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95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并且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延缓衰老的组合物,具体涉及含有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所说的类黄酮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指2个苯环通过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目前已经分离的有4000余种,按结构可分为13类,包括黄酮类、耳酮类、异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醇、黄烷酮、异黄烷酮、查儿酮、口山酮等。天然状态的类黄铜物质多为上述母体化合物的衍生物,常见的衍生物有甲基化、亚硫化等,天然游离的类黄酮物质不多,大多数糖基化后以苷类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类黄酮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来源于植物和食物中的一类物质,例如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坚果、茶叶和红酒等。为了更好的说明,表1列举了主要类黄酮物质的代表物和食物或植物分布,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表1主要类黄酮物质的代表物和食物或植物分布

所说的肌醇磷酸包括肌醇六磷酸,D-1、2、4、5、6-五磷酸肌醇,D-1、2、3、4、5-五磷酸肌醇,1、2、5、6-四磷酸肌醇,1、2、3和1、2、6-三磷酸肌醇,1、2-二磷酸肌醇,1和2-磷酸肌醇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的肌醇,系环己六醇族的六羟基环己烷,即环己六醇,是肌醇磷酸水解产物。这两种化学以肌醇六磷酸钙镁脂的形式存在于谷物的种子、胚芽和表皮中,如稻壳、玉米、麦夫皮、米糠、向日葵、棉籽、蓖麻籽(去壳)、大豆、油菜籽、花生等。肌醇磷酸和肌醇,可以从上述物质提取得到。
大多数类黄酮物质在体外均具有较强的清除各种自由基的作用,包括不同自由基发生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等,类黄酮物质是一种很强的O2捕捉剂和O2促灭剂。
类黄酮物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结构有关,特别与其含羟基的数量有关,其中3’和4’位上的羟基对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十分重,50H>40H>30H,其结构中吡喃环上C2-3位间双键和B环两个邻位羟基基因是作用所必须的。总黄酮(TFA)是抗衰老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直接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阻断紫外线和H2O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H2O2和γ射线所致的细胞DNA链断裂有防护作用;黄酮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与异黄酮类似,黄烷酮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大于异黄酮。它们清除50%的羟基自由基的浓度分别为黄酮醇7.8μmol/L,黄烷酮1.0μmol/L。
大量的研究表明,某些类黄酮物质对许多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作用,它们可以抑制一些氧化酶的活性。如,对脂氧合酶,环氧化酶等。
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类黄酮物质能够明显降低血液中血脂水平,用总黄酮(19mg/ml)给大鼠腹腔注射5ml/kgd,40d后,血清甘油三脂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且无肝肿大和过氧化物酶增生等不良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含有25种微量元素,其中的Mn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脂质代谢,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有去脂作用。类黄酮物质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专属性强拮抗剂,对PAF造成的损伤能加以改善。PAF可以通过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形成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实验结果表明,运用银杏黄酮组的血栓重量明显减轻。有研究表明类黄酮物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大鼠急性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进行灌注,测定大鼠的EEG电位幅度,0.02g/kg的黄酮醇组10min即恢复为正常的93.3%,30min完全恢复正常(P<0.01),显示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对小鼠缺血后存活时间的影响,对照组存活时间为3.15±1.82min;3g/kg和4g/kg的存活时间分别为7.74±4.07min和8.9±3.72min,显示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证明黄酮醇有抗缺血、缺氧的作用。
此外,类黄酮物质还可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国外专利98814241.4,公开了一种作为降血糖剂的生物类黄酮,国内专利00116167.9,公开了一种苦参黄酮在制备降血糖药剂中的应用。
肌醇或肌醇磷酸属亲脂肪性的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成分。这两种化学物质分别以肌醇六磷酸钙镁脂的形式存在于谷物的种子、胚芽和表皮中,如稻壳、玉米、麦夫皮、米糠、向日葵、棉籽、蓖麻籽(去壳)、大豆、油菜籽、花生等。在空气中很稳定,易溶于水,属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多羟基化合物所特有的化学性质,只是因其具有稳定的环己烷环存在,能抵抗多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因而其化学性质比糖类物质更加稳定,正是由于它们具有特殊的结构,从而决定了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理、药理功能和化学性质,在医药、化工、化妆品、食品等许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肌醇或肌醇磷酸和胆碱结合后,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动物实验已确认肌醇或肌醇磷酸可使肝脏总脂肪含量和中性脂肪量明显低下,在临床实践中,成功应用肌醇磷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与胆碱一样,肌醇也是供给脑细胞营养的重要物质,是生物细胞的第二信息系统,国外研究证明了以(1,2,6)三磷酸肌醇为主的三磷酸肌醇对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综合症、关节炎和前列腺肥大等)具有预防、减轻和治疗效果,它可以消除多种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对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损伤具有治疗效果。
在药品和食品工业领域,肌醇和肌醇磷酸作为一种营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国外专利99803418.5,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以高胰岛素血症、雄激素过多症、高脂血症和/或排卵停止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的含D-平性-肌醇的组合物;国外专利99807686.4,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的含有D-手性肌醇的药物组合物。这些专利揭示了肌醇磷酸和肌醇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类黄酮物质可能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而发挥降糖作用,其机理是竞争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及胰腺α-淀粉酶,阻止1,4-糖苷的水解,因此口服后蔗糖和麦芽糖的消化延迟,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肌醇磷酸和肌醇可能是通过改善体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代谢方式,从而缓解异常的葡萄糖耐受情况。
