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包含极性和非极性部分的类脂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08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包含极性和非极性部分的类脂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和脂质体以及所述组合物、化合物或脂质体在治疗,尤其是基因治疗(特别是基因递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基因治疗的一方面涉及将外源性核酸(例如DNA)引入细胞中,这样其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产生所需治疗功能1a。
这类治疗的实例包括插入TK、TSG或ILG基因用以治疗癌症;插入CFTR基因用以治疗囊性纤维化;插入NGF、TH或LDL基团用以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插入IL-1拮抗剂基因用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插入HIV抗原和TK基团用以治疗AIDS和CMV感染;插入抗原和细胞因子以用作疫苗;以及插入β-球蛋白用以治疗血红蛋白病症,例如地中海贫血。
目前许多基因治疗使用腺病毒基因载体,例如Ad3或Ad5-或者其它基因载体。但它们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2a。这促进了较低危险的非病毒基因转染方法的开发3a。
非病毒载体也是本领域已知的。本质上,非病毒基因治疗需要能模仿病毒而且是非病原性的载体。基于核酸带有负电荷,已开发了两类阳离子性非病毒载体(这两种都用于缩聚核酸)脂质体和聚合物。它们与DNA得到的复合物(分别称为脂质复合物(lipoplexes)和聚合物复合物(polyplexes))仍是阳离子性的,因此有助于阴离子细胞表面的胞饮作用(细胞摄取)。一旦内在化,复合物则会遭受附图1所示的三种命运。
较大潜力的非病毒转染体系涉及使用阳离子性脂质体4a。在这一点上,已经使用阳离子脂质体将DNA4a、mRNA5a、反义寡核苷酸6a、蛋白质7a和药物8a转染到细胞中,所述阳离子脂质体通常由中性磷脂和阳离子类脂组成。多种阳离子脂质体有市售4a,9a,并且最近合成了许多新的阳离子类脂10a。这些脂质体的功效已通过体外4a和体内11a试验得到证明。
脂质体通过类脂分子自我组配形成。阳离子脂质体常使用阳离子类脂和中性“助剂”类脂的混合物配制。DOPC(1)和DOPE(2)就是这样两种中性助剂类脂,之所以对它们这样称谓,是因为它们趋于提高阳离子脂质体的转染能力,还可帮助阳离子类脂形成脂质体。此外,在所有的助剂类脂中,2是最常用的并且已经清楚地证明了其构成的脂质复合物增进转染(基因递送和表达),这归因于其特殊的融合特性2b。相反,DODAP(3)(于pH 4.0下)2C和DOTAP(4)都是阳离子类脂。这些结构通过静电与DNA结合。
一种最常用的阳离子脂质体系由中性磷脂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常称为“DOPE”)和阳离子类脂3β-[N-(N′,N′-二甲氨基乙烷)氨基甲酰基]胆甾醇(常称为“DC-Chol”)12a组成。
多种已经进行临床试验的制剂证明了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物质的价值6b,它们可有效地将待传递的药物分子包囊到它们的内水层中。阳离子脂质体通过静电与质粒DNA相互作用,但本身不包囊核酸。如此得到的颗粒(被称为脂质复合物(LDs))能很好地在体内进行转染。
尽管已知的阳离子脂质体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阳离子脂质体在人类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转染效率10a。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接近完成,预期被描述为基因治疗的用于治疗目的的基因应用将推动医学革命。本文中,虽然不如病毒技术有效,但科学委员会逐渐认识到,非病毒传递是人类应用的最安全选择。
随着包括许多不同现有技术因素的复合大分子结构(病毒蛋白质或肽、脂质体、聚合物、靶向策略和神秘特性)的出现,这一领域在近十年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WO 01/48233教导了一种基于三元复合物的体系,该复合物由病毒核心肽Mu、质粒DNA和阳离子脂质体(LMD)组成。该平台技术在体外获得了良好的成功,预示了体内前景。但是对于所有现存非病毒技术,仍需进一步开发以在体内获得治疗作用。
为此,制剂必需在生物体液(血浆、肺粘液)中实现颗粒稳定性并仍保持有效的转染能力。
这种要求是所有现存技术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的稳定制剂[1,2]仅没有实现什么转染,大多数现有有效转染物质的应用范围由于这种不稳定性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3-7]。
给药后(系统应用后的血液或者肺局部给药后的粘液),带电荷的复合物与盐和生物大分子接触,导致强力胶态聚集并在它们的表面吸收生物活性物质(调理素)[8-11]。基因载体发生巨变,这种变化可包括沉淀、导致颗粒被巨噬细胞清除的蛋白质结合和导致其破坏的表面混乱。应用最广泛的稳定制剂包括表面接枝的无毒聚乙二醇(PEG)链[12,13]、对于大多数大分子具有较大排除(exclusion)体积的中性聚醚。据报道,偏巧显示出所需稳定性的制剂丧失了它们的基因转染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它们降低了对细胞的非特异性亲和性或者失去了它们必需的核内体破裂特性[14,15]。
另一种避免生物体液对脂质复合物的破坏作用的方法是尝试模仿性质并用多糖覆盖类脂双层的表面[16,17]。
1991年报道了十八碳-9-炔酸(6)显示出DNA结合特性8b。十八碳-9-炔酸的表观DNA解离常数为1.8mM;它抑制拓扑异构酶(topisomerase)I-介导的DNA筛选结合,但不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介导的超螺旋质粒DNA的松弛。此外,脂肪酸对DNA聚合酶α具有弱抑制作用。
十八碳-9-炔酸。
炔属脂肪酸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血小板脂氧合酶(LOX)。例如十八碳-9,12-二炔酸使Fe(III)-LOX不可逆地失活9b。
十八碳-9,12-二炔酸。
细胞色素P4504A4(CYP4A4)是一种与肺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其将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它们的ω-羟基化产物。前列腺素在调节生殖、血管和炎症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显示,十八碳-17-炔酸是CYP4A4的底物结合带的有效抑制剂10b。
十八碳-17-炔酸十八碳-5-炔酸(塔里酸)抑制C.tomentosicollis卵的孵化11b。
十一碳-10-炔酸,抑制细胞色素P4504A1抑制剂,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乙醇胺特异性的磷脂碱交换反应12b。
十一碳-10-炔酸多种炔属脂肪酸,例如十八碳-8,10,12-三炔酸已显示出是环氧合酶的强抑制剂和5-脂氧合酶的弱抑制剂13b。
十八碳-8,10,12-三炔酸炔属脂肪酸二十碳-5,8,11-三炔酸抑制哺乳动物肝谷光甘肽S-转染酶14b。
二十碳-5,8,11-三炔酸结合荧光和/或金属-螯合类脂的脂质体提供了作为细胞生物世界中的探针的潜在应用,例如在非病毒基因治疗中监测包囊DNA的发展。使用亚乙基二胺四乙酸(EDTA)端基已合成出了共轭的二炔基类脂,该类脂能螯合镧离子15b。这些类脂(各具有两个共轭的炔属脂肪酰基(如二炔基))已成功地结合到脂质体中,然后使其聚合。荧光研究表明,二炔基官能团(未聚合的类脂)和共轭的烯烃(聚合后)可用作镧离子的敏化剂。
可进行聚合并包囊镧离子的二炔属类脂-一种潜在的分子探针15b。
当结合到脂质体中并与UV光接触时,二炔基磷脂已显示出可进行聚合反应16b。这类体系比未聚合的类脂更稳定,适于作为缓释药物传递体系。
在UV光辐射下可进行聚合的二炔基磷脂16bJunichi等17b报道了(WO 95/03035)具有提高的稳定性的聚合的脂质体用于口服释放药物的用途。可将口服释放的药物化合物包囊到聚合的脂质体中,然后递送到小肠。脂质体的磷脂成分通过含双键的烯基和炔基磷脂进行聚合。这类聚合提高了强度,产生较低流动性的脂质体。基于该原因,可聚合的磷脂只能在非病毒基因治疗中提供有限的应用,除非聚合过程是可逆的。另一方面,脂质体学血液中必须是稳定的,但另一方面,一旦进入细胞内,它们又须是不稳定的;体外研究表明,流动性(以及对于HII相的暂时亲和性)对于改善转染似乎是最重要的。
通过脂质体内聚合反应,二炔基磷脂酰胆碱显示出体外抗血栓作用。这种稳定性可能是聚合的磷脂酰胆碱不会凝固沉淀的原因18b。
2001年显示,当配制成含DOPE的阳离子脂质体时,阳离子类脂双胍盐-二炔(BGDA)在体外具有高效转染能力19b。二炔基官能团的存在提供了发生聚合的可能性,因此是基因转染的一种新支架。通过研究可聚合区域的作用,进一步开拓了类脂/DNA复合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的视野。
阳离子类脂BGDA19b本发明致力于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i)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hydrocarbyl),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和(ii)治疗剂。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脂质体,该脂质体包含类脂化合物,其中该类脂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和DO(14-炔)PC。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DO(14-炔)PC、DO(4-炔)PE和DO(14-炔)PE。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类脂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该化合物是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治疗用的本发明化合物、组合物或脂质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化合物、组合物或脂质体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本发明化合物或者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阳离子脂质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由本发明化合物或者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化合物形成阳离子脂质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治疗用的本发明阳离子脂质体或者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本发明的阳离子脂质体或者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核苷酸与下列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物质的组合产品本发明化合物,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化合物、本发明脂质体、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脂质体、本发明组合物或者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组合物。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治疗用的本发明组合产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本发明的组合产品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本发明化合物、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化合物、本发明组合物或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组合物与一种药物,以及任选的可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混合。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本发明的阳离子脂质体或者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与一种药物,以及任选的可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混合。
