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56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佩戴在皮肤上的装置将治疗用的活性剂药物经皮送入。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是可佩戴的并利用电离子透入疗法原理作为把药物送入体内的手段。系统组装成一个完全可独立使用容易的被驱动的系统,其形式为一含有电极及治疗药剂的相当小的可戴在皮肤上的补片。当贴在皮肤上时,该系统可以形成一电路并且可以启动电流和控制对应于传送入的治疗药剂所要求的速度及数量的电流流动时间的长短。
背景技术
电离子透入疗法的过程在1908年已由LeDuc描述过,并且从此开始在商业上用于送入带离子的化合物,例如匹鲁卡品,地塞米松以及利多卡因。在此传送方法中,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在电解电系统阳极位置处被驱入皮肤,而具有负电荷的离子在电解电系统阴极位置处被驱入皮肤。
采用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应用时间和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的大小(以毫安-分钟的单位记录)通常与被送入的药物的数量直接有关。在一电离子透入疗法系统中的药物传送效率可以用被药物分子所携带的电流与具有与药物相同电荷的对抗非药物离子所携带的电流之比例来测量。
传统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包括两个附设在病人身上的电极,各电极通过电线连接到一微处理器控制的电仪器。药物置于一个或两个电极之下,在该电仪器驱动后送入体内。该电仪器设计成调节电流及应用时间。这种电仪器的例子在专利5,254,081及5,431,625中有所描述。这些装置的电源通常是由直流(DC)电池提供的。当此电池为微处理器控制的电流供电时,可以在电极上加一个电压以建立一被调节的电流。这些微处理器系统的缺点在于病人是通过电线接在一电仪器上,这就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一般产生皮肤麻醉的时间要10~20分钟左右,这耗用了仪器,照顾的人及病人的时间。
最近,研制出了一些可佩戴的电离子透入疗法系统,其中,电路及电源被整合进一個单一补片内。这些系统的优点是它们没有外部接线,而且尺寸也小的多。这些系统的例子在美国专利5,358,483,5,458,569,5,466,217,5,,605536及5,651,768中均有所描述。
通常,药物离子是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中的含水药物存储容器输入体内的,而相反电荷的反向离子是从反向离子存储容器中送出的。电离子透入疗法的关键性步骤是把药物离子及反向离子结合送入装置这一步。众所周知,如果装置的装载过程不合适,装置就不能如人们希望的那样工作。
往往,药物/离子溶液是大量地在较远处存储然后在使用时引入电离子透入疗法的电极的一个吸收层中。这种系统的例子在专利5,084,241,5,087,242,5,846,217,6,421,561中有所描述。上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极被包装起来以干的状态存放,而这对保存期限是有利的。而这一方法的缺点是电极容易被注入得过多或注入得不够。因此,这方面需要训练有素的具有良好技术的人来进行操作。此外,因为药物溶液与电极分开储存,需要安排两份清单或目录。
为了避免使用者要在使用时安排含水药物或离子存储容器,药物溶液可以预先包装在电极之内。不幸的是,这不可避免地会缩短保存期限。在存储期间,从药物溶液中散发出来的潮湿气可能被吸收入相邻的材料内,造成金属成分的腐蚀,电源损失以及使药物衬垫的水合作用不够充分。专利5,738,647及5,817,044揭示了一个装置,其中,含水存储容器存储时与电极组件相接触,在使用时将干的药物层引入到含水存储容器中。不幸的是,采用这种结构,电极仍然存储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容易因腐蚀而变坏。
在专利5,685,837中描述了一种系统,其中,干的药物预先包装进电极中。这提供两个优点第一,在储存期间没有潮湿气损害金属电极部件;第二,药物可以保持非常稳定。这对送入某些药物时是有好處的,例如在溶液形式是很不稳定的大的多肽。然而,这种方法在使用时需要一潮湿驱动步骤,这将有可能伴随时间的延迟或者引发机械的故障。
许多专利描述了一些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药物溶液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一起包装,但药物溶液安置成在使用时执行启动步骤之前是与电极及其他金属部件分开。专利5,158,537,5,288,289,5,310,401,5,320,598,5,385,543,5,645,527,5,730,716及6,223,075中描述这类装置。在这类装置中,一共同包装的电解液组成的液体存储在远离电极的一可破裂的容器中,使用时,一机械动作步骤致使液体传送到在电极附近的接受存储容器中。这些系统可以在制造时精确定量被结合的液体量,以避免过度的注满;然而,这些装置在机械结构上很复杂,如果例如在装运过程中包装被挤压,容器将破裂,液体就会预先充分地被释放出来而导致失效。其他的失效方式包括在储存期间损害液体的传送路径,举例来说,如果放出气态物质的疏水性增塑剂材料被吸入流体通道,在使用时就会阻塞液体的传送。
在美国专利4,383,529中描述了其他把药物加入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的策略。此专利揭示了一含有药物的预成型凝胶体,在使用时转移进电极容器。此系统的优点包括提供精确地预先决定容量的药物凝胶体以防止过度注入,以及使用凝胶体形式的药物基质确保了在储存和传送期间流体不会泄出。但是所述的装置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因为使用者被要求在使用时要通过视觉把凝胶体对准容器,对年老的病人来说,这是比较难做到的。此外,该装置要求使用者在置入凝胶体以前先在电极上涂敷一粘胶材料以确保电极及药物凝胶体之间有良好的电接触。另外,还需要使用时在粘胶层上旋转凝胶体以除去陷入的空气,这一来,又引入另一个与技术有关的误差源。最后,凝胶体与电极分开地存放在一塑料袋里,而这需要管理和存放两个分开的部件。
