从指尖的刺破部分被吸出(例如,大约100至600mmHg)。
作为电源的电池组9设置在图1中所示电路板10的右下侧上。电池组9与泵8、控制部件11、显示单元12等电连接,用于供应操作这些部件所需的电力。
测量部件7设置于图1中所示泵8的观察者一侧。测量部件7用于通过光学方式测量在设置于芯体13(将在后面描述)中的试纸18上形成的血液上的葡萄糖量。测量部件7的安装位置位于一个侧部的附近,在该侧部,在芯体13被安装和固定在壳体5中的状态下布置试纸18。
测量部件7包括未示出的发光装置(发光二极管)和光线接收装置(光电二极管)。
发光装置与控制部件11电连接,而光线接收装置通过未示出的放大器和A/D转换器与控制部件11电连接。
发光装置由来自控制部件11的信号操纵,从而发射光线。所述光线最好是以预定的时间间隔间歇地发射的光脉冲。
当在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的状态下接通发光装置时,试纸18由从发光装置中发射的光线照射,来自试纸18的反射光被光线接收装置接收并且经过光电转换。光线接收装置依照所接收的光线量输出模拟信号,所述模拟信号以期望的方式被放大,并且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件11中。
控制部件11根据输入的信号进行预定的算术处理,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进行校正计算,从而确定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血糖水平)。由此确定的血糖水平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2上。
其中包含穿刺部件4的壳体5和与壳体5的近端侧相连接地设置的芯体回缩机构6设在图1中所示测量部件7的观察者一侧。
芯体回缩机构6安装在罩壳21上。另一方面,壳体5没有安装在罩壳21上,并且可由芯体回缩机构6使其沿其轴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
在壳体5中,安装芯体13以使用。如图2中所示,芯体13包括穿刺针14、用于在其中可滑动地容纳穿刺针14的第一壳体(针壳体)15、设置在第一壳体15的外圆周部分处的第二壳体(芯体主体)16、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外圆周部分上的试纸固定部分17以及固定在试纸固定部分17上的试纸18。
对将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芯体13没有具体的限定,但最好是将在后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芯体。
穿刺针14由针主体141和安装在针主体141的近端侧的衬套142构成,并被容纳在第一壳体15的内腔部分152中。
针主体141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钛、钛合金等)制成的中空元件或实心元件构成,并且在其远端处设有尖锐刀刃(针尖)。指尖的表面(皮肤)被刀刃刺破。
此外,衬套142由大致为圆柱形的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外圆周部分与第一壳体15的内圆周表面151相接触的情况下滑动。
在衬套142的近端部分上设有直径减小的直径减小部分143。直径减小部分143被装配在构成将在后面描述的穿刺部件4的柱塞41的针夹411中。
第一壳体15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153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中形成内腔部分152。
壁部分153在其大约为中心的部分中设有横截面为环形的孔154。在刺穿指尖(手指)时,针主体141穿过孔154。另外,将孔154的直径设定成小于衬套142的远端的外径。因此,当穿刺针14沿内腔部分152的远端的方向移动并且衬套142的远端与壁部分153的近端接触时,穿刺针14被限制沿其远端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因此,在刺穿指尖时,针主体141从芯体13的远端伸出的长度保持恒定。因此,可靠地防止针主体141的刀刃刺入指尖的深度大于所需的深度。
另外,可提供一种用于调整将在后面描述的柱塞41的移动距离的机构,以便调整针主体141的刀刃刺入指尖的深度。
第二壳体16安装在第一壳体15的外圆周部分上。
第二壳体16由基本上为管状的元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形成内腔部分161。
此外,第二壳体16在其远端设有以环的形式突出的接触部分163。接触部分163是一个使指尖压在其上的部分,并且在其中形成用于开放内腔部分161的远端开口(开口)162。接触部分163远端的外圆周边缘具有适于在穿刺时通过将其压在指尖上来刺激刺破部分的周围而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的形状。另外,它具有这样一种形状,即,当由泵8产生减压状态时,尽可能可靠地抑制通过位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与指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空气流入。顺便提及的是,第二壳体16的远端可以不设置接触部分163,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壳体16的远端表面可构成一个平坦表面。
第二壳体16在接触部分163的近端附近于外圆周部分上设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凸缘164。在芯体13被安装在后面将描述的壳体5中的状态下,凸缘164的近端与壳体5的远端相接触,由此相对于壳体5确定芯体13的位置。
第二壳体16在其外圆周部分上设有凹槽165,并且其上设有圆盘形试纸18的试纸固定部分17被安装在凹槽165中。
另外,第二壳体16在其内圆周表面上设有突出到内腔部分161中的血液引导件166。血液引导件166具有接收在刺破指尖后通过远端开口162流入到内腔部分161中的血液(样本)的功能。
在上述芯体13中,形成了用于通过第二壳体16与试纸固定部分17使第二壳体16的内腔部分161与外部相通的血液通道19。血液通道19是一条用于将通过穿刺获得的血液引导到试纸18上的管道,并且包括通向内腔部分161的通道开口191和朝向芯体13的外部开口的通道开口192。顺便提及的是,通道开口192位于试纸18的中央部分处。
另外,血液引导件166设在通道开口191的附近。因此,由血液引导件166接收到的血液通过通道开口191被有效地引导到血液通道19中。血液在毛细作用下到达通道开口192,然后被供应到设置成封闭通道开口192的试纸18的中央部分,并呈放射状地扩散开。
试纸18包括能够吸收和扩展血液的载体,以及在载体上携带的试剂。
载体的示例包括片状多孔体,诸如非纺织物、织造织物、取向片材,等等。多孔体最好是亲水性的。
被携带于载体上的试剂可根据样本中所要测量的成分依需要而确定。例如,在用于测量血糖水平的情况中,所述试剂可包括葡萄糖氧化酶(GOD)、过氧物酶(POD)、以及诸如4-氨基安替比林、N-乙基-N-(2-羟基-3-磺基丙基)-间甲苯胺等彩色成色剂(着色偶联剂)。除这些物质以外,该试剂还可包括能够与血液成分(例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醇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等)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以及与上述相同或相似的彩色成色剂(着色偶联剂)。除此之外,所述试剂还可包括缓冲剂,诸如磷酸缓冲溶液。顺便提及的是,试剂的种类和成分当然不局限于上述那些。
上述芯体13通过上述罩壳21的开口212可拆卸地安装(装配)在壳体5(装配部分53)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5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51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中形成内腔部分(容纳空间)52。另外,壳体5在其远端侧上设有装配部分53,该装配部分53的内径被相应地减小到芯体13的外圆周形状。芯体13被插入并装配(固定)在装配部分53中。顺便提及的是,在图3和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所描述的内容,以简化的形式示出了芯体13的结构。
壳体5在其侧部设有用于使内腔部分52和外部相通的空气通道54,并且空气通道54通过管81与泵8相连接。内腔部分52中的空气被泵8抽吸通过空气通道54,从而使内腔部分52处于减压状态。
壁部分51大约在其中央部分上设有孔511。在孔511中设置一个其中具有小孔(通道)651的细管65。空气通过小孔651在分别设置于细管65两侧上的内腔部分52与可变容积腔室631(将在后面描述)之间循环流动。
环形密封圈(密封元件)55安装在壳体5的远端上。该结构确保当将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时,芯体13的凸缘164的近端会与密封圈55相接触,从而保持内腔部分52的气密性。
