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83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和投加药剂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属于饮用水净化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对供水可靠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单一水源和单一管线将成为供水安全的重大隐患。开发利用城市的中水回用为拓宽供水来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亦是提高供水可靠性的手段。但对于通过一系列处理后的回用水,在部分回用用途上需要经过消毒和加药以防止细菌和病菌滋生,造成用水不便以及引发用水安全问题。对于给水管网末端供水,由于存在余氯不足,或是由于末端支状供水管网内自来水的停滞不流动,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给用户饮水造成不便。现有的管件均为单一的管件,缺乏一种高效杀菌消毒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杀菌力强同时能投加一定的药剂保持管中水中微生物不易繁殖,且操作方便,实用美观的一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该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采用了紫外线灭菌与药剂投加相结合的一体式模式,将紫外线灯管设置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前端两侧,可对水进行消毒,并通过小型射流器,单向阀和计量阀向消毒过后的水中添加药剂,并通过药剂混合器使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内的水与投加的药剂混合均匀,使消毒功能与投加药剂的功能同时在一管件中实现,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实用价值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特点是由流线型内管、紫外线灯管外罩、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时间继电器、弹簧活扣、弹簧插扣、螺纹接口、流量控制器、电源、药剂盒、出流支管、进流支管、药剂混合器、小型射流器、单向阀、计量阀组成,其中所述的流线型内管是主过水管,管内部两侧呈向内凹型,在管内中后段安装有流量控制器,管前端两侧内壁由对紫外线透光性极好的透光材料制成紫外线腔内壁,内壁下部有弹簧活扣,且套管除了紫外线腔内壁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以防止紫外光线辐射到人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紫外线灯管外罩将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紫外腔内,紫外线灯管外罩下部有与紫外线腔内壁下部的弹簧活扣相对应的弹簧插扣,该弹簧插扣将紫外线灯管外罩固定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两侧,紫外线灯管接线由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接出;所述的流量控制器由控制开关,旋转连接杆、关闭闸和橡胶垫片组成,其中流量控制器与控制开关相连,控制开关与旋转连接杆相连,旋转连接杆则与关闭闸相连,流量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开关的旋转,使旋转连接杆转动与之相连的关闭闸,关闭闸是根据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带流线型内管截面形状制造的金属片装物,通过橡胶垫片对管内关闭闸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使关闭闸旋转一定角度后固定不变。通过对控制开关的旋转,使关闭闸旋转一定角度,控制内管过水量。
所述的流线型内管底部前端有焊接的出流支管,底部后端有焊接的进流支管,出流支管与进流支管直径比内管细,为内管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出流支管和进流支管与小型射流器相连;所述的药剂盒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其上有一加药孔,底端有一出流口通过细管与计量阀相接,在计量阀之后安有单向阀,之后与小型射流器相连;所述的药剂混合器是以硬质材料制成的插片状物体,镶嵌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尾端的内管壁面上。
部分进水通过出流支管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小型水射器,在小型水射器中对药剂盒内的药剂产生抽吸,使药剂从细管中通过计量阀和单向阀到达水射器中与水流混合形成药、水混合液,再通过进水支管,使混合后的药、水混合液进入流线型内管,通过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尾端镶嵌在内管壁面的插片状药剂混合器对水流的混合作用,使投加的药剂与管中的出水充分混合,药剂混合器是以硬质材料制成的插片状物体,呈一定角度焊接在内管壁面,使稳态水流变成紊流,加速药剂的混合。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两端为螺纹接口,以易于与其他管件相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紫外线灭菌与药剂投加相结合的一体式模式,使消毒与投加药剂的功能同时在一管件中实现,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实用价值高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俯视透视图;图3为本使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标号为1为流量控制器的控制开关,2为流量控制器,3为紫外线灯管外罩,4为弹簧活扣,5为螺纹接口,6为进流支管,7为药剂盒,8为小型射流器,9为单向阀,10为计量阀,11为出流支管,12为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13为时间继电器和电源。