因此,虽然有种种此类装置出现,但它们都有一定的特点,人们仍然需要有一个单件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它既结合有所需要的特点但又能消除掉上述的缺点。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形式的装置,该系统是可靠、独立、使用简单且存储中比较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的、可独立使用的、储存寿命较长的且使用非常方便的系统,解决了与先前可独立使用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关联的许多问题。本发明设想一种可佩戴的预先包装成一完整独立单元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它包括被送入的活性物或药物及反向离子。该系统包括使电极及电源在储存期间隔绝潮湿源的设施,以使存储期间的稳定性达到最佳化。本发明的系统提供一种简单而便于使用者使用的机构,传送待送入的药物以及把反向离子存储容器传送到电极以驱动装置的电路。本发明的独立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送入系统设想把装置的所有元件都存储于在一个在单一的外包装中就可以被驱动的一个单独装置中。依据所送入的药物或其他的治疗活性物的不同,该特定的离子物可以有选择地存储于干的状态或湿的状态,以使存储期间的稳定性达到最佳化。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提供一完全的独立包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电离子透入疗法传送药物所需的全部部件,其中包括一可佩戴的装置,一含水阳极基质体和一含水阴极基质体。所有三个部件存储时被置于一薄的平面基底上,该基底还可用作释放衬垫,在装置驱动期间被除去。不需要任何的外部件。如果待传送的药物具有正电荷,则它与阳极电极相关联,如果待传送的药物具有负电荷,则它与阴极电极相关联。
包括有该基底的整个装置及其部件都封装在一起,最好是封装在一传统的药物箔存储袋等内(在图中未示出)。在该药物箔存储袋内,阴极和阳极含水基质体都通过一水透不过的释放薄膜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相隔绝,此薄膜在驱动时被剥离并去除掉。如果要传送的药物溶解在水溶液时能保持稳定,在制造时,该药物就结合进适当的含水基质体中。然而,如果药物溶解后保存期稳定性有限,药物就结合为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相关电极相邻的一干层,而在驱动时被溶解入含水基质体中。
装置的驱动和安放是快捷的简单的。首先,破坏该密封的存储袋,露出基底及其三个部件,而阴极及阳极含水基质体通过上述的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保持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相隔离。为驱动该装置,简单地剥离和去除掉隔离该阴极和阳极含水基质体的水不透过的薄膜。然后将基底在预定位置向内折以把含水基质体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相结合。为此目的,最好能在基底上形成一条或几条清楚可见的折叠线,当装置被折叠时能确保适当的对准。施加在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上的粘结材料用作在在折叠步骤中含水基质体与装置相结合时将含水基质体固定于装置。含水基质体的结合便驱动装置,于是被驱动的装置可以从基底或者释放衬垫层片脱离并被置于人体上以开始药物送入。
本发明的一个关键之处是,在驱动时很容易把阳极及阴极含水基质体成功传送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它是由采用折叠线(此折叠线可以是刻痕线,穿孔等等)来保证折叠的对齐的。此外,在折叠基底时,基质体必须保持固定。虽然此举可以用多种方法实现,但是,最好用少量的释放包装粘结材料以保持基质体固定。或者,它们可以不用粘结剂放在基底中的一个凹进的部分之内而被固定。把基质体成功地传送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需要呈现在接受装置(传送粘结剂)表面上的粘结剂形成一比包装粘结材料更强的粘结结合,它固定基质体于释放衬垫或基底。还发现到,在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上的粘结材料应理想地围绕电极至少一部分,以在电离子透入疗法过程中能维持电极和基质体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


在附图中,凡是相同的部分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a是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是包装及存储时的情况。
图1b是图1a的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图中示出的是它处于装配好时的情况。
图1c及图1d是阳极或阴极基质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和顶视图。
图2是图1a及图1b的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3a-图3c是图1的装置的示意剖视图,图中示出的是它被逐步驱动使用时的情况。
