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乙肝病毒新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24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乙肝病毒新药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植物果核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份制备的新药,特别是一种用荔枝核制成的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发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估测,全球至少有3.5亿人携带(HB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达10%,慢性乙肝的流行率为0.1%。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核苷类药物、以及其它细胞因子及免疫肽类药物。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一些患者甚至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在天然药物中开发低毒、高效、资源富厚的乙肝治疗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公开一种以荔枝核为原料提取出抗乙肝药用成份制作抗乙肝病毒新药及其制备工艺。
具体的技术措施是将粉碎的荔枝核浸入乙醇中回流浸提、过滤弃渣、回收乙醇,余下的水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制得新药成品。
据分析,新药中主要为黄酮类、蒽醌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强心甙、内脂等成份,经体外实验证明,其对乙肝病毒的抑制率大于85%以上。荔枝核本属废弃物,来源广,易收集,本发明可使其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四)具体实施方案从荔枝核中提取抗乙肝病毒新药的制备工艺流程为洗净、晾干、粉碎荔枝核——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弃渣——回收乙醇——水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水洗树脂柱至流出液无色——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成品。
具体工艺是a、取洗净、晾干、无腐迹的荔枝核粉碎至30~50目,置于浸提罐中;
b、加入荔枝核粉质量6~10倍、浓度为50~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2小时浸取,滤出浸取液,又另加入同量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2小时,滤出浸取液,如此共重复回流浸取3次;c、合并3次浸取液,置于蒸馏罐中,加热至沸腾,回收乙醇;d、过滤回收乙醇后的浸取液,滤除不溶物;e、将滤除不溶物后的浸取液,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完成后,用水洗树脂柱至流出液无色,再用80%的乙醇洗脱吸附物,收集洗脱液;f、将洗脱液回收乙醇后,继续加热浓缩至浓缩液含固量大于60%的浸膏状;g、将浸膏置于浸提罐中,加入浸膏质量6~10倍、浓度≥90%的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浸提,重复3次,合并3次的浸取液,冷却后,除去不溶物;h、将浸取液加热回收乙醇,至含固量为28~35%,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均可),即制得从荔枝核中提取的抗乙肝新药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抗乙肝病毒新药,其特征在于它是将粉碎的荔枝核浸入乙醇中回流浸提、过滤弃渣、回收乙醇,余下的水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用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制得新药成品。
2.从荔枝核中提取的抗乙肝病毒新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a、取洗净、晾干、无腐迹的荔枝核粉碎至30~50目,置于浸提罐中;b、加入荔枝核粉质量6~10倍、浓度为50~7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2小时浸取,滤出浸取液,另加入同量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5~2小时,滤出浸取液,共重复回流浸取3次;c、合并3次浸取液,置于蒸馏罐中,加热至沸腾,回收乙醇;d、过滤回收乙醇后的浸取液,滤除不溶物;e、将滤除不溶物后的浸取液澄清,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完成后,用水洗树脂柱至流出液无色,再用80%的乙醇洗脱吸附物,收集洗脱液;f、将洗脱液回收乙醇后,加热浓缩至浓缩液含固量大于60%的浸膏状;g、将浸膏置于浸提罐中,加入浸膏质量6~10倍、浓度≥90%的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浸提,重复3次,合并3次的浸取液,冷却后除去不溶物;h、将浸取液加热回收乙醇,至含固量为28~35%,干燥,制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从荔枝核中提取的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其工艺流程为洗净、晾干、粉碎荔枝核——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弃渣——回收乙醇——水溶液过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水洗树脂柱至流出液无色——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成品。新药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蒽醌类化合物和有机酸、强心甙、内酯等,其对乙肝病毒的抑制率大于85%以上。荔枝核来源广,易收集,可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文档编号A61P1/16GK1660172SQ20041002194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3日
发明者义祥辉, 陈全斌, 徐庆 申请人:广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