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端部至侧面吻合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61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端部至侧面吻合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血管吻合术的装置和方法。
在外科手术中,术语“吻合术”被用来指两个中空结构之间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连接。
本发明尤其涉及端部至侧面吻合术,其中,血管的端部与血管壁的侧面连接。
本说明书特别地涉及施加于人体的脉管吻合术,但并不由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背景技术
吻合血管或淋巴管的两部分的最早的方法包括用线缝合脉管的自由端。
通常叫做缝合吻合术的这种方法具有若干缺点,主要的是缝合产生疤痕,这种疤痕虽然小也能阻扰流动完全返回到脉管。
在这方面,应该强调,血管是由若干层构成的。叫做内皮的最内第一层被叫做中膜的第二中间层覆盖。中膜然后又被叫做外膜的第三层覆盖。
因此,对于缝合相当容易地在脉管一端的诸层与另一脉管一端的对应的诸层之间产生某种类型的未对准。这也是在具有类似层叠结构的淋巴管的情况下的一个缺点。
第二个缺点是由于血管缝合必须由专业的外科医生手工完成,因为这是一种复杂的操作,不能留给该专业领域内的非高度熟练人士处理。
吻合血管和淋巴管的两部分的另一已知的方法是使用机械夹紧装置,它被设计成将准备连接的端部的内侧翻出,然后将脉管端部的内侧壁互相连接。
这种外科技术(通过外翻机械吻合)虽然比缝合吻合术简单,但更不用说有效地重新建立脉管里的流动。
例如,在血管的特殊情况下,只有内膜层互相接触。
除此之外,通过外翻机械吻合具有可能危害病人健康的其它严重的缺点。
一个缺点是由于外翻脉管端部可能使端部破裂,特别是在脉管直径大于3mm的情况下,它的壁由于动脉硬化而变硬。
特别对于血管来说,另一个使问题复杂的因素是脉管端部的内层在内侧外翻并并肩放置之后不再暴露在血流中,从而趋向于萎缩,这种萎缩转而又导致血管狭窄和减少通过的血流。运转中的脉管直径越小,这种问题越严重。
在其它机械吻合方法中(诸如美国专利6,652,540号所述的一种),准备连接的两血管的端部不接触地放置,而代之以留下金属元件与通过脉管的血流接触。
这产生一种格外危险的情况,这种吻合术易受由于吻合内腔中形成的血栓和狭窄产生的直接闭塞的危险。
确实,已经发现金属与血液之间的接触趋向于导致狭窄,这就是说,血管的异常变窄可以在6个月至1年时期内导致血管的完全闭塞。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建议通过用防变窄的物质、即限制闭塞的物质化学涂敷在金属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这个方案已经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与血液接触的化学涂敷的金属有利于血栓症的形成和急性的血栓症的发作,这急剧地引起危象,使病人经受心力衰竭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死亡。
现有技术中的吻合装置的另一个缺点是,应用它们的复杂性,特别是对血管的侧面部分。这意味着,其中包含的外科手术趋向于非常长,这将病人置于危险境地,不仅由于其操作的技术难度,而且还因为感染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此期间,身体器官暴露于周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端部至侧面吻合的装置和方法,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和方法因为金属或人造零件和血液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缺点和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建议一种吻合装置,它允许血管里的流动比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更加有效地重新建立。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使用简单,并在操作过程中将血液损失减至最小,而且还不会中断侧面被吻合的血管中的血液流动。
通过按照主要权利要求的装置和方法可实现这些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优点是,连接零件和血管之间的接触限于血管壁,使内侧表面不受约束,因此没有与血管里的血液接触。
