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88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兽药,特别涉及一种予防和用于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目前,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或恶露不尽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有些奶牛场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达25-40%,如果治疗不当极易造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引起不孕,也易继发乳腺炎、四胃变位等病。其症状为表现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拱腰怒责,表现排尿姿势,从阴门垂下带状胎衣,努责时从阴道排出暗红色恶臭液体,有时轻微腹痛,体温微高,奶牛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硬,排乳不畅,量少,触之疼痛。过去对胎衣不下症多采用肌肉注射雌激素或手术剥离的方法,前者经过临床试用,效果并不太理想;后者因耗费人力太大,技术要求高,而且对奶牛本身伤害大,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该药能够对奶牛的上述症状具有予防和治疗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中成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组成益母草55-65g、当归35-40g、川芎20-30g、熟地35-45g、赤芍25-35g、大黄20-30g、黄芩25-35g、莪术15-25g、炮姜25-35g、党参25-35g、黄芪45-55g、桃仁25-35g、红花15-25g、枳壳45-55g、三棱15-25g、升麻15-25g、甘草25-35g。
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配方去除杂质、晒干后粉碎、过80目筛,按每包400g用双层塑料袋严封即可。
本发明的中成药对于奶牛产后服用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使胎衣如进排出体外,而且有镇痛,止血、消炎、平补气血、利于机体急早康复的优良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该中成药的药效学试验和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奶牛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发育,需要从母体胎盘吸取充分的营养物质,加之一些畜主的疏于营养搭配临或母畜素体虚弱,皆能致孕牛质体下降,更当临产不顺,失血较多时,自然会使母牛呈现血气虚意之象。
本配方中的中药成分当归、川芎、赤芍、熟地乃阴血受病之专剂,然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理当急固,所以必须在配方中加用黄芪、党参、甘草,以收补气生血之效;又因围产期母牛多有瘀血之象,故配方中用益母草,桃仁、红花、大黄、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进行止血止痛;加入益母草、枳壳、升麻、相伍,既可促进子宫平滑肌的回缩动,又能发挥气机的升降之职,更以黄芩、炮姜、甘草调和寒热,使全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寒而不凝,从而达到祛瘀,血而不伤新血,补气血且除虚热,升清降浊,长肌肉而康复力体的效果。
以下是本发明配方的药效学试验和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以及发明人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1.药效学试验按上述配制生产的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的复方中成药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院从1997年10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此类病例876例,治愈822例,治愈率达90%以上。实践表明,该兽用中成药对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状的疗效好,明显地优于激素疗法和人工疗法,且费用低,用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

2.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3g/ml)、0.8ml的药量一次灌胃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连续观察7天,未发生死亡。给药量为120g/kg体重,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79.1倍。在观察期间,未发现动物有明显中毒症状。
3.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分别灌胃本发明的中成药5g/kg/d、15g/kg/d(相当于临床给药剂量的7.4、22.2倍)连续四个月,两剂量组大鼠药后的一般活动,精神状态、毛发、粪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给药前后外周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三项肝(SGPT、SGOT)、肾(尿素氮、肌酐)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试验结束时,动物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各主要脏器肉眼检查未见明显肿大、充血、坏死等病理形态学变化。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子宫、睾丸的重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以上结果说明该药比较安全,在所试剂量范围内。
4.本发明的中成药的临床验证


说明1.临床验证所用材料与方法药物使用前述配方和生产工艺制做的中成药。
观察方法选择按《兽医临床学》规定标准诊断的寻常型胎衣不下症。连续服用对胎衣不下病征,每日内服1包(400g),连续5-7日,胎衣可自行脱落,对产后恶露不尽症状者,内服2-4包即可。
2.副作用822例受试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4.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该治疗奶牛不孕症的兽用中成药的最佳配制为益母草60g、当归40g、川芎25g、熟地40g、赤芍30g、大黄25g、黄芩30g、莪术20g、炮姜30g、党参30g、黄芪50g、桃仁30g、红花20g、枳壳50g、三棱20g、升麻20g、甘草30g;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洗净,晒干后,粉碎,过80目筛,按每包400g用双层塑料袋严封备用。
实施例2该治疗奶牛不孕症的兽用中成药的配制为益母草55g、当归35g、川芎20g、熟地35g、赤芍25g、大黄20g、黄芩25g、莪术15-25g、炮姜25g、党参25g、黄芪45g、桃仁25g、红花15g、枳壳45g、三棱1g、升麻15g、甘草25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该治疗奶牛不孕症的兽用中成药的配制为益母草65g、当归40g、川芎30g、熟地45g、赤芍35g、大黄30g、黄芩35g、莪术25g、炮姜35g、党参35g、黄芪55g、桃仁35g、红花25g、枳壳55g、三棱25g、升麻25g、甘草35g。
如果用于批量生产,可按上述配方成比例放大。
本发明的药物适应奶牛的下列临床症状分娩后超过12小时胎衣未排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39℃以上,不时拱腰怒责。或胎衣正常脱落,但产后数日仍恶露量多,呈污红色、褐色,腥臭,并有轻微腹痛。直肠检查子宫角不对称,子宫壁增厚,压之有波动感。
本发明的药物使用方法对胎衣不下病征,每日内服1包(400g),连续5-7日,胎衣可自行脱落,对产后恶露不尽症状者,内服2-4包即可。
治疗病例12002年8月17日扶风县段家乡昝某饲养的1头6岁黑白花奶牛来诊。主诉该牛生产时体质较差,产后已3天,胎衣只露出阴门外不能脱落。食欲不振,挠腰努责。服用补益清宫散5包,2天后胎衣自行脱落,该牛一切恢复正常。
治疗病例2武功县大庄乡黄某饲养的3.5岁奶牛,于2002年11月9日来诊,主诉产后8天,当时胎衣正常脱落,但最近2天,子宫排出多量污红色恶露、腥臭,吃草反刍减少,精神沉郁。检查T39.5℃,诊为产后感染恶露不尽,随用3包补益清宫散分3天内服,同时每日静脉注射四环素5g,该牛病症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中成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组成益母草55-65g、当归35-45g、川芎20-30g、熟地35-45g、赤芍25-35g、大黄20-30g、黄芩25-35g、莪术15-25g、炮姜25-35g、党参25-35g、黄芪45-55g、桃仁25-35g、红花15-25g、枳壳45-55g、三棱15-25g、升麻15-25g、甘草25-35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中成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成分组成益母草60g、当归40g、川芎25g、熟地40g、赤芍30g、大黄25g、黄芩30g、莪术20g、炮姜30g、党参30g、黄芪50g、桃仁30g、红花20g、枳壳50g、三棱20g、升麻20g、甘草3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予防和治疗奶牛产后体质虚弱及胎衣不下症的中成药,由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桃仁、红花、大黄、三棱、莪术、黄芪、党参、升麻、甘草、枳壳、黄芩、炝姜、益母草组成。该兽药是依据奶牛产后多虚、产后多瘀以及子宫回缩无力的病因病理而配制,奶牛产后服用本方剂,能有效地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使胎衣顺利排出体外,而且有镇痛,止血、消炎、平补气血、利于机体急早康复的优良效果。
文档编号A61P1/00GK1634362SQ200410073290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8日
发明者宋明德, 李长安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