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42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治疗肝炎的药物有关,特别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有关。
背景技术
中医治疗肝脏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中医对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湿阻、积聚、臌胀、虚损以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血瘀滞,肝络阻塞导致郁结、气滞、血瘀、水停。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仅见于乙型、丙型、丁型三种类型的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占80%以上,按病变、免疫状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不同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肝炎,同时由于多种病毒引起的慢性重型肝炎,由此而因湿热之邪末清,日益胶固,缠绵日久,肝络阻塞,伤及气血,脏腑的功能,进一步发展损伤其实质而发展成肝硬化,中医治疗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为基础,并根据不同证型的重点或滋补肝肾,或养阴清热,或温补脾、肾,或健脾利水,活血利水,行气利水等方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经临床验证中药,如黄芪、党参、孩儿参、黄芩、紫河车、黄精、白术、当归、枸杞子、鳖甲、郁金、鸡血藤、丹皮、茵陈、柴胡、败酱草、五味子等组成复方。抗纤维化加灵芝、冬虫夏草、丹参、提升蛋白加大枣、紫河车、阿胶、龟板胶、牡蛎等。清热利湿选用茵陈、虎杖、龙胆草、车前草、大黄、黄连、黄柏、苦参等。解毒祛邪加山豆根、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土茯苓、银花、连翘等。理气活血选用郁金、柴胡、香附、青皮、大腹皮、泽兰、丹参、陈皮、赤芍、佛手等。肝硬化腹水选用生芪、生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枯碧竹、陈葫芦、广木香、陈皮等。
上述列举的动、植物天然药材,仅是中医各门派所使用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用法各异。由于病机复杂,变化多端,临床中既要认识共同的病理基础,又要辨别每个患者的特点,同时还要分清虚实、明晰主次、掌握病机、预测转化过程。由于进入人体的药物大多需要经肝脏代谢,过多使用加重肝脏负担,加上部分药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造成肝脏的药物损害,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远期疗效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提高和调整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防御细胞,对肝脏无损害,适应范围更广、更有效的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症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发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香附1~3,蘑菇7~11,苏子油 5~10,茵陈2~5,鸭肉50~80。
上述的药物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川芎2~5,白芍2~5,人参2~5,蘑菇7~11,枸杞2~4,苏子油 5~10,香附1~3,甘草1~3,茵陈2~5,鸭肉50~80。
上述的药物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川芎2.2,白芍3.3,人参2.7,蘑菇9.5,枸杞2.7,苏子油 8.1,香附1.6,甘草1.6,茵陈2.2,鸭肉68。
本发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症的药物中的川芎、白芍具有平肝止痛、活血行气的功效;人参、枸杞大补元气、滋补肝肾、补脾益肺的功效;茵陈清湿热、退黄疸;香附、甘草行气解郁、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鸭肉利水消肿、滋阴养肺;苏子油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蘑菇提高免疫功能、健胃和脾。现代医学认为蘑菇富含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抗病毒作用。苏子油富含亚麻酸和亚油酸等人体必须氨基酸。本发明由以上中药配合鸭肉,经现代科学方法合成人体易吸收的动、植物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合理的药物相匹配,实现了中医学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症标本兼治的原则。本发明药物治疗慢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反应不足,使人体对肝炎病毒的识别能力减弱,以致于肝细胞病变周而复始持续存在,疾病迁延不愈的功效显著。对于由慢性肝炎发展为因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螺旋性收缩质地变硬,肝血窦遭到破坏,迫使肝静脉分支受压,血液流出受阻诸因素演变而来的肝硬化症,具有激活因压迫、纽曲的肝静脉分支细血管,从而达到降解粗、厚、长纤维结构,恢复肝脏储备功能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药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版)进行加工炮制后,可制成“颗粒剂”、“丸剂”及“片剂”等不同口服剂型。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8例临床记录如下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史3年以上,治疗前检查1、体征表现①食欲减退241例;②疲乏无力257例;③发热135例;④黄疸124例;⑤肝区痛184例;⑥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135例;⑦腹水82例;⑧出血37例;2、“两对半”化验结果2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大三阳”)二、失代偿期肝硬化(中、晚期)患者138例,其中125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治疗前检查1、体征表现①疲乏无力、饮食不振、恶心、腹胀不适115例;②中到大量腹水、下肢水肿87例;③呕血23例;④便血、牙龈、鼻腔出血51例;⑤面色晦暗、肝掌124例;⑥全身呈橘黄色(黄疸)8例;⑦肝性脑病症状8例;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240~340umol/L以上,白蛋白小于32g/L,转氨酶大于80u/L以上,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s,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3、“两对半”检查结果125例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c)、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即”大三阳“)。
4、B超检查肝脏形态失常,肝实质内结节区回声增强,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呈锯齿状,腹腔内中到大量无回声暗区(中到大量腹水),门静脉内径增宽、侧支脉及主干栓塞,脾脏肿大。
三、以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情况1、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治疗70天,其中237例由“大三阳”转变为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另26例转变为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食欲增加,睡眠状况好,黄疸消失,腹水(除17例外)均已消除,出血现象消失。稳定期已超过三个月,部分患者六个月以上未复发。
2、肝硬化症患者经150天治疗,12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大三阳”均转变为“小三阳”或“1·5阳”,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增加,呕血、便血等出血现象消失,肝病面容、肝掌消失,黄疸消退,87例中到大量腹水并发症患者,有52例腹水消退,其余平脐腹围缩小3.0cm以上。有121例肝功能检查正常,丙氨酸基转移酶(ALT)≤35IU/L,冬安酸氨基转移酶(AST)≤35TU/L,胆红素(Bil)≤17umol/L,白蛋白≥35g/L,89例患者脾有所软缩,35例脾稳定不变,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转变为表面粗糙,边缘由锯齿状变为不光滑状,门静脉栓塞现象基本上消失,有效降解肝硬变粗、厚、长纤维,肝脏血流量增加,基本上达到肝脏储备功能恢复。上述患者稳定期超过100天,部分患者已超过8个月。
从以上临床病例,可以肯定本发明药物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症的显著疗效在于①由于本发明药物无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和停药后不复发、不反弹。②通过提高和调整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细胞,抗病毒、抗纤维化迁延。③逐渐疏通阻塞血管,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使肝细胞再生,降解粗厚纤维,恢复肝脏储备功能。④有效清除门静脉栓塞;防止呕血、便血等。
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症有显著的疗效。本发明药物造应范围更广。也适用于脑血栓,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辅助治疗。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见表1。
表1
权利要求
1.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香 附 1~3,蘑 菇 7~11,苏子油 5~10,茵 陈 2~5,鸭 肉 5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川 芎 2~5,白 芍 2~5,人 参 2~5,蘑 菇 7~11,枸 杞 2~4,苏子油 5~10,香 附 1~3,甘 草 1~3,茵 陈 2~5,鸭 肉 50~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川 芎 2.2,白 芍 3.3,人 参 2.7,蘑 菇 9.5,枸 杞 2.7,苏子油 8.1,香 附 1.6,甘 草 1.6,茵 陈 2.2,鸭 肉 6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按重量份包括香附1~3、蘑菇7~11、苏子油5~10、茵陈2~5、鸭肉50~80。本发明无毒副作用,提高和调整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防御细胞,对肝脏无损害、适应范围更广、更有效。
文档编号A61P31/12GK1682782SQ200410022618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5日
发明者黄蛟 申请人:黄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