密封圈55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弹性材料的例子包括各种橡胶材料,诸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类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海准橡胶、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等,以及各种热塑性弹体,诸如基于苯乙烯、聚烯烃、聚氯乙烯、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丁二烯以及氟橡胶的热塑性弹体等。
壳体5在其近侧部分的外圆周上设有一个向外突出的环形凸缘56,并且在其近端上设有圆柱形突起59。
穿刺部件4在装配部分53的近端侧上容纳于壳体5的内腔部分52中。穿刺部件4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安装于其上的穿刺针14沿远端的方向移动,并且针主体141的刀刃刺破指尖的表面。
穿刺部件4包括柱塞41、用于沿远端方向偏压柱塞41的盘簧(偏压构件)42和用于沿近端方向偏压柱塞41的盘簧(偏压构件)43。
柱塞41在其远端部分处设有一个杯状的针夹411。穿刺针14的直径减小部分143可拆卸地装配在针夹411中。另外。柱塞41在其近端部分上设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弹性片412,在该弹性片412的远端上具有一个突起状的接合和止动部分413。
在将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之前的状态下,即,在将穿刺针14安装在柱塞41上之前的状态下(见图3),由弹性片412的弹力沿图3中的向上方向偏压接合和止动部分413,以便使其与壳体5的内圆周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在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的状态下,即,在穿刺针14装在柱塞41上的状态下(见图4),该接合和止动部分413被插入到贯穿壳体5的开口57中,并且在开口57的边缘部分上被接合和停止。这使得柱塞41沿远端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顺便提及的是,开口57被平板状密封元件(密封元件)58封闭,从而保持内腔部分52的气密性。密封元件58可由与上述密封圈55相同的材料制成。
盘簧(穿刺弹簧)42设置在柱塞41的近端侧上,并且其两端分别与柱塞41和壁部分51相接触。另一方面,盘簧(推回弹簧)43设置在柱塞41的远端侧上,并且其两端分别与柱塞41和装配部分53相接触。
另外,如图3和图4中所示,能够使接合和止动部分413移动到内腔部分52中(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的接合和止动解除构件223设在壳体5的外部。该接合和止动解除构件223随如上所述地按压操作按钮222的动作而移动。
在接合和止动部分413与开口57相接合并被止动的状态下,盘簧42处于受压缩的状态,并且沿远端方向偏压柱塞41。当按压操作按钮222以使接合和止动解除构件223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接合和止动部分413的接合与止动状态时,盘簧42延伸以使柱塞41沿远端方向移动,从而使针主体141的刀刃刺穿指尖的表面(皮肤)。
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中,盘簧43被压缩并沿近端方向偏压柱塞41,即,它趋向于沿近端方向推回柱塞41。之后,柱塞41进行衰减运动,并且最终在盘簧42的弹力与盘簧43的弹力相互平衡的位置处静止不动。
顺便提及的是,在柱塞41静止不动的状态下,针主体141的刀刃容纳在芯体13中。
芯体回缩机构6设在壳体5的近端侧上。
芯体回缩机构6用来使壳体5和安装在壳体5中的芯体13沿远离指尖20的方向(沿近端方向)移动。
如图5到图8中所示,芯体回缩机构6包括主体部分61、密封圈64以及细管65。
主体部分61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62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中形成内腔部分63。壳体5的近端侧插在内腔部分63中。
主体部分61在其远端设有一个朝向其中心突出的环状突起611。在操作芯体回缩机构6之前的状态下,突起611的近端和凸缘56的远端相互接触。这阻止了壳体5沿远端方向移动。也就是说,这可防止壳体5从主体部分61上滑脱。
另外,在这种情况中,接触部分163的远端被布置于与手指施加表面31大致相同的位置处或从手指施加表面31略微突出(见图5)。这确保了当指尖20与手指施加部分3相接触时,指尖20的表面可与接触部分163可靠地接触,从而可封闭远端开口162。
壁部分62在其大约为中央的部分上设有一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凹槽621。凹槽621的直径被设定为基本上等于突起59的外径,并且突起59被插入在凹槽621中。另外,凸缘56的外径被设定成基本上等于主体部分61的内径。该构造能可靠地防止例如与沿壳体5的轴向的位置无关的沿图中的垂直方向的偏移(在壳体5的中心与主体部分61之间的偏移)。
环状密封圈64设置在突起59的外圆周,也就是壳体5的近端与壁部分62的远端侧表面622之间。密封圈64与壳体5的近端和表面622两者之间都处于气密性的紧密接触状态。这使得气密的可变容积腔室(减压腔室)631被限定在一个由密封圈64、壳体5的近端、表面622以及凹槽621的内表面所包围的区域内。
另外,密封圈64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在芯体回缩机构6的操作状态中(在图8中所示的状态中),密封圈64通过其弹力沿远端方向偏压壳体5。也就是说,密封圈64还起到偏压机构的作用。至于弹性材料,可使用与上述密封圈55等相同的材料或类似材料。
细管65由圆柱形元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形成有小孔(通道)651。小孔651为一条用于在壳体5的内腔部分52与可变容积腔室631之间连通的通道,并且由于其具有小直径而具有很大的通气道阻力。对小孔651的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该直径最好为约0.01至0.3mm。在将小孔651的直径设定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必需且足够的通气道(循环)阻力。
除此之外,通过调整小孔651的直径,可以调整泵8操作的起始定时和芯体回缩机构6操作的起始定时。
顺便提及的是,细管65不局限于如图所示的那一种,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设置多个细管65。
在上述芯体回缩机构6中,当使指尖20与接触部分163相接触以密封远端开口162,并且在该状态下操纵泵8时,首先,使内腔部分52处于一个减压状态中,从而存在于可变容积腔室631中的空气通过小孔651流到内腔部分52中,由此开始在可变容积腔室631中的减压。由于小孔651具有很高的通气道阻力,因此可变容积腔室631的体积逐渐变小,并且壳体5与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逐渐地沿着远离指尖20的方向移动。
很快,突起59的近端591开始与凹槽621的底表面相接触,因此壳体5和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的沿近端方向的移动被停止(见图8)。因此,通过调整突起59的轴向长度,可以防止芯体13与指尖20间隔超过所要求的距离。换句话说,突起59和与之接触的凹槽621的底面构成一种用于确定芯体13离开指尖20的移动距离(最大缩回距离)的部件(移动距离确定部件)。
对上述的芯体13与指尖20之间的离开距离(芯体13的最大缩回距离)没有具体的限制;例如,该离开距离优选地约为0.2到2.5mm,最好约为0.5到1.5mm。在将该离开距离设定在这个范围内时,可以更可靠地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量的血液。除此之外,可更可靠地防止指尖20滑离远端开口162。
另外,芯体回缩机构6接着泵8的操作进行操作。具体地说,芯体回缩机构6被如此设计,以便在通过由泵8减小内腔部分52中的压力而使指尖20在吸力作用下被吸引到远端开口162上以后,沿近端方向逐渐缩回(移动)芯体13。因此,芯体回缩机构6可在保持指尖20的刺破部分21处于减压状态下的同时使芯体13远离指尖20。
如上所述的芯体回缩机构6利用由泵8产生的减压能而操作。换句话说,泵(减压部件)8可被称作芯体回缩机构6的一个构件。
另外,上述的芯体回缩机构6不需要添加其他的驱动源,因此,其优点在于减小了成分测量装置1的尺寸、重量和制造成本。
