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8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脾、胃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随着人们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和心理压力很大,人口老龄化日趋显现,人们在外进餐,过食生冷油腻食品日趋频繁,上述因素多导致人们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胃肠道感染,烦躁易怒等症状。目前治疗中使用的药物,作用都较单一,服用不便,适用人群窄,显效速度慢,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快速简便、疗效好的药物,以便治疗该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人群广、年龄跨度大、显效速度快、方便安全、成本适中的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耒实现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是以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备成的中药制剂茶 叶25-30份茯苓8-13份双 花4-9份荷 叶3-8份 葛根3-8份 生山楂2-7份淡竹叶2-7份 陈皮1-5份 砂 仁0.5-5.5份。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包括胶囊和袋泡茶二种形式,其中胶囊的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重量计,把茶叶、砂仁分别粉碎待用。陈皮与生山楂混合,加8-10倍蒸馏水煎煮,提取挥发油,直至药内无挥发油,其药渣与茯苓、双花、荷叶、葛根、淡竹叶混合、加8-10倍蒸馏水煎煮两次,每次0.5-1小时,将该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60-65℃,加入按体积计的2-4倍乙醇,搅拌,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加入茶叶细粉混匀,干燥60-80℃,粉碎成细粉,将上述挥发油与砂仁细粉混匀,风干,再与上述含茶叶的细粉充分混匀,装胶囊,即得本发明产品;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先净选原料,将茯苓、双花、荷叶、葛根、生山楂、淡竹叶混合后放入水中漂洗,按重量计,与水比为1∶1.5,漂洗0.6小时后,取出烘干,40-50℃,3小时后,再与茶叶、陈皮、砂仁混合,粉碎至40-50目,装袋、灭菌,即得本发明产品。
本发明的原料配方是继承祖传密方之精髓,对疾病进行多靶点的综合调治,利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本发明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治标,以健脾消食,舒肝和胃,清热解毒为治则,对脘腹胀满、饮食不振、心烦易怒、肝区不适、舌质红暗、舌苔黄或白腻、脉弦数而滑等肝胃不和、脾失健运等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药疗的指标主要是健胃疏肝、抗炎、清热作用,长期毒性作用试验等。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其中茶叶含茶多酚、叶绿素、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杀菌、增强免疫力,茶叶是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茯苓主要成分为β-茯苓聚糖、茯苓酸,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及保肝护肾作用;双花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荷叶中含荷叶碱、莲碱、柠檬酸,具有抑制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陈皮中橙皮甙、挥发油,具有健胃助消化利胆作用;此外,葛根、生山楂、淡竹叶、砂仁,均具有健胃、消食、解毒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产品运用人群广,年龄跨度大,安全速效,口感清香,有效率92%,服用方便,服用量少,成本适中等,深受大众欢迎。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列举二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把250克茶叶、5克砂仁分别粉碎成细末。10克陈皮、20克生山楂合在一起,加300克蒸馏水蒸馏,直至药内无挥发油,提取后挥发油收集于器皿中。把其药渣与80克茯苓、40克双花、30克荷叶、30克葛根、20克淡竹叶、30克荷叶混合,加2000克蒸馏水蒸煮两次,蒸煮时间为30-40分种,合并煎液,滤过,将该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60-65℃,加3倍体积的乙醇,搅拌,静止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相对密度1.25-1.30,60-65℃的稠膏中,加入茶叶细粉,混匀,60-80℃干燥,粉碎成细粉,将上述挥发油与砂仁混匀,风干,再与上述含茶叶细粉充分混匀,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2按本发明中药制剂的配方,把8克茯苓、4克双花、3克荷叶、3克葛根、2克生山楂、5克淡竹叶放置水中漂洗,与水比为1∶1.5,漂洗0.6小时后,取出烘干40-50℃3小时,再与25克茶叶、1克陈皮、0.5克砂仁共同粉碎至40-45目,装袋,每袋2或3克,灭菌,即得本发明产品。
本发明进行临床观察,其结果如下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主证脘腹胀满,不易饮食,肝区不适急躁易怒,恶心,舌质暗,苔黄或白腻脉弦数而滑(二)、中医辨证证型脾失健运,肝胃不和(三)、西医诊断标准肠胃菌群失调,胃动力下降,中枢神精功能失调,上述原因引起的恶心、腹胀、饮食减少、上腹部不适等证二、试验病例标准及依据a)中老年人、青壮年人、儿童均会有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症b)长期饮食失节、过食刺激性食物,亦可导致肠胃不适c)长期饮酒所致肝胃不和,引起肝区不适、脂肪肝等症三、符合脾失健运、肝胃不和疾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同上述的中医标准a)疗效观测依据中药治疗脾失健运、肝胃不和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特制定症状体症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a程度为评分标准剧烈腹胀4分重度腹胀3分中度腹胀2分轻度腹胀1分正常0分b以进食状况为评分标准完全不进食4分只进很少食者3分吃较少食物者2分比正常进食略少者1分正常进食者0分c以酒后不适为评分标准肝区不适较重、头晕、恶心者4分肝区不适较轻、头晕、恶心者3分肝区无不适、头晕、恶心者2分仅头晕者1分正常0分b)疗效判定标准及依据i.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证积分减少≥95%ii. 显效临床症状 体证积分减少70-90%iii.有效临床症状 体证积分减少50-70%iv. 无效临床症状 体证积分减少≤50%本发明产品主要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保肝抗菌,脾失健运、肝胃不和等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备成的中药制剂茶 叶25-30份茯苓8-13份 双 花4-9份荷 叶3-8份 葛根3-8份 生山楂2-7份淡竹叶2-7份 陈皮1-5份 砂 仁0.5-5.5份。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制剂有二种形式胶囊、袋泡茶,其中胶囊的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重量计,把茶叶、砂仁分别粉碎待用;陈皮与生山楂混合,加8-10倍蒸馏水煎煮,提取挥发油,直至药内无挥发油,其药渣与茯苓、双花、荷叶、葛根、淡竹叶混合、加8-10倍蒸馏水煎煮两次,每次0.5-1小时,将该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60-65℃,加入按体积计的2-4倍乙醇,搅拌,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加入茶叶细粉混匀,干燥60-80℃,粉碎成细粉,将上述挥发油与砂仁细粉混匀,风干,再与上述含茶叶的细粉充分混匀,装胶囊,即得本发明产品;袋泡茶的制备方法是先净选原料,将茯苓、双花、荷叶、葛根、生山楂、淡竹叶混合后放入水中漂洗,按重量计,与水比为1∶1.5,漂洗0.6小时后,取出烘干,40-50℃,3小时后,再与茶叶、陈皮、砂仁混合,粉碎至40-50目,装袋、灭菌,即得本发明产品。
3.胶囊或袋泡茶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脾胃不和病的药中应用,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保肝抗菌、脾失健运、肝胃不和疾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胃不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是含茶叶、茯苓、双花、荷叶、葛根、生山楂、淡竹叶、陈皮、砂仁,详细配方和制备方法详见说明书。本发明的优点是继承祖传密方之精髓,多靶位多靶点综合调治人体病灶,适用人群广、年龄跨度大、口感清香、服用方便、安全速效、成本适中,非常适用现代人们习惯,深受广大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欢迎。本发明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保肝抗菌、脾失健运、肝胃不和病。
文档编号A61P1/16GK1669565SQ20041000623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
发明者闫真 申请人:闫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