本发明的某些另外方面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进行了定义。
我们研究了促进核内体水解(例如探索随核内体成熟转变为溶酶体的pH降低)、细胞特异性靶向(脂肽)、DNA缩合、核靶向以及最后的提高脂质复合物的体内稳定性并同时保持融合性的问题。
据信,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的主要优点是它们可用于制备用于基因治疗的阳离子脂质体,特别是将核酸(包括基因和反义DNA/RNA)递送到细胞(体外、体内或离体)用以进行有益治疗。
基因治疗物质通常是静脉内给药。矛盾地是,阳离子脂质体须在血液中稳定,但一旦进入细胞又须是不稳定的,使被递送的核酸释放出来。血液中的血清组分降低了现有阳离子脂质体的生物活性,导致治疗核酸的清除或被替代,因此体内结果很差。我们发现本发明炔属化合物的体外转染活性与DOPE相当。据认为,碳-碳三键比双键更能耐受氧化,并且还可增强膜的刚性。因此炔属化合物在血清中具有较强稳定性,由此可以改善体内效果。
我们广泛地研究了本发明范围内的化合物,观察到了有益效果。尤其是,我们研究了DOPC、DOPE、DODAP和DOTAP的各自三个C18(5、6和7)和两个C17(8和9)单炔属脂肪酸的相应类似物。
十八碳-4-炔酸(5) 十八碳-9-炔酸(6)十八碳-14-炔酸(7) 十七碳-9-炔酸(8) 十七碳-14-炔酸(9)
各种类脂的五种单炔属类似物,即DOPC(1)、DOPE(2)、DODAP(3)和DOTAP(4)的合成已经完成。这些类脂应能较好地在分子间包装,由此提供较低流动性的脂质体结构并延长这类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周期。
据认为,-C≡C-三键的存在是有益的,因为它与-C=C-双键相比,更不易于氧化20b,因此一般来说不易被亲电试剂进攻21b。此外,双键对于顺式/反式异构化不稳定,但三键不会发生这类异构化。酸性条件和UV光可加速这种过程。DOPE中的顺式双键为DOPE转染能力所必需是很有可能的,使得含DOPE的脂质体容易形成HII相,因此发生融合(见下)。异构化为更稳定的反式形式可导致转染特性的降低,或甚至完全丧失21c。
具有顺式双键的类脂,例如DOPE导致其组分的膜具有流动性。据认为,炔属类似物,例如DO(9-炔)PE认为具有较强的刚性,因此增强了其组成脂质体在体内的稳定性。
Rürup等4b的研究显示,DOPC的9-炔类似物(DO(9-炔)PC,33)的层状的凝胶向液晶(Lβ/Lα)的转化温度(Tm)大约为15℃,该温度比标准DOPC(-18℃)高(-3.4℃)。此外,它们的研究还显示,随着三键朝着远离脂肪酰基链中间位置的方向的移动,Tm增高(附图11),这与烯基(双键)类似物相同。
因此,相应的DOPE-类似物不仅在Lβ/Lα转化上,而且在Lα/HII相变方面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标准DOPE的层状液晶-转化的六角形(Lα/HII)相变温度(Th)为10℃21b。由于其对于HII相的亲和性,DOPE被称为融合类脂,因为当膜融合时,其结构中间体与双层(Lα)向HII相转变的中间结构类似。据认为,是这种融合特性使包含DOPE的脂质体通过脂质体和核内体膜的融合进行有效转染,使质粒DNA释放进入胞浆。
由于低Th,不可能在37℃(或者实际上是在25℃)和pH7.0的生理条件下制备DOPE的脂质体。基于DO(9-炔)PC的Tm比DOPC,高约15℃,那么DO(9-炔)PE的Tm可高于DOPE约15℃。更重要的是,DO(9-炔)PE的Tn可高于DOPE约15℃。如果这样,与使用所述类脂本身相比,可在室温(RT)下比较容易地制备包含我们的类脂,如DOPE的单炔基类似物的阳离子脂质体。最终,这可以得到较低正电荷的阳离子LMDs,产生转染颗粒,这种颗粒不仅由于较好的分子内包装作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固而具有更强刚性结构的双层结构,而且由于颗粒更接近中性而更稳定。非病毒基因治疗在体内受到多种问题的阻碍,问题之一是血液中存在多种带负电荷的组分。这些可标记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而破坏的阳离子LMDs,或者更简单地是可置换阴离子mu-DNA复合物。本发明的炔属类似物可产生对于聚集和对于破坏性的阴离子实体更稳定的更多的载体。
发明的广泛方面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炔属烃基”是指包含至少C和H的具有至少一个-C≡C-键的基团,该基团可任选地包含一个或多个其它适合的取代基。这类取代基的实例可以包括卤素、烷氧基、硝基、纯烃基(hydrocarbon group)、N-酰基、环状基团等。取代基除可以是环状基团外,取代基还可组合形成环状基团。如果烃基包括一个以上的C,则这些碳不一定彼此相连。例如,至少两个碳可以通过适合的元素或基团相连。因此,烃基可包含杂原子。适合的杂原子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例如硫、氮和氧。
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是指该X或每个X包含一个并且仅包含一个C≡C键。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烃基”是指包含至少C和H的基团,该基团可任选地包含一个或多个其它适合的取代基。这类取代基的实例包括卤素、烷氧基、硝基、纯烃基、N-酰基、环状基团等。取代基除可以是环状基团外,取代基还可组合形成环状基团。如果烃基包括一个以上的C,则这些碳不一定彼此相连。例如,至少两个碳可以通过适合的元素或基团相连。因此,烃基可包含杂原子。适合的杂原子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例如硫、氮和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烃基是纯烃基。
在此,术语“纯烃”是指任何一个烷基、链烯基、炔基、酰基,这些基团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的,或者指芳基。术语纯烃还包括其中已任选地被取代的那些基团。如果纯烃是其上具有取代基的支链结构,则取代基可以位于纯烃的骨架或者侧链上;或者取代基可以位于纯烃的骨架和侧链上。
从广义上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i)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部分,其中X是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和(ii)治疗剂。
从广义上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类脂化合物的脂质体,其中所述类脂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和DO(14-炔)PC。
从广义上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DO(14-炔)PC、DO(4-炔)PE和DO(14-炔)PE。
从广义上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类脂化合物在制备治疗遗传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该化合物是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
在本发明上述广义方面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中,X或者至少一个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炔属烃基是炔基。
为便于说明,下面在适合章节标题下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进行讨论。但各章节的教导不必限于每个特定章节。
优选方面本发明化合物可以是阴离子类脂。
该化合物优选是中性类脂。
该化合物优选是阳离子类脂。
极性部分极性端基(PHG)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极性端基可以由适合的类脂衍生。术语“类脂”可以指基于脂肪酸或者与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例如它们相应的醇或者鞘氨醇碱的化合物。
在优选方面,极性端基由磷脂类、神经酰胺类、三酰基甘油、溶血磷脂类、磷脂酰丝氨酸类、甘油类、醇、烷氧基化合物、一酰基甘油、神经节苷脂类、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磷脂酰胆碱类、磷脂酰乙醇胺类、磷脂酰肌醇类(PI)、二酰基甘油、磷脂酸类、甘油基碳水化合物、多元醇和磷脂酰甘油类。
在一个优选方面,极性端基由磷脂类、神经酰胺类、三酰基甘油、溶血磷脂类和磷脂酰丝氨酸类衍生。
极性端基优选由磷脂衍生。
磷脂优选是中性或阴离子性磷脂。
在一个优选方面,磷脂选自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例如二油酰-L-α-磷脂酰乙醇胺(DOPE)。
极性端基优选由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或3-N,N,N-三甲氨基(ammonio)丙烷-1,2-二醇(TAP)衍生。
在一个优选方面,极性端基(PHG)可以是基团-W-连接基团-HG,其中W选自CH2、O、NR1和S,其中R1是H或烃基,其中连接基团是任选的连接基团,且HG是端基。
端基(HG)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当HG是非极性基团时,它通过-C(O)W-连接基团-而具有极性。本发明的定义包括这类端基,条件是当与-C(O)W-连接基团-基团相连时,-C(O)W-连接基团-HG是极性的并且HG是极性的。
在一个方面,端基(HG)可以是烷基。在该方面,烷基优选包含至少5个碳,例如它是C5-100烷基,C5-80烷基,C5-60烷基,C5-50烷基,C5-40烷基,C5-30烷基或C5-20烷基。
在一个方面,端基(HG)衍生自磷脂类、神经酰胺类、三酰基甘油类、溶血磷脂类、磷脂酰丝氨酸类、甘油类、醇、烷氧基化合物、一酰基甘油、神经节苷脂类、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磷脂酰胆碱类、磷脂酰乙醇胺类、磷脂酰肌醇类(PI)、二酰基甘油、磷脂酸类、甘油基碳水化合物、多元醇和磷脂酰甘油类。
在一个优选方面,端基是下式基团 或者下式基团 其中R独立地选自H和烃基,m是1-10且n是1-10。
R优选选自H和C1-6烷基,更优选选自H和C1-3烷基,更优选选自H和甲基。
m优选是1-5,更优选是1、2或3。
n优选是1-5,更优选是1、2或3。
连接基团-W-连接基团-HG的连接基团可以是任何适合的基团。典型的连接基团是烃基。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烃基”是指包含至少C和H的基团,该基团可任选地包含一个或多个其它适合的取代基。这类取代基的实例可以包括卤素、烷氧基、硝基、烷基、环状基团等。取代基除可以是环状基团外,取代基还可组合形成环状基团。如果烃基包括一个以上的C,则这些碳不一定彼此相连。例如,至少两个碳可以通过适合的元素或基团相连。因此,烃基可包含杂原子。适合的杂原子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例如硫、氮和氧。烃基的非限制性实例是酰基。
典型的烃基是纯烃基。在此术语“纯烃基”是指任何一个烷基、链烯基、炔基,这些基团可以是直链、支链或环状的,或者指芳基。术语纯烃基还包括其中已任选地被取代的那些基团。如果纯烃基是其上具有取代基的支链结构,则取代基可以位于纯烃基的骨架或者侧链上;或者取代基可以同时位于纯烃基的骨架和侧链上。
在一个优选方面,至少一个任选的连接基团不存在。在一个优选方面,不存在任选的连接基团。
当一个或多个或者所有任选的连接基团不存在时,通常选择具有一个或多个-OH的那些由其衍生极性端基的基团/化合物。这使得在非极性部分与极性部分之间能够提供简单的酯键。
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当存在任选的连接基团时,两个或多个W基团可与连接基团的同一个原子相连或者不与之相连。可以想见,在某些方面,两个或多个W基团与连接基团的不同原子相连。
W-W-连接基团-HG的W选自CH2、O、NR1和S,其中R1是H或烃基。
在一个优选方面,W是O或NR1。
R1优选是H或纯烃基。
R1优选是H、C1-30、C1-25、C1-20、C1-15、C1-10、C1-5或C5-15烃基。
R1优选是H、C1-30、C1-25、C1-20、C1-15、C1-10、C1-5或C5-15纯烃基。
R1优选是H、C1-30、C1-25、C1-20、C1-15、C1-10、C1-5或C5-15任选取代的烷基。
R1优选是H、C1-30、C1-25、C1-20、C1-15、C1-10、C1-5或C5-15未取代的烷基。
非极性部分X如上所述,X是烃基链。“烃基链”是指直链烃基。