顺便提及的是,在成分测量装置1中,当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将指尖20压在手指施加部分3上时,指尖20的表面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相接触,并且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在刺破部分21周围的毛细血管上施加压力。
因此,在成分测量装置1未设有芯体回缩机构6的情况下,甚至当操纵泵8以使刺破部分21处于减压状态以便从刺破部分21中吸出血液时,由于尚未除去施加在刺破部分21周围的毛细血管上的压力,因此也不可能获得测量血糖水平所需的血液量,或者花费很长时间来获得足够的血液量。
与之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1中,芯体13可在使指尖20的刺破部分21保持处于减压状态的同时移离指尖20,从而可使已被接触部分163的远端挤压的刺破部分21周围的毛细血管免受压力作用,使血液22更可靠地在短时间内从刺破部分21中被吸出,并且可以确定地获得测量血糖水平所需的充足的血液量。
另外,在芯体回缩机构6的操作状态(图8中所示的状态)下,壳体5沿近端的方向移动,并且密封圈64处于压缩状态。由于密封圈64如上所述地由弹性材料构成,所以在图8中所示的状态下,它沿远端的方向偏压壳体5。因此,当由减压解除部件(未示出)解除由泵8所产生的减压状态时,密封圈64在其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基本恢复到其初始形状,从而沿远端方向移动壳体5。在这种情况下,壳体5的凸缘56的远端与主体部分61的突起611的近端发生接触,并且由此抑制其沿远端方向进一步移动。也就是说,壳体5和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返回它们在芯体回缩机构6操作之前所处的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2至图8描述在执行穿刺、采样和扩散血液的情况下成分测量装置1的组件的操作以及使用成分测量装置1测量血糖水平。
首先,通过罩壳21的开口212将芯体13插入到壳体5的装配部分53中,并且将穿刺针14的直径减小部分143装配到针夹411中(见图3和图4)。
当沿近端方向进一步推动芯体13时,柱塞41克服盘簧42的偏压力沿近端方向移动。接合和止动部分413在由弹性片412的弹性力产生的偏压下与内腔部分52的内圆周表面接触,但是,当接合和止动部分413到达开口57的位置处时,它被插入到开口57中(见图4)。这使得即使当解除了由芯体13施加的沿近端方向的推动力时,接合和止动部分413与开口57相接合并被其止住,从而限制柱塞41沿远端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盘簧42处于压缩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由穿刺针4进行穿刺的准备工作和血液(样本)采样的准备工作。
接着,接通电源开关(未示出)。这样启动了成分测量装置1的部件,并且达到可执行测量的状态。
接下来,将指尖(手指)20压在手指施加部分3上。结果,使指尖20与芯体13的接触部分163形成压力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将指尖20放置成用以封闭远端开口162(见图5),从而使空气的泄漏最小化。
当按下操作按钮222时,与操作按钮222相关联的接合和止动解除构件223移动到图4中的下侧。这样使得接合和止动解除构件223与接合和止动部分413接触,并且将接合和止动部分413推回到内腔部分52的侧部。在这种操作下,解除了接合和止动部分413的接合和止动,并且已经被压缩的盘簧42的弹力使柱塞41沿远端方向移动,从而使针主体141通过远端开口162突出,以刺破指尖20的表面(见图6)。血液从被针主体141刺破的刺破部分21流出。
顺便提及的是,在按下操作按钮222的情况下,基本上同时地接通泵8的操作开关(未示出)。
在由针主体141刺破指尖20之后,盘簧43沿近端的方向推回柱塞41。柱塞41经历衰减运动,以便在盘簧42的弹力与盘簧43的弹力相互平衡的位置处静止不动(见图7)。在这种情况下,针主体141的刀刃被容纳于芯体13中。因此,防止针主体141的刀刃在除了刺穿以外的其它时间伸出远端开口162。因此,可避免对皮肤等的误伤,并且可防止感染,从而具有高安全性。
与上述[4]的操作基本上同步地操纵泵8,以开始从壳体5的内腔部分52中抽出空气。这降低了内腔部分52内部的压力,从而形成减压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指尖20的被针主体141刺穿的刺破部分21也处于减压状态中。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该状态中,位于接触部分163内部(或处于远端开口162处)的指尖20朝向芯体13的内部升高成小山状,并且在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接触的刺破部分21周围的毛细血管处于压力下。
当继续由泵8从内腔部分52中抽出空气时,可变容积腔室631内部的空气通过小孔651逐渐流出并流入到内腔部分52中,而且可变容积腔室631的容积逐渐减小。因此,壳体5与安装于其上的芯体13开始逐渐沿近端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远离指尖20的方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了在内腔部分52中以及在指尖20的刺破部分21处的减压状态,从而可防止指尖20滑离远端开口162。另外,即使芯体13移离指尖20,由于指尖20与手指施加部分3相接触,指尖20也不会追随芯体13移动。因此,使芯体13可靠地与指尖20分开。
在芯体13与指尖20分开的情况下,受到由接触部分163的远端所施加的压力的刺破部分21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逐渐放松,并且从刺破部分21中抽出血液22(见图8)。也就是说,与其中未采取指尖20与芯体13相互分开的作法的情况相比,在该情况下促进流血,从而可确保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血液量。
顺便提及的是,由泵8所产生的最小压力优选地为例如大约100到600mmHg。
很快,突起59的近端591开始与凹槽621的底面彼此接触。这使得壳体5与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的沿近端方向的移动被止住。因此,使芯体13停止在与指尖20隔开适当距离的位置上,从而防止指尖20滑离远端开口162。因此,可以更确实地避免如下所述的麻烦,即,从刺破部分21中抽出的血液22散开,从而污染周围,因而具有高安全性。
如上所述,在成分测量装置1中,操作按钮222的一次按压使穿刺操作和减压操作基本上同时地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由泵8提供的减压动力可进行芯体13的缩回操作。因此,成分测量装置1在可操作性方面非常出色。
接着,使通过上述[7]的操作而以晶粒形式出现在刺破部分21上的血液22与形成于芯体13内部的血液引导件166接触,通过血液通道19被引导到试纸18上,被供应到试纸18的中央部分,并呈放射状地散开(见图2)。
随着血液22被供应到试纸18上并在其上散开,在血液22中的葡萄糖(待测量的成分)和在试纸18上携带的试剂彼此发生反应,导致试纸18依照葡萄糖的水平显色。由上述测量部件7测量显色的程度,由控制部件11根据如此获得的数据执行算术操作,并且进行诸如温度校准和血细胞比容值校准的校正以量化血糖水平。然后,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单元12上。
在确认测量结果之后,操纵减压解除部件(未示出),于是外部空气流入到内腔部分52中和刺破部分21处,以使内腔部分52和刺破部分21返回到大气压力下。当确定消除了在指尖20的刺破部分21周围的抽吸感觉并且刺破部分21已恢复到大气压力下时,使芯体13的接触部分163与指尖20分开。顺便提及的是,减压解除部件的示例包括设置在管81的中间部分处的放泄阀等(未示出)。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
图9是表示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现在,将以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重点对图9中所示的芯体回缩机构6a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零件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图9中的右侧将称为“近端”,而左侧将称为“远端”。
芯体回缩机构6a包括主体部分61a、密封圈64a、细管65a以及盘簧67a。
主体部分61a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62a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形成内腔部分63a。壳体5的近端侧被插入在内腔部分63a中。
