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小儿服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28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小儿服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服药的小儿服药器具。
背景技术
口服药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良药苦口,多数药物具有明显的苦涩味或其化异味,难以入口。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对药剂进行了改进,如制成糖衣片、胶囊剂、糖浆剂和冲剂等,给患者服药带来很大方便。但仍没有解决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因糖衣片和胶囊剂较大,不容易吞咽糖浆剂和冲剂虽然口感上有所改善,但仍有一些异味,很难被患儿接受。一般用将汤匙作为小儿服药器具,将储药与送药功能合在一起,喂药时由于患儿哭闹、挣扎,不能配合,用汤匙很难将药物全部喂入,总有一部分洒出体外。不但给家长带来麻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通用的小儿服药器具即汤匙喂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小儿服药器具。
味觉是人体通过味蕾获得的一种客观感觉,味蕾正常时主要分布于舌体后和舌根部。当食物或药物与味蕾接触后,味蕾即可兴奋并通过舌咽神经将味觉信号传入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而产生味觉。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用器具把药物与味蕾隔开,使味蕾失去作用而感觉不到药物的味道。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软质输药管,其特征是输药管内径为0.5-1.2毫米,长度300-400毫米,在输药管的一端固定着与医用注射器的输药嘴相配联接的接口,另一端固定着直径3-4毫米、厚1-1.5毫米的引导体,引导体呈扁圆形,引导体有一与输药管相通的通孔。
为了便于使用,在上述的小儿服药器配置密封的容积能改变的储药器,储药器有一个输药嘴,输药嘴与输药管的接口联接。储药器可用医用注射器,也可用无毒医用橡胶囊。
储药器、输药管必须符合医用口服器具的要求,输药管可用聚氯乙烯塑料或硅胶制成。
使用时,先用凉开水将药物溶解成药液,并将药液抽吸到储药器内。然后把引导体置于患儿口腔内,用牛奶或糖水将其送入患儿食道或胃内。再把吸有药液的储药器与输药管相接,压缩医用橡胶囊或推动注射器器的活塞,将药液注入患儿胃中。最后,缓慢拔出引导体抛弃。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可直接把药物输入患儿胃内,把药物与味蕾隔开,使味蕾失去作用而感觉不到药物的味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既避免了因糖衣片和胶囊剂较大不容易吞咽的不足,也克服了汤匙喂药时因患儿哭闹、挣扎,一部分药液洒出体外的缺点。适于家庭和医院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引导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上述图中1、引导体 2、输药管3、接口4、通孔5、注射器6、注射器管7、活塞8、输液嘴9、橡胶囊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详细结构。它有一个软质输药管2,其特征是输药管内径为0.6毫米,长度350毫米,在输药管2的一端固定着与医用注射器5的输药嘴8相配的接口3,另一端固定着直径4毫米、厚1.5毫米的引导体1,引导体1呈扁圆形,引导体1有一与输药管相通的通孔4,参见图2。
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的详细结构,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配置医用注射器5,注射器5的输药嘴8与输药管2的接口3联接。
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实例三的详细结构,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配置无毒医用橡胶囊9,橡胶囊9的输药嘴8与输药管2的接口3联接。
权利要求1.一种小儿服药器具,它包括一个软质输药管,其特征是输药管内径为0.5-1.2毫米,长度300-400毫米,在输药管的一端固定着与医用注射器的输药嘴相配联接的接口,另一端固定着直径3-4毫米、厚1-1.5毫米的引导体,引导体呈扁圆形,引导体内有一与输药管相通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服药器具,其特征是还配置着密封的容积能改变的储药器,储药器有一个输药嘴,输药嘴可与输药管的接口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儿服药器具,其特征是所说的储药器是医用注射器或无毒医用橡胶囊的任一种。
专利摘要一种名为一次性小儿服药器的小儿服药器具,它包括一个软质输药管,其特征是输药管内径为0.5-1.2毫米,长度300-400毫米,在输药管的一端固定着与医用注射器的输药嘴相配的接口,另一端固定着直径3-4毫米、厚1-1.5毫米的引导体,引导体呈扁圆形,引导体内有一与输药管相通的通孔。可配置密封的容积能改变的储药器,储药器的输药嘴与输药管的接口联接。储药器可用医用注射器,也可用橡胶囊。用本实用新型服药时,使味蕾失去作用而感觉不到药物的味道,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既避免了因糖衣片和胶囊剂较大不容易吞咽的不足,又克服了汤匙喂药时因患儿哭闹、挣扎,一部分药液洒出体外的缺点。适于家庭和医院使用。
文档编号A61J7/00GK2638721SQ0326907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7日
发明者张新日, 刘近春, 王奎全 申请人:张新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