在下面的定义中,链长是指部分X中直接相连的原子的最长链。应该理解,链不包括末端碳的环状取代基或取代基的原子。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可任选取代的烷基、可任选取代的链烯基和可任选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含有3-30个碳原子,例如10-25个碳原子,15-20个碳原子,15、16、17或18个碳原子。
炔属烃基优选衍生自选自下列的脂肪酸 十八碳-4-炔酸(5) 十八碳-9-炔酸(6)十八碳-14-炔酸(7) 十七碳-9-炔酸(8) 十七碳-14-炔酸(9)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可任选取代的C6-C24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6-24个原子的可任选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10-18个原子的可任选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16或17个原子的可任选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未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未取代的C6-C24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6-24个原子的未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未取代的C10-C18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10-18个原子的未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未取代的C16或C17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选自链长为16或17个原子的未取代的炔基的基团。
在一个优选方面,X是纯烃基链。“纯烃基链”是指直链纯烃基。
当X包含一个或多个双键时,优选至少一个双键,更优选每个双键都是顺式构型的。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的C≡C与该炔属烃基的末端相距2-15个碳。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的C≡C与该炔属烃基的末端相距2个碳。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的C≡C与该炔属烃基的末端相距3个碳。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的C≡C与该炔属烃基的末端相距7个碳。
在一个优选方面,炔属烃基的C≡C与该炔属烃基的末端相距13个碳。
Y如上所述,Y是O或CH2。
在一个优选方面,Y是CH2。
在一个优选方面,当Y是CH2时,链X-Y-Z包含偶数个原子。应该清楚,X-Y-Z的链长是X-Y-Z部分中直接相连的原子的最长链。应该清楚,链不包括末端碳的环状取代基或取代基的原子。
在一个优选方面,链X-Y-Z包含偶数个原子。
Z如上所述,Z是任选的烃基。
在一个优选方面,Z是烷基。
在一个优选方面,Z是C1-C10,优选C1-C6,优选C1-C3烷基。Z优选是-CH2-。
化合物在一个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p是至少1,例如1-10000,1-1000,1-100,1-50,1-20,1-10,优选1-5,优选1、2或3,并且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由其可衍生具有给定p值的极性端基的适宜化合物的实例如下

在一个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p是1-10,优选1-5,优选1、2或3,并且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在一个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在一个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化合物优选包含至少两个非极性部分,其中每个非极性部分独立地选自式X-Y-Z-的非极性部分。
在一个优选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在一个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在一个方面,化合物包含至少三个非极性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独立地选自式X-Y-Z-的非极性部分。
在一个优选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在一个优选方面,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W、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在优选方面,本发明提供下式化合物 其中R独立地选自H和烃基,n是1-10,m是1-10。此外,本发明提供·与核苷酸序列混合或结合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的化合物·化合物用于制备治疗遗传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的应用·由化合物形成的阳离子脂质体·制备阳离子脂质体的方法,包括由化合物形成阳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及其应用·药物组合物,其含有的化合物与药物以及任选的可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混合·S或R异构体形式,优选R异构体形式的化合物-ZYX优选是式CpH2p-3的基团,其中p是3-30,优选10-25,优选15-20,优选15、16、17或18个碳原子。
下面描述本发明其他高度优选的方面。本发明可提供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0-C18炔基。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4炔基和未取代的C15炔基。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CH3(CH2)12C≡C-、CH3CH2CH2C≡C(CH2)10-、CH3(CH2)7C≡C(CH2)5-、CH3(CH2)6C≡C(CH2)5-和CH3CH2C≡C(CH2)10-。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0-C18炔基,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的极性端基。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4炔基和未取代的C15炔基,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的极性端基。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CH3(CH2)12C≡C-、CH3CH2CH2C≡C(CH2)10-、CH3(CH2)7C≡C(CH2)5-、CH3(CH2)6C≡C(CH2)5-和CH3CH2C≡C(CH2)10-,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的极性端基。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0-C18炔基,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类脂的极性端基,所述类脂选自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和3-N,N,N-三甲氨基丙烷-1,2-二醇(TAP)。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4炔基和未取代的C15炔基,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类脂的极性端基,所述类脂选自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和3-N,N,N-三甲氨基丙烷-1,2-二醇(TAP)。
·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CH3(CH2)12C≡C-、CH3CH2CH2C≡C(CH2)10-、CH3(CH2)7C≡C(CH2)5-、CH3(CH2)6C≡C(CH2)5-和CH3CH2C≡C(CH2)10-,其中极性端基衍生自类脂的极性端基,所述类脂选自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和3-N,N,N-三甲氨基丙烷-1,2-二醇(TAP)。
其它方面组合物的治疗剂优选是核苷酸序列。化合物优选与核苷酸序列混合或结合。
核苷酸序列可以是可用于治疗,例如基因治疗的部分或完全的表达体系。
在优选方面,本发明化合物与缩合的多肽/核酸复合物混合得到非病毒的核酸递送载体。缩合的多肽/核酸复合物优选包括WO 01/48233中公开的那些。WO 01/48233涉及非病毒的核酸递送载体,其包含缩合的多肽/核酸复合物和阳离子类脂,其中的复合物包含(a)感兴趣的核酸序列(NOI);和(b)一种或多种包装病毒核酸的多肽或其衍生物,所述多肽或其衍生物(i)能与NOI结合;且(ii)能缩合NOI;并且其中NOI与多肽是异种的。多肽或其衍生物优选能与核酸复合物结合。多肽或其衍生物优选能缩合核酸复合物。核酸复合物优选与多肽或其衍生物是异种的。
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部分或全部置换WO 01/48233中的阳离子类脂。因此在优选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病毒的核酸递送载体,该载体包括缩合的多肽/核酸复合物、阳离子类脂和本发明化合物,其中该复合物包含(a)感兴趣的核酸序列(NOI);和(b)一种或多种包装病毒核酸的多肽或其衍生物,所述多肽或其衍生物(i)能与NOI结合;且(ii)能缩合NOI;并且其中NOI与多肽是异种的。
·一种非病毒的核酸递送载体,该载体包括缩合的多肽/核酸复合物和本发明化合物,其中该复合物包含(a)感兴趣的核酸序列(NOI);和(b)一种或多种包装病毒核酸的多肽或其衍生物,所述多肽或其衍生物(i)能与NOI结合;且(ii)能缩合NOI;并且其中NOI与多肽是异种的。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与脂质体结合或者配制成微胶粒形式以有助于其给药。
另一方面,可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到蜗牛壳形(cochleate)的递送载体中。蜗牛壳形的递送载体代表了一种新的口服释药技术平台。蜗牛壳形载体是稳定的磷脂-阳离子沉淀,其由单纯的天然存在的物质,例如磷脂酰丝氨酸和钙组成。蜗牛壳形载体是一种有前景的纳米体系,它能包囊疏水性的、两性的、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部分。
一方面,本发明化合物是分离或纯化形式的。例如,化合物可以呈非生物系统,例如体内中存在的形式或一定纯度。
本发明化合物可配制成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本发明化合物与任选的可药用载体、稀释剂、赋形剂或辅剂混合。
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物质与可药用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包括其组合)。
这是包含治疗有效量的药物活性物质或者由该物质组成的组合物。它优选包括可药用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包括其组合)。治疗用的可药用载体或稀释剂是制药领域众所周知的,例如Remington′s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lishing Co.(A.R.Gennaro编辑,1985年)中所述。可根据预期给药途径和标准的制药实践选择药物载体、赋形剂或稀释剂。除载体、赋形剂或稀释剂外,药物组合物可包含作为上述物质的任何适宜的粘合剂、润滑剂、助悬剂、包衣剂、增溶剂。
药物组合物理想地是呈无菌形式。它可以呈单位剂量形式并且通常被密封在容器中提供。也可以以多个单位剂量形式提供。
本发明范围内的药物组合物可包括一种或多种下列物质防腐剂、增溶剂、稳定剂、润湿剂、乳化剂、甜味剂、着色剂、芳香剂、矫味剂、盐(本发明化合物本身可以呈可药用盐形式提供)、缓冲剂、包衣剂、抗氧化剂、助悬剂、辅剂、赋形剂和稀释剂。防腐剂的实例包括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酯。
除本发明化合物外,它们也可包含其它治疗活性物质。在使用两种或多种治疗剂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单独给药(例如在不同时间和/或通过不同途径),因此它们不总是存在于单一组合物中。因此本发明范围内包括联合治疗。