主体部分61a在其远端部分的内圆周上设有一个环形凹槽66a,而且壳体5的凸缘56布置于该凹槽66a中。另外,凹槽66a包括在其远端处的远端侧内表面661a,以及在其近端处的近端侧内表面662a。远端侧内表面661a和近端侧内表面662a一起限制凸缘56沿轴向移动。也就是说,远端侧内表面661a和近端侧内表面662a限制了壳体5的沿轴向的运动。
在芯体回缩机构6a的操作状态下,凸缘56的近端和近端侧内表面662a彼此接触,从而使壳体5和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的沿近端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换句话说,凸缘56和与之接触的近端侧内表面662a构成了一种用于确定芯体13从指尖20的移动距离(最大缩回距离)的部件(移动距离确定部件)。
环状密封圈64a装配在主体部分61a的内圆周表面的中央部分附近,并且被布置成与壳体5的外圆周表面以及在壳体5的近端上形成的环状突起59a的外圆周表面气密地紧密接触。因此,气密性的可变容积腔室(减压腔室)631a被限定在由密封圈64a、壳体5的近端以及内腔部分63a的内表面所包围的区域内,从而与沿壳体5的轴向的位置无关地保持可变容积腔室631a的气密性。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圈64a最好具有这种程度的滑动阻力,即,不会阻碍将在后面描述的盘簧67a的伸展和收缩。
上述的密封圈64a可由与上述密封圈55等相同的材料制成。
另外,盘簧67a被设置为可变容积腔室631a的偏压部件,盘簧67a的近端与壁部分62a相接触,而盘簧67a的远端与壳体5的近端相接触。在芯体回缩机构6a的操作状态中,壳体5沿近端的方向移动,并且盘簧67a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沿远端的方向偏压壳体5。
另外,在这种结构下,可获得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处在于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
图10为表示设在成分测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的芯体回缩机构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现在,将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重点来说明图10中所示的芯体回缩机构6b,并且将省略掉关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的零件的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0中的右侧将称为“近端”,而左侧将称为“远端”。
芯体回缩机构6b包括主体部分61b、螺线管69b和盘簧67b。
主体部分61b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62b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形成内腔部分63b。另外,主体部分61b在其远端设有壁部分68b。
壁部分62b和68b在其大致为中央的部分上分别设有孔621b和681b,并且具有螺线管69b的柱塞691b穿过孔621b和681b。
芯体回缩机构6b包括作为用于电力驱动的驱动源的螺线管69b。该螺线管69b与电池组9和控制部件11电连接。顺便提及的是,控制部件11调整例如泵8的操作和芯体回缩机构6b的操作的起始定时。
螺线管69b由柱塞691b和电磁体692b构成,并且电磁体692b以包围柱塞691b的近端部分的外圆周的状态容纳在内腔部分63b中。
柱塞691b由杆状元件构成,并且在其远端设有一个环形凸缘。柱塞691b的远端安装在壳体5的近端上。
当将电流通到电磁体692b上时,即,当操纵芯体回缩机构6b时,柱塞691b沿近端的方向抵抗着盘簧67b地移动。由于壳体5安装在柱塞691b的远端上,柱塞691b沿近端的方向的移动伴随着壳体5和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沿近端方向的移动。
很快,当突起59b的近端591b与壁部分68b的远端彼此相互接触时,壳体5与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沿近端方向的移动被停止。因此,通过调整突起59b的轴向长度,可防止芯体13与指尖20间隔超过所要求的距离。换句话说,突起59b和与之接触的壁部分68b构成了一种用于确定芯体13从指尖20的移动距离(最大缩回距离)的部件(移动距离确定部件)。
另外,盘簧67b被设置成一个在柱塞691b的远端部分的外圆周处的偏压部件,盘簧67b的近端与壁部分68b相接触,而盘簧67b的远端与壳体5的近端相接触。在芯体回缩机构6b的操作状态下,壳体5沿近端的方向移动,并且盘簧67b处于压缩状态中,从而沿远端方向偏压壳体5。在这种情况中,当停止(取消)电流流过电磁体692b时,也就是说,当取消芯体回缩机构6b的操作时,盘簧67b的弹力使壳体5与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沿远端方向移动,返回到它们在芯体回缩机构6b操作之前所在的位置。
另外,在这种结构下,可获得与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芯体回缩机构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虽然上面基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成分测量装置的部件的结构可用能够拥有与上述相同的功能的任意结构取代。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其中通过光学方法测量(比色法)由血液中的成分与试剂的反应所导致的试纸的显色程度、将其测量结果转换成成分量的测量结果并且进行显示的上述系统可用这样一种系统来取代,即,其中通过电学方式测量根据样本中的成分量而产生的电势变化,并且将所述测量结果转换成成分量的测量结果并且进行显示。
除此之外,可人工地或可自动地开始减压部件和芯体回缩机构的操作。在后面那种情况中,可采用这样一种系统,其中,例如被设计成可通过磁性检测穿刺针在穿刺指尖时沿远端方向的移动的传感器布置在壳体的装配部分的侧部附近,并且减压部件和芯体回缩机构根据由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操纵。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芯体。
如上面已经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芯体最好在被安装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使用。由于上面已参照图1到图10详细地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因此这里将简述芯体回缩机构,并省略掉对其他零件的描述。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芯体被安装于成分测量装置中的壳体中并且使指尖与芯体的远端相接触的状态。在以下的描述中,图11中的右侧将被称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如图11中所示,芯体回缩机构6设置在壳体5的近端侧上。顺便提及的是,在图11中,芯体13的结构是以简化的形式示出的。
芯体回缩机构6用于使壳体5和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沿远离指尖20的方向(沿近端方向)移动。
芯体回缩机构6包括主体部分61,并且壳体5的相对于上述凸缘56的近端侧上的一部分和突起59被容纳于主体部分61中。
另外,在主体部分61的内部形成一个气密的可变容积腔室(减压腔室)631。
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可变容积腔室631与壳体5的内腔部分52通过一个具有高通气阻力的小孔651彼此连通。
在上述芯体回缩机构6中,当在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并且使指尖20保持与芯体13的远端相接触以便由此密封芯体13的远端开口162的状态下操作泵8时,首先使内腔部分52处于减压状态下,在可变容积腔室631内部的空气通过小孔651流入到内腔部分52中,并且开始可变容积腔室631内部的压力减小。由于小孔651具有高的通气阻力,因此可变容积腔室631的体积逐渐减小,并且壳体5以及安装于其中的芯体13沿远离指尖20的方向逐渐地移动。
使用如上所述地设置的芯体回缩机构6,可以更可靠地且更迅速地从刺破部分中抽吸出血液。
顺便提及的是,在其中安装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成分测量装置1中,如果需要的话,可省略如上所述的芯体回缩机构6。
图2为表示芯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芯体的远端侧上的结构的放大视图,图13为第一实施例的芯体的主视图,以及图14为表示试纸固定部分附近的结构的放大视图。在以下的描述中,图12中的右侧将被称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芯体13包括穿刺针14、用于可滑动地容纳穿刺针14的针壳体15、设置在针壳体15的外圆周部分上的芯体主体16、设置在芯体主体16的外圆周部分上的试纸固定部分17,以及固定在试纸固定部分17上的试纸18。
