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1376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原料制成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临床表现为以下病症面白,身无热,口中气冷,夜啼不寐,目睛上视,项背强硬,牙关紧,自汗腹胀,易惊,哭闭,哭时不吮奶,醒后就想吃,不知饱,便稀或绿,次数多,低烧,或吐、泄、疳、惊等四症出现。
目前治疗小儿慢脾风药物存在以下缺点治疗该病症的一些西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同服的抗生素的抗药性,而有关治疗该病症的中成药疗效的不确切。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治疗小儿慢脾风疾病及调理人体机能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疾病及调理人体机能的天然植物药,按中医理论之君臣佐使组方,取其精华,增加人体内生物活性和机体免疫力。
本发明药物采用以下治则补脾胃,实肺气,续心肾命门先天之气。本发明药物使脏腑功能提高,自己消化吸收,所须营养成份,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有病去病、没病保障小儿健康生长。婴儿在母腹时,都通过脐带完成新陈代谢,出生后,肺气通了,自动地气息出入进行,气机运转。肺的开展需要脾胃的后源做保障,心肺,脾胃,试展开天铺路。被动代谢变为主动代谢,所以在先天之气的启动之下,后天之气源脾胃的升发对全身气机运转尤为重要。婴儿各脏腑需要蒸发逐渐壮实,如饮食不当就伤幼嫩的脾胃;脾胃两伤,营气不生,无能养肺心,易惊或吐泻,变为慢脾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是由含有以下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白术,半夏,山楂,砂仁,茯苓,巴戟,牡蛎,白芍,枣仁,黄芩,柴胡,陈皮,双花,山药,川椒,甘草;所述药物,是由含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1-5,白术12-18,半夏3-7,山楂3-7,砂仁3-7,茯苓16-24,巴戟3-7,牡蛎8-12,白芍8-12,枣仁2-6,黄芩3-7,柴胡1-5,陈皮1-5,双花8-12,山药4-8,川椒1-3,甘草3-7;所述药物,优选为以下重量份组分人参须3,白术15,半夏5,山楂5,砂仁5,茯苓20,巴戟5,牡蛎10,白芍10,枣仁4,黄芩5,柴胡3,陈皮3,双花10,山药6,川椒2,甘草5;所述药物可制成为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优选为冲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尤其为粉末状冲剂,为婴儿用药方便,把此药煎煮浓缩,制成粉末。
所述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人参须,白术,半夏,山楂,砂仁,茯苓,巴戟,牡蛎,白芍,枣仁,黄芩,柴胡,陈皮,双花,山药,川椒,甘草原料,按比例混合,煎煮,过滤浓缩,再按常规制剂法制成各种剂型。
本发明药物方剂组成原理,是综合以下药物几个方面的优点制成1、六君子汤益气化痰健脾开胃;2、四逆汤调肝脾治脘腹痛。平肝郁滞,身热;3、黄连温胆汤治痰热内忧,失眠,解毒,吐泻。
治疗小儿慢脾风,最主要是不要乱用凉寒镇降药,以免伤元阳,病情加重,婴儿是阳苗,纯阳,正须蒸发,这是主流,不能伤阳导致伤阴。阴阳互根,互生蒸发,天地呼应,邪正磨练中,阳苗顶天立地,阳为阴生,随日月生长。本发明药物具有温阳祛寒,强心之功效,特别是加巴戟补紧脾阳而不伤阴,更有利于止吐泻。在药物基本止住吐泻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疗效,加牡蛎等,可息风止痉,解毒散结,宣肺定惊止啼,防止破伤风,平肝潜阳止虚汗。
本发明药物具有以下优点1、本药物能达到健脾开胃,开肝之效果。使肝亦能无郁滞还能疏通土气,变克土之肝为益土之肝。脾胃之气生,能养肺心之气,吐泻自止。四肢得养,慢脾风自愈。
2、本药物采用天然中药原料制备,无毒副作用。
3、本药物综合多种药物优点制备而成,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4、本药物能提供有益的营养,在小儿无病可保障健康生长。
为证明本发明上述效果,选取小儿慢脾风312例临床观察,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其中本药物组184例,疗效分为四级,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采用本发明冲剂为样品治疗,对照组161例,给抗生素药治疗。治疗结果对比,本发明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本发明药物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