图4是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是图5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顶视图。
图7是图1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其中药物是以干的状态存储,在驱动时被溶解。
图8是速率调节用的一较佳电路的电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有两个位置的实施例的顶视图,用于把柠檬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作为镇痛剂的传送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完全可以独立的易于使用的在一单个预先包装单元中的电离子透入疗法系统。在驱动及使用时,不需要再附加上另外的任何东西于该预先包装单元。只要把释放衬垫或支持层移去以及作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折叠操作外,装置就完全处于可使用状态。
下面将描述几个含有本发明概念的几个较佳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只是用做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概念之用。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a,1b及图2分别示出了本发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剖面立视图及顶视图。图中装置以标号10表示,图中示出的是它在包装好及存储时的情况。装置10存储时是一个长型的装置,驱动及使用时,它被折叠起来以形成一紧凑的可佩戴在皮肤上的药物送入器。它包括一连续的支持层或基底层12,该层也被设计成一释放层,其上具有折叠线(见图中14及16)。阳极基质体18及阴极基质体20用少量的包装粘结释放或转移层22及24分别可释放地粘附在撕去的支持层或连续基底层12上。该基底层12一般由薄的不透水的一层材料诸如聚碳酸酯或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制成。不透湿气的盖子26及28具有释放涂层或覆盖层的性质,它们分别在阳极基质体18和阴极基质体20存储期间用作保护性阻挡层。该不透潮湿的盖子26,28包括拉攀30及31,以便在驱动装置时便于撕去此潮湿气不能渗透的盖26,28。
一电离子透入疗法电路装置32用涂有粘结剂的支持层34固定于基底12的相对侧。该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32还包括一阳极36及一阴极38,它们分别通过导电层42及44电连接于可选择使用的电子电路40上。
可选择使用的电子电路40最好用已知的传统型电路,它包括一电源、电阻元件,开关及其他传统电路元件。这些系统都是熟悉本领域的人士所熟知的,它们用于控制电流,因此不需要在此加以详细描述。在没有可选择使用的电子电路40的情况下,装置的电源可以由采用在阳极上(例如锌)和阴极(氯化银)上的氧化和还原涂层的自生成或产生电流的装置提供。
储存状态的装置包括一对由结构层的部分50,52及54限定的空凹进处或室46及48,这可以在图2的顶视图中清楚看出,这些结构层部分最好由柔韧的材料例如闭孔聚亚胺酯泡沫体等制成。空凹进室46及48的大小可以分别容纳阴极基质体18及阳极基质体20。
在释放层12中形成有对应的开孔46a及48a。折叠线14及16分别位于基质体18及20与室46及48之间的中点,并且设置成有一个角度以当基底在驱动期间折叠时使基质体对齐而容纳在空凹进室之中。虽然折叠线在图中是一凹口的形式,但是本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预先形成折叠线,例如用穿小孔、刻痕、折叶等等。室46及48的底部具有接受传送(转移)的粘结层的区域56及58,它们用来在装置被驱动时,当从包装基底12被传递(转移)时,把基质体18及20固定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的电极36及38。图1c是类似于图1a用于阳极或阴极基质体系统的分解图,所不同的是,围绕基质体有一个结构环60。该结构环60用于与基质体18一起传送(转移)进被驱动的装置中的相应开孔46中。
图3a-3e示出了图1及图2中的装置的实施例在驱动过程中的步骤。在图3a及3b中,拉攀30,31用来从基质体18及20除去潮湿不渗透的薄膜释放衬垫或盖26及28。如图3c及3d所示,基底12及13于是在折叠线14及16被折叠以使基质体18及20与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32结合。该基质体18及20通过在56及58处的粘结剂固定在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32上。这使基底或支持层12可以完全剥离而不会干扰也在开孔46a及48a内的基质体18,20,暴露出被粘附的基质体,这样,可以翻转装置(如图3e所示)并且通过在涂有粘结剂的支持层34上的粘结剂贴在病人的皮肤上,它还完成了电路从而可以驱动装置开始传送药物。
图4是图1所示装置10的另一种结构62的示意剖视图。在此实施例中,阳极基质体18及阴极基质体20分别包含在基底12的凹进部分64及66内。潮湿不可渗透的释放盖26及28的使用和前述实施例一样,随同移去拉攀30及31而被移去。然而此实施例在驱动之前不需要用粘结层22及24来固定基质体18及20。此实施例特别适用于当有粘结材料22,24时药物离子不能稳定的场合。
图5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它采用一种并排布置70的形式,如图中所示,其中含有药物的基质体18及20位于一侧,而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位于另一侧。一条单折线72把两者隔开,这就是把基质体转移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进行驱动所需的一切。
