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35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例如穿在内衣、尿布等内侧的适用于夜间使用的加长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或吸尿垫。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设置在皮肤接触侧表面的右侧和左侧部分上的纵向延伸的防漏壁。
背景技术
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号2001-95842(专利公布1)和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号2002-656(专利公布2)中公开的卫生巾已经加长到可以适用于夜间使用。这种卫生巾被设计成穿戴上它使其前部面对作为经血分泌部分的阴道口,而其中间部分和后部则接触会阴和肛门从而使后部面对臀沟。在卫生巾皮肤接触侧表面上提供有防漏壁,它在卫生巾的右侧和左侧部分从前部延伸到后部。让这些防漏壁在整个临近从预定面对阴道口的部分到预定面对臀部的部分之间的长距离上,从皮肤接触侧表面立起。由于防漏壁位于卫生巾皮肤接触侧表面和穿用者的身体之间,所以例如在睡眠期间将沿着会阴和肛门朝着后端向下流动的经血会受到防漏壁的阻挡。
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号S64-68503(专利公布3)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未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布号H04-12751(专利公布4)公开了一种和尿布型盖覆体、内衣或用于吸尿的类似物一起穿戴的吸尿垫。
同样在一次性尿布和吸尿垫中,在其右侧和左侧部分皮肤接触侧表面上设置纵向延伸的防漏壁。该一次性尿布和吸尿垫被设计成从裆部到臀部穿戴,其中让防漏壁朝着穿用者的身体从裆部到臀部立起,接近从而接触穿用者的身体。
专利公布1到4中公开的这些吸收性物品都被加长到可以从裆部到臀部穿戴。

图14是常规加长吸收性物品100的截面图,图示出了防漏壁在变形的吸收性物品中是如何高出的。
吸收性物品100具有由透液顶片、吸液层和不透液底片组成的主体101。确定穿戴上主体101会使其前端缘101a指向下腹部,而其后边缘101b指向臀部。防漏壁103在其前端103a和后端103b处固定在主体101上。防漏壁103施加弹性收缩力使前端103a和后端103b彼此靠近,从而使主体101随着它皮肤接触侧表面凹状弯曲而发生变形。结果防漏壁103随着它纵向延伸的顶部104离开皮肤接触侧表面而立起。
由于如前所述防漏壁103施加弹性收缩力使前端103a和后端103b彼此靠近,所以防漏壁103的顶部104就会在前端103a和后端103b之间尽力线性延伸。因此在图14所示的变形状态下,受到弹性收缩力作用的主体101就在作为前部101A和后部101B之间的界线的折叠边界105处发生折叠,从而在折叠边界105处,防漏壁103的顶部104尽可能地远离主体101皮肤接触侧表面。
当穿戴吸收性物品100时,前部101A面对下腹部、裆部和会阴,而后部101B则面对肛门和肛门后部的臀沟,随意地覆盖住臀沟后端的区域。这里,防漏壁103的顶部104在折叠边界105及其前部和后部处相对有力地压在穿用者的身体上,带给会阴、肛门和臀部不舒服的感觉。
此外,在顶部104距离主体101最远的折叠边界105处,防漏壁103往往会受到来自于临近肛门或臀部的体压的影响。因此,受到体压作用的防漏壁103会向主体101皮肤接触侧表面倒下。结果,主体101皮肤接触侧表面将大范围地被防漏壁103覆盖从而减少主体101的实质吸液面积,这导致液体横向或向后倾斜渗漏。
本发明已经得出了解决前述已有技术中的缺点的方案。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与穿用者身体接触的防漏壁完全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并且非常有效地防止了渗漏。
发明的公开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加长的主体,该主体具有皮肤接触侧表面和衣服接触侧表面,并且包括将吸收施加到皮肤接触侧表面的液体的吸液层和出现在衣服接触侧表面上的底片;以及等距离设置在主体纵向中心线两侧并且沿主体纵向延伸的防漏壁,该防漏壁固定在主体纵向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上,并且受到纵向弹性收缩力的作用,从而随着纵向延伸的顶部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而在前端和后端之间立起,其中在前端和后端之间提供各个防漏壁,该防漏壁具有局部约束部分,在该局部约束部分中将从皮肤接触侧表面到顶部的允许立起高度限制为小于在约束部分的前部和后部中的允许立起高度。