给药途径本发明范围内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适于通过任何适当的途径给药。例如它可以经口(包括颊或舌下)、直肠、鼻、局部(包括颊、舌下或透皮)、阴道或非胃肠(包括皮下、肌内、静脉内或皮内)途径给药。这类组合物可以通过药学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制备,例如将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与适宜的载体混合。
可采用不同的药物释放系统施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取决于所需的给药途径。例如Langer(Science 2491527-1533(1991))以及Il1um和Davis(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 2254-259(1991))描述了药物传递体系。下面将详细讨论用于药物传递的不同给药途径本发明的物质可以单独给药,但通常以药物组合物形式施用-例如当根据预期给药途径和标准的制药实践,将所述物质与适合的药物赋形剂、稀释剂或载体混合。
例如对于立即、延迟、调整、延缓、脉冲或控制释放应用,所述物质可以以片剂、胶囊、卵形药剂、酏剂、溶液或混悬液形式给药(例如经口服或局部),这些形式可包含芳香剂或着色剂。
片剂可包含赋形剂,例如微晶纤维素、乳糖、柠檬酸钠、碳酸钙、磷酸氢钙和甘油;崩解剂,例如淀粉(优选玉米、土豆或木薯淀粉)、淀粉甘醇酸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某些复合硅酸盐;和制粒粘合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蔗糖、明胶和阿拉伯胶。此外,也可包括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硬脂酸、山嵛酸甘油酯和滑石。
类似形式的固体组合物也可用作明胶胶囊的填料。这方面优选的赋形剂包括乳糖、淀粉、纤维素、乳糖(milk sugar)或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类。对于水性混悬液和/或酏剂,可将物质与各种甜味剂或芳香剂、着色剂或染料,与乳化剂和/或助悬剂以及与稀释剂如水、乙醇、丙二醇和甘油及其组合物混合。
给药(传递)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的一种或多种口服(如以片剂、胶囊或可摄食溶液形式)、局部、粘膜(如以鼻喷雾剂或吸入气雾剂形式)、经鼻、非胃肠(如以注射剂形式)、胃肠道、脊柱内、腹膜内、肌内、静脉内、子宫内、眼内、皮内、颅骨内、气管内、阴道内、脑室内、大脑内、皮下、眼(包括玻璃体内或前眼房内)、透皮、直肠、颊、经阴茎、阴道、硬脑膜外、舌下。
应该清楚,并非所有的物质都需要经同种途径施用。同样,如果组合物包含一种以上的活性成分,则这些成分可以以不同的途径施用。
如果本发明的物质经非胃肠给药,则这类给药方式的实例包括下列的一种或多种静脉内、动脉内、腹膜内、鞘内、心室内、尿道内、胸骨内、头盖骨内、肌内或皮下给药所述物质;和/或使用输液技术给药。
(I)口服适于口服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呈胶囊或片剂;粉末或颗粒剂;溶液、糖浆或混悬液(水性或非水性液体的);可食泡沫体或whips;或者乳液形式。片剂或硬明胶胶囊可包含乳糖、玉米淀粉或其衍生物、硬脂酸或其盐。软明胶胶囊可包含植物油、蜡、脂肪、半固体或者液体多元醇等。乳液和糖浆可包含水、多元醇和糖类。为制备混悬液,可使用油(如植物油)以产生水包油或者油包水混悬液。用于口服的活性物质可使用延迟崩解和/或活性物质在胃肠道中吸收的物质(如可使用单硬脂酸甘油酯或者二硬脂酸甘油酯)包衣或者将二者混合。因此,可实现活性物质在许多小时内缓慢释放,并且如果需要,可以避免活性物质在胃中降解。可以配制口服药物组合物,以促进活性物质根据特定pH或酶条件在特定的胃肠道部位释放。
(II)透皮给药适于透皮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呈独立的贴剂形式,该贴剂用以保持与受试者的表皮紧密接触较长时间。例如,活性成分可通过离子电渗从贴剂中释放出来。(离子电渗记载于Pharmaceutical Research,3(6)318(1986)。
(III)局部给药或者,本发明物质可以以栓剂或阴道栓剂形式给药,或者它可以以凝胶、水凝胶、洗剂、溶液、霜剂、软膏或粉剂形式局部应用。本发明物质还可经皮或透皮给药,例如通过使用皮肤贴剂。它们还可以通过肺部或直肠途径给药。它们还可以通过眼的途径给药。对于眼用,可将化合物配制成等渗的、pH调节过的、无菌盐水中的微粉化悬浮液或者优选配成等渗的、pH调节的无菌盐水中的溶液,其中任选混合有防腐剂,如氯苄烷铵(benzylalkonium chloride)。或者它们例如用凡士林配制在软膏中。
对于皮肤的局部应用,可将本发明物质配制成适合的软膏形式,其中包含悬浮于或溶解于例如一种或多种下列物质的混合物中的活性化合物矿物油、液体石蜡、白凡士林、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化合物、乳化蜡和水。或者可将它悬浮或溶解于例如与一种或多种下列物质的混合物中配制成适合的洗剂或霜剂矿物油、脱水山梨醇一硬脂酸酯、聚乙二醇、液体石蜡、吐温60、鲸蜡基酯蜡、鲸蜡基硬脂醇、2-辛基十二烷醇、苄醇和水。
(IV)直肠给药适于直肠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呈栓剂或者灌肠剂形式。
(V)经鼻给药适于经鼻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适于固体载体,如粉末(粒径优选为20-500微米)。粉末可以以吸入方式给药,即由与鼻接近的盛有粉末容器快速经鼻吸入。或者,适于经鼻给药的组合物也可使用液体载体,如鼻喷雾剂或滴鼻剂。这些组合物可以包括活性成分的水溶液或油溶液。
通过吸入的给药组合物可以以特殊应用装置,如加压气溶胶、喷雾器或吸入器供应。可以组装这些装置,以便于提供预定剂量的活性成分。
(VI)阴道给药适于阴道给药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呈子宫套、棉球、霜剂、凝胶、糊剂、泡沫体或者喷雾剂形式。
(VII)胃肠外给药如果本发明的物质进行非胃肠给药,则这类给药方式的实例包括一种或多种下列方式静脉内、动脉内、腹膜内、鞘内、心室内、尿道内、胸骨内、头盖骨内、肌内或皮下给药物质;和/或通过使用输液技术给药。
对于非胃肠给药,物质最好以无菌水溶液形式应用,所述溶液可包含其它物质,例如足以使溶液与血液等渗的盐或葡萄糖。如果需要,水溶液应是适当缓冲的(优选pH为3-9)。采用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标准制药技术很容易在无菌条件下制备适宜的非胃肠制剂。
经皮“经皮”是指通过穿越皮肤进入血流的通道传递化合物。
透粘膜“透粘膜”是指通过化合物穿越粘膜组织进入血流的通道传递化合物。
透过尿道或尿道内“透过尿道”或“尿道内”是指药物在尿道内的传递,这样药物接触并透过尿道壁进入血流。
渗透促进或透过促进作用“渗透促进”或“透过促进”是指皮肤或粘膜组织对于所选择的药理活性化合物的可渗透性增强,这样化合物渗透透过皮肤或粘膜组织的速率增高。
渗透促进剂可包括,例如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癸基甲基亚砜(CIOMSO)、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PEGML)、甘油单月桂酸酯、卵磷脂、1-取代的氮杂环庚烷酮类,尤其是1-N-十二烷基氮杂环庚烷酮(可以以AzoneTM商品名购自Nels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Irvine,CA)、醇类等。
载体或介质(vehicles)“载体”或“介质”是指适合于化合物给药的载体物质,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这类物质,例如任何液体、凝胶、溶剂、液体稀释剂或增溶剂等,它们是无毒的并且与组合物的任何组分之间不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可药用载体的实例包括,例如水、盐溶液、醇、硅酮、蜡、凡士林、植物油、聚乙二醇类、丙二醇、糖、明胶、乳糖、直链淀粉、硬脂酸镁、滑石、表面活性剂、硅酸、粘性石蜡、芳香油、脂肪酸单甘油酯和二甘油酯、石油醚(petroethral)脂肪酸酯、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表皮药物释放(转染体(Transfersomes))转染体(“携带体”)是能跨越屏障并且能在应用与目标位置之间转染物质的复合物,更常见地是囊状的两组分和多组分聚集体。转染体由德国慕尼黑的IDEA Corporation销售,TRANSFERSOME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转染体透皮药物释放技术可用于各种大分子的控制和非侵入性释放以及改善小分子,包括代谢性酶拮抗剂和/或本发明药物的释放。
可将转染体优化,用以获得非常柔软的和可自我调节的膜。因此它们是可变形的并可以最终有效地穿过微孔屏障,甚至在可利用通道比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小得多的时候。转染体制剂通常由悬浮于水基溶液中的中性两亲化合物组成,其中任选地包含生物相容的表面活性剂。囊状转染体由围绕水性核心的类脂双层构成,并且还包含至少一种能软化膜的组分。因此转染体的双层比脂质体膜更柔软,甚至是亚稳态的。从而转染体囊通过局部调整至周围的压力很容易改变其形状。
皮肤是最佳生物屏障之一。其最外部的角质层,其占皮肤的厚度不足10%,但对皮肤的通透性屏障的贡献却超过了80%。该机体保护层由重叠的、无生机的角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以柱状丛方式排列,被与细胞膜共价连接的多层状类脂层密封并且非常密实。通常,细胞间的类脂层的平均数量和有序程度朝着皮肤表面的方向增加。这种增加是连续但非线性的,接近表面的局部水含量降低。尽管如此,最大皮肤屏障位于角质层的内半层,这里已经形成细胞间的类脂密封层,但尚未受到皮肤细胞脱离的危及。
转染聚集体跨越皮肤是囊膜柔韧性、亲水性和保持囊的完整性的能力的作用,此时聚集体的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当将转染体囊的混悬液置于皮肤表面时,水从相对干燥的皮肤表面蒸发,囊开始变干。由于转染体主要成分的强极性,膜上的大量亲水性基团受助于该膜的柔软性,囊被吸引到皮肤屏障中邻接细胞间的狭窄缝隙处的较高水含量的区域,由此使囊透过皮肤。这种作用与囊的非常强的变形能力一起,使转染聚集体暂时打开微小的“缝隙”,水分一般过这种缝隙从皮肤蒸发出来。由此产生了比原始微孔宽两个数量级的皮肤细胞间的通道。这种新的活性通道足以容纳可变形的囊,囊保持了其完整性,而只是改变其形状以适合于该通道。沿着角质层中产生的“有效路径”或“有效通道”,转染体到达皮肤深层的高水含量区。在此,囊进行(再)分布。由于转染体太大,不能进入局部血管,它们流经毛细血管区,到达皮下组织,在此积聚。
尽管已穿过皮肤角质层(stratum corneum)的小分子通常由皮肤通过血液循环清除,但借助转染体囊释放的药物使药物在皮肤深层发生积聚。由于其大小,囊被皮肤缓慢清除,因此结合的药物可在该部位积聚。因而转染体介入的重要药物的给药趋于使药物分布到应用部位下的深层组织。
血脑屏障(BBB)可以设计药物组合物以使其通过血脑屏障(BBB)。例如,可选择能透过BBB的载体,如脂肪酸、肌醇或胆甾醇。载体可以是通过脑内皮细胞中的特异性转染体系进入脑的物质,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或II。载体可以与活性物质偶联或者包含活性物质或与活性物质混合。可以使用脂质体以透过BBB。WO 91/04014描述了一种脂质体释放体系,其中活性物质可以被包囊/包埋并且其中通常被转染透过BBB的分子(如胰岛素或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或II)存在于脂质体外表面。美国专利4704355中也讨论了脂质体释放体系。
聚合物释放/治疗剂治疗剂还可与聚合物相连而被释放。有人提出,聚合物基治疗剂是有效的释放体系,其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与聚合物分子相连的待释放治疗剂,聚合物分子被用作载体。治疗剂排列于共聚物骨架上,与聚合物一起被载入靶细胞。
可将治疗剂偶联、融合、混合、结合或连接到聚合物上。治疗剂与聚合物之间的偶联可以是永久的或暂时的,并且可包括共价或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作用、疏水性力、范德华作用等)。偶联的确切方式并不重要,只要治疗剂能与聚合物一起基本上被带入靶细胞。为简便起见,包括与聚合物载体相连的治疗剂的整体被称为“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
