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消毒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44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护服消毒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防护服装的外消毒设备,特别是用于医疗、有毒有害、粉尘等环境的防护服外消毒,尤其是在防治“SARS”中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常用的防护服大都是由防水材料制成,例如防治“SARS”(俗称“非碘”)使用的防护服,由于没有专用的消毒设备,使用后消毒十分不便,消毒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侵害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服消毒舱,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消毒仓,进行彻底消毒,方便实用,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护服消毒舱由壳体、舱门、消毒液箱、消毒液泵、高压管、喷头组成,舱门设置在壳体上,沿壳体内侧设置若干喷头,喷头与高压管连接,高压管通过消毒液泵与消毒液箱连通。
可以在消毒液泵与高压管之间设置转换阀,转换阀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消毒液泵和清水管连接,转换阀的出液口与高压管连接,便于消毒后用清水冲洗。
消毒舱的壳体上还设有排风扇和烘干机。
采用本实用新型,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由隔离区进入消毒舱,关闭舱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消毒舱,消毒液泵工作,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通过管路、喷头,高压向消毒舱内喷出,对防护服进行消毒处理,完成消毒后通过转换阀,用高压清水进行冲洗。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对防护服消毒彻底、完全消除病毒污染、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是用于在防治“SARS”中使用,避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和污染环境。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喷头2,舱门3,高压管4,清水管5,转换阀6,消毒液泵7,回流阀8,污水阀9,消毒液箱10,烘干机11,排风扇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舱门3、消毒液箱10、消毒液泵7、高压管4、喷头2组成,舱门设置在壳体上,沿壳体内侧设置若干喷头,喷头与高压管连接,高压管通过消毒液泵与消毒液箱连通。在消毒液泵7与高压管4之间设置转换阀6,转换阀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消毒液泵7和清水管5连接,转换阀6的出液口与高压管4连接,便于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消毒液箱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在舱内设有消毒液回流阀8和污水阀9,并在消毒舱的壳体上设有排风扇13和烘干机11。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由隔离区进入消毒舱,关闭舱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消毒舱,消毒液泵工作,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通过管路、喷头,高压向消毒舱内喷出,对防护服进行消毒处理,舱内的消毒液通过回流阀流回消毒液箱,完成消毒后通过转换阀的转换,用高压清水进行冲洗,舱内冲洗的污水通过污水阀排出,然后通过排风扇和烘干机进行通风、烘干。可以用公知的电器控制电路对消毒舱工作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如设定消毒液喷洒时间,完成后自动打开转换阀,用清水自动冲洗,自动打开和关闭排风扇、烘干机等。
权利要求1.一种防护服消毒舱,其特征在于由壳体(1)、舱门(3)、消毒液箱(10)、消毒液泵(7)、高压管(4)、喷头(2)组成,舱门设置在壳体上,沿壳体内侧设置若干喷头,喷头与高压管连接,高压管通过消毒液泵与消毒液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防护服消毒舱,其特征是在消毒液泵(7)与高压管(4)之间设置转换阀(6),转换阀的两个进液口分别与消毒液泵(7)和清水管(5)连接,转换阀(6)的出液口与高压管(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防护服消毒舱,其特征是消毒液箱(10)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在舱内设有消毒液回流阀(8)和污水阀(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防护服消毒舱,其特征是在消毒舱的壳体上设有排风扇(13)和烘干机(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防护服装的外消毒设备,特别是用于医疗、有毒有害、粉尘等环境的防护服外消毒,尤其是在防治“SARS”中使用。技术方案是防护服消毒舱由壳体(1)、舱门(3)、消毒液箱(10)、消毒液泵(7)、高压管(4)、喷头(2)组成,舱门设置在壳体上,沿壳体内侧设置若干喷头,喷头与高压管连接,高压管通过消毒液泵与消毒液箱连通。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由隔离区进入消毒舱,关闭舱门,消毒液泵工作,消毒液箱内的消毒液通过管路、喷头,高压向消毒舱内喷出,对防护服进行消毒处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对防护服消毒彻底、完全消除病毒污染、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是用于在防治“SARS”中使用,避免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和污染环境。
文档编号A61L2/18GK2633289SQ0326560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赵立庆, 张建国, 刘存仁 申请人: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