在例如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或吸尿垫的吸收性物品中,防漏壁的立起被局部地限制在各个防漏壁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位置。因此,防漏壁的顶部能够容易地适应穿用者身体的表面,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同时防止了防漏壁向主体皮肤接触侧表面倒下。
在本发明中,例如,约束部分可以位于将面对穿用者身体分泌部分的部分的后部。如果在分泌部分的后部限制防漏壁的立起,则分泌部分两侧的防漏壁的顶部一般就会平行于主体的皮肤接触侧表面,从而接触穿用者的身体而不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另外,即使在分泌部分的后部被限制在立起高度内的防漏壁向主体的皮肤接触侧表面倒下,也不会存在主体的皮肤接触侧表面的暴露面积减少的问题。为此,约束部分优选位于防漏壁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点或中点之后。
可选择地,约束部分可以位于中点之前。
同样在本发明中,吸收性物品还可以包括从主体对边横向向外突出、将向后折叠在内衣的裆部靠在内衣外表面上的后折翼;和位于后折翼后部的后翼,它从主体的对边横向向外突出、在非折叠状态时将置于内衣的内表面上,提供具有位于后折翼和后翼之间、宽度小于包括后折翼的部分的窄部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可以位于该窄部。这个吸收性物品可以具体为适用于夜间使用的卫生巾。在这个结构中,该吸收性物品往往在位于后折翼和后翼之间的窄部内折叠,但由于在吸收性物品的窄部中防漏壁被限制在立起高度内,所以它们将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另外,即使防漏壁在窄部内倒下,主体的皮肤接触侧表面也不会被大范围覆盖。
同样在本发明中,约束部分优选距离防漏壁的前端和后端至少1/4 L0的距离间隔开,其中L0表示当主体展平时前端和后端之间的长度。由于这个结构,可以全面开发约束部分的优点。
在约束部分中,例如,防漏壁可以自己连接起来从而防止顶部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远到约束部分的前部和后部。
可替换地,在约束部分中,防漏壁又可以与主体的皮肤接触侧表面连接。
仍然可替换地,在约束部分中,可以设置约束元件来限制防漏壁从而使其不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
附图简述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和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然而这不应该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该是仅仅用于说明和理解。
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的顶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半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半剖面图;图5是沿图2中V-V线的半剖面图;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约束部分的半剖面图;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防漏壁的半剖面图;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约束部分的半剖面图;
图9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防漏壁的半剖面图;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约束部分的半剖面图;图1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示出约束部分的半剖面图;图12是自由状态下卫生巾的纵向截面图;图13是自由状态下另一卫生巾的纵向截面图;以及图14是自由状态下常规卫生巾的纵向截面图。
优选实施例详述下文将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而描述许多特定细节。然而,可以不以这些特定细节来实施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为了不混淆本发明的特征而没有详细示出已知结构。
应该注意的是,吸收性物品及其独立组件都具有两个主要的表面将朝着穿用者裆部穿戴的一个表面称为“皮肤接触侧表面”,而另一面则称为“衣服接触侧表面”。还应该注意的是,除非另外规定,这里使用的术语“长度”涉及吸收性物品纵向测量的尺寸,而这里使用的术语“宽度”则涉及吸收性物品横向测量的尺寸。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1的透视图;图2是卫生巾1的顶视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半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半剖视图;以及图5是沿图2中V-V线的半剖视图。