可使用任何适宜的聚合物,例如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载体聚合物优选是合成聚合物,如PEG。载体聚合物更优选是生物惰性分子。特别的聚合物实例包括聚乙二醇(PEG)、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共聚物、聚酰胺型胺(PAMAM)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s)、HEMA、线型聚酰胺型胺聚合物等。可以使用任何适于连接治疗剂与聚合物的连接基团。连接基团优选是可生物降解的连接基团。在与胞外或胞内环境接触时,可生物降解的连接基团的使用能够控制治疗剂的释放。高分子量大分子不能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反而被作为膜包围的囊泡而吞没。一旦进入囊泡,胞内酶可作用于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致使治疗剂释放。受控的胞内释放消除了与许多药物有关的毒副作用。
此外,治疗剂可以透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轭合、连接到任何适宜的聚合物上,并被递送。治疗剂尤其可包括任何被称为“第二种治疗剂”的分子,如下面章节中描述的多肽、核酸、大分子等。特别是,治疗剂可包括如别处所述的前药。
可选择起始聚合物的能力以使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的工程满足所需特性。可精确定制聚合物(和由此的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其电荷和疏水性。适宜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的优点包括制备经济、稳定(较长的有效期)以及免疫原性和副作用降低。此外,由于渗透性和保留(EPR)作用增强,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尤其可用于靶向肿瘤细胞,其中生长的肿瘤对于循环的大分子和大颗粒具有更多的“缝隙”,使它们易于进入肿瘤内部。还观察到积聚增加以及低毒性(通常为游离治疗剂毒性的10-20%)。使用超支化树枝状分子,例如PAMAM树枝状分子是特别有益的,因为它们可制造单分散的组合物,并且连接位点具有机动性(位于树枝状分子的内部或外部)。可针对特定胞内环境定制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例如与聚酰胺型胺聚合物轭合的那些的pH。这使得药物仅在当聚合物治疗剂遭遇特定pH或pH范围,即在特定胞内小室内才被释放。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还可包括靶向工具,例如免疫球蛋白或抗体,它们将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导向包含靶的某些组织、器官或细胞,例如特定的抗原。该文献中在别处也描述了其它靶向工具,它们也是本领域已知的。
聚合物-治疗剂的特定实例包括“Smancs”,包括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抗肿瘤蛋白质新制癌菌素的轭合物和PEG(聚乙二醇)与L-天冬酰胺酶的轭合物;PK1(HPMA共聚物与抗癌药阿霉素的轭合物);PK2(类似于PK1,但还包括靶向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半乳糖基);HPMA共聚物与抗癌药喜树碱的轭合物;HPMA共聚物与抗癌药紫杉醇的轭合物;HPMA共聚物-铂盐(platinate)等。任何这些聚合物-治疗剂轭合物都适于共同载入本发明的转基因细胞。
剂量水平通常,医师将确定最适合于个体患者的实际剂量。针对特定患者的特定剂量水平和给药频率可以不同并且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使用的特定化合物的活性、该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年龄、体重、一般健康状况、性别、饮食、给药方式和时间、排泄速率、药物的联用、特定病症的严重程度以及进行治疗的个体。本发明的治疗剂和/或药物组合物可以按照每日1-10次,例如每日1或2次的方案给药。
对于针对人类患者的口服和非胃肠给药,治疗剂的每日剂量可以单次或分次给药。
根据需要,治疗剂可以以0.01-30mg/kg体重,例如0.1-10mg/kg,更优选0.1-1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本文提及的剂量自然是平均情况的举例。当然,存在应使用较高或较低剂量范围的个体情况。
治疗有效量“治疗有效量”是指有效实现其预期目的的治疗剂的量。虽然个体患者的需求可能不同,但确定每种氧化氮加成物的有效量的最佳范围是本领域的一般知识。通常根据多种因素选择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和/或组合物治疗病症的给药方案,所述因素包括患者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饮食和医疗状况、机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给药途径、药理学考虑如使用的特定化合物的活性、效力、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特性、是否使用药物释放体系以及化合物是否作为联合用药的一部分施用,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因此,实际采用的给药方案可以有很大不同,故可以偏离本文所述的优选给药方案。
个体本文采用的术语“个体”是指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该术语包括、但不限于驯养动物、比赛动物、灵长类和人类。
药物联用通常,治疗剂可与一种或多种其它药理活性物质联合使用。其它治疗剂有时被称为辅助治疗剂。
患者“患者”是指动物,优选哺乳动物,更优选人。
可药用盐治疗剂可以以其本身和/或可药用盐形式给药,例如其酸加成盐或碱盐或者其溶剂化物,包括其水合物。适宜盐的综述参见Berge等,J.Pharm.Sci.,1977,66,1-19。
如果合适,可药用盐通常很容易有所需的酸或碱制备。盐可以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通过过滤收集,或者通过蒸发溶剂回收。
适宜的酸加成盐由形成无毒盐的酸形成,实例是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硝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乙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乳酸盐、酒石酸盐、柠檬酸盐、葡糖酸盐、琥珀酸盐、蔗糖盐、苯甲酸盐、甲磺酸盐、乙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和双羟萘甲酸盐。
适宜的碱盐由形成无毒盐的碱形成,实例是钠盐、钾盐、铝盐、钙盐、镁盐、锌盐和二乙醇胺盐。
疾病状态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治疗WO-A-98/05635中列出的疾病。为便于参考,下面给出所列的部分疾病癌症、炎症或炎性疾病、皮肤病、发热、心血管作用、出血、血液凝固与急性期反应、恶病质、厌食、急性感染、HIV感染、休克状态、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灌注损伤、脑膜炎、偏头痛和阿司匹林依赖性抗血栓生成;肿瘤生长、入侵和扩散、血管生成、转染瘤、恶性瘤、腹水和恶性胸膜渗漏;脑缺血、局部缺血性心脏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哮喘、多发性硬化、神经变性、阿尔茨海默氏症、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结节性脉管炎、节段性回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牙周炎、齿龈炎;银屑病、变应性皮炎、慢性溃疡、大疱性表皮松懈症;角膜溃疡、视网膜病和手术伤口愈合;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湿疹、过敏症;再狭窄、充血性心衰、子宫内膜异位、动脉粥样硬化或endosclerosis。
此外,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可用于治疗WO-A-98/07859中列出的疾病。为便于参考,下面给出所列出的人或兽医学中的部分疾病细胞因子与细胞增殖/分化活性;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活性(如用于治疗免疫缺陷,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调节淋巴细胞生长;治疗癌症和许多自身免疫疾病以及预防移植排斥或者引发肿瘤免疫性);调节造血作用,如治疗骨髓或淋巴疾病;促进骨、软骨、腱、韧带和神经组织的生长,如用于伤口愈合、治疗烧伤、溃疡以及牙周疾病和神经变性;抑制或活化滤泡刺激性激素(调节生育);趋化/化学增活活性(例如使特定类型的细胞转染到损伤或感染部位);止血与溶栓活性(如用于治疗血友病和中风);抗炎活性(用于治疗如败血症性休克或节段性回肠炎);作为抗微生物剂;例如代谢或行为的调节剂;作为止痛剂;治疗特殊缺陷疾病;治疗如银屑病。
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用于治疗WO-A-98/09985中所列出的疾病。为便于参考,下面给出所列出的部分疾病巨噬细胞和/或T细胞抑制活性和因此产生的抗炎活性;抗免疫活性,即对细胞和/或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包括与炎症无关的反应;抑制巨噬细胞和T细胞粘附胞外基质组分和粘连蛋白的能力,以及上调T细胞中受体表达;抑制不希望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包括关节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与超敏性有关的炎症、过敏反应、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胶原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有关的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再灌注损伤、心搏停止、心肌梗塞、血管炎性疾病、呼吸道窘迫综合症或其他心肺疾病、与胃溃疡有关的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和其他胃肠道疾病、肝纤维化、肝硬化或其他肝病、甲状腺炎或其他腺体疾病、血管球性肾炎或其他肾和泌尿道疾病、耳炎或其他耳-鼻-咽喉疾病、皮炎或其他皮肤病、牙周疾病或其他牙科疾病、睾丸炎或附睾-睾丸炎、不育症、睾丸损伤或其他免疫相关性双睾症、胎盘机能不良、胎盘功能低下(insufficiency)、习惯性流产、惊厥、惊厥前提以及其他免疫和/或炎症相关性妇科疾病、后眼色素层炎、中间眼色素层炎、前眼色素层炎、结膜炎、脉络视网膜炎、眼色素层视网膜眼、视神经炎、眼内炎症,如视网膜炎或带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oedema)、交感神经性眼炎、巩膜炎、色素性视网膜炎、免疫和炎症构成的变性fondus disease、炎症构成的眼部损伤、由感染引起的眼部炎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急性缺血性视神经病、疤痕过度,如青光眼过滤(filtration)术后、对抗眼移植物的免疫和/或炎症反应以及其他免疫和炎症相关性眼科疾病、与自身免疫疾病或病症或病症有关的炎症(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或任何其他器官的、免疫和/或炎症的抑制将是有益的)、帕金森氏症、治疗帕金森氏症产生的并发症和/或副作用、AIDS相关性痴呆综合HIV相关性脑病、Devic病、Sydenham舞蹈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变性疾病、CNS的病症或障碍、炎症构成的中风、脊髓灰质炎后综合症、免疫和炎症构成的精神病、脊髓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病、亚急性神经病、慢性神经病、Guillaim-Barre综合症、Sydenham chora、重症肌无力、大脑假性肿瘤、唐氏综合症、亨廷顿病、肌萎缩性硬化、CNS压迫或CNS损伤所致炎症或者CNS感染、肌肉萎缩和营养失调所致炎症、以及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免疫和炎症相关性疾病、病症或障碍、损伤后炎症、脓毒性休克、感染性疾病、外科手术的炎症并发症或者副作用、骨髓移植或其它移植并发症和/或副作用、基因治疗的炎症和/或免疫并发症及副作用,如由于使用病毒载体所致的感染,或者与AIDS有关的炎症、用于防止或抑制激素和/或细胞免疫反应、通过减少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的量来治疗或者缓解单核细胞或白血球的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预防和/或治疗天然或人工细胞、组织和器官如角膜、骨髓、器官、晶状体、起搏器、天然或人工皮肤组织移植中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治疗这包括任何有益于人或非人动物的治疗应用。哺乳动物的治疗是特别优选的。人和兽类的治疗均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治疗可能与存在的病症有关,或者治疗可以是预防性的。它可以是成人、青少年、婴儿、胎儿或前述的任何部分(如器官、组织、细胞或核酸分子)。
