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737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放疗和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放、化疗会给肿瘤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其中常见的是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降低现象,并伴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咽燥口干、舌红少津、食欲不振,低热、失眠等症状,以致相当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有效的疗程而影响疗效。因此,如何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多年来始终是国内外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治疗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用中成药以及这种中成药制剂的生产制备方法,用于指导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红参30-70份、黄芪50-150份、猪苓100-200份、茯苓60-150份、枸杞子50-140份、女贞子(酒蒸)50-150份制备而成。比较准确的是它由红参50g、黄芪100g、猪苓150g、茯苓100g、枸杞子100g、女贞子(酒蒸)100g及适量辅料制备而成。所述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等医学上允许的制剂。
它的制备方法是将红参、黄芪、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酒蒸)采用水煮、醇提的方法提取有效物质后混合均匀,然后再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需要的制剂剂型。
其中口服液这样制备将红参50g、黄芪100g、猪苓150g、茯苓100g、枸杞子100g、女贞子(酒蒸)100g加水煎煮3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3次得到的药液浓缩至60℃测为相对密度1.05,冷藏,过滤,将甜菊苷1.4g加入热水中溶解后加入上述药液,用氢氧化钠调PH至6.0左右,加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即得。
颗粒剂这样制备以上6味药加水煎煮煮沸后保持微沸、3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0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05,2℃冷藏48小时,过滤,滤液置一步制粒机内,加蔗糖细粉,制成颗粒,分装,即得。
胶囊剂这样制备取红参、黄芪、女贞子(酒蒸)加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枸杞子等其余3味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0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8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20之清膏,加淀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70%乙醇制粒,过30目筛,60℃干燥,整粒,灌装,即得。
片剂这样制备取红参、黄芪、女贞子(酒蒸)加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枸杞子等其余3味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0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8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20之清膏,加淀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70%乙醇制粒,过30目筛,60℃干燥,整粒,加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滋养肝肾之作用,适宜于各种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所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低热、失眠等气阴两虚证候者治疗效果明显,没有毒副作用,且生产工艺简便,产品质量便于控制。
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表现在气阴两虚证候,其病因病机当责之于心、肝、脾、肾等脏,尤以脾、肾两脏关系为大,两脏分别为后、先天之本,是人体正气之根本所在。气血虚则头目失养,而有头晕、乏力等;脾虚则腹胀、倦怠、食欲不振、气血日虚、水湿潴留;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邪水停留;心血亏少,心神失养,则失眠。气虚卫阳失固,人体对外邪(病毒、细菌等)缺乏抵抗力;脾肾失健运,每易生湿,浊不下行,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症治疗当以益气健脾、滋养肝肾为要。
本发明所述药物在用红参、黄芪大补元气的基础上,配伍猪苓、茯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因脾虚不适,每易生湿,渗湿浊下行,然后参、芪之功益彰其效。肾主藏精,精血宜补不宜泄,故用枸杞子、女贞子补养精血;肾又主水液,邪水宜行不宜留,故配猪苓、茯苓利水渗湿。正如清代张秉成在《成方便谈》中指出“古人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本方选用红参、黄芪为主药,大补元气,益脾生津;猪苓、茯苓为辅药,安神养心,健脾补中,利水渗湿;枸杞子,女贞子为佐使药,滋养肝肾。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滋养肝肾之功效。著名医家张洁古,有“养正积自消”之说,则是根据扶正祛邪这一重要法则出发,所谓正气盛、气血运行正常,则症瘕积聚可消。因此,本方适宜于各种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所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低热、失眠等气阴两虚证候者。
临床观察及疗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新药审批办法》和《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客观地验证该药对恶性淋巴瘤、肺癌、胃癌及乳腺癌病人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改善气阴两虚证候及提高免疫功能的疗效。研制及试用期间共观察病例418例,其中治疗组309例,对照组109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理分型、手术治疗率等方面比较均无差异。
一、病例选择1、病种经临床和病理明确诊断恶性淋巴瘤、肺癌、胃癌、乳腺癌患者。
2、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其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舌质淡红或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弱。
3、两周内有化疗治疗史,外周血象白细胞持续二次以上检测低于4×103/L,未用任何升白药物者。(第一次白细胞下降,即为初治患者)。
4、Karnofsky评分在40分以上,预计可完成全部治疗者。
5、全部为住院患者。
6、年龄>18岁≤70岁成年患者。
二、观察指标1、白细胞计数2、生存质量3、中医证候4、体重5、心、肾、肝功能6、药物不良反应7、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饭前(口)服本药,每日三次,每次20ml,连续服用2周。
四、观察结果共观察418例,其中治疗组309例,对照组109例。本药服用后能使部分患者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在2周内上升到正常范围,
其有效率为83.82%,与对照组的61.4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药能改善气阴两虚证候,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处理P<0.05。另外,对生存质量和体重有明显提高,能使NK细胞活力增加,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经对309例患者观察,未发现本药有不良反应,对心、肝、肾功能无损害。
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需要选用不同的辅料,我们作了实验选择对于口服液制剂蔗糖选择依据(从成型性、颗粒收率、成本)