根据图1-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卫生巾1包括具有皮肤接触侧表面2a和衣服接触侧表面2b的加长主体2;以及一对允许从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立起的防漏壁30、30。
在图2中示出了图1中轻微弯曲的卫生巾1全部打开(或平展)的状态。图2示出纵向中心线Oy-Oy与卫生巾1前端缘1a和后端缘1b的中点重合,其中卫生巾1关于纵向中心线Oy-Oy左右对称。
图2还示出与纵向中心线Oy-Oy垂直的横向参考线Ox-Ox。随着皮肤接触侧表面2a面对女士的裆部而将卫生巾1穿戴上,从而使得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参考线Ox-Ox之间的交点面对该女士的阴道口。
如图3和4所示,渗液顶片3出现在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上,位于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侧片4出现在防漏壁3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侧片4形成防漏壁30。另一方面,不渗液底片5出现在主体2的衣服接触侧表面2b上。
在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中,主体2具有设置在顶片3和底片5之间的吸液层6。如图2所示,该吸液层6具有近乎矩形的形状。吸液层6具有稍微位于卫生巾1前端缘1a内侧的前端缘6a和稍微位于卫生巾1后端缘1b内侧的后边缘6b。吸液层6具有位于防漏壁30立起基底31内侧的横向相对的侧边6c。
在皮肤接触侧表面2a中,在其中顶片3和吸液层6为压缩状的压缩槽形成在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中。如图2所示,该压缩槽包括以弯曲方式纵向延伸的纵向压缩槽11、11;位于纵向压缩槽11、11的前部之间前横向压缩槽12;以及连接纵向压缩槽11、11后部的后横向压缩槽13。
纵向压缩槽11、11包围的区域、前横向压缩槽12和后压缩槽13称为加长主吸收区10。该主吸收区10包括前主吸收区10A、中间主吸收区10B和后主吸收区10D。主吸收区10具有从前端10b到后端10a测量的150到300mm的长度。例如,主体2可以具有180到380mm的长度。
在前主吸收区10A中,右侧和左侧纵向压缩槽11、11向纵向中心线Oy-Oy弯曲,其中纵向压缩槽11、11之间的距离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最小。在中间主吸收区10B中,纵向压缩槽11、11远离纵向中心线Oy-Oy弯曲。后主吸收区10D在卫生巾的纵向加长,从而使纵向压缩槽11、11之间的距离小于在中间主吸收区10B中的距离。
在主吸收区10中,比吸液层6密度低的厚吸液层7(缓冲层)设置在顶片3和吸液层6之间,如图3和5所示。结果,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在主吸收区10中比在周围区域中更升高了,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压缩槽进一步包括第一外部横向压缩槽14;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第一外部纵向压缩槽21、21;以及第二外部纵向压缩槽22、22。
该第一外部横向压缩槽14设置在前横向压缩槽12前方。第一外部横向压缩槽14向前弯曲并连接右侧和左侧纵向压缩槽11、11。前横向压缩槽12和第一外部横向压缩槽14包围的区域称为前扩散抑制区15。
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设置在后横向压缩槽13后方。纵向压缩槽11、11、后横向压缩槽13和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连接在一起,后横向压缩槽13和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都向后弯曲。这里,后横向压缩槽13和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包围的区域称为后扩散抑制区17。
在前主吸收区10A的右侧和左侧,第一外部纵向压缩槽21、21以外侧远离纵向压缩槽11、11的距离设置。第一外部纵向压缩槽21、21也向纵向中心线Oy-Oy弯曲,其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最小。
在后主吸收区10D的右侧和左侧,第二外部纵向压缩槽22、22以横向远离纵向压缩槽11、11的距离设置。该第二外部纵向压缩槽22、22在与纵向中心线Oy-Oy基本平行的关系上纵向延伸,其中后端向后远于第二外部横向压缩槽16设置。
独立压缩槽是通过在来自顶片3侧面的压力下加热顶片3和吸液层6形成的。在独立压缩槽的底部,高密度压缩部分(高压缩部分)和中密度压缩部分(密度稍微低于高密度压缩部分的部分)沿压缩槽的线性模式彼此交替,从而使这些槽全部都具有足够的深度。独立压缩槽可以用沿着线性模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点式压缩部分代替。