穿刺针14由针主体141和安装在针主体141的近端侧上的衬套142构成,并被容纳在针壳体15的内腔部分152中。
针主体141由用金属材料(诸如不锈钢、铝、铝合金、钛、钛合金等)制成的中空元件或实心元件构成,并且在其远端上设有尖锐的针尖(刀刃)。针尖刺破指尖的表面(皮肤)。
另外,衬套142由一个大致为圆柱形的元件构成,并且其外圆周部分与针壳体15的内圆周表面151接触地滑动。
在衬套142的近端部分上设有一个直径减小的直径减小部分143。该直径减小部分143装配在柱塞41的针夹411中。
针壳体15由具有作为底部的壁部分153的带底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形成内腔部分152。
壁部分153在其大约为中心的部分处设有一个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孔154。在刺破指尖20时,针主体141的针尖穿过孔154并且穿过将在后面描述的芯体主体16的内腔部分161。另外,将孔154的直径设定为小于衬套142的远端的外径。因此,当穿刺针14沿内腔部分152的远端的方向移动,并且衬套142的远端与壁部分153的近端接触时,可防止穿刺针14沿远端的方向进一步移动。
这确保了当针主体141的针尖移动到在接触部分163(将在后面描述)的远端附近或超过该接触部分163远端的位置时,限制针尖沿远端方向进一步地移动。也就是说,针主体141的针尖被如此地设定,即,其可移动到在接触部分163(将在后面描述)的远端附近或超过接触部分163远端的位置。
因此,在刺破指尖20时,针主体141从芯体13的远端伸出的伸出长度保持恒定,并且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产生如下所述的麻烦,即,针主体141的针尖会刺入指尖到大于所需深度的深度。
此外,可提供一个用于调整柱塞41的移动距离的机构,从而调整由针主体141的针尖穿刺指尖20的深度。
内圆周表面151在其近端侧上设有一个向内突出的环形突起155,并且衬套142的外圆周部分与该突起155相接合,被该突起停止并固定。顺便提及的是,采取这种设定,即,在该状态下,针主体141的针尖不会穿过孔154伸出。在突起155与衬套142之间作用的固定力可被设定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即,可以使穿刺针14毫无任何问题地安装在针夹411中,并且当操作穿刺部件4时,可以很容易地解除突起155与衬套142之间的固定。
顺便提及的是,将衬套142与针壳体15彼此相互固定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在内圆周表面151和/或衬套142的外圆周部分处提供接合和止动部件,或者利用(使用)作用在内圆周表面151和衬套142的外圆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或者使内圆周表面151和衬套142相互之间形成弱粘附或弱熔接,等等。
芯体主体16安装在针壳体15的外圆周部分上。
芯体主体16由基本上为圆柱形的构件构成,并且在其内部形成内腔部分161。
此外,芯体主体16在其远端设有接触部分163,该接触部分163具有诸如圆环形的环形形状且沿远端的方向突出。接触部分163为一个指尖20可压在其上的部分,并且在其远端上设有一个可打开内腔部分161的远端开口(开口)162。
在如下所述的状态下使用芯体13,即,在由指尖20封闭远端开口162时,内腔部分161内的压力被泵8减小,并且指尖20在吸力作用下被吸引到远端开口162上。
接触部分163包括一个在其内部的内壁表面163a和一个在其外部的外壁表面163b。内壁表面163a被做成基本上平行于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另一方面,外壁表面163b被做成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逐渐接近中心轴线900。也就是说,外壁表面163b是锥形的。通过如此设置的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如此地形成接触部分163,即,其厚度从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在远端处基本上接近为零(优选地为0.5mm或更小,最好是0.3mm或更小)。也就是说,使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变尖。
在以这样一种形状形成接触部分163的远端的情况下,提高了指尖20与远端开口162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另外,由于可以在内腔部分161处于减压状态时抑制空气通过接触部分163的远端(远端开口162)与指尖20的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入,因此可在吸力作用下将指尖20牢固地吸引在远端部分162上。
此外,由于指尖20与远端开口162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很好,因此,即使在操作上述芯体回缩机构6以使芯体13移离指尖20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指尖20滑离远端开口162。因此,可更可靠地避免从刺破部分中抽出的血液散开从而污染周围的麻烦,因而具有高的安全性。
请注意指尖20与远端开口162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要求在位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附近的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之间形成的角度(在图2中,远端角度θ)只可能在远端处形成较细的形状。远端角度θ优选地约为0.5°至60°,最好约为5°到55°。在远端角度θ被设定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可更显著地显示出上述效果。
此外,远端开口162越大,在指尖20处的充血区域就变得越大,并且获得足够血量所花费的时间就越短。然而,考虑到从指尖20处采集血样,远端开口162的开孔面积优选地约为10到50mm2,最好约为12到40mm2。此外,在将开孔面积设定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指尖20与远端开口162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
另外,上述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形状还具有当将指尖20按压在远端上时通过刺激刺破部分的周围来减轻刺入时的疼痛的功能。
芯体主体16在其远端部分的外圆周上设有以环的形式突出的凸缘164,用于在将芯体13安装于壳体5中时确定芯体13相对于壳体5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如此构成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即,使其沿远端的方向从凸缘164的远端表面突出。
此外,在将芯体13安装在成分测量装置1(壳体5)中的状态下,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处于基本上与手指施加表面31相同的位置处或从手指施加表面31略微突出(见图11)。因此,当将指尖20放在成分测量装置1的手指施加部分3上时,指尖20的表面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可靠地接触,从而可封闭远端开口162。
此外,在这种状态下,接近于形成外圆周的接触部分163的远端的指尖20的部分24未与凸缘164的远端表面相接触。因此,在该部分24附近的毛细血管没有受到压力,从而可防止那里的血液流动停止。因此,可确实地获得足够的血液量,并且可以高精确度获得测量结果。
接触部分163的高度,即,从接触部分163的远端到近端的长度不受具体限制。例如,该高度优选地约为0.1至5mm,最好约为0.3到3mm。
顺便提及的是,尽管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接触部分163的厚度的减小率基本上是恒定的,但该结构并非是限定性的。例如,也可采用其中减小率沿轴向在中间部分处变化的结构或者类似的结构。
另外,接触部分163具有如下所述的形状就足够了,即,至少其远端部分的厚度逐渐减小并且其远端变尖,因此,接触部分163的形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出的那种。例如,还可采用以下的形状其中接触部分163的厚度在从近端朝向远端的预定距离(预定长度)上基本恒定且在远端部分处厚度逐渐减小的形状、其中接触部分163的厚度在从近端朝向远端的预定距离(预定长度)上逐渐增加且在远端部分处厚度逐渐减小的形状等。