上述所披露的分别以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和药物均忽略了这两种成分组合应用后,比较各成分单独使用时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呈现的相辅相依的协同和增强作用,尤其是在降低血脂和血糖、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卓越表现。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发挥协同和增强效应的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公开所述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血液中血脂含量,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公开所述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是公开上述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延缓衰老的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质量份数包括类黄酮物质0.001~100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0.001~10000.0份较优选含量为类黄酮物质0.1~10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1.0~6000.0份更优选含量为类黄酮物质1.0~1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10.0~2000.0份。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采用常规的物理混合方法进行制备。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降低血液中血脂含量,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和/或药品;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食品和/或药品;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延缓衰老的的食品和/或药品;
该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维生素类、辅酶类、无机物、抗氧化剂、或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等添加剂;该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食品和药品工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熟知的“可接受的载体”,例如无毒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填料、稀释剂、包封材料、或用于药品的任何类型的配方助剂,并采用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成适宜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例如适合服用的剂型,片剂、胶囊剂、粉剂、颗粒剂等,适合胃肠外给药途径的剂型,注射剂、静脉输注剂、脂质体稀释组合物等剂型。
应理解根据在实际工艺过程中,以前述载体等会导致活性成分形成盐。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以下将用该组合物的安全毒理试验、与其单一成分的多种功效比较试验及结果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组合物是按照“良好药物生产规范(Good Medical Practical,GMP)”标准的车间和工艺程序生产的,组合物的各有效成分(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分别以冷冻干燥剂的形式按一定比例与食品和药品工业领域的专业人员熟知的添加剂和赋形剂混合,按不同的生产工艺制成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和注射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安全性毒理实验60只2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体重(497±28)g,平均分成4组,按实验鼠每公斤体重(/kg)计量,给予有效的含量计算,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类黄酮物质10mg/k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mg/kg;类黄酮物质100mg/k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0mg/kg;类黄酮物质1000mg/k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00mg/kg,分给药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喂养60天后停药30天。对实验动物进行动物生长发育情况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脏器指数和内脏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给药组大鼠无死亡,比较各组体重情况、血液学和生化检测、脏器重量和组织学检查均正常,结果显示服用组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说明,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组成的组合物无毒性,服用安全。
实施例2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降血糖和改善糖耐量异常上的功效按照《中药新药药理研究指导原则》对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进行规范的实验研究。对四氧吡啶和链尿佐菌素所致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正常家兔糖耐量实验进行观察。
组别A组合物2ml口服液,含类黄酮50m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0mg;B类黄酮质2ml口服液,含类黄酮质100mg;C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ml口服液,含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0mg;D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拜糖平)治疗。
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表2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吡啶所致的家兔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P<0.01表示用药后血糖值有显著差异;A组在给药后第6天血糖值明显下降,与造模3天后测定值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与D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说明组合物的药理作用在该模型实验中表现出与降糖药(拜糖平)同样的作用;B和C组在给药后的第12天血糖值下降,与造模3天后测定值相比,P<0.05,有差异;A组和B、C组比较在给药后第6天,P<0.05,有差异;表3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对链尿佐菌素所致的家兔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P<0.01表示用药后血糖值有显著差异;A组在给药后第6天血糖值明显下降,与造模3天后测定值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与D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说明组合物的药理作用在该模型实验中表现出与降糖药(拜糖平)同样的作用;B和C组在给药后的第9天血糖值下降,与造模3天后测定值相比,P<0.05,有差异;A组和B、C组比较在给药后第6天,P<0.05,有差异;表4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吡啶性糖尿病家兔糖耐量的影响