如图3到5所示,侧片4具有与底片5外缘重合的边缘4a。侧片4具有单层部分和多层部分,其中单层部分与底片5结合或者与其它布置在底片5上的材料结合,而多层部分则形成防漏壁30(参见图3和5)或者叠层/固定部分37(参见图4)。首先在多层部分中,侧片4在折线4b上折叠从而在顶片3上具有边缘4c。在图3和5中,侧片4从立起基底31到边缘4c与顶片3结合。
因此而折成两部分的侧片4的面对表面通过点熔型黏合剂与多个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元件32、34黏结在一起。独立弹性元件32、34在防漏壁30的整个长度上纵向延伸超出前端30a和后端30b。当纵向拉伸到预定程度时,弹性元件32、34就与侧片4结合。
在从后结合边缘36到后端缘1b的长度Lb的区域中(参见图2),预先折成两部分的侧片4的多层部分进一步折成三部分,如图4中所示,其中这些层彼此并与顶片3结合因此而形成叠层/固定部分37。同样在从前结合边缘35到前端缘1a的长度Lc的区域中,侧片4的多层部分类似地折叠并结合,形成叠层/固定部分37。
前结合边缘35和后结合边缘36相对于纵向和横向倾斜延伸。在前结合边缘35和后结合边缘36之间,预先折成两部分的侧片4的多层部分形成防漏壁30,该防漏壁可以从皮肤接触侧表面2a立起,如图3和5所示。应该注意的是,防漏壁30的前端30a涉及前结合边缘35靠近前端缘1a的一端,防漏壁30的后端30b涉及后结合边缘36靠近后端缘1b的一端。防漏壁30从前端30a到后端30b的长度用L0表示。
长度L0至少是主吸收区10长度的4/5。优选地,长度L0等于或大于主吸收区10的长度。同样优选地,前端30a设置在主吸收区10前端10b的前部,后端30b设置在主吸收区10后端10a的后部。
弹性元件32、34在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施加弹性收缩力,从而使弹性力作用而使前端30a和后端30b彼此靠近,因此主体2如图1所示弯曲,防漏壁30从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上立起。
由于在叠层/固定部分37上的侧片4折叠成多层结构然后如图4所示结合并固定,所以防漏壁30如图3的半剖视图所示包括从立起基底31朝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下倾斜板30A;从下倾斜板30A的上端朝纵向中心线Oy-Oy向上倾斜延伸的中间倾斜板30B;以及从中间倾斜板30B的上端朝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皮肤接触板30D。这里,与折线4b重合的皮肤接触板30D的自由端称为防漏壁30的顶部。
如图2所示,在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提供具有单一局部约束部分38的各个防漏壁30。如果必须,则各个防漏壁30可以在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具有两个或多个约束部分。在约束部分38中,当防漏壁30被强制展开时从立起基底31到顶部4b的距离(即,允许立起高度)被限制成小于在约束部分38的前部和后部中的距离。
在约束部分38中,如图5所示,中间倾斜板30B和皮肤接触板30D通过例如粘结或熔焊而彼此连接起来。在图5中,Wa表示提供约束部分38的连接的宽度。在约束部分38中,从立起基底31到顶部4b的允许立起高度减去2×Wa。换句话说,约束部分38的长度L1(即,连接的长度)等于或小于20mm,优选为等于或小于5mm。
沿横向参考线Ox-Ox,设置后折翼41从主体2横向向外伸出。各个后折翼41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在整个给定长度上中心延伸。后翼42设置在后折翼41的后部,同样从主体2横向向外伸出;前翼43设置在后折翼41的前部,从主体2横向向外伸出。由于卫生巾1关于纵向中心线Oy-Oy左右对称,所以右翼和左翼具有对称形状。
后折翼41具有横向轻微弯曲的侧缘41a,其中从纵向中心线Oy-Oy到后折翼41的侧缘的半宽度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最长。
后翼42在长度L2区域内提供几乎恒定的半宽度。就是说,在这个区域中的后翼42具有基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的侧缘42a。当然,该侧缘42a可以一点不偏离地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
后翼42、42的侧缘42a、42a之间的宽度大于后折翼41、41的侧缘41a、41a之间的宽度。后翼42的长度大于后折翼41的长度。在后折翼41和后翼42之间,卫生巾1具有侧缘用44、44表示的窄部。
在卫生巾1中,前压敏黏合剂层51、第一后压敏黏合剂层52、第二后压敏黏合剂层53和中心压敏黏合剂层54设置在衣服接触侧表面上,如图2所示。在后折翼41中,前压敏黏合剂层51设置在底片5上。在后翼42中,彼此纵向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后压敏黏合剂层52、53设置在底片5上。在防漏壁30之间的区域中,给出纵向延伸条形状的中心压敏黏合剂层54设置在底片5上。
