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椎间融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84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椎间融合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用作椎体间修复修复替代结构的人工椎间融合体。
背景技术
在人体相邻椎体或椎间盘损伤的修复中,人工椎间融合体是一种常用的椎体间修复替代结构体。公告号为CN 2419949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结构为一柱状小笼的形式,在其表面上布满螺纹,在柱面上下方还布有多孔,其两端还开有槽,其间装有封片。在公告号为CN 2361245Y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也公开了一种活动式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其结构是由圆柱状空心的弹性钛合金箱笼和中间的聚乙烯髓核组成,管状外壁上有两侧间断的螺纹,间断处管壁的中央设有窗口,窗口两端的管壁上各有数条相互交错的切口,并由该切口使管壁形成“Z”形弹簧结构;中间的聚乙烯髓核则可楔入弹性钛合金的箱笼内。这些椎间融合结构体的结构相对都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手术操作不太方便,且其与自然椎体骨的力学匹配性不足,生物相容性也不理想,难以提供良好的融合,远期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改进形式的人工椎间融合体,使其具有结构简单,也更方便植入手术的操作且生物相容性好,且生物活性高,力学性能与自然骨更为匹配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间融合体,为一柱状的结构体,在其截面中心部有一轴向的贯通孔,在该柱状结构体的外周面上并散布设置有若干作径向内伸的孔。其中,该柱状结构体中的轴向贯通孔,可有利于人体自身修复过程中的血管、神经等阻值的生长,还可以用于引流,或填注如骨水泥、增强棒等增强材料。在柱状结构体的外周面上散布设置的作径向内伸的孔,除也可有利于人体自身修复过程中的血管、神经等阻值的生长及有利于该融合体材料与人体椎骨间的融合生长外,还可方便于手术操作时的器械夹持和/或植入时的定位等。因此,所说的在柱状结构体的外周面上散布设置的作径向内伸的孔,既可以是盲孔形式,也可以为与中心的轴向贯通孔相连通的通孔形式。
在上述结构的人工椎间融合体中,一般可以使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的截面形状采用为圆形,或是采用为多边形,特别是可以采用为如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等形式的正多边形将更为方便。
试验结果显示,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形式的人工椎间融合体中,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的轴向长度以采用为5~20毫米范围最佳。进一步,使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截面的最大径向距离为10~60毫米,轴向贯通孔的截面可以采用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形式的通孔,且其最大径向距离为2~15毫米较为理想。在这些较为理想的参数范围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单独采用,也可以被同时采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形式的人工椎间融合体的结构十分简单,制做方便,成本低,有利于临床手术操作时的剪裁,更方便手术医师使用,且植入方便,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活性高,力学性能与自然骨更为匹配。
根据上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椎间融合体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工椎间融合体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人工椎间融合体,为一由纳米磷灰石与聚酰胺复合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结构体1,其截面2呈圆形,长度为5~20毫米,外经为10~60毫米。在其截面2的中心部还开有一直径为2~15毫米的轴向贯通孔3。在圆柱状结构体1的外周面上散布有多个由周面向中心作径向延伸的盲孔或通孔4。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人工椎间融合体的结构形式。与图1所示结构的仅不同在于,该柱状结构体1的截面2形状为正八边形的形状。
权利要求1.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为一柱状结构体(1),在其截面中心部有一轴向的贯通孔(3),在柱状结构体(1)的外周面上散布设置有若干作径向内伸的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的截面(2)形状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的截面(2)形状为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的截面(2)形状为正多边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的截面(2)形状为正八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外周面上散布设置的作径向内伸的孔(4)为盲孔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外周面上散布设置的作径向内伸的孔(4)为可与状结构体(1)中的轴向贯通孔(3)相连通的通孔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的轴向长度为5~20毫米。
9.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人工椎间融合体,其特征是所说的该柱状结构体(1)截面(2)的最大径向距离为10~60毫米,轴向贯通孔(3)的最大径向距离为2~15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人工椎间融合体,为一柱状结构体,在其截面中心部有一轴向的贯通孔,在柱状结构体的外周面上并散布设置有若干作径向内伸的孔。该椎间融合体是一种理想的椎体间修复替代结构体,具有结构简单,植入方便,便于手术操作,且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活性高,力学性能与自然骨更为匹配。
文档编号A61F2/44GK2636843SQ03249929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玉宝, 钟宁, 魏杰 申请人: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