-6-对于胶囊制剂淀粉选择依据(从成型性、颗粒修至角、RH)

对于片剂羧甲基淀粉钠选择依据(从素片崩解时限)

由上看出,本发明对于辅料的选择是最科学、合理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取红参50g、黄芪100g、猪苓150g、茯苓100g、枸杞子100g、女贞子(酒蒸)100g加水煎煮3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60℃),冷藏,过滤,将1.4g甜菊苷于适量热水中溶解后加入上述药液,用氢氧化钠调PH至6.0左右,加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即得。口服,一日3次,一次20ml。
本发明的实施例2取红参30g、黄芪50g、猪苓100g、茯苓60g、枸杞子50g、女贞子(酒蒸)50g加水煎煮3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冷藏,过滤,滤液置一步制粒机内,加70g蔗糖细粉,制成颗粒,分装,即得。开水冲服,一日3次,一次1袋。
本发明的实施例3取红参70g、黄芪150g、女贞子(酒蒸)15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猪苓200g、茯苓150g、枸杞子140g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适量乙醇,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加适量乙醇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加35g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乙醇制粒,过筛,干燥,整粒,灌装,即得。口服,一日3次,一次3粒。
本发明的实施例4取红参70g、黄芪50g、女贞子(酒蒸)50g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枸杞子140g、猪苓200g、茯苓60g加水煎煮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适量乙醇,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加适量乙醇,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清膏,加25g淀粉,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乙醇制粒,过筛,干燥,整粒,加0.8g羧甲基淀粉钠和0.4g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口服,一日3次,一次3片。
本发明的实施例5注射剂取红参70g、黄芪150g、猪苓200g、茯苓150g、枸杞子140g女贞子(酒蒸)150g采用醇提或水煎煮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之后,将其加工成注射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红参30-70份、黄芪50-150份、猪苓100-200份、茯苓60-150份、枸杞子50-140份、女贞子(酒蒸)50-150份制备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由红参50g、黄芪100g、猪苓150g、茯苓100g、枸杞子100g、女贞子(酒蒸)100g及适量辅料制备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成药的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等医学上允许的制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红参、黄芪、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酒蒸)采用水煮、醇提的方法提取有效物质后混合均匀,然后再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需要的制剂剂型。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这样制备将红参50g、黄芪100g、猪苓150g、茯苓100g、枸杞子100g、女贞子(酒蒸)100g加水煎煮3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3次得到的药液浓缩至60℃测为相对密度1.05,冷藏,过滤,将甜菊苷1.4g加入热水中溶解后加入上述药液,用氢氧化钠调PH至6.0左右,加水至1000ml,灌装,灭菌即得。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剂这样制备以上6味药加水煎煮煮沸后保持微沸、3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0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05,2℃冷藏48小时,过滤,滤液置一步制粒机内,加蔗糖细粉,制成颗粒,分装,即得。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剂这样制备取红参、黄芪、女贞子(酒蒸)加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枸杞子等其余3味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0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8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20之清膏,加淀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70%乙醇制粒,过30目筛,60℃干燥,整粒,灌装,即得。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片剂这样制备取红参、黄芪、女贞子(酒蒸)加7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喷雾干燥,收集细粉备用,另取枸杞子等其余3味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0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之清膏,加适量乙醇至含醇量为8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成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20之清膏,加淀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以70%乙醇制粒,过30目筛,60℃干燥,整粒,加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用红参、黄芪、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酒蒸)采用水煮、醇提的方法提取有效物质后混合均匀后再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需要的制剂剂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滋养肝肾之作用,适宜于各种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所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低热、失眠等气阴两虚证候者治疗效果明显,没有毒副作用,且生产工艺简便,产品质量便于控制。
文档编号A61K9/00GK1544078SQ20041004441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赵涛, 赵 涛 申请人:咸阳步长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