如图2、3和4所示,在后折翼41中,加强片56插在底片5和侧片4之间并与之结合。同样在后翼42中,加强片57插在底片5和侧片4之间并与之结合。
在卫生巾1中,防漏壁30的约束部分38设置在中间主吸收区10B的两侧。另外,约束部分38设置在后折翼41和后翼42之间的窄部中。更具体地,“约束部分38设置在窄部中”一句意思是约束部分38设置在后折翼41和后翼42之间提供的、其侧缘之间的宽度小于后折翼41、41的侧缘41a、41a之间的宽度、优选至少小5mm的部分。
因此,由于约束部分38没有设置在前主吸收区10A和后折翼41的侧缘41a之间,所以前主吸收区10A两侧上的顶部4b可以相对自由地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类似地,由于约束部分38没有设置在后主吸收区10D和后翼42的侧缘42a之间,所以后主吸收区10D两侧上的顶部4b可以相对自由地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
在卫生巾1中,约束部分38靠近防漏壁30长度L0的中点设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约束部分38和防漏壁30的后端30b之间设置附加约束部分。
其次,将描述卫生巾1的独立组件的优选例。
顶片3是渗液片,例如透气粘合的无纺布、绢丝无纺布、或有孔树脂膜(形成有大量液体通孔的树脂膜)。底片5是不渗液但可透气的树脂膜。
吸液层6可以是纸浆层、纸浆和超吸收聚合物层、或其中通过气流成网(air-laid)处理仅仅纸浆或纸浆和人造纤维沉积并且纤维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的气流成网无纺布。渗液层7是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宽大的无纺布,例如透气粘合的无纺布或其中通过气流成网处理仅仅纸浆和人造纤维沉积并且纤维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的气流成网无纺布。
侧片4是不渗液的,并且优选被处理成是防水的。侧片4可以是吹熔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或纺粘/吹熔/纺粘的叠层复合物。
加强片56、57可以是纺粘无纺布、点结合无纺布、吹熔无纺布、或纸质材料。压敏粘合剂层51、52、53和54可以是橡胶基点熔粘合剂。
图12是沿纵向中心线Oy-Oy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卫生巾1处于如图1所示的无外力作用的自由状态。
在防漏壁30中,当纵向拉伸时纵向延伸的弹性元件32、34通过黏合剂固定。因此在自由状态,弹性元件32、34的弹性收缩力使防漏壁30的前端30a和后端30b彼此靠近,从而卫生巾1的主体2发生变形使皮肤接触侧表面2a凹进去。因此在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防漏壁30随着顶部4b远离皮肤侧表面2a而立起。
如图5所示,从皮肤侧表面2a到顶部4b的允许立起高度在约束部分38中受到限制。因此如图12所示,防漏壁30的顶部4b在前部30M和后部30N之间的边界处折叠,其中前部30M是从前端30a到约束部分38的部分,后部30N是从约束部分38到后端30b的部分。
应该注意的是,在图12中为了比较,不提供约束部分38的常规防漏壁的顶部104以虚线示出。
当弹性元件32、34的弹性收缩力施加给卫生巾1时,主体2倾向于在设置于后折翼41和后翼42之间的窄部内折叠,如图12所示。在具有侧缘44、44的窄部中,防漏壁30由约束部分38限制在允许立起高度内。
卫生巾1将随着皮肤接触侧表面2a直接朝向穿用者的身体而被放置在内衣的内表面上。接着,伸进内衣腿部开口的后折翼41可以向后折叠靠着内衣裆部的外表面并通过设置在后折翼41上的前压敏黏合剂层51粘附于此。另外,卫生巾1的主体2的衣服接触侧表面2b通过中心压敏黏合剂层54从裆部到后体的下部粘附在内衣的内表面上。进一步,展开状态下的后翼42在后体的下部位置被放置在内衣的内表面上,它们的衣服接触侧表面通过第一后压敏黏合剂层52和第二后压敏黏合剂层53粘在内衣的内表面上。
当穿上时,前主吸收区10A的纵向中心部,即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参考线Ox-Ox的交点以及它包围的区域面对女士的阴道口。换句话说,前主吸收区10A和中间主吸收区10B之间的中间部分面对会阴,中间主吸收区10B的前部面对肛门。因此,后主吸收区10D沿臀沟延伸。
在卫生巾1中,由于防漏壁30在中间主吸收区10B的两侧被限制在允许立起高度内,所以前部30M内防漏壁30的顶部4b的倾斜角度就会小于常规防漏壁的顶部104的倾斜角度,如图12所示。这里,通过进一步在约束部分38中限制允许立起高度,可以使前部30M内的防漏壁30的顶部4b通常平行于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延伸。