服用方法每次服0.3克,每日4次。根据婴儿的情况可加量。
典型病例病例1张蕾,女,出生28天,晚间哭闭三天,体温37度,便稀,颈硬,上视,手握紧脾胀,用药无效。用药一剂病情好转,一周病愈。
病例2王孟,男,出生30天,晚间哭闭二天,体温37.5度,便稀、绿,颈硬,上视,手握紧脾胀,用药无效。用药二剂病情好转,四天病愈。
病例3陈敬克,女,一岁半,晚间哭闭三天,体温37度,便稀,颈硬,牙关紧,上视,自汗腹胀,用药无效。用药一剂病情好转,一周病愈。
病例4陆花蕊,女,出生15天,晚间哭闭三天,体温38度,便稀,颈硬,牙关紧,上视,手握紧脾胀,用药无效。用药一剂病情好转,一周病愈。
制备方法为取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熬制,初始温火至100℃后,再猛火熬制1小时,100目筛过滤机过滤,过滤液经温火浓缩,浓缩为湿块,用60%浓度乙醇制粒干燥,碾磨为粉状,100目过筛,装袋为1000袋,紫外灭菌30分钟,即得。
实施例2制备颗粒剂按以下配比称取各组分(kg)人参须1,白术12,半夏3,山楂3,砂仁3,茯苓16,巴戟3,牡蛎8,白芍8,枣仁2,黄芩3,柴胡1,陈皮1,双花8,山药4,川椒1,甘草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用60%浓度乙醇制粒干燥,制粒,20目过筛。
实施例3制备口服液按以下配比称取各组分(kg)人参须5,白术18,半夏7,山楂7,砂仁7,茯苓24,巴戟7,牡蛎12,白芍12,枣仁6,黄芩7,柴胡5,陈皮5,双花12,山药8,川椒3,甘草7制备方法为取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粉碎,过200目筛,加水熬制,初始温火至100℃后,再猛火熬制2小时,120目筛过滤机过滤,加入糖浆,120目筛过滤,过滤液经温火浓缩,浓缩液含水量为60%,灌封于10ml口服液瓶中,以120℃20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即得。
实施例4制备片剂按以下配比称取各组分(kg)人参须4,白术16,半夏6,山楂6,砂仁6,茯苓21,巴戟6,牡蛎11,白芍11,枣仁5,黄芩6,柴胡4,陈皮4,双花11,山药7,川椒3,甘草6制备方法为取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熬制,初始温火至100℃后,再猛火熬制2小时,120目筛过滤机过滤,过滤液经温火浓缩为软材,过10目筛后,得湿颗粒,经气流干燥后得干颗粒,再经14目筛整粒后,加入硬脂酸镁200g,充分混合均匀后压成片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是由含有以下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白术,半夏,山楂,砂仁,茯苓,巴戟,牡蛎,白芍,枣仁,黄芩,柴胡,陈皮,双花,山药,川椒,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是由含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1-5,白术12-18,半夏3-7,山楂3-7,砂仁3-7,茯苓16-24,巴戟3-7,牡蛎8-12,白芍8-12,枣仁2-6,黄芩3-7,柴胡1-5,陈皮1-5,双花8-12,山药4-8,川椒1-3,甘草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是由含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3,白术15,半夏5,山楂5,砂仁5,茯苓20,巴戟5,牡蛎10,白芍10,枣仁4,黄芩5,柴胡3,陈皮3,双花10,山药6,川椒2,甘草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所述药物可制成为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所述药物为冲剂、颗粒剂、口服液、片剂。
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上述原料,按比例混合,煎煮,过滤浓缩,再按常规制剂法制成各种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原料制成的治疗小儿慢脾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分制成的制剂人参须,白术,半夏,山楂,砂仁,茯苓,巴戟,牡蛎,白芍,枣仁,黄芩,柴胡,陈皮,双花,山药,川椒,甘草;本发明药物综合多种药物优点制备而成,疗效确切,治愈率高,还能提供有益的营养,在小儿无病时可保障健康生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43/00GK1457874SQ03140548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
发明者崔宽德 申请人:崔宽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