图6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80,它与图5的实施例相似,它包括一条单折线82,唯一不同之处是使用了单个潮湿不渗透的释放盖84,它具有单个转角拉攀86,该释放盖84用来同时覆盖基质体18及20。当然,这由于在一个步骤中实现了从两个基质体剥离去掉基质体盖而简化了驱动过程。
图7示出了一个与图2相似的实施例,此实施例与图1a,1b和图2描述的相似,但是多了一个通过开口90的药物层,它在适当的电极36处结合进电离子透入疗法传送装置32中。当药物在含水基质体中不稳定时此结构可用来替代把药物结合进基质体18或20。图中药物层90处于干的状态并可以在储存期间结合进一过滤器衬垫或其他合适的水溶或不可溶的基质体中。在驱动时,药物层90溶入阳极凝胶基质体中(如图所示)或阴极凝胶基质体20中,视药物的电荷而定。
本发明中的含水基质体18,20最好由亲水凝胶材料构成,以确保基质体在折叠过程中保持均匀结构。很明显,如果基质体的粘度小,例如是在液体状态,则在折叠过程中它将变形。业已发现一种1~3%琼脂糖或10~12%交联聚乙烯醇是可以用作凝胶的一些例子。粘性高的物质,诸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也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的人士知道,使用添加剂也是有益的,例如使用湿润剂(诸如瓜尔豆胶)及抗真菌剂(诸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丁酯)。此外,业已发现,在基质体中加进一种纤维材料诸如纤维素,聚脂或聚丙烯也是有益的。此纤维素材料有几个作用首先,在制造过程中它可以为水溶液分散提供一个限定的形状。其次,在折叠过程中它可以帮助维持基质体的形状。第三,业已发现,纤维材料可以用作合适的粘附基础。例如,含水琼脂糖水凝胶对传统的医药粘结剂的粘附是很差的,例如在医用胶布上就是如此。然而,在纤维基质体中,同样的凝胶溶液被发现粘附得很好。
较佳地,本发明的传送系统的应用是传送鸦片混合物芬太尼(fentanyl),它用作由于例如慢性癌症而产生的疼痛的镇痛剂。芬太尼是一种高效的化合物,但也是一种危险的化合物,例如,如果剂量率太高,可以导致呼吸压抑。当药物是处于自由基形式时,例如象市售的产品Duragesic(Johnson&Johnson)芬太尼的转送可以被动地完成。当配制成离子化盐酸盐或柠檬酸盐时,芬太尼就可以用电离子透入疗法送进病人体内,并且是带正电荷,所以可从阳极传送。用电离子透入疗法送进病人体内的优点源于很好的控制时机,例如,利用电离子透入疗法送入与一般被动送入相比较可以更快速启动。因为芬太尼的离子形式不是被动的透入皮肤的,从理论上来说,芬太尼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可以完全由电流调节。传送芬太尼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在美国专利5,232,438,6,171,294及6,216,033中有所描述。在这些装置中,一驱动开关启动一预先决定的直流电流(由电子电路加以调节)并维持预定的时间(预如最长20分钟)间隔,提供60微克数量级的芬太尼剂量。
业已发现,按照本发明,在用电离子透入疗法传送芬太尼中,用电压调节比用电流调节来的好而安全。在电流调节中,当装置被驱动后,电子电路就自动调节一所加的电压以达到一已知的电流水平。所必要的电压取决于所要求的电流水平及病人皮肤的电阻。在电流开始后时,皮肤一般是干的,被施加的电压因此很高,高的电流密度将集中在具有小电阻的皮肤区域上。此集中的电流本身将使局部皮肤受到损伤,导致皮肤的完整性受损,致使被动传送代替芬太尼离子的非被动传送。因此总的药物发送的控制受到破坏,因为药物传送不再单独地由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控制。
而在电压控制中,在两电极之间施加一固定的电压,调节电流将按照皮肤的电阻变化(例如欧姆定律)。业已发现,电流将随时间慢慢增加,因为在电极下皮肤将与水化合作用而变成电阻较低。此外,虽然过程的速度是慢了些,但皮肤的完整性得以理想的方式保持而供电离子注入疗法传送芬太尼。采用电压控制的电路,可以类似将内阻结合到固定的电压源的方式调节电流。这样,总的系统电阻就成了皮肤电阻加上内部电路电阻之和的函数。如果内部电路电阻相对于皮肤电阻较高,因病人之间,位置之间,以及水合率差异所引起的速度的变化将得以降低。业已发现,电压控制在3-12伏的范围内,内电阻在5~300欧姆的范围内是较佳的,因为它们对速度控制及皮肤完整性的保护都是较合适的。
被动传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缺点是不能以可逆的方式调节传送速率。这对传送镇痛药物诸如芬太尼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疼痛通常是一阵一阵的。在一电流调节的电离子透入疗法系统中,通过提升或下降所加的电压,可反向调节传送速度以实现所需的电流水平高低。然而,此电流调节方法可能导致不能接受的如上说述的皮肤受损伤。已经发现,使用电压调节的电子电路的简单两电流电平传送速度已足以用作镇痛,其中电流电平通过可逆向短路一部分内电阻而加以调节。
图8是一较佳的2电平传送速度调节电路100的电示意图,它具有一病人可调节的开关102(图中示出的是在低电平的位置),在电路中有R1及R2相串联。图9是本发明被驱动的芬太尼传送装置110的顶视图,所述装置具有一病人可调节的两位置速度开关112。图9中虽然不能从顶部看到电极,但它们用虚线114,116示出来。如图所示,装置是处于高传送速度状态,由一开关型连接结合以减小内部装置电阻。