由于防漏壁30的顶部4b在前部30M中轻微倾斜,所以就可以无刺激感地提供在阴道口和会阴两侧与穿用者身体相接触的防漏壁30的皮肤接触侧表面30D。同样在后部30N中,防漏壁30的顶部4b通常可以平行于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延伸,减少对肛门和臀部两侧的刺激。
这里,不受到约束部分38限制的顶部104的立起高度在具有侧缘44、44的窄部内是最大的;但在本实施例中,防漏壁30的允许立起高度受到窄部内的约束部分38的限制。因此,即使在这个部分中防漏壁30由于体压而倒向皮肤接触侧表面2a,皮肤接触侧表面2a也不会被防漏壁30大面积地覆盖。
可以比图2向后更远地设置约束部分38。更具体地,约束部分38可以设置在后主吸收区10D和后翼42的侧缘42a之间。
然而,约束部分38和后端30b之间的长度Ld(在该长度上防漏壁30的立起不受限制)必须至少是防漏壁30长度L0的1/4,优选至少是1/3。换句话说,程度Ld必须等于或大于45mm。由于具有因此而从后端30b向前间隔开的约束部分38,所以可以如图12所示控制防漏壁30的立起,从而顶部4b从裆部到臀部可以容易地符合该形状。
另一方面,横向参考线Ox-Ox和约束部分38之间的长度Le(在该长度上防漏壁30的立起不受限制)优选等于或小于95mm。约束部分38可以设置在防漏壁30长度L0的中点前方。这里,约束部分38和前端30a之间的长度(在该长度上防漏壁30的立起不受限制)优选等于或大于45mm。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卫生巾1A的纵向截面图,其中约束部分38设置在防漏壁30和相临横向参考线Ox-Ox之间的长度L0的中点前方。同样在图13中,为了与防漏壁30的顶部4b进行比较示出常规防漏壁的顶部104。
在图13所示的卫生巾1A中,由于防漏壁30的允许立起高度在前主吸收区10A两侧受到约束部分38的限制,所以防漏壁30的顶部4b防止了将面对阴道口的前主吸收区10A两侧后部的突然升高。此外随着约束部分38远离防漏壁30的前端30a至少45mm,在中间和后主吸收区10B、10D的两侧可以适当地控制防漏壁30的允许立起高度,减少对臀部的刺激,同时防止主体2的皮肤侧表面2a被倒下的防漏壁30大面积地覆盖。
图6到11示出了根据其它实施例的不同约束部分。
图6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约束部分38A,其中防漏壁30的下倾斜板30A和中间倾斜板30B彼此连接。因此而限制了防漏壁30从立起基底31到顶部4b的允许立起高度。
图7和8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图7是对应于沿图2中线III-III的半剖视图的图,示出了立起不受限制的防漏壁30的一部分。图8是对应于沿图2中线V-V的半剖视图的图,示出了防漏壁30提供的约束部分38B。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不包括约束部分38B的防漏壁30具有在吸液层6上的立起基底31A,包括从立起基底31A朝纵向中心线Oy-Oy向上倾斜延伸的下倾斜板30E;从下倾斜板30E上端朝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中间倾斜板30F;从第一中间倾斜板30F上端朝纵向中心线Oy-Oy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二中间倾斜板30G;以及从第二中间倾斜板30G上端朝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皮肤接触板30H。
在约束部分38B中,如图8所示,下倾斜板30E位于皮肤接触侧表面2a上,并与顶片3连接。因此而限制了从皮肤接触侧表面2a到顶部4b的允许立起高度。
图9和10示出了第四实施例。图9是对应于沿图2中线III-III的图的半截面图,示出了立起不受限制的防漏壁30L的一部分。图10是对应于沿图2中线V-V的图的半截面图,示出了防漏壁30L中提供的约束部分38D。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不包括约束部分38D的防漏壁30L在吸液层6上具有立起基底31B,包括从立起基底31B向上基本垂直延伸的立起板30J;以及从立起板30J在两侧伸出的皮肤接触板30K。皮肤接触板30K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分别用4e和4f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把允许距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最远的一侧边缘4e、4f看作防漏壁30L的顶部。
此外在约束部分38D中,形成立起板30J的片进一步自行连接从而具有如图10所示的折叠部分。这样,就限制了从立起基底31B到顶部4e的允许立起高度。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约束部分38E的半剖视图。