A组在60min后血糖下降明显,在120min后血糖基本恢复正常,其血糖下降幅度与B组和C组相比,P<0.05,有差异。
结果分析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对四氧吡啶和链尿佐菌素所致的家兔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有改善作用,在各组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比其任何单一成分更有效。
实施例3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的组合物在治疗糖尿病功效方面的临床表现。
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进行临床研究。根据WHO 1985年确定的II型糖尿病判定标准选取360例患者,分给药组3组(A、B、C组)各100例和对照组(D组)60例,给药组按一日三次,一次1粒的计量给予相对的试药,对照D组给予降糖药(拜糖平),疗程坚持1个月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进行常规血、尿、肝功能、肾功能和异常体症等检查以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FBG<7.2mmol/L,PBG≤8.3mmol/L,或血糖值比测定前下降30%;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FBG≤8.25mmol/L,PBG≤8.3~10.0mmol/L,或血糖值比测定前下降(10~29)%;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所测定的数值未达到标准。
受试样品A组合物含类黄酮100m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0mg;B类黄酮质含类黄酮质200mg;C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含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40mg;D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拜糖平)治疗。
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对糖尿病FBG和PBG的影响

*治疗前后,FBG和PBG P<0.01,有显著差异;A和B、C组比较P<0.05,有差异;表6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组合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P<0.01,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A和B、C组比较P<0.05,有差异;常规血、尿、肝功能、肾功能和异常体症等检查各组均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能安全地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在各组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比其任何单一成分更有效。
实施例4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上的表现。
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即在实验的环境下用基础饲料喂养大耳白兔(成年,体重2.7±3.6Kg,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10天,然后取血样,测定TC、TG、HDL、LDL观察指标正常值,根据血脂水平对实验兔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1只。自正式实验起,A、B、C、D组除了正常饲料喂养外,每餐还添加高脂饲料(胆固醇和大豆油1.5g,蛋黄5g),连续进行28天,同时随餐服用配方制剂,对照组则随餐服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8天后,采血检测各项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见表7;同时经右股浅动脉,将3.5F球囊扩张导管插至腹主动脉20cm,球囊充液膨胀至2个大气压缓慢拉出,反复3次,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通过电镜观察动脉硬化灶,硬化灶发生比例见表8。
受试样品A组合物2ml口服液,含类黄酮物质10m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0mg;B黄酮类化合物2ml口服液,含类黄酮物质20mg;C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ml口服液,含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0mg;D对照组喂养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表7各项血脂测定的平均结果

**与高脂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与高脂对照组比较P<0.05有差异;A组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对TC、TG、HDL和LDL,P<0.01有显著差异;与B组和C组比较,P<0.05有差异。
B组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对TC、HDL和LDL,P<0.01有显著差异;
C组与高脂对照组比较对HDL,P<0.01有显著差异;表8电镜观察动脉硬化灶发生率