在此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描述,以符合专利法规定并且为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以应用新的原理及制作和使用所需要的专门部件,然而,必须予以了解的是,本发明也可用不同的装备及装置来实施,而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范围内,对装备及运行过程完全可以作出种种变化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独立的可佩戴的预先包装好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它包括(a)一可移去的基底;(b)一含水阳极基质体,它可移去地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被水不能透过的释放薄膜所隔离(c)一含水阴极基质体,它可移去地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被水不能透过的释放薄膜所隔离(d)一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它包括设在所述基底上的一阳极电极及一阴极电极以及一电源;(e)其中,所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包括与所述阳极和阴极相关的有一定形状的凹进处,所述凹进处构造成分别容纳具有导电关系的所述含水阳极基质体及含水阴极基质体;(f)在所述可移去的基底上至少一条折叠线,可以将预先包装好的系统加以折叠从而使所述阳极基质体及阴极基质体与所述阳极电极及所述阴极电极相联系;(g)一定数量的被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经皮传送的治疗用离子药物,该药物位于所述阳极基质体、所述阴极基质体和所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中至少之一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定数量的粘结剂,以保持初始阶段所述含水阳极基质体及所述含水阴极基质体在所述基底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含水阳极基质体关联的所述水不能透过的释放薄膜与所述含水阴极基质体关联的水不能透过的释放薄膜相分开,其中,所述水不能透过的释放薄膜上具有拉攀,当需要时,可以将薄膜撕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去的基底被移去后就暴露所述的阳极基质体和阴极基质体,以便贴在病人的皮肤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阳极基质体及含水阴极基质体置于所述基底的凹进处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具有多条折叠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用的离子药物是芬太尼药物并位于所述阳极基质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基质体和所述阴极基质体包括一水凝胶或高粘性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或高粘性材料选自琼脂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以及它们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基质体及阴极基质体包括纤维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材料选自纤维素、聚酯、聚丙烯以及它们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基质体及阴极基质体包括一水凝胶或高粘性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基质体及阴极基质体包括一水凝胶材料或高粘性材料,其选自琼脂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驱动之前通过电离子透入疗法经皮传送的所述数量的治疗用离子药物以干的状态位于所述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中。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基质体及阴极基质体包括至少一种添加剂,它选自于湿润剂及杀真菌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包括一电压控制系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装置还包括一个两位置高低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可靠的、独立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药物传送系统,该系统具有长的稳定的保存寿命,且便于使用者驱动和使用。此系统包括一可佩戴的预先包装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电离子透入疗法装置,它包括一送入病人体内的活性剂或药物及反向离子。此系统还包括在存储期间使电极和电源隔离湿气源的设施,并且提供一简单而便于使用者使用的机构以把待送入病人体内的药物及反向离子存储容器连到电极以及把所述装置连向病人的皮肤以驱动装置的电路。装置的全部元件都包含在一个外包装内。
文档编号A61N1/30GK1780661SQ03826346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1日
发明者C·R·安德森, R·L·莫里斯, C·J·安德森, L·A·格雷斯 申请人:伯奇泼恩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