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71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癌药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抗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6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30万人。全国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愈大多数癌症患者。化疗药物对癌症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大(韩芍亭.新编抗肿瘤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7)。中成药对癌症的疗效普遍较低,如参莲胶囊对肺胃癌的癌灶缓解率为3.5%[吉林通化市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为(94)卫药准字Z-58号],疗效还不理想(孙定人等.国产新药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0)。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补益精气、化毒散结的显著功效,抗癌效果良好而无明显毒副反应的抗癌药物,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该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
2、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抗癌药物,它是由灵芝(含灵芝孢子粉)8~12份(重量份,下同),冬虫夏草菌丝2~4份的原料药所制成的。
上述抗癌药物的原料药中还可以加一到二味辅药,即一味全蝎2~4份,还可再加一味绞股蓝8~12份,增加一味全蝎有增强药物的化毒散结止痛功效,再增加一味绞股蓝有增强药物的补虚化毒作用。同时全蝎中含有多肽成分和绞股蓝中含有皂苷成分,它们均具有抗癌作用。
上述抗癌药物的制法如下(1)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加80%~95%乙醇10~30份,浸渍24小时后回流提取2~3小时,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1小时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A;
(2)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加80%~95%乙醇10~30份,浸渍24小时后回流提取2~3小时,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1小时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B;(3)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绞股蓝8~12份,加80%~95%乙醇10~30份,浸渍24小时后回流提取2~3小时,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1小时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C;将上述浸膏A、B或C分别以1∶1比例加糊精混合,在≤60℃减压干燥,粉碎,过3号筛,加适量70%乙醇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包装,即得本发明的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A、B或C。
3、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抗癌效果良好。本发明经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有如下优点①具有补益精气、化毒散结的显著功效。
②抗癌效果良好。其对肝癌的癌灶缓解率为8%,瘤体稳定率为73%。
③具有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癌痛、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功效。
④无明显毒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抗癌药物的制法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8份,冬虫夏草菌丝2份,全蝎2份,绞股蓝8份,加80%乙醇30份,浸渍24小时后回流提取2小时,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倍量,煎煮1小时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C。将浸膏C按1∶1比例加糊精混合,在≤60℃减压干燥,粉碎,过3号筛,加适量70%乙醇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包装,即得本发明的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C。
实施例2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12份,冬虫夏草菌丝4份,全蝎4份,按实施例1的步骤制得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B。
实施例3取灵芝(含灵芝孢子粉)10份,冬虫夏草菌丝4份,按实施例1的步骤制得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A。
实施例4 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C治疗癌症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均有肝内有可测量病灶,近4周内未经抗肿瘤药物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无效,并且肿瘤有所发展,或有新病灶出现,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能坚持2个月治疗的患者。共观察100例,男79例,女21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8.2岁;肝癌临床分期II期52例,III期48例。
巨块型肝癌35例,结节型肝癌33例,弥漫型肝癌32例;少量腹水29例,中量腹水51例,大量腹水10例,无腹水10例;伴轻度疼痛23例,中度疼痛38例,重度疼痛39例。
2治疗方法采用抗癌药物C治疗,每次10g,每日2次,口服,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除对症治疗外,未用其它抗肿瘤药物。
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3.1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进行B超、CT、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观察癌灶、生存质量等情况。
3.2癌灶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癌灶消失并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癌灶2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NC)癌灶2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缩小不足50%以上,增大不超过25%,并持续1个月以上。恶化(PD)癌灶2个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径乘积增大超过25%。CR+PR为有效。
3.3生存质量评定标准按kamofsky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比较。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20分;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10分;稳定增加或降低变化在10分以内;下降降低10分以上。
3.4疼痛疗效标准疼痛评估在治疗前后按照WHO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疼痛程度,1~3度为轻度疼痛,4~7度为中度疼痛,8~10度为重度疼痛。疼痛缓解程度0度为无缓解,I~III度为部分缓解,IV度为完全缓解。
3.5生存期(治疗后生存期)评定标准从治疗开始时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止。显效II期病人治疗后生存期1年以上;II期病人伴有门静脉癌栓,或单个肿瘤或多个肿瘤直径之和≥10cm,治疗后生存半年以上;III期病人治疗后生存4个月以上。有效II期病人治疗后生存期半年以上;II期病人伴有门静脉癌栓,或单个肿瘤或多个肿瘤直径之和≥10cm,治疗后生存3个月以上;III期病人治疗后生存2个月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3.5不良反应按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和亚急性不良反应和分度标准进行评定。