芯体主体16在其外圆周部分上设有一个凹槽165,其上设置圆盘形试纸18的试纸固定部分17安装在该凹槽165中。
另外,形成了用于通过芯体主体16与试纸固定部分17连通芯体主体16的内腔部分161与外部的血液通道(样本通道)19。血液通道19用于将通过穿刺而获得的血液引导到试纸18,并且包括一个通向内腔部分161的通道开口191和一个朝向芯体13的外部开口的通道开口192。顺便提及的是,通道开口192位于试纸18的中央部分附近。
如图12中所示,血液通道19包括从通道开口191朝向芯体主体16的外部延伸的通道19a、与通道19a连续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地朝向近端侧延伸的通道19b,以及与通道19b连续并且朝向芯体主体16的外部延伸到通道开口192的通道19c。通道19a和19c与通道19b相连接并且基本上垂直于通道19b。
可例如通过模塑、加工以及连接芯体主体16与试纸固定部分17而形成上述血液通道19。
将血液通道19制成其截面形状基本上为矩形,厚度最好例如约为0.05到0.5mm,宽度最好例如约为0.5到3mm的宽度。顺便提及的是,可根据测量所需的血液量(样本量)适当地选择血液通道19的形状。如下所述地设计血液通道19的形状即可满足要求,即,可减少残留在其内部的血液量。例如,血液通道19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管形、U形、V形,等等。
同时,在将芯体13安装在壳体5中的状态下,试纸18被设置于芯体主体16上,以便使其位于测量部件7的侧部附近。具体地说,依照测量部件7在成分测量装置1中的安装位置设定试纸18的相对于芯体13的位置,并且相应地设定血液通道19的长度。因此,可依照测量部件7在成分测量装置1中的安装位置适当地选择血液通道19的长度,而且该长度不受具体的限制;通常,所述长度最好约为5至15mm。在血液通道19的长度设定在该范围内的情况下,可更加迅速和可靠地将血液引导到试纸18上。
芯体主体16在其内圆周表面上设有突出到内腔部分161中的血液引导件166。血液引导件166具有以下功能在刺破指尖20时,与朝向内腔部分161地以晶粒状出现在刺破部分上的血液进行接触,并且接收(引导)血液。
如图13中所示,血液引导件166由一对壁部分166a和166b以及远端壁部分166c构成,并且被制成围绕通道开口191的三面。因此,由血液引导件166接收的血液被有效地从通道开口191引导到血液通道19中。
此外,壁部分166a和166b是如此构成的,即,当接近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时其相对的表面彼此相隔得更远。也就是说,壁部分166a和166b是如此构成的,即,使它们以近似为倒V形的形状开口。在以这种方式构成血液引导件166的情况下,可以更可靠地接收血液,并且更加可靠和迅速地将血液引入血液通道19中。
至于由上述血液引导件166的壁部分166a、壁部分166b以及远端壁部分166c所限定的空间的尺寸,最好如下所述宽度(在图13中,沿垂直方向的长度)约为1至3mm,高度(在图13中,沿横向的长度)约为0.5至3mm,以及长度(在图13中,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长度)约为1至3mm。
顺便提及的是,由于血液引导件166可以可靠地接收血液并能够可靠、迅速地将血液引导到血液通道19中,所以血液引导件166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那种。例如,还可采用下述形状其中壁部分166a和壁部分166b基本上相互平行的形状、其中近端壁部分被设置成围绕通道开口191的四面的形状,等等。
试纸固定部分17在其下表面上设有朝向通道19a的内部突出的突起171。在如此地设置的突起171的情况下,可抑制在血液通道19中产生弯月面。另外,试纸18在其中央部分附近设有朝向通道19c的内部突出的突起181;突起181产生与突起171相同的效果。这可更迅速而可靠地将血液引导到试纸18。
如图12和图14中所示,试纸固定部分17在其上表面处设有与试纸18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172。另外,在凹槽172的底面上设有凸起的安装部分173以便围绕通道开口192的周边,还设有以安装部分173为中心的多个凸起的安装部分175(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安装部分的角间隔为90°)。通过诸如熔接、用粘合剂粘接等方法将试纸18固定在安装部分173和175上。
在试纸18被设置在试纸固定部分17上的状态下,在试纸18的外圆周边缘部分与凹槽172的内圆周表面之间以及在试纸18的下表面与凹槽172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179。
此外,安装部分173设有与血液通道19连通的沟槽174。在图中所示的构造中,沟槽174是十字形的。沟槽174的外侧端部分都朝向安装部分173的外圆周表面。也就是说,血液通道19和间隙179通过沟槽174彼此连通。
上述沟槽174和间隙179起到血液通道19的气孔的作用,从而可防止血液停止在血液通道19的中间部分处。
另外,间隙179具有帮助(促进)血液在试纸18上扩散的功能。更具体地说,已穿过血液通道19的血液从通道开口192沿外圆周的方向通过沟槽174渗开,由此血液被供应给试纸18并且呈放射状地在试纸18上扩散,从而可迅速且均匀地实现血液在试纸18上的扩散。
如上所述的衬套142、针壳体15、芯体主体16以及试纸固定部分17最好都由树脂材料制成。所述树脂材料的例子包括通常在注塑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诸如ABS树脂、A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醚、热塑性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氧乙烷、氟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缩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以及热固性树脂,诸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不饱和聚酯等。具体地说,由于这类亲水性树脂特别适合于迅速地引导并散布血液,因此芯体主体16以及试纸固定部分17最好均由高亲水性树脂,诸如丙烯酸类树脂或被处理成亲水性的树脂制成。
可通过以下方法执行使树脂具有亲水性的处理例如,物理活化处理,诸如臭氧处理、等离子处理、辉光放电、电晕放电、用UV射线照射等;或施加(涂覆)表面活性剂、水溶性硅酮树脂、羟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等。
如上所述,试纸18由圆盘形元件构成,并且在其中央部分附近设有突起181。突起181的尖端伸向血液通道19(通道19c)的内部。这使得可以更稳定地将试纸18支撑和固定在试纸固定部分17上,并防止出现由试纸18的变形(弯曲、扭曲、波状起伏等)而阻碍血液均匀扩散的问题。
顺便提及的是,在俯视图中试纸18的形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圆形(圆盘形)。例如,如果需要的话,可采用从椭圆形、诸如正方形、矩形、菱形等的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等中适当地选出的形状。
在圆盘形试纸18的情况下,试纸18的外径最好约为3至8mm,并且试纸18的厚度最好约为0.05至0.4mm。
上述试纸18由能够吸收并扩散血液(样本)的载体以及载体上所携带的试剂构成。载体以及载体上将要携带的试剂的种类与在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的常规芯体的情况中的那些载体和试剂的种类相同,因此,省略掉对其的说明。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第二实施例。
图15是表示芯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对图15中所示芯体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将集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上,并且将省略掉对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5中的右侧将被称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在芯体的第二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6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具体地说,将外壁表面163b制成基本上平行于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另一方面,将内壁表面163a制成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与中心轴线900相隔得更远。也就是说,内壁表面163a是锥形的。在如此地构成的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的情况下,接触部分163的厚度从其近端朝向远端地逐渐减小,并且在其远端处变尖。
