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1085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慢性结肠炎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纯中药水丸制剂。方剂由广木香10克,生甘草10克,台乌药20克,六神曲15克,大白芍20克,尖槟榔20克,土茵陈25克,枯芩20克,川黄连10克,党参30克,白茯苓25克,炒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破故纸20克,菟丝子25克,川续断20克,北黄芩20克,北五味15克、煨肉蔻15克组成。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十分顽固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湿热蕴结大肠,气机阻滞,脾肾不足,阳气虚弱等原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倦乏力、腹痛、里急后重,阵发性左下腹或下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性腹泻,严重时日泻下数十次以上,排便后缓解。伤及血络时,可出现下痢便脓血之症状。
根据现代医学统计,慢性结肠炎病症有治愈率低、发病率高、癌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针对慢性结肠炎的致病机理,精选方药,合理配伍,广泛应用临床四十年,并通过1000余例病案观察,治愈率为98%,预后没有复发现象。
方中以党参、白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四味健脾利湿而为君;破故纸、菟丝子、川续断、北五味、煨肉蔻补阳益肾止泻而为臣;土茵陈、枯芩、北黄芩、川黄连清热解毒、泻火化湿;广木香、台乌药、六神曲行气止痛、消食散寒而为佐;大白芍、尖槟榔、生甘草消积行气养血,炙甘草兼缓和诸药、和中止痛而为使。
综观全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遵循中医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之法则。于大量健脾益肾药物之中,加入清热解毒、行气消积之品,使中气得补、肾阳充实,热邪得清、湿邪得利、淤邪得解,恢复结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为精选地道药材,拣净后共研成粉,过80目筛,水飞为丸,每丸1克(如绿豆大),分装入瓶,每瓶120粒,密封贮存。
本品常服无副作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服用方法为每日三次,每次15-30粒温开水送下。每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溃疡性结肠炎三个月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慢性结肠炎丸及其制备方法,属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纯中药水丸制剂。其特征在于组方配伍之重量比为广木香10克,生甘草10克,台乌药20克,六神曲15克,大白芍20克,尖槟榔20克,土茵陈25克,枯芩20克,川黄连10克,党参30克,白茯苓25克,炒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破故纸20克,菟丝子25克,川续断20克,北黄芩20克,北五味15克、煨肉蔻15克。
全文摘要
慢性结肠炎丸及其制备方法,属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纯中药水丸制剂。方剂由广木香、生甘草、台乌药、六神曲、大白芍、尖槟榔、土茵陈、枯芩、川黄连、党参、白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破故纸、菟丝子、川续断、北黄芩、北五味、煨肉蔻组成。本发明合理配伍,精选方药,临床四十年,治愈率为98%,预后无复发。加工方法为精选地道药材,拣净后共研成粉,过80目筛,水飞为丸,每丸1克,分装入瓶,每瓶120粒,密封贮存。本品常服无副作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服用方法为每日三次,每次15-30粒,温开水送下。每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溃疡性结肠炎三个月为一疗程。
文档编号A61P1/00GK1471959SQ0313769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0日
发明者林桂香 申请人:林桂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