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827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病毒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外用抗病毒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抗病毒中药由以下组份组成wt%大青叶10-20 银杏叶5-10虎 仗10-20 茵 陈5-10甘 草10-20 木糖醇5-10黄 芪10-20 薄 荷5-10黄 连10-20 冰 片5-10本发明将上述中药各组份按上述比例分别用醇类溶剂浸泡1~7天,滤去药渣,将中药材中的杂蛋白与有效成份分离出来。再将各有效成份滤液混合在一起,经振荡30~50分钟即可。所用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等。振荡可用超声振荡或生物组织振荡器振荡等。各组份浸泡之前可以先行粉碎成10~30目的粉状物,使浸泡效果更好。
上述溶剂浸泡用50~95%乙醇较好,乙醇无毒性,且清洁性好,一般容易浸出中药乙醇浓度可偏低,反之则高,如银杏叶、茵陈、木糖醇、薄荷、冰片,可用低浓度乙醇浸泡,其它则用高浓度酒精浸泡。
木糖醇和冰片的浸出液在振荡后加入较好。
上述中药制备结束消毒两次,一次是灌装后消毒,一次是外包装后消毒。
由于本发明的中药剂是外用药,主要用于皮肤及皮肤黏膜的抗病毒,因此其是喷雾剂型更实用。
综合上述制备过程,本发明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如

图1。
本发明从几千种中药中筛选出合乎中药药理原理的两大要素“统一性”和“互补性”的中药配伍,使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从中药中提取蒽醌类衍生物等有效成份,包括甘草酸、甘草酸锌,起到抗病毒,包括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本发明中药是作用于皮肤及皮肤黏膜的抗病毒中药,中药有效成份很快进入细胞,在进入细胞前,已将胞外病毒、病菌杀灭。进入细胞后可诱导产生人体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及时阻断胞内病毒的装配,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和性病(包括艾滋病)的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提取方法,采用最先进的“冷浸蒸馏法”,把中药材的杂蛋白与有效成份分离出来,而不破坏中药的有效成份,再将溶剂与有效成份通过蒸馏方法分离,溶剂可回收循环再利用。本发明中药提取过程中,利用中药原理中分子“一致性”和“互补性”的方法,形成了抗病毒共生体系。因此获得的中药不仅能抗病毒,还能抗艾滋病病毒。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病毒中药,由大青叶、虎杖、甘草、黄芪、银杏叶、茵陈等组成,其特征是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wt%是大青叶10~`20银杏叶5~10虎 杖10~20 茵 陈5~10甘 草10~20 木糖醇5~10黄 芪10~`20薄 荷5~10黄 连10~20 冰 片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中药,其特征是该中药的制备过程是将各组份按上述比例称量,粉粹后混合,用醇类溶剂浸泡1-7天,过滤除去药渣,滤液经振荡30-50分钟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中药,其特征是浸泡是用50-95%的乙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中药,其特征是制备时木糖醇和冰片滤液是在滤液经振荡后加入。
5.根据权利2所述的抗病毒中药,其特征是滤液灌装后消毒,包装后再消毒。
6.根据权利2所述的抗病毒中药,其特征是该中药制成喷雾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抗病毒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抗病毒中药并不多,且疗效不明显,而西药抗病毒药剂成本偏高。本发明根据中药药理“统一性”和“互补性”,筛选出大青叶、虎杖、甘草、黄连等十味中药配伍,经过科学合理的溶剂浸泡提取,制得能抗病毒、抗艾滋病的中药药剂。该药剂适合用于皮肤及皮肤黏膜的抗病毒,制成喷雾剂型,使用更为方便。该种抗病毒中药原料广泛,制备方便,成本不高,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P31/00GK1428172SQ0215098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邵则信, 徐建国, 蔡沧林 申请人:上海复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