治疗用活性剂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途径并且以任意适合的剂量给药。剂量可以在较宽限度内变化,这取决于治疗的性质、被治疗个体的年龄和病症等,医师将最终确定使用的适合剂量。然而,不受任何特定剂量的约束,本发明化合物的日剂量为1μg-1mg/kg体重可能是合适的。如果合适,常常可以重复给药。如果发生副作用,根据良好的临床实践,可以减少给药的量和/或频率。
多晶型形式/不对称碳本发明的治疗剂可以以多晶型形式存在。
本发明的治疗剂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以两种或多种立体异构体形式存在。在治疗剂包含链烯基或亚链烯基的情况下,也可以存在顺式(E)和反式(Z)异构现象。本发明包括治疗剂的单独的立体异构体,并且如果合适,还包括其单独的互变异构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治疗剂或其适合的盐或衍生物的立体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可以通过常规技术实现,如分馏结晶、色谱或者HPLC,得到非对映异构体或者顺式与反式异构的分离。治疗剂化合物的单个对映体也可以由相应的光学纯中间体制备或者通过拆分制备,例如如果适当,使用适合的手性载体经HPLC制备相应的外消旋体,或者通过分馏结晶非对映异构体盐来制备,该盐由相应的外消旋体与适合的光学活性酸或碱的反应形成。
同位素变化本发明还包括所有适合的同位素变化的治疗剂或者其可药用盐。本发明的同位素变化的治疗剂或其可药用盐被定义为其中至少一个原子被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原子质量不同于自然界中通常存在的原子质量的原子置换的治疗剂。可结合到治疗剂和其可药用盐中的同位素的实例包括氢、碳、氮、氧、磷、硫、氟和氯的同位素,例如2H、3H、13C、14C、15N、17O、18O、31P、32P、35S、18F和36Cl。某些同位素变化的治疗剂和其可药用盐,例如其中结合了放射性同位素如3H或14C的那些,可用于药物和/或底物组织分布研究。由于其制备简单和具有可检测性,氚代,即3H和碳14,即14C同位素是特别优选的。此外,用同位素,如氘,即2H取代可以提供由较高的代谢稳定性产生的某些治疗优点,例如体内半衰期增加或减少剂量要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同位素变化的治疗剂和其可药用盐通常可以使用适合的同位素变化的适宜试剂通过常规方法制备。
前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将清楚,本发明治疗剂可以由前药得到。前药的实例包括具有某些保护基的前药,它们可能不具有这样的药理活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给药(例如口服或者经非胃肠)并再在之后在体内被代谢形成具有药理活性的本发明治疗剂。
前体部分(Pro-Moiety)还应该清楚,例如H.Bundgaard,Elsevier,1985在“前药的设计”中所述(该文献的公开内容在此引作参考),被称为“前体部分”的某些部分可置于治疗剂的适合官能团上。这类前药也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衍生物本文使用的术语“衍生物”或“衍生的”包括化学修饰的治疗剂。这类化学修饰的示例是用卤素、烷基、酰基或氨基置换氢。
化学修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治疗剂可以是经化学修饰的治疗剂。
本发明的化学修饰的治疗剂可以增强或减弱治疗剂与靶之间的氢键合作用、电荷作用、疏水性作用、范德华力或偶极作用。
一方面,被鉴别的治疗剂可用作开发其他化合物的模型(例如模板)。


下面将通过仅参照附图以举例形式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附图1是示意图;附图2是反应方案;附图3是结构和棒形图;附图4是反应方案;附图5是反应方案;附图6是反应方案;附图7是反应方案;附图8是反应方案;附图9是反应方案;附图10是反应方案;附图11是曲线图;附图12是棒形图;附图13是棒形图;附图14是棒形图;附图15是棒形图;附图16是棒形图;附图17是棒形图;附图18是棒形图;
附图19是棒形图;附图20是棒形图;附图21是棒形图;附图22是棒形图;附图23是棒形图;和附图24是棒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实施例1DOPE、DSPE和DSPC直接购自Sigma-Aldrich、Poole、Dorset,UK;DO(14-炔)PE和DO(14-炔)PC按照附图4-7和附图2所述合成。测定了1∶1摩尔比的助剂类脂∶DC-Chol的阳离子脂质体中的这些化合物的转染特性。这些研究的数据如附图9图示。
单炔属脂肪酸的合成合成了五种单炔属脂肪酸(见下)三种三键位置不同(分别在4、9和14位)的C18脂肪酸(5、6和7)和两种C17脂肪酸(8和9,三键位置分别在9和14位)。
十八碳-4-炔酸(5) 十八碳-9-炔酸(6) 十八碳-14-炔酸(7) 十七碳-9-炔酸(8) 十七碳-14-炔酸(9)然后用五种脂肪酸制备每一下列类脂的单炔属类似物
DOPC(1) DOPE(2) DODAP(3) DOTAP(4)这向我们提供了总计二十种的系列类脂。
DO(4-炔)PC(32) DO(14-炔)PC(34) DO(9-炔)PC(33) DH(9-炔)PC(35) DH(14-炔)PC(36)五种单炔属DOPC类似物 DO(4-炔)PE(37) DO(14-炔)PE(39) DO(9-炔)PE(38) DH(9-炔)PE(40) DH(14-炔)PE(41)五种单炔属DOPE类似物
DO(4-炔)DAP(42) DO(14-炔)DAP(44) DO(9-炔)DAP(43) DH(9-炔)DAP(45) DH(14-炔)DAP(46)五种单炔属DODAP类似物 DO(4-炔)TAP(47) DO(14-炔)TAP(49) DO(9-炔)TAP(48) DH(9-炔)TAP(50) DH(14-炔)TAP(51)五种单炔属DOTAP类似物十八碳-4-炔酸(5)、十八碳-9-炔酸(6)和十七碳9-炔酸(8)的合成如下制备十八碳-4-炔酸(5)(反应方案1-附图4)。首先,在温和的酸催化条件下,将DHP与PPTS反应,生成戊-4-炔-1-醇的THP保护的衍生物(10),产率为91%。同时,通过公知的Finkelstein卤素交换反应将1-溴十三碳烷转化为反应性较强的其碘代类似物(11;80%产率)。
在产生SN2与1-碘代十三碳烷的反应所需的炔阴离子的HMPA的存在下,用BuLi脱去端基炔10的保护。该步骤为中等产率(49%)。12的酸催化水解使伯醇基暴露,随后在丙酮中用Jone′s试剂(CrO3,浓H2SO4)氧化该伯醇基,以69%产率得到十八碳-4-炔酸(5)。
类似地,合成十八碳-9-炔酸(反应方案2-附图5)。首先,用DHP和PPTS以几乎定量的产率(91%)以THP-醚形式保护8-溴-辛-1-醇的羟基。偶联1-癸炔与反应性较强的15(cf14),以良好的产率(72%)得到内炔产物(16)。在MeOH中,使用TsOH的THP-水解,以92%产率得到烷醇17,然后用Jone′s试剂氧化,得到白色粉末的修饰酸6(76%)。
以合成十八碳-9-炔酸几乎相同的方式合成十七碳-9-炔酸(8;反应方案3-附图6),不同仅在于使用1-壬炔作为引入内C-C三键的试剂(相对于1-癸炔)。
十八碳-14-炔酸(7)和十七碳-14-炔酸(9)的合成如同前面的合成步骤,制备十八碳-14-炔酸(7)的原料是12-溴十二烷-1-醇(反应方案4-附图7)。定量地进行伯醇基团的THP-保护,得到22。然后用Finkelstein交换反应生成反应性较强的碘代类似物(23)。
在我们改进的炔脱质子化-烷基化方法条件下,将戊-1-炔与23反应,以良好的产率(59%)得到24。用PPh3Br2/PPh3将THP-醚官能团直接转化为溴化物(25)(76%);然后使所得溴-炔(25)与CN-进行SN2反应,得到脂肪酰基链homologation。碱水解腈基(26),导致引入羧酸酯基,以极好的产率(94%)得到十八碳-14-炔酸(7)。
以几乎类似的方式(反应方案5-附图8)制备十七碳-14-炔酸(9)。唯一的区别是需要以两步引入内炔基官能团(相对的是一步),由于原料易得,以两步法将THP-醚官能团转化为溴化物(酸催化的水解释放伯醇基,该基团与CBr4和PPh3进行SN2反应,得到所需的溴化物)。DOPC-、DOPE-、DODAP-和DOTAP-类似物的合成DOPC-类似物(如33)的合成包括活化脂肪酸(如6)形成酰基咪唑化物(imidazolides),然后在DBU的存在下与sn-甘油基-3-胆碱磷酸(GPC)反应。平均产率为大约60%。DOPE类似物(如38)的合成通过使用乙醇胺使DOPC-类似物进行两相(氯仿/水)酶促磷脂酰转染反应来实现,产率为约90%(反应方案6-附图9)。
以类似方式,以定量产率合成了DODAP-类似物(如43)。用硫酸二甲酯处理DODAP化合物,得到硫酸甲酯盐形式的DOTAP类似物(如48),产率在70-80%之间(反应方案7-附图10)。
转染数据导言如上所述合成DOPC、DOPE、DODAP和DOTAP的单炔属类似物。用于比较的标准类脂(DOPC、DOPE和DOTAP(盐酸盐))购自Sigma-Aldrich,Poole,Dorset,UK。我们的发明,阳离子性胆甾醇基类脂N1-胆甾醇氧羰基-3,7-二氮杂壬烷-1,9-二胺(CDAN)-静电荷=+1.6(pH 7.4)。用我们先前基团22合成CDAN(见下),现在以与DOPE的1∶1摩尔比的制剂形式(TrojeneTM,Avanti Polar Lipids,Inc.,Alabaster,AL,USA)使用。
用TLC或HPLC检测类脂的纯度。所有的类脂都在氩气气氛下,在-80℃下,以浓度为5mg/ml或10mg/m的无水二氯甲烷的储备溶液形式贮存。为制备阳离子脂质体,在氩气气氛下,将类脂通过注射剂加到园底烧瓶中,再加入新鲜蒸馏的二氯甲烷,如果需要,使浓度为约2.5mg/ml。然后,加入4mM HEPES pH7.0(1ml),将该两相体系涡旋混合。在25℃下减压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脂质体混悬液,然后在水浴超声波仪中超声2-5分钟。加入双蒸水,如果需要,使总体积恢复为1ml。以5mg/ml的终浓度制备所有脂质体溶液。用pH Boy(CamlabLtd.,Over,Cambridgeshire,UK)检测脂质体混悬液的pH,并用浓盐酸和浓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将其pH调至7.0±0.1。
脂质体通过滤过两层100nm聚碳酸酯滤膜(IsoporeTMMembraneFilters,Millipore(UK)Ltd.,Watford,Hertfordshire,UK)被挤出10次(挤出机,Northern Lipids,Inc.,Vancouver,BC,Canada)。对于每次制备,用光子相关分光镜(PCS)(CoulterN4 PlusSubmicron Particle Sizer,Beckman Coulter,High Wycombe,Buckinghamshire,UK)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对于包含磷脂的脂质体,用Stewart测定法23检测磷脂浓度。在每一种情况下,观察到最终类脂的浓度为4.7±0.1mg/ml。对于不含磷脂的脂质体,挤出中的类脂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所有快速基础的脂质体混悬液,类脂总浓度假定为4.7mg/ml。对于缓慢挤出,类脂总浓度假定为4.3mg/ml。非常缓慢挤出的脂质体则仅挤出三次,其类脂总浓度假定为4.7mg/ml。
LMDs(脂质体Mu∶DNA)的形成包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pNGVL1-nt-beta-gal;7.53kbp)的质粒DNA在-80℃下以1.2mg/ml的浓度的等份冷冻物形式贮存;如先前所述合成μ(mu)肽(腺病毒核心肽[H2N-Met-Arg-Arg-Ala-His-His-Arg-Arg-Arg-Arg-Ala-Ser-His-Arg-Arg-Met-Arg-Gly-Gly-CO2H])7,并在4℃以1mg/ml浓度等份保存。在快速涡旋混合下,以1∶0.6(w/w)的比例将质粒DNA加到4mM HEPES中的mu中制备Mu-DNA复合物。通过以1∶12(w/w)的比例复合mu-DNA颗粒与阳离子脂质体(如上制备的)制备LMDs,这样全部配方的所有LMDs基本上都是阳离子性的。对于每次制备,通过PCS测定LMDs的粒径分布。
细胞转染在37℃/5%CO2的潮湿气氛下,使Panc-1细胞保持在RPMI/10%FCS/1%青霉素-链霉素(GibcoTM,Invitrogen Corporation,Paisley,Scotland,UK)。在转染前24小时,以500μl培养基中将30000个细胞每孔接种到48孔微量滴定板(Corning Costar,Merck Ltd.,Lutterworth,Leicestershire,UK)上。作为对照,将质粒DNA(0.5μg,200μl培养基)加入孔中。作为阳性对照,将200μl培养基中的1.5μl TransfastTM(Promega Corporation,Madison,WI,USA;按供应商的方法制备的)与质粒DNA(0.5μg)复合并加到孔中。向各孔中加入5μl(0.5μg DNA)的LMD制剂。所有的实验进行一式四份。将该滴定板涡旋30秒,在37℃下保温1小时。然后取出培养基,加入500μl新鲜培养基。将细胞在37℃下再保温24小时。