4治疗结果4.1癌灶缓解情况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5例,恶化27例。近期缓解率为8%,瘤体稳定率73%。
4.2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显效9例,有效41例,稳定29例,下降21例,有效率为71%。
4.3疼痛缓解程度0度11例(11%),I~III度53例(53%),IV度36例(36%),总缓解率为91%,见表1。
表1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例(%)疼痛程度 n 疼痛缓解程度 缓解率(%)0I IIIIIV轻度 23 00 0 0 23 100中度 38 38 9 9 9 92.11重度 39 8109 8 4 79.49合计 100 11 18181736 89.004.4生存期疗效情况显效31例,有效53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4%。
4.5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者,无药物过敏者。
实施例5 抗癌动物实验研究(一)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A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1实验材料1.1瘤种 小鼠肝癌H22由本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2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18~22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药物 抗癌药物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产品。5-氟尿嘧啶(5-Fu)为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11021。
2实验方法与结果2.1实验方法无菌抽取接种6~7d的肝癌小鼠乳白色腹水,镜检肿瘤细胞活力在95%以上。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瘤液至细胞浓度为7.5×106个细胞/mL的悬液,每只小鼠右下肢后外侧皮下接种0.2ml。接种后次日随机分组,设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抗癌药物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抗癌药物组,每天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5-氟尿嘧啶组为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次0.2ml/20g体重;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连续给药10d,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小鼠,称体重,摘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1-T/C)×100%。
2.2实验结果 见表2。
表2抗癌药物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组别 剂量(g/kg×d) n(开始/结束) 平均瘤重(g) 抑瘤率(%)对照组 10/10 1.457±0.4755-氟尿嘧啶 0.02×10d 10/10 0.621±0.172**57.38高剂量组 0.40×10d 10/10 0.670±0.180**54.02中剂量组 0.20×10d 10/10 0.817±0.265**43.93低剂量组 0.10×10d 10/10 0.944±0.278*35.2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二)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C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抑制作用1实验材料1.1瘤种 小鼠肉瘤180腹水型(S 180),由本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2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18~22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3药物 抗癌药物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产品。环磷酰胺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1420。
2实验方法与结果2.1实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荷瘤小鼠,吸取腹水,显微镜下瘤细胞计数,用生理盐水调整浓度在2×107个细胞/mL,实验小鼠腋窝皮下接种0.2mL/只,接种后次日随机分组,设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抗癌药物大小剂量组,每组10只。抗癌药物组,每天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环磷酰胺组为腹腔注射,每天1次,每次0.2ml/20g体重;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各组连续给药10d,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小鼠,称体重,摘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抑瘤率=(1-T/C)×100%。
2.2实验结果 见表3。
表3抗癌药物对小鼠肿瘤S180的抑制作用组别 剂量(g/kg×d) n(开始/结束) 平均瘤重(g) 抑瘤率(%)对照组 10/10 1.316±0.693环磷酰胺 0.02×10d 10/10 0.410±0.373**68.84高剂量组 0.40×10d 10/10 0.435±0.328**66.95中剂量组 0.20×10d 10/10 0.614±0.427**53.34低剂量组 0.10×10d 10/10 0.842±0.510U*36.02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癌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癌药物,其特征是在上述原料药中可以加一味辅药全蝎,即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癌药物,其特征是在上述原料药中还可以再加一味辅药绞股蓝,即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绞股蓝8~12份所制成。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癌药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它们的制备步骤是①取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加乙醇,浸渍后回流提取,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A;②取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加乙醇,浸渍后回流提取,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B;③取灵芝8~12份,冬虫夏草菌丝2~4份,全蝎2~4份,绞股蓝8~12份,加乙醇,浸渍后回流提取,滤取醇提取液,减压回流乙醇后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7~10倍量,煎煮后滤取药液,将醇提液与煎煮液混合,减压浓缩得浸膏C;④将上述浸膏A、B和C分别以1∶1比例加糊精混合,在≤60℃减压干燥,粉碎,过3号筛,加适量70%乙醇制粒,低温干燥,整粒,包装,即得本发明的抗癌药物的口服颗粒冲剂A、B和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乙醇浓度是80%~95%,按重量份计,其用量为10~30份,回流提取时间2~3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虚化毒抗癌药物,它是灵芝(含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菌丝或加全蝎和胶股蓝的乙醇和水的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后按中药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得,该抗癌药物具有补益精气、化毒散结的显著功效,抗癌效果良好,并有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功效,而无明显毒副反应。
文档编号A61P35/00GK1593645SQ20041004112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0日
发明者章永红 申请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