**与对照D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与对照D组比较P<0.05有差异;A组与B组和C组比较,P<0.05有差异,B组和C组比较,无差异。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并能有效地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在各组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比其任何单一成分更有效。
实施例5与单一成分比较,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降低脂质过氧化、升高SOD,延缓衰老上的表现。
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选用体重为23.8±4.9g的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四川省生物制品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昆明种小鼠进行一周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平均分为5个组A、B、C组为给药组,D衰老模型组、E正常对照组。小鼠每天按40mg/kg的剂量颈背皮下注射0.2%D-半乳糖溶液,与此同时实验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不同受试物,而衰老模型组则灌胃蒸馏水;正常对照组每天颈背皮下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5ml,并灌胃蒸馏水。连续40天后,宰杀动物取血利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见表9。
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进行延缓衰老的证明实验—果蝇生存试验。收集10h内孵出的成蝇(采用野生型黑腹果蝇,由四川大学生物系提供),乙醚麻醉后按雌雄称重,并分装于是3.0cm×13cm培养指管内。果蝇于25℃±2℃暗温箱内饲养,每4d更换饲料一次(基础饲料玉米粉12g、蔗糖9g、琼脂1.5g、酵母粉1g、苯甲酸0.2g、水110ml)。果蝇孵出两周后开始喂食受试物,并每天定时记录果蝇死亡数,直至全部死亡。统计分析,果蝇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的比较采用t检验半数死亡时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见表10。
受试样品A组合物2ml口服液,含类黄酮物质10mg,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10mg;B黄酮类化合物2ml口服液,含类黄酮物质20mg;C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ml口服液,含肌醇磷酸和肌醇混合物20mg;D对照组喂养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表9对小鼠血清MDA、SOD活性的影响(X±S)

(1)衰老模型D组与正常E对照组相比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储量显著增高(P<0.01),见表二。说明动物亚急性衰老模型已建立。
(2)A组血清MDA含量与B、C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3)A组血清SOD活性与B、C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表10对果蝇寿命的影响(X±S)

A组雄性和雌性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大于对照D组,与B和C组比较P<0.05,有差异。
B和C组与对照D组比较,雄性和雌性果蝇的平均寿命P<0.05,有差异,而其他两项指标无差异。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升高SOD活性的功能,果蝇生存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物使雄性和雌性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明显延长,说明该组合物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在各组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比其任何单一成分更有效。
实施例6~10本发明的组合物的举例说明,非限定如下所述的实施例实施例6类黄酮物质混合物 100.0mg肌醇磷酸混合物 200.0mg其中肌醇六磷酸100mg、肌醇五磷酸50mg、肌醇四磷酸50mg实施例7大豆异黄酮 50.0mg肌醇六磷酸 300.0mg实施例8二氢黄酮类 30.0mg黄烷醇类 50.0mg肌醇 200.0mg实施例9类黄酮物质混合物 200.0mg肌醇六磷酸 100.0mg肌醇 300.0mg实施例10二氢黄酮类 50.0mg黄烷醇类 25.0mg大豆异黄酮 25.0mg肌醇 150.0mg
肌醇六磷酸 150.0mg实施例11片剂处方实施例6的组合物类黄酮物质混合物100.0g肌醇六磷酸 100.0g肌醇五磷酸 50.0g肌醇四磷酸 50.0g淀粉50.0g采用常规的方法,制备成为片剂,每片250mg,其中,含有类黄酮物质混合物100.0mg,肌醇磷酸混合物200.0mg。
实施例12胶囊剂实施例7的组合物大豆异黄酮 50.0mg肌醇六磷酸 300.0mg淀粉150.0g采用常规的方法,制备成为胶囊剂,胶囊净重500mg,其中,大豆异黄酮50.0mg,肌醇六磷酸300.0mg。
权利要求
1.含有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质量份数包括类黄酮物质0.001~100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0.001~100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质量份数包括类黄酮物质0.1~10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1.0~600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质量份数包括类黄酮物质1.0~1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 10.0~2000.0份。
4.由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合物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的组合物。
5.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血液中血脂含量,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延缓衰老的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含有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或肌醇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质量份数包括类黄酮物质0.001~10000.0份,肌醇磷酸和/或肌醇0.001~10000.0份。类黄酮物质和肌醇磷酸和肌醇组成的组合物对在各组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比其任何单一成分更有效。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以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延缓衰老。
文档编号A61P9/00GK1736262SQ200410053830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8日
发明者杜士明 申请人:杜士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