在37℃/5%CO2的潮湿气氛下,将COS-7细胞保持在DMEM/10%FCS/1%青霉素-链霉素(GibcoTM)中。转染前24小时,以500μl培养基每孔10000个细胞每孔接种到48孔微量滴定板中(CorningCostar)。如上制备质粒DNA和TransfastTM对照。向每孔中加入5μl(0.5μgDNA)的LMD制剂。所有的实验进行一式四份。将该滴定板涡旋30秒,在37℃下保温1小时。然后取出培养基,加入500μl新鲜培养基。将细胞在37℃下再保温24小时。
β-半乳糖苷酶测定和总蛋白质测定对孔中的培养基通气并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GibcoTM)洗涤细胞层。在室温下,将每孔的细胞溶解在150μl溶解试剂(按照供应商的方法制备的;β-Gal Reporter Gene Assay,Roche DiagnosticsGmbH,D-68305 Mannheim,Germany)30分钟。溶解后,等量的50μl和20μl的每孔混悬液分别用于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总蛋白质的测定(以标准化结果)。
β-gal测定中,将100μl底物试剂加到96孔微量培养板(CorningCostar)中的50μl细胞混悬液中。将该培养板在室温保温30分钟。使用注射50μl引发试剂的微量培养板光度计(Anthos Lucy 1,Labtech International Ltd.,Ringmer,East Sussex,UK)进行自动引发(加入底物试剂后产生的酶活性增高)并在30秒后测定酶活性。
用20μl细胞溶解液或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校准内标,并加入200μlBCA试剂(按照供应商的规定)通过BCA测定法(Pierce,Rockford,IL,USA)定量测定细胞蛋白质的量。在室温保温30分钟后,用微量培养板阅读器(Anthos Lucy 1)在570nm进行比色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以RLU/μg蛋白质表示。下列附图的X-轴表示对照和助剂类脂或者阳离子类脂(如附图标题中所述)。
DOPC-类似物在阳离子脂质体制剂中,通常观察到DOPC消除或严重减弱转染,参见DOPE24。CDAN∶助剂类脂,1∶1(mol/mol)脂质体的LMDs的转染结果如下所示(附图12)。转染水平均非常低。用DO(4-炔)PC代替DOPC致使任何转染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但DO(9-炔)PC和DO(14-炔)PC也能够转染,如果不比DOPC好的话。
用COS-7细胞的相同LMDs的转染结果如附图13所示。DOPC和Transfast转染效果一样好。再者,用DO(4-炔)PC取代DOPC致使转染能力下降。DO(14-炔)PC转染得比DOPC稍好,但DO(9-炔)PC转染是DOPC的大约两倍。已经证明,DO(9-炔)PC即使不比DOPC更好,也与DOPC能同样好地转染通过两种细胞系(Panc-1和COS-7细胞)。
DOPE-类似物附图14显示了CDAN∶助剂类脂,1∶1脂质体的LMDs的转染数据(COS-7细胞)。当助剂类脂是DOPE或DO(9-炔)PE时,转染水平较高并且大致相同;用DO(4-炔)PE或DO(14-炔)PE代替时,导致转染下降达约67%。
下面是用CDAN∶助剂类脂,3∶2脂质体组成的LMDs,用Panc-1细胞获得的一套下列结果(附图15)。DOPE转染大约为最接近的炔属类似物(DO(9-炔)PE)的两倍,尽管绝对水平相当低。DO(4-炔)PE和DO(14-炔)PE转染得非常差。附图14中观察了相同类型的炔属类似物。
CDAN∶助剂类脂,1∶1脂质体的LMDs针对Panc-1细胞的转染结果如下所示(附图16)。在误差棒内,DOPE、DO(4-炔)PE和DO(9-炔)PE良好地转染并且大致水平相同。DO(14-炔)PE转染水平大约是DOPE的一半。
随着CDAN∶助剂类脂比率的降低,脂质体和LMDs的阳性电荷也越少,下面显示的结果(附图17)是针对CDAN∶助剂类脂,2∶3摩尔比的脂质体的LMDs(Panc-1细胞)的。在此DOPE的转染水平低于Transfast。有趣地是,所有单炔属类似物的转染都好于DOPE。DO(4-炔)PE和DO(9-炔)PE转染最好,最高可以比DOPE好五倍。在所有的单炔属类似物中,DO(14-炔)PE转染最差。
附图18显示前面实验的重复(针对Panc-1细胞)。脂质体不是新鲜制备的,但LMDs是新鲜制备的。注意类似类型的存在,而不是DO(4-炔)PE的转染水平已降至大致Transfast的水平。再者,用DO(9-炔)PE取代DOPE的转染相对增强导致了大约6倍的提高。由于例如细胞周期阶段的因素,难以比较不同实验的绝对值。因此,我们包括了“对照”CDAN∶DOPE,1∶1脂质体的LMDs。这些LMDs转染得与由CDAN∶DO(9-炔)PE,2∶3脂质体组成的LMDs一样好。
DOTAP-类似物附图19显示了针对Panc-1细胞的完全是由DOTAP或DOTAP-类似物脂质体组成的LMDs的转染数据。除DO(14-炔)TAP之外,所有类似物(包括标准DOTAP)的转染都不如阳性对照Transfast好。所有类似物的转染都好于DOTAP;DO(14-炔)TAP转染比DOTAP提高了六倍。
使用COS-7细胞的DOTAP脂质体的LMDs的转染数据如下所示(附图20)。在误差范围内,Transfast和DOTAP的转染类似。用DOTAP取代DO(4-炔)TAP导致转染减少约40%;用DO(14-炔)TAP取代导致转染活性几乎完全丧失。DO(9-炔)TAP的转染比标准的DOTAP好约1.5倍。在使用由DO(4-炔)TAP到DO(9-炔)TAP,再到DO(14-炔)TAP的单炔属类似物实验时观察到的这种情况也见于使用DOPE-类似物时。
下面(附图21)是DOPE∶阳离子类脂,1∶1脂质体的LMDs(Panc-1细胞)的转染数据。所有的转染都不如Transfast,但好于单纯的DOTAPLMDs。转染水平非常低。用DO(4-炔)TAP或DO(9-炔)TAP取代DOTAP导致转染的较小增加,但在DOPE∶DOTAP脂质体中,用DO(14-炔)TAP置换DOTAP时,观察到转染水平增高7倍。
用胆甾醇取代DOPE导致下面的结果(附图22)。再次观察到了较低的转染水平(Panc-1细胞)。用DO(4-炔)TAP置换DOTAP几乎消除了转染作用,使用DO(14-炔)TAP置换则导致转染活性损失约30%。但DO(9-炔)TAP的转染与DOTAP一样好。
最后一组转染数据是针对脂质体组成为DOPE∶阳离子类脂,1∶1(附图23)或者胆甾醇∶阳离子类脂,1∶1(附图24)的LMDs,和COS-7细胞的。纯DOTAP脂质体(100%DOTAP)的转染好于DOTAP∶Chol,后者的转染好于DOTAP∶DOPE。所有DOTAP-类似物的转染不如DOTAP∶DOPE,1∶1,或者与其大致相同。
DO(4-炔)TAP∶胆甾醇,1∶1和DO(14-炔)TAP∶胆甾醇,1∶1脂质体的转染与纯DOTAP脂质体一样好。使用COS-7细胞时,DOTAP∶胆甾醇,1∶1和DO(9-炔)TAP,1∶1脂质体的转染仅有DO(4-炔)TAP∶胆甾醇,1∶1脂质体的一半那样好。
总结与结论·当配制成CDAN∶助剂类脂,1∶1(摩尔比)脂质体时,使用Panc-1细胞时,DO(9-炔)PC和DO(14-炔)PC的转染与DOPC一样好。在使用COS-7细胞时,DO(9-炔)PC的转染是DOPC的两倍。
·DOPE和DO(9-炔)PE非常好地转染COS-7细胞并且程度与CDAN∶助剂类脂,1∶1脂质体类似。DO(4-炔)PE和DO(14-炔)PE的转染是DOPE的约1/3。
·使用摩尔比3∶2的CDAN∶助剂类脂组成的脂质体时,DOPE的转染好于所有的单炔属类似物(Panc-1细胞)。最好的类似物是DO(9-炔)PE,其转染是DOPE的一半。但所有转染水平都非常低。
·在误差范围内,CDAN∶类脂助剂,1∶1脂质体中,使用Panc-1细胞时,DOPE、DO(4-炔)PE和DO(9-炔)PE的转染都同等良好。
·进一步减少LMDs的正电荷,CDAN∶助剂类脂,2∶3脂质体的转染与相应的1∶1脂质体一样好,当助剂类脂是DOPE则有所不同。DO(4-炔)PE和DO(9-炔)PE的转染要比DOPE好至多6倍。
·CDAN∶DO(9-炔)PE,2∶3脂质体的转染同CDAN∶DOPE,1∶1脂质体的一样好。
·DOTAP和DOTAP∶DOPE,1∶1脂质体的转染不如CDAN∶DOPE,1∶1脂质体。DOTAP的转染水平通常较差。
·纯DOTAP-类似物脂质体的转染好于纯DOTAP脂质体的。DO(14-炔)TAP脂质体的转染比DOTAP好至多6倍(Panc-1细胞)。
·在COS-7细胞下,仅纯DO(9-炔)TAP脂质体的转染与DOTAP脂质体一样好。DO(14-炔)TAP显示几乎根本没有转染作用。
·纯DOTAP或DOTAP-类似物脂质体以及相应的DOTAP∶DOPE,1∶1或DOTAP-类似物∶DOPE,1∶1脂质体表现出类似情况的转染能力。制剂中包括DOPE显示出对转染作用的影响。DO(14-炔)TAP∶DOPE,1∶1脂质体的转染比DOTAP∶DOPE,1∶1脂质体好约7倍(Panc-1细胞)。
·使用DOTAP∶胆甾醇,1∶1脂质体,DO(9-炔)TAP的转染与DOTAP一样好(Panc-1细胞)。
·DOTAP∶DOPE或DOTAP-类似物∶DOPE,1∶1脂质体的转染都比纯DOTAP脂质体的少一半(COS-7细胞)。所有DOTAP∶DOPE,1∶1脂质体具有类似的转染作用。
·DOTAP∶胆甾醇和DO(9-炔)TAP∶胆甾醇,1∶1脂质体的转染与纯DOTAP脂质体的一半一样好(COS-7细胞)。DO(4-炔)TAP∶胆甾醇和DO(14-炔)TAP∶胆甾醇,1∶1脂质体的转染与纯DOTAP脂质体的一样好。
我们合成并测试了已知的油酰基类脂的一系列炔属类似物的体外转染能力。在生物评价这些类脂的转染效力期间,我们认识到在每个系列的类脂(除DODAP系列外)中,至少有一个炔属脂肪酰基类似物与其相应的标准油酰基类脂一样好,如果不比它更好的话。基于三键在氧化性上比双键更稳定的前提,这些结果表明转染与其标准品一样好的那些类似物是适合的体外代用品。此外,三键应赋予脂质体更强的刚性,因此延长了这些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十分清楚,这两方面的稳定性都是可取的。
DO(9-炔)PC(33)和DO(9-炔)PE(38)是最佳磷脂类似物,表明用双键直接取代三键不影响体外转染。并且,这些类脂不仅转染良好,而且据观察,DOPE-类似物∶CDAN脂质体的制备比相应的DOPE∶CDAN脂质体的制备更容易。这可能是DOPE的脂肪酰基链的巨大缠结(增强流动性)与生硬的胆甾醇基CDAN(增强刚性)的相反作用的结果;用三键取代DOPE的双键,这种缠结程度大大降低。这可导致对掺入CDAN的较少对抗,因此较易于配制脂质体。同样,相对于CDAN而言,可能更易于包括增加量的DOPE-类似物。
更重要的是,已经显示相对于CDAN而言,增加中性DOPE类似物的比例(由此减少阳离子脂质体ad LMDs的正电荷)不影响转染,这不同于标准DOPE。带有较少的正电荷的这些LMDs提供了第三种程度的稳定性。血液中的阴离子物质可以经静电吸引LMDs,可能会标记它们使其破坏,或者更简单地是,置换mu-DNA复合物。较少电荷的LMDs将较长时间地循环,给予颗粒达到其靶组织/细胞的机会。
使用Panc-1细胞,DOTAP∶DO(14-炔)TAP的转染数据好于DOTAP;使用COS-7细胞,DO(9-炔)TAP转染较好。用不同的助剂类脂得到了不同结果。
前面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出版物在此都引作参考。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所述本发明方法和体系的各种修饰和变化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本发明用相关特定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应该清楚,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不应不适当地受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案。的确,对于化学或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所述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各种修饰也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1a. W F Anderson,Science,1992,256,808.
2a. F D Ledley,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1994,5,626;K F Kozarsky等,出处同上,1993,3,499;Gordon等,出处同上,1994,5,611.
3a. C P Hodgon,BioTech,1995,13,222.
4a. P L Felgner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7,84,7413;Felgner等,Nature,1989,337,387;H-J Burger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2145.
5a. Malone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6077.
6a. M-Y Chiang等,J Biol Chem,1991,226,18162.
