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057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发生的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群体大,发病率高。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如不能及时治愈,可迁延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可以反复发作,病情日久加重而逐步形成肺气肿,从而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目前,西医治疗支气管炎常用的抗生素、茶碱类、拟肾上腺素药物及激素治疗,但随着耐药菌不断增加,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公开的“散痰宁糖浆”,以中草药桔梗、远志、桑白皮为原药材,经传统方法提取后加蔗糖制成。具有清肺、止咳、平喘功能,临床治疗支气管炎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因此,深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但是,由于该剂型含有蔗糖,而蔗糖本身就是一味对人体有影响的药物,其本身就可助生痰湿。因此,从中医药的角度讲,蔗糖是不适宜于支气管炎患者、特别是肥胖及本身又患有糖尿病的支气管炎患者的,因此,该剂型适宜的患者人群有限。同时,该糖浆剂长期储存易发生沉淀,稳定性差;且服用时又需多次开盖取药,增加了细菌污染的机会,容易引起生霉变质,从而有可能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和疗效。另外,该剂型既没有定性鉴别,又没有定量标准,这样既不利于生产厂家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也无法满足临床安全用药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现有药物组分的基础上,运用固体分散技术研制成,具有不含糖、剂量小、起效快、便于携带等多方面的优点,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尤其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支气管炎患者人群服用的、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特点是其制备方法为如下步骤a、按桔梗40-80g、远志10-30g、桑白皮10-30g的量备原药材;b、各原药材经粉碎,以乙醇作溶剂,浸渍;c、经用10-20倍的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的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d、将稠膏和混合均匀的氯化铵、薄荷脑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PEG)中摇匀;e、在60-8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
与已有技术中的糖浆剂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发明滴丸剂不含蔗糖,不仅疗效更确切、可靠、无副作用,而且对于肥胖及本身又患有糖尿病的支气管炎患者服用无影响,适用患者人群范围更为广泛。
2、本发明使用的冷凝剂液体石蜡与其它冷凝剂(如甲基硅油等)相比,成本低、效果好。
3、本发明的实施为目前仅仅局限在糖浆剂和胶囊剂的祛痰药增添了滴丸的新剂型。易于存储、运输、携带、且不易污染、变质。并且质量标准提高、剂量小、应用方便、安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桔梗40g、远志30g、桑白皮30g经粉碎,过20目筛,用浓度为60%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用1升的乙醇缓缓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后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1.20-1.30、70℃测);按2∶1的比例将PEG6000与PEG4000混合,加热至100℃,待混合的聚乙二醇全部熔融后,按3∶1的比例加入稠膏及混合均匀的氯化铵和薄荷脑,摇匀;在8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冷凝剂上、中、下部液体石蜡的温度分别为35℃、10℃和-5℃,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
具体实施中,用于进行渗漉的乙醇的体积量可以是各味原药材总重量的10-20倍,如本实施例中,各味原药材总重量为100g,用于进行渗漉的乙醇的体积量应该是1000-2000ml。
实施例2取桔梗50g、远志20g、桑白皮20g经粉碎,过30目筛,用浓度为50%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用1.5升的乙醇缓缓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1.20-1.30、70℃测);按2.5∶1的比例将PEG6000与PEG4000混合,加热至95℃,待混合的聚乙二醇全部熔融后,按2.5∶1的比例加入稠膏及混合均匀的氯化铵和薄荷脑,摇匀;在7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冷凝剂上、中、下部液体石蜡的温度分别为35℃、10℃和-5℃,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本实施例中,各味原药材总重量为90g,用于进行渗漉的乙醇的体积量应该是900-1800ml。
实施例3取桔梗80g、远志10g、桑白皮10g经粉碎,过40目筛,用浓度为40%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用2升的乙醇缓缓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的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1.20-1.30、70℃测);按3∶1的比例将PEG6000与PEG4000混合,加热至90℃,待混合的聚乙二醇全部熔融后,按2∶1的比例加入稠膏及混合均匀的氯化铵和薄荷脑,摇匀;在6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冷凝剂上、中、下部液体石蜡的温度分别为35℃、10℃和-5℃,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本实施例中,各味原药材总重量为100g,用于进行渗漉的乙醇的体积量应该是1000-2000ml。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a、按桔梗40-80g、远志10-30g、桑白皮10-30g的量备原药材;b、各原药材经粉碎,以乙醇作溶剂,浸渍;c、经用10-20倍的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的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d、将稠膏和混合均匀的氯化铵、薄荷脑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PEG)中摇匀;e、在60-8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b中,经粉碎的原料药过20-40目筛,作为溶剂的乙醇的浓度为40-60%,浸渍时间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c中,浓缩所成的稠膏为70℃下相对密度1.2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d中,熔融的聚乙二醇是由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按2-3∶1的比例混合,加热至90-100℃下熔融,聚乙二醇与所述稠膏的比例为2-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e中,冷凝剂上、中、下部液体石蜡的温度分别为35℃、10℃和-5℃。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按桔梗40-80g、远志10-30g、桑白皮10-30g的量备原药材;原药材经粉碎,以乙醇作溶剂,浸渍;经用10-20倍的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清膏,加入水溶的盐酸麻黄碱,混匀、浓缩成稠膏;将稠膏和混合均匀的氯化铵、薄荷脑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PEG)中摇匀;在60-80℃的温度下滴入冷凝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擦除液体石蜡,制得滴丸。本发明制得的滴丸剂不含蔗糖,成本低、疗效确切、可靠、无副作用,适用患者人群范围更为广泛。
文档编号A61P11/00GK1565532SQ0313217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日
发明者陶良宝, 徐旭东 申请人: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中辰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