14为出流支管出水口,15为进流支管进水口,16为小型射流器吸药口,17为药剂混合器,18为紫外线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这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由流线型内管、紫外线灯管外罩3、紫外线灯管18、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12、时间继电器及电源13、弹簧活扣4、弹簧插扣、螺纹接口5、流量控制器2、药剂盒7、出流支管11、进流支管6、药剂混合器17、小型射流器8、单向阀9、计量阀10组成,其中流线型内管是主过水管,管内部两侧呈向内凹型,在管内中后段安装有流量控制器2,管前端两侧内壁由对紫外线透光性极好的透光材料制成紫外线腔内壁,内壁下部有弹簧活扣4,且套管除了紫外线腔内壁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紫外线灯管外罩3将紫外线灯管18固定在紫外腔内,紫外线灯管外罩3下部有与紫外线腔内壁下部的弹簧活扣4相对应的弹簧插扣,该弹簧插扣将紫外线灯管外罩3固定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两侧,紫外线灯管接线由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12接出;流量控制器2由控制开关1,旋转连接杆、关闭闸和橡胶垫片组成,其中流量控制器2与控制开关1相连,控制开关与旋转连接杆相连,旋转连接杆则与关闭闸相连,流量控制器2通过对控制开关1的旋转,使旋转连接杆转动与之相连的关闭闸,关闭闸是根据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带流线型内管截面形状制造的金属片装物,通过橡胶垫片对管内关闭闸产生一定的摩擦力,使关闭闸旋转一定角度后固定不变。通过对控制开关1的旋转,使关闭闸旋转一定角度,控制内管过水量。
流线型内管底部前端有焊接的出流支管11,底部后端有焊接的进流支管6,出流支管11与进流支管6直径比内管细,为内管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出流支管11和进流支管6与小型射流器8相连;药剂盒7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其上有一加药孔,底端有一出流口通过细管与计量阀10相接,在计量阀10之后安有单向阀9,之后与小型射流器8相连,药剂混合器17是以硬质材料制成的插片状物体,镶嵌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尾端的内管壁面上。为便于与其他管件相接,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两端为螺纹接口。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通过两边的螺纹接口5与管路相接,进水流过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时在套管前端,通过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大部分进水通过流线型内管的流量控制器2流出,少部分进水流入出流支管11,通过出流支管11进入小型水射器8,急速的水流在小型水射器8中流过,对药剂盒7内的药剂产生抽吸,使药剂从细管中通过计量阀10和单向阀9到达水射器8中与水流混合形成药、水混合液,在通过进水支管6,使混合后的药、水混合液进入流线型内管。通过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尾端镶嵌在内管壁面的插片装药剂混合器17对水流的混合作用,使投加的药剂与管中的出水充分混合。消毒的紫外线灯管18由时间继电器控制,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设置停闭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其特征在于由流线型内管、紫外线灯管外罩、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外罩接线口、时间继电器、弹簧活扣、弹簧插扣、螺纹接口、流量控制器、电源、药剂盒、出流支管、进流支管、药剂混合器、小型射流器、单向阀、计量阀组成,其中所述的流线型内管是主过水管,管内部两侧呈向内凹型,在管内中后段安装有流量控制器,管前端两侧内壁由对紫外线透光性极好的透光材料制成紫外线腔内壁,内壁下部有弹簧活扣,且套管除了紫外线腔内壁由透光材料制成其余部分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的紫外线灯管外罩将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紫外腔内,紫外线灯管外罩下部有与紫外线腔内壁下部的弹簧活扣相对应的弹簧插扣,该弹簧插扣将紫外线灯管外罩固定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两侧;所述的流量控制器由控制开关,旋转连接杆、关闭闸和橡胶垫片组成,其中流量控制器与控制开关相连,控制开关与旋转连接杆相连,旋转连接杆则与关闭闸相连;所述的流线型内管底部前端有焊接的出流支管,底部后端有焊接的进流支管,出流支管与进流支管直径为内管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出流支管和进流支管还与小型射流器相连;所述的药剂盒为不透光材料制成,在其上有一加药孔,底端有一出流口并通过细管与计量阀相接,在计量阀之后安有单向阀,之后与小型射流器相连;所述的药剂混合器为硬质材料制成的插片状物体,镶嵌在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尾端的内管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其特征在于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的两端为螺纹接口。
专利摘要一体式消毒加药套管,属于饮用水净化技术,包括有流线型内管、紫外线灯管外罩、紫外线灯管、流量控制器、药剂盒、出流支管、进流支管、药剂混合器、小型射流器、单向阀、计量阀,其中流线型内管内部两侧呈向内凹型,在管内中后段装有流量控制器,管前端两侧内壁为紫外线腔内壁,内壁下部有弹簧活扣,套管除了紫外线腔内壁外其余部分均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紫外线灯管外罩将紫外线灯管固定在紫外腔内,紫外线灯管外罩固定在套管的两侧,流线型内管底部前端有出流支管,底部后端有进流支管,并与小型射流器相连;药剂盒上有一加药孔,底端有一出流口并通过细管与计量阀、单向阀、小型射流器相连;在套管尾端的内管壁面上镶嵌有药剂混合器。
文档编号A61L2/10GK2756223SQ20042011365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5日
发明者周晴, 苏锦明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