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折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66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折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器,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抗折内固定器,属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适应于骨折内固定用。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之前,公知的内固定装置有葫芦型钢板(已淘汰)、直型钢板及加压钢板等。现在临床使用的钢板,由于受材料强度、钢板尺寸形状的限制,钢板的耐折程度有限,所以在骨科临床经常出现钢板断裂的情况。骨科临床所发生的内固定后钢板折断,绝大部分是手术后病人在骨折未达到临床愈合之前活动患肢,其活动超过了钢板的耐受强度或长期反复活动使钢板局部产生疲劳而出现钢板折断。临床钢板折断其部位百分之百发生在靠近骨折线的螺丝孔处,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比比皆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了的抗折内固定器,它可提高易折部位的强度和疲劳耐受度,大幅度地避免骨折内固定后钢板折断,减少骨科大夫为避免钢板折断而采取的一些额外的消极的补救措施(如采用石膏外固定,加强手术效果或延长制动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因钢板折断而引发医疗纠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包括上层件、下层件、内扣凹槽、外扣凹槽、结构螺孔、结构螺钉、骨质螺孔、骨质螺钉等,所述的上层件和下层件分别通过内扣凹槽与外扣凹槽扣合为一体,骨质螺钉通过下层件上的多个骨质螺孔将下层件与骨折部位固定连接,结构螺钉螺旋穿过上层件与下层件中的结构螺孔进一步将上、下层件紧密固定,为拆卸方便,在上层件侧面一侧端有一拆卸孔。运作时,先用骨质螺钉经骨质螺孔将下层件与骨折部位固定,再将上层件的内扣凹槽与下层件的外扣凹槽对准扣合,使上、下层件为一体,并以结构螺钉固定牢固,至此便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构思新颖,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大大加强了靠近骨折线螺丝孔部位的强度,由于是采用的双层设计,层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动范围,可对反复折压而引起的内固定器的疲劳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结构力学上大大提高了该抗疲劳的能力。经查新检索知,就目前看国内尚无与本发明有相同或类似的技术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6”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9”的示意图。
图中1.上层件、2.下层件、3.内扣凹槽、4.外扣凹槽、5.结构螺孔、6.结构螺钉、7.骨质螺孔、8.拆卸孔、9.骨质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详细描述。
从图中知一种抗折内固定器,由上层件1、下层件2、内扣凹槽3、外扣凹槽4、结构螺孔5、结构螺钉6、骨质螺孔7、骨质螺钉9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件1和下层件2分别通过上层件1的内扣凹槽3与下层件2的外扣凹槽4扣合为一体;其特征在于下层件2上有多个可螺旋进骨质螺钉9的骨质螺孔7;其特征还在于结构螺钉6螺旋穿过上层件1与下层件2中的结构螺孔5,将上、下层件固定连接;其特征还在于在上层件1侧面一侧端有一拆卸孔8。
权利要求1.一种抗折内固定器,由上层件(1)、下层件(2)、内扣凹槽(3)、外扣凹槽(4)、结构螺孔(5)、结构螺钉(6)、骨质螺孔(7)、骨质螺钉(9)等构成,其特征是上层件(1)和下层件(2)分别通过上层件(1)的内扣凹槽(3)与下层件(2)的外扣凹槽(4)扣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折内固定器,其特征是下层件(2)上有多个可螺旋进骨质螺钉(9)的骨质螺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折内固定器,其特征是结构螺钉(6)螺旋穿过上层件(1)与下层件(2)中的结构螺孔(5)将上、下层件(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折内固定器,其特征是在上层件(1)侧面一侧端有一拆卸孔(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折内固定器,属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适应于骨折内固定用,结构包括上层件、下层件、内、外扣凹槽、结构螺孔和骨质螺孔及螺钉等,其特征在于上、下层件分别通过内、外扣凹槽扣合为一体,在上、下层件中有螺旋进螺钉的结构螺孔与骨质螺孔,该构思新颖,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提高了靠近骨折线螺丝孔部位的强度和加大了抗疲劳的力度,由于采用双层设计,层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动范围,可对反复折压而引起的内固定器的疲劳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结构力学上大大提高了该抗疲劳能力,故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61B17/68GK2691505SQ20042003995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尚伟民 申请人:尚伟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