采用这种构造,也可获得与芯体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第三实施例。
图16是表示芯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对图16中所示芯体的第三实施例的说明将集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上,并且将省略掉对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的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6中的右侧将被称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在芯体的第三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6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具体地说,将内壁表面163a制成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与中心轴线900相隔得更远。另一方面,将外壁表面163b制成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逐渐接近中心轴线900。也就是说,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都是锥形的,从而它们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逐渐相互接近。
这确保了接触部分163的厚度从其近端朝向远端地逐渐减小,并且在其远端处变尖。
采用这种构造,也可获得与芯体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第四实施例。
图17是表示芯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对图17中所示芯体的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将集中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上,并且将省略掉对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的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7中的右侧将被称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在芯体的第四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6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具体地说,将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制成分别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逐渐接近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也就是说,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分别都是锥形的。另外,将外壁表面163b与中心轴线900之间的角度设定成大于内壁表面163a与中心轴线900之间的角度。这确保了接触部分163的厚度沿从其近端朝向其远端地逐渐减小,并且在其远端处变尖。
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与芯体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如此构成的芯体中,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将远端开口162的直径设定成小于芯体主体16的内腔部分161的直径。因此,如此构成的芯体适用于例如婴儿。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第五实施例。
图18是表示芯体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的垂直剖视图。
对图18中所示芯体的第五实施例的说明将集中在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上,并且将省略对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零件的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8中的右侧将称被为“近端”,而左侧将被称为“远端”。
在芯体的第五实施例中,接触部分16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具体地说,将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制成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便沿从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与芯体主体16的中心轴线900相隔得更远。也就是说,内壁表面163a和外壁表面163b分别是锥形的。另外,将内壁表面163a与中心轴线900之间的角度设定成大于外壁表面163b与中心轴线900之间的角度。这确保了接触部分163的厚度从其近端朝向远端地逐渐减小,并且在其远端处变尖。
采用这种结构,也可获得与芯体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如此构成的芯体中,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将远端开口162的直径设定成大于芯体主体16的内腔部分161的直径。因此,如此构成的芯体适用于除指尖以外的样本采样部分,诸如耳垂、腹部、大腿、手臂等。
虽然上面已根据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芯体,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芯体的零件的结构可由能够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同的功能的任意结构取代。
虽然在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芯体的上述描述中将血液作为样本,但是样本并不局限于血液。除血液以外,样本例如可为诸如尿液、淋巴液、脊髓液、胆汁、唾液等的体液或其稀释或浓缩液。
另外,虽然已将指尖描述为样本采样部分的代表,但是如上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当然不局限于指尖。
另外,待测量的成分并不局限于葡萄糖(血糖)。待测量的成分例如可为蛋白质、胆固醇、尿酸、肌酸酐、醇、诸如钠等的无机离子、血红蛋白(潜隐血)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可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在短时间内测量血液中的预定成分的成分测量装置。
采用所提供的芯体回缩机构,可充分地确保流血量,并且可在测量中没有错误的情况下获得精确度更高的测量结果。
另外,如果将试纸设在芯体上,可连续地执行穿刺、体液采样、在试纸上扩散体液以及测量(成分的量化),并且可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分测量结果。
此外,由于容易进行使用的准备操作,因此在定期使用的情况中和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中,该成分测量装置也是有优势的。
此外,可避免诸如在穿刺后再次错误地刺穿生物体表面的事故,并且可确保高度安全。另外,由于患者不会直接看到穿刺针,因此可减轻穿刺时的恐惧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适用于由患者自己测量其血糖等的情况。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尺寸和重量较小、价格便宜且适合大批量地生产。
另外,依照根据本发明的芯体,在例如样本采样部分是指尖的情况下,增强了芯体与指尖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并且可防止血液流动停止,从而可更加可靠地采集血样。
此外,在接触部分的远端被制成尖形的情况下,增强了远端与指尖之间的紧密接触性能,并且可更加显著地显示出上述效果。
采用上述的芯体,在其内腔部分处于减压状态时使用芯体的情况下,可更牢固地通过抽吸吸引指尖,并且可以更加可靠、迅速地采集血样。
