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19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骨科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并且85~90%为关节内骨折。对此,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后遗跟骨横径增宽引起的疼痛无法解决。临床一般采用石膏固定或跟骨靴复位术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将会导致跟骨终身疼痛和早期跟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跟骨压缩性、粉碎性骨折的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由支撑弓、两跟加压丝杆和两块加压板组成;支撑弓的底面中部和一侧臂的上部分别设有螺孔,两跟加压丝杆分别穿过其中;所说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上端设有压力头,下端设有手柄;所说穿过支撑弓侧臂上部螺孔的加压丝杆内端与一加压板固定,外端设有手柄;另一块加压板设在支撑弓另一侧臂上部的内侧。
为了使支撑弓侧臂上的加压板与跟骨两侧紧密配合,所说支撑弓两侧臂与轴线呈15~20°角,与跟骨两侧的生理角度相应。
为了防止加压板损伤跟骨两侧的皮肤和组织,所说加压板外面包覆一层软体海绵。
所说加压板呈矩形或椭圆形,大小与跟骨两侧相应。
所说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加压丝杆上端的压力头,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简便、实用。使用时,将脚底跟骨放在支撑弓底面上,支撑弓两侧臂上的加压板分别位于跟骨两侧,将一侧臂上的加压板紧贴跟骨的一侧面,然后通过加压丝杆将另一侧臂上的加压板旋紧紧贴跟骨的另一侧面,再将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旋紧,使加压丝杆上端的压力头顶紧在跟骨的下面,使跟骨三维牢牢固定。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由支撑弓1、两跟加压丝杆10、7和两块加压板3、6组成;加压板3、6呈矩形或椭圆形,大小与跟骨两侧相应;加压板3、6外面分别包覆一层软体海绵2、5;支撑弓1的底面中部和一侧臂的上部分别设有螺孔,两跟加压丝杆10、7分别穿过其中;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10上端设有圆形压力头4,下端设有手柄9;穿过支撑弓侧臂上部螺孔的加压丝杆7内端与加压板6固定,外端设有手柄8;加压板3设在支撑弓另一侧臂上部的内侧;支撑弓两侧臂与轴线呈α角为15~20°,与跟骨两侧的生理角度相应。
权利要求1.一种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它由支撑弓、两跟加压丝杆和两块加压板组成;支撑弓的底面中部和一侧臂的上部分别设有螺孔,两跟加压丝杆分别穿过其中;所说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上端设有压力头,下端设有手柄;所说穿过支撑弓侧臂上部螺孔的加压丝杆内端与一加压板固定,外端设有手柄;另一块加压板设在支撑弓另一侧臂上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说支撑弓两侧臂与轴线呈15~20°角,与跟骨两侧的生理角度相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说加压板外面包覆一层软体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说加压板呈矩形或椭圆形,大小与跟骨两侧相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说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加压丝杆上端的压力头,呈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跟骨三维复位固定器,由支撑弓、两跟加压丝杆和两块加压板组成;支撑弓的底面中部和一侧臂的上部分别设有螺孔,两跟加压丝杆分别穿过其中;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上端设有压力头,下端设有手柄;穿过支撑弓侧臂上部螺孔的加压丝杆内端与一加压板固定,外端设有手柄;另一块加压板设在支撑弓另一侧臂上部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简便、实用。使用时,将脚底跟骨放在支撑弓底面上,支撑弓两侧臂上的加压板分别位于跟骨两侧,将一侧臂上的加压板紧贴跟骨的一侧面,然后通过加压丝杆将另一侧臂上的加压板旋紧紧贴跟骨的另一侧面,再将穿过支撑弓底面中部螺孔的加压丝杆旋紧,使加压丝杆上端的压力头顶紧在跟骨的下面,使跟骨三维牢牢固定。
文档编号A61F5/04GK2678599SQ20042000515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2日
发明者吴锡进, 李振武, 李丽华 申请人:吴锡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