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54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以及皮肤溃疡、溃烂等等是生活中的常见病,治疗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大;常常给患者带来无言的痛苦;特别是一些皮肤溃烂、溃疡疾病常常久治不愈、且难于确诊,一些患者甚至十几年终生皮肤溃烂都得不到根治;采用西医治疗体内溃疡疾病有一定毒副作用且费用支出大;用现有技术中一些企业提供的治疗药物,但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延误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本申请人祖传秘方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药品用纯中药制备,效果明显、确切;治疗成本低廉,没有毒副作用;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由厚朴(姜炙)150-250份、元胡(醋炙)30-70份、蒲公英350-450份、鸡内金(炒)20-40份、瓦楞子(煅、盐炙)150-230份、三七40-80份、白芨20-60份、黄芪250-350份、甘草100-150份、浙贝母30-50份制备成。
具体的说按照重量配比,它由厚朴(姜炙)200克、元胡(醋炙)50克、蒲公英400克、鸡内金(炒)30克、瓦楞子(煅、盐炙)180克、三七60克、白芨40克、黄芪300克、甘草120克、浙贝母40克制成。本发明中所述制剂是粉剂、散剂、颗粒制剂、片剂、液体制剂。
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白芨洗净,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用水煎煮,将煎煮液浓缩,得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白芨粉碎、研磨得细粉,将细粉与稠膏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磨,然后按照现有技术制备成需要的制剂。
具体的说先将洁净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混合装入陶瓷容器内,加入洁净自来水淹浸1厘米左右,中火煎煮,过滤取汁,如此3次后,将所收集药液澄清过滤去渣,放入容器内,再放入锅内隔水,浓缩成半流体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等五味中药材粉碎研磨这80目筛,将粉末与半流体稠膏混合,低温干燥成块,将成块成品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再将洁净白芨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和以上药末混合均匀,得散剂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成简单、制备方法简便,治疗效果比较确切、有效;其功能主治收敛祛腐,生肌止痛止血,水火烫伤化脓,化脓性疮疡、创伤止血。
内治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20天一个疗程,有多数患者一疗程内治愈,多数患者7日病兆消失,痛时多数服本药2-15分钟内即可止痛,止痛效果明显。
外治先将化脓面用酒精或双氧水清洗,然后将软化的腐肉用消毒医械清除洗净创伤面,后将散剂或粉剂撒满创面约0.2厘米厚,将消毒药棉覆盖在药面上,再将消毒药用棉纱布覆盖贴上胶布即可。一日一换,换药时将原药洗净,注意不要创伤创面,视其肉芽生长,方可停药。停药后,保护创面,直至痊愈,外用几日内腐除脓净,肉芽开始生长,止血不会使伤口化脓。
用法用量内治口服一日4次,一次1包(5克散剂),饭前1小时或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
禁忌症1、内溃疡即将穿孔者,无效。
2、忌食、戒烟、酒、茶,忌食发腐变质之肉食、蔬果、辛辣刺激之类的食物。
本发明中瓦楞子性平,味甘咸入肝肺胃、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治微积痞块,胃痛吐酸,出血等症。
浙贝母性寒味苦入肺心,散结消肿,疮痈肿毒,止疼痛。
元胡性温味辛苦,入心肝脾,活血散瘀,行气止痛,脘腹疼消。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心肺大肠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出血证,疮痈肿毒。
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入肺胃,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痈疮肿毒。
黄芪性温,味甘,托毒生肌,益气升阳。
厚朴性温,味苦辛,又脾胃大肠行气消积、燥湿除满、脘痞吐泻。
鸡内金性平,味甘,入脾胃肾、膀胱,健脾消食呕吐反胃。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温健胃。
甘草性平,味甘通行十二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疮痈肿毒,调和药性。
本发明的方解瓦楞子,抑酸止痛止血消痈疡,为君药;浙贝母、元胡、一寒一温相互协调,散瘀活血、行气止痛,消痈散结为臣药;三七、白芨、黄芪、散瘀止血、消痈定痛、托毒生肌、益气升阳,有散有收为佐药;厚朴、鸡内金、蒲公英,甘草,共建行气消积、健脾和胃,燥湿除满,清热解毒,抗溃疡保护胃粘膜,甘草又有调和诸药之功能,为使药。
典型病例病例1姓名娄正学,性别男,年龄53岁,贵州省兴义市居住,驾驶员。97年3月16日为其诊治,症状胸内腹内疼痛,有热灼感,出汗后肢体寒冷,痛时需要加压止痛,疼痛不定时,吐酸水,治疗中长期服用“斯达舒”胶囊,有所缓解,但效果不佳,97年3月18日胃镜检查报告食道中段见0.5×0.2cm大小溃疡,食道全段呈颗粒样增,喷门外粘膜糜烂,充血,水肿,胃体粘膜红斑样变,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2×2cm大小溃疡,触之胃出血,周边粘膜充血水肿,底附白苔、降段见0.5×0.5cm大小糜烂面。
镜检诊断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期)、2、食道溃疡、3、慢性浅表性胃炎。
97年3月19日开始用本药品治疗,口服散剂,一日4次,每次4克遵医服。痛时服药3分钟后疼痛消失,7日后自觉病兆全部消失,坚持服15日后末继续服药,至今7年之久末复发。
病例2姓名雷金才,男、36岁,个体户初诊,胃痛,胃胀,打嗝时加重,吃多种胃药无效,诊视疑为糜烂性胃炎,嘱其胃镜检查。
经贵州省兴义市工人医院内窥镜检查食道下段可见左侧、右侧壁粘膜充血、溃疡,有灰白色分泌物,贲门充血,全胃粘膜弥漫充血,于胃底部至胃体上部四壁处粘膜有散在小片状糜烂,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有点状渗出充血,内窥镜诊断,1、返流性食道炎(重度);2、扁平糜烂性胃炎件胆汁返流(+++);3、十二指肠球炎。
98年6月14日开始服用本药品,一日4次,症状逐日减轻,服用一疗程后停药,6年未复发。