另外,如果芯体设有穿刺针和试纸,可连续地进行穿刺、血液采样、在试纸上扩散(develop)血液以及测量(成分的量化),并且可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分测量结果。
此外,在使用芯体的过程中,例如将芯体安装于成分测量装置中的操作(准备操作)是容易的,因此,该芯体在定期使用的情况中和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中也是有优势的。
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芯体也适用于由患者自己测量其血糖等的情况,并且该芯体可保证测量具有很高的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在其中安装包括穿刺针的芯体而使用的成分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其上放置将要被穿刺的样本采样部分;穿刺部件,用于移动所述穿刺针以穿刺放置在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上的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减压部件,用于使被所述穿刺针穿刺的所述样本采样部分的所述刺破部分与所述穿刺针的包含空间处于减压状态;测量部件,用于测量在从所述刺破部分中采集的血样中的预定成分的量;以及一个芯体回缩机构,用于沿远离所述样本采样部分的方向移动所述芯体,并同时保持由所述减压部件产生的所述减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的移动是在所述芯体安装在所述穿刺部件上的状态下根据所述穿刺部件而进行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通过所述减压部件的操作而产生的减压力来操作所述芯体回缩机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回缩机构包括一个减压腔室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减压腔室与所述容纳空间并具有高通气阻力的通道,并且所述减压腔室中的压力通过所述通道被降低,由此沿远离所述样本采样部分的方向移动所述芯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回缩机构具有用于电力驱动的驱动源,并且所述芯体回缩机构通过驱动源的驱动而被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是螺线管。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回缩机构具有偏压部件,并且当取消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的操作时,由所述偏压部件使所述芯体返回其在所述芯体回缩机构操作之前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测量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保持所述芯体并将穿刺部件装入其中的壳体,并且所述减压部件使壳体中的所述容纳空间处于减压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件的操作和所述减压部件的操作可基本上同时地开始。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回缩机构继所述减压部件的操作之后被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包括移动距离确定部件,其用于确定由所述芯体回缩机构使所述芯体移动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具有用于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发生接触的接触部分,并且所述芯体以这样一种方式使用,即,设在所述接触部分内侧上的开口被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封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部分具有一个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并且在将所述芯体安装在所述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被布置在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基本上相同的位置上或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施加表面略微突出。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试纸以及用于将血液供应到所述试纸上的血液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是一种用于血糖测量的试纸。
16.一种芯体,包括一个具有内腔部分的芯体主体;以及一个呈环形突出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被形成于所述芯体主体的远端上,并且样本采样部分与所述接触部分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部分的厚度沿从其近端朝向其远端的方向逐渐减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变尖。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位于其内侧上的内壁表面和位于其外侧上的外壁表面,并且所述内壁表面和/或所述外壁表面是锥形的,由此所述接触部分的厚度是变化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远端附近位于所述内壁表面和所述外壁表面之间的角度为0.5至60°。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主体在其远端部分的外圆周处具有一个凸缘,并且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沿远端的方向从所述凸缘的远端表面突出。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的高度为0.1至5mm。
22.如权利要求16至21中之一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在其远端设有一个被制成打开所述内腔部分的开口,以及在所述开口被所述样本采样部分封闭的状态下,所述芯体与所述样本采样部分结合使用,该样本采样部分通过减少所述内腔部分内部的压力而在压力下被吸引在所述开口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为10到50mm2。
24.如权利要求16至23中之一所述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穿刺针,该穿刺针具有穿过所述内腔部分以便刺入所述样本采样部分的针尖。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可移动到在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附近或超过所述接触部分的远端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16至25中之一所述的芯体,所述芯体包括试纸以及用于将样本供应给所述试纸的样本通道。
27.如权利要求16至26中之一所述的芯体,所述芯体在被安装在成分测量装置中的状态下使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测量装置是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
29.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之一所述的成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是一种如权利要求16至26中之一所述的芯体。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短时间内可靠地测量血液中的特定成分并使用具有穿刺针的芯体的装置,其特征为,包括被穿刺的样本的采样部分可被放置于其上的部分;用于操作穿刺针以穿刺放置有样本采样部分的部分的部件;用于在包含穿刺针的空间中并且在被穿刺针刺破的样本的采样部分处形成减压状态的部件;用于测量在从刺破部分中采集的血样中的特定成分部件;以及用于在保持由减压部件产生的所述减压状态的同时从样本的采样部分缩回芯体的机构。
文档编号A61B5/15GK1551743SQ0182364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9日
发明者园田耕一, 西川尚穗, 泷浪雅夫, 夫, 穗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