在第五实施例中,不包括约束部分38E的防漏壁30具有如图3所示的相同的结构。约束部分38E提供有约束片39作为约束元件。从整个吸液层6到主体2相临的侧缘、穿过防漏壁30延伸地设置该约束片39,从而为了限制防漏壁30的允许立起高度而使防漏壁30受到约束片39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可以结合使用前述实施例的不同约束部分。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不应被解释限制成卫生巾,而是可以具体化为只要是在穿戴过程中将朝向裆部和臀部的下部分的一次性尿布、吸尿垫或类似物都可以。
尽管已经关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以及对其进行前述各种其它的变化、省略和添加。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限制为前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应该包括可以在对于所附权利要求阐述的特征多包含的范围和等价物内实施的所有可行实施例。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如前文已经描述过的,由于防漏壁被局部限制在允许立起高度内,所以防漏壁可以容易地适应穿用者身体的曲线表面。另外,由于限制了防漏壁的立起高度,所以吸收区域不会被倒向主体皮肤接触侧表面的防漏壁大面积地覆盖。
权利要求
1.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皮肤接触侧表面(2a)和衣服接触侧表面(2b)、包括将吸收施加到皮肤接触侧表面(2a)的液体的吸液层(6)和出现在衣服接触侧表面(2b)上的底片(5)的加长主体(2);以及等距离设置在主体(2)纵向中心线(Oy-Oy)两侧并且沿主体(2)纵向延伸的防漏壁(30),该防漏壁(30)固定在主体(2)纵向相对的前端和后端(30a,30b)上,并且受到纵向弹性收缩力的作用,从而随着纵向延伸的顶部(4b)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而在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立起,其中在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提供具有局部约束部分(38)的各个防漏壁(30),在该局部约束部分中将从皮肤接触侧表面(2a)到顶部(4b)的允许立起高度限制为小于在约束部分(38)的前部和后部中的允许立起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设置在将朝向穿用者分泌部分的部分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设置在防漏壁(30)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的中点上或设置在中点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设置在防漏壁(30)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的中点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进一步包括从主体(2)的横向相对边向外伸出、将向后折叠在内衣的裆部靠着内衣外表面的后折翼(41,41);以及设置在后折翼(41,41)后部的后翼,它从主体(2)横向相对边向外伸出并在非折叠状态下置于内衣的内表面上,提供具有在后折翼(41,41)和后翼(42,42)之间设置并且宽度比包括后折翼(41,41)的部分小的窄部,其中约束部分(38)设置在该窄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距离防漏壁(30)的前端和后端(30a,30b)至少1/4L0的距离间隔开,其中L0表示当主体(2)展平时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防漏壁(30)自己连接起来从而防止顶部(4b)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远到约束部分(38)的前部和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约束部分(38)、防漏壁(30)又与主体(2)的皮肤接触侧表面(2a)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设置约束部分(38)、约束元件(39)以限制防漏壁(30)从而使其不远离皮肤接触侧表面(2a)。
全文摘要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施加弹性收缩力以弯曲主体(2)的防漏壁(30)。在前端和后端(30a,30b)之间提供具有约束部分(38)的各个防漏壁(30),从而局部限制防漏壁(30)的允许立起高度。这样,防漏壁(30)就获得一个能够容易地适应穿用者身体曲线表面的形状。
文档编号A61F13/15GK1697640SQ20048000066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
发明者谷尾俊幸, 木下正隆, 西谷和也, 玉川训达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