病例3王昌胜、男、38岁,贵州醇酒厂工人。2003年6月15日来诊,患者患胃病4,曾经4次住院治疗,最少24天,仍然无效,胃酸,胃痛,胃胀,饭量每餐一小碗,精神痿靡不振,思想压力大。2003年6月13日从兴义市人民医院纤维胃镜检查报告胃底粘液池混浊,约80ml胃窦粘膜充血,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约0.3×1.0cm2红色凹陷,表面附少许白苔,周边粘膜病灶纠集,镜检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03年7月3日开始服用本药物内外溃疡散,症状缓慢;2003年8月18日检查报告周壁粘膜点状充血,水肿末见糜烂溃疡及肿物,周壁粘膜红斑样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少量点状粘膜下出血点,粘膜水肿,镜检诊断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镜检后继续服本药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停药,精神状况良好,再无病苦感觉。
病例4杨委海、男、48岁,汽体工,兴义贵州醇酒厂下属修理厂。98年骑摩托车将脚后根肌肉撕裂在黔西南州医院治疗4月有余,越治越烂,腐脓越多,后无信心治疗,在将本内外溃疡散敷于患处后3日腐除脓净,3日后停药,停药期间保护创面,50日后新肉长满恢复原状。
病例5舒忠文、男、20岁,兴义市雄武乡人,南环路车坊汽修工,2岁左右,左锁骨上部化脓,乡镇医院多次人开刀引流,其中5年表面好过,但内有不适,末作治疗。99年市医院治疗,切开引流,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末愈,2001年11月在兴义市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切开引流,(切片活检),2002年元月,开刀括骨疗毒,前后两次住院,末愈。2002年6月7日初诊,左锁骨上部胫下有红巴5×6cm,刀巴多处,巴中脓肿3×2.5cm,肿高1cm,探试,波动感深。
经手术清除腐肉后,将本药物包于患处,共15日,痊愈。
本申请人对不同病症进行了治疗,经统计、治疗效果如下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它由厚朴(姜炙)200克、元胡(醋炙)50克、蒲公英400克、鸡内金(炒)30克、瓦楞子(煅、盐炙)180克、三七60克、白芨40克、黄芪300克、甘草120克、浙贝母40克制成。先将洁净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混合装入陶瓷容器内,加入洁净自来水淹浸1厘米左右,中火煎煮,过滤取汁,如此3次后,将所收集药液澄清过滤去渣,放入容器内,再放入锅内隔水,浓缩成半流体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等五味中药材粉碎研磨这80目筛,将粉末与半流体稠膏混合,低温干燥成块,将成块成品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再将洁净白芨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和以上药末混合均匀,得散剂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2它由厚朴(姜炙)150克、元胡(醋炙)30克、蒲公英350克、鸡内金(炒)20克、瓦楞子(煅、盐炙)150克、三七40克、白芨20克、黄芪250克、甘草100克、浙贝母30克制备成。
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白芨洗净,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用水煎煮二次,将煎煮液浓缩,得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白芨粉碎、研磨得细粉,将细粉与稠膏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磨,然后按照现有技术制备成片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3它由厚朴(姜炙)250克、元胡(醋炙)70克、蒲公英450克、鸡内金(炒)40克、瓦楞子(煅、盐炙)230克、三七80克、白芨60克、黄芪350克、甘草150克、浙贝母50克制备成。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白芨洗净,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用水煎煮,将煎煮液浓缩,得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白芨粉碎、研磨得细粉,将细粉与稠膏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磨,然后按照现有技术制备成胶囊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由厚朴(姜炙)150-250份、元胡(醋炙)30-70份、蒲公英350-450份、鸡内金(炒)20-40份、瓦楞子(煅、盐炙)150-230份、三七40-80份、白芨20-60份、黄芪250-350份、甘草100-150份、浙贝母30-50份制备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配比,它由厚朴(姜炙)200克、元胡(醋炙)50克、蒲公英400克、鸡内金(炒)30克、瓦楞子(煅、盐炙)180克、三七60克、白芨40克、黄芪300克、甘草120克、浙贝母40克制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粉剂、散剂、颗粒制剂、片剂、胶囊剂、液体制剂。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白芨洗净,将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用水煎煮,将煎煮液浓缩,得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渐贝、白芨粉碎、研磨得细粉,将细粉与稠膏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磨,然后按照现有技术制备成需要的制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洁净厚朴、黄芪、蒲公英、甘草混合装入陶瓷容器内,加入洁净自来水淹浸1厘米左右,中火煎煮,过滤取汁,如此3次后,将所收集药液澄清过滤去渣,放入容器内,再放入锅内隔水,浓缩成半流体稠膏,再将元胡、鸡内金、瓦楞子、三七、浙贝母等五味中药材粉碎研磨这80目筛,将粉末与半流体稠膏混合,低温干燥成块,将成块成品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再将洁净白芨粉碎研磨过120目筛,和以上药末混合均匀,得散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内外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厚朴(姜炙)200克、元胡(醋炙)50克、蒲公英400克、鸡内金(炒)30克、瓦楞子(煅、盐炙)180克、三七等药材制备而成,用于治疗内外溃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成简单、制备方法简便,治疗效果比较确切、有效;其功能主治收敛祛腐,生肌止痛止血,水火烫伤化脓,化脓性疮疡、创伤止血。
文档编号A61P17/00GK1579497SQ20041002258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0日
发明者杨建新 申请人:杨建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