7a. R J Debs等,J Biol Chem,1990,265,10189;C Walker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7915.
8a. A D Bangham,Hospital Practice,1992,27,51.
9a. J-P,Behr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6982;R Leventis等,Biochim Biophys Acta,1990,1023,124.
10a.X Gao等,Gene Therapy,1995,2,710.
11a.R Stribling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2,89,11277.
12a.E W F W Alton等,Nature Genetics,1993,5,135.
参考文献(续)[1] M.Ogris,S.Brunner,S.Schuller,R.Kircheis,E.Wagner,Gene Therapy1999,6,595. A.L.Bailey,S.M.Sullivan,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membranes2000,1468,239. J.L.Coll,P.Chollet,E.Brambilla,D.Desplanques,J.P.Behr,M.Favrot,Hum Gene Ther 1999,10,1659. P.Erbacher,T.Bettinger,P.Belguise-Valladier,S.Zou,J.L.Coll,J.P.Behr,J.S.Remy,J Gene Med 1999,1,210. S.M.Zou,P.Erbacher,J.S.Remy,J.P.Behr,J Gene Med 2000,2,128. A.Bragonzi,G.Dina,A.Villa,G.Calori,A.Biffi,C.Bordignon,B.M.Assael,M.Conese,Gene Therapy 2000,7,1753. S.Li,M.A.Rizzo,S.Bhattacharya,L.Huang,Gene Therapy 1998,5,930. M.I.Papisov,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8,32,119. D.V.Devine,A.J.Bradley,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8,32,19. C.Kitson,B.Angel,D.Judd,S.Rothery,N.J.Severs,A.Dewar,L.Huang,S.C.Wadsworth,S.H.Cheng,D.M.Geddes,E.Alton,Gene Therapy 1999,6,534. S.Li,W.C.Tseng,D.B.Stolz,S.P.Wu,S.C.Watkins,L.Huang,GeneTherapy 1999,6,585. N.Duzgunes,S.Nir,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9,40,3. D.Needham,D.H.Kim,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00,18,183. I.M.Hafez,P.R.Cullis,Adv Drug Deliv Rev 2001,47,139. D.Kirpotin,K.L.Hong,N.Mullah,D.Papahadjopoulos,S.Zalipsky,FebsLetters 1996,388,115. M.N.Jones,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1994,13,215. S.Medda,S.Mukherjee,N.Das,K.Naskar,S.B.Mahato,M.K.Basu,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1993,17,37.
参考文献(续)(1b) Mountain,A.Trends Biotechnol.2000 18,119-128.
(2b) Hafez,I.M.and Cullis,P.R.,Adv.Drug Deliv.Rev.2001,47,139-148.
(2c) Bailey,A.L.and Cullis,P.R.,Biochemistry 1994,33,12573-12580.
(3b) Barve,J.A.,Gunstone,F.D.Chem.Phys.Lipids 1971,7,311-323.
(4b) Rürup,J.Mannova,M.,Brezesinski,G.,Schmid,R.D.Chem.Phys.Lipids1994,70,187-198.
(5b) Pisch,S.,Bornscheuer,U.T.,Meyer,H.H.,Schmid,R.D.Tetrahedron 1997,53,14627-14634.
(6b) Sharma,A.,Sharma,U.S.,Int.J.Pharm.1997,154,123-140.
(7b) Murray,K.D.,Etheridge,C.J.,Shah,S.I.,Matthews,D.A.,Russell,W.,Gurling,H.M.D.,Miller,A.D.Gene Ther.2001,8,453-460.
(8b) Berry,D.E.,Chan,J.A.,MacKenzie,L,Hecht,S.M.,Chem.Res.Toxicol.
1991,4,195-198.
(9b) Schilstra,M.J.,Nieuwenhuizen,W.F.,Veldink,G.A.,Vliegenthart,J.F.G.,Biochemistry 1996,35,3396-3401.
(10b)Aitken,A.E.,Roman,L.J.,Loughran,P.A.,de la Garza,M.,Masters,B.S.
S.,Arch.Biochem.Biophys.2001,393,329-338.
(11b)Fatope,M.O.,Adoum,O.A.,Takeda,Y.,Journ.Agricul.Food Chem.2000,48,1872-1874.
(12b)Lenart,J.,Pikula,S.,Acta Biochim.Polon.1999,46,203-210.
(13b)Kraus C.M.,Neszmelyi A.,Holly S.,Wiedemann B.,Nenninger A.,Torssell K.
B.G.,Bohlin,L.,Wagner,H.,Journ.Nat.Prod.1998,61,422-427.
(14b)Datta K.,Kulkarni A.P.,Toxicol.Lett.1994,73,157-165.
(15b)Roy,B.,Arruda,A.,Mallik,S.,Campiglia,A.,222ndAmer.Chem.Soc.Nat.
Meeting 26th-30thAugust 2001.
(16b)Hennies,P.T.,Santana,M.H.C.,Correia,C.R.D,Journ.Brazilian Chem.
Soc.2001,12,64-72.
(17b)Okada,J.,Cohen,S.,Langer,R.S.,PCT Int.Appl.(1995),WO9503035.
(18b)Hayward,J.A.,Johnston,D.S.,Chapman,D.,Annals New York Acad.
Sciences 1985,446,267-281.
(19b)Patel,M.,Vivien,E.,Hauchecorne,M.,Oudrhiri,N.,Ramasawmy,R.,Vigneron,J.-P.,Lehn,P.,Lehn,J.-M.,Biochem.and Biophys.Res.Commun.2001,281,536-543
参考文献(续)(20b)Fieser,L.F.,Fieser,M.,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961,pp.227.
(21b)Fieser,L.F.,Fieser,M.,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961,pp.236-237.
(21c)Clayden,J.,Greeves,N.,Warren,S.and Wothers,P.Organic Chemistry 2001,pp.326-331.
(21d)Lewis,R.N.A.H.,Mannock,D.A.,McElhaney,R.N.,Biochemistry 1989,28,541-548(22b)Cooper,R.G.,Etheridge,C.J.,Stewart,L.,Marshall,J.,Rudginsky,S.,Cheng,S.H.,Miller,A.D.,Chem.Eur.J.1998,4,137-151.
(23b)Stewart,J.C.M.,Anal.Biochem.1959,104,10.
(24b)Koltover,I.,Salditt,T.,Radler,J.O.,Safinya,C.R.,Science 1998,281,78-81.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i)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和(ii)治疗剂。
2.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中性类脂。
3.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阳离子类脂。
4.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p是1-10,优选1、2或3,并且每个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5.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6.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包括至少两个非极性部分,其中每个部分独立地选自式X-Y-Z-的非极性部分。
7.权利要求2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8.权利要求6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每个X、Y和Z彼此独立地进行选择。
9.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的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类、神经酰胺类、三酰基甘油、溶血磷脂类、磷脂酰丝氨酸类、甘油类、醇、烷氧基化合物、一酰基甘油、神经节苷脂类、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磷脂酰胆碱类、磷脂酰乙醇胺类、磷脂酰肌醇(PI)类、二酰基甘油、磷脂酸、甘油基碳水化合物、多元醇和磷脂酰甘油类。
10.权利要求9的组合物,其中的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
11.权利要求10的组合物,其中的磷脂是中性或阴离子磷脂。
12.权利要求10的组合物,其中的极性端基衍生自选自下列的类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和3-N,N,N-三甲基氨基丙烷-1,2-二醇(TAP)。
13.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极性端基(PHG)具有式-W-连接基团-HG,其中W选自CH2、O、NR1和S,其中R1是H或烃基,其中连接基团是任选的连接基团,并且HG是端基。
14.权利要求13的组合物,其中端基是下式的基团 或者下式的基团 其中R独立地选自H和烃基,m是1-10且n是1-10。
15.权利要求14的组合物,其中R选自H和C1-6烷基。
16.权利要求15的组合物,其中R选自H和C1-3烷基。
17.权利要求16的组合物,其中R选自H和甲基。
18.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m是1-5,优选1、2或3。
19.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的组合物,其中n是1-5,优选1、2或3。
20.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X是可任选取代的炔基。
21.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X是未取代的炔基。
22.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X是未取代的C6-C24炔基。
23.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X是未取代的C10-C18炔基。
24.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X是未取代的C16或C17炔基。
25.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炔属烃基的C≡C与炔属烃基的末端距离2-15个碳。
26.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炔属烃基的C≡C与炔属烃基的末端距离2、3、7或13个碳。
27.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Y是CH2。
28.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当Y是CH2时,链X-Y-Z包含偶数个原子。
29.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链X-Y-Z包含偶数个原子。
30.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Z是烷基。
31.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Z是C1-C10,优选C1-C6,优选C1-C3烷基。
32.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Z是-CH2-。
33.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0-C18炔基。
34.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未取代的C14炔基和未取代的C15炔基。
35.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中的化合物是下式化合物 其中X2和X3独立地选自CH3(CH2)12C≡C-、CH3CH2CH2C≡C(CH2)10-、CH3(CH2)7C≡C(CH2)5-、CH3(CH2)6C≡C(CH2)5-和CH3CH2C≡C(CH2)10-。
36.权利要求33、34或35的组合物,其中的极性端基衍生自磷脂的极性端基。
37.权利要求33、34或35的组合物,其中的极性端基衍生自类脂的极性端基,所述类脂选自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3-N,N-二甲氨基丙烷-1,2-二醇(DAP)和3-N,N,N-三甲基氨基丙烷-1,2-二醇(TAP)。
38.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的治疗剂是核苷酸序列。
39.一种包含类脂化合物的脂质体,其中类脂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和DO(14-炔)PC。
40.权利要求39的脂质体,其特征为权利要求2-37任一项的特征。
41.一种类脂化合物,其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并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其中该化合物不是DO(4-炔)PC、DO(9-炔)PC、DO(14-炔)PC、DO(4-炔)PE和DO(14-炔)PE。
42.权利要求41的类脂化合物,特征为权利要求2-37任一项的特征。
43.权利要求39或40的脂质体或者权利要求39或40的化合物,其是与核苷酸序列混合或结合的。
44.权利要求1-38任一项的组合物、权利要求39或40的脂质体或者权利要求41或42的化合物,用于治疗。
45.(i)权利要求1-38任一项的组合物,(ii)权利要求39或40的脂质体,或者(iii)权利要求41或42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46.类脂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障碍或病症或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中的化合物是包括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
47.制备阳离子脂质体的方法,包括由类脂化合物形成阳离子脂质体,所述类脂化合物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2,并且Z是任选的烃基,其中的极性部分是式-[T]mPHG的基团,其中[T]m是选自C(O)、NH、NR1、NHC(O)、C(O)NH、NR1C(O)、C(O)NR1和CH2的任选基团,其中R1是烃基,其中PHG是极性端基,且其中m是非极性部分的数目。
48.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38任一项的组合物和可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
49.基本上如本文所述的和任何一张附图所涉及的组合物。
50.基本上如本文所述的和任何一张附图所涉及的化合物或阳离子脂质体。
51.基本上如本文所述的和任何一张附图所涉及的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i)包含至少一个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类脂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是式X-Y-Z-的基团,其中X是包含一个C≡C键的炔属烃基,Y是O或CH
文档编号A61P43/00GK1561199SQ02819285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30日
发明者S·费勒特彻, M·R·乔根森, A·D·米勒 申请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