另一个优点是,装置和被吻合的血管的壁的切割边缘之间没有接触,从而允许两个血管部分的内膜以最适宜的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建议一种简化的吻合装置,它的使用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会,并允许形成稳定质量的吻合。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建议一种吻合装置,它能减少吻合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的简要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显示了它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装置的前视图;图4是图3中的装置的分解图,该装置结合用于端部至端部吻合术的装置;图5a和5b分别是图4中的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和完整侧视图;图6a和6b分别显示了在缩回状态和突出的切割状态中的用于端部至侧面吻合术应用的圆形解剖刀;图7显示了用于按照图1至3的装置的图6a、6b的解剖刀;图7a和7b分别显示了用于将图1至3的装置夹在图7的解剖刀的元件在夹住状态和非夹住状态的细节图;图8a和8b显示了用来将一吻合装置插入血管的端部的可能的施放器。
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看附图,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本体1,在图1至3中清楚地显示,用来连接吻合的血管的侧壁部分4。
在这里所述的较佳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大致半圆柱形或“鞍状”的元件3,它被设计成至少部分地位于部分4之上,并且它具有一中心孔20,其中定位和固定一圆柱形元件14,它的轴线相对于鞍状部分3或吻合的血管的部分4的纵向轴线较佳地成为90°、45°或30°的角a。
本体1还包括一闸门阀5,它可沿着鞍状部分3中的内槽8纵向滑动并具有在其中的孔22,该孔22是这样的,在使用过程中,它交替地与鞍状部分3中的孔20对齐和偏离,这样,分别地打开或关闭孔20。
阀5的内侧较佳地具有一弯曲的圆形轮廓,以便与血管壁滑动地接触并能够正常地从槽8中取出。
为了附连血管,鞍状部分3包括由爪9组成的固定装置,爪9被设计成抓住部分4的外壁。
在这个实施例里,爪9通过弯曲金属丝的两个基本上U形段11和11’的自由端形成。
该“U”形段的侧臂可沿着在鞍状部分3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的对应的槽12滑动,而连接在“U”形段侧臂的中心段13和15从鞍状部分的外侧表面突出并能被外科医生接近。
较佳地,金属丝11和11’通过另一金属丝19保持在位,金属丝19以轴环的形式环绕着鞍状部分3定位,以防止金属丝11和11’脱离槽12。
在应用于吻合血管的侧面部分4的过程中,本体1的鞍状元件3首先放置在血管的壁上,而闸门阀5的孔22较佳地在打开位置,即,与鞍状元件3中的孔20对齐。
接着,外科医生通过作用在金属丝11和11’的段13和15上而尽可能远地延伸爪9(沿图3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然后再将它们缩回,由此爪9穿入血管壁(图5a和5b)并牢牢地将本体1连接在血管壁4上。
在这一点上,本体3牢牢地附连在血管部分4上,而血管本身可利用合适的解剖刀进行切割,解剖刀的圆头可切割和切除在孔20处的血管组织。
较佳地,孔可利用图6a、6b和7、7a、7b所示的解剖刀形成。
解剖刀由控制杆60和杯形刀65组成,控制杆60具有在它第一端处的螺旋状元件64,而杯形刀65同轴地定位的螺旋状元件64的外侧。
杆60可对抗相对的弹簧63的力而自由地在同轴的圆筒形套筒61上转动和纵向滑动,弹簧63安装在杆60第二端中形成的冠形圆柱形腔室66中。
套筒61的前端具有突出68,它的直径基本上与元件14的内径相同,由于它具有相同的外径,利用它可与外侧圆筒形滑动件67的头部69精确地对齐,而滑动件67可沿套筒61滑动。
在使用过程中,解剖刀杆60起初在缩回位置(图6a),因为弹簧63将其完全保持在套筒61内侧。
在这种状态,套筒61的前端插入圆筒形元件14,直至它接合突出68,而突片16自圆筒14延伸(图7a),由此将解剖刀固定在位。
现在杆60再向前,对抗弹簧63的力,同时转动,以便在螺旋状物64上传递扭转运动,使该螺旋状物刺穿部分4的血管壁,以及使杯形刀65在鞍状部分3的孔22处和阀门5的孔20处产生切割。
此时,通过释放和缩回杆60而不扭转它,螺旋状物取走壁上的切割部分而闸门阀5可关闭,以恢复血管壁的几何连贯性而只有很少的血损失。
一旦在孔22处的切割完成,可通过前移滑动件67的头部69直至它抵靠突出68,由此释放突片16(图7b)并允许解剖刀离开元件14来移走解剖刀。
图4和5a、5b显示了用相应的端部连接装置在本体1和吻合的血管端部2之间的连接的较佳形式。
将会知道,按照本发明的侧面连接装置也可用来与其它形式的端部连接装置结合。
在这里所述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第一内圆筒形元件或“圆钉”7,它用来夹住准备吻合的血管的端部2,以及第二圆筒形元件10,它设计成牢牢地接合内元件7。
更仔细地看,内圆筒形元件7包括一不中断的环形部分23,它具有从它的前面延伸的多个纵向脚6,并且它的外侧表面具有环形的突出或阻挡唇24。
中间圆筒形元件10具有等于环23外径的外径,而在它的外侧表面上具有设计成接合圆筒形件14的突片16的环形凹槽25。
此外,中间圆筒形件10的内径是使后者可在内圆筒形件7上滑动的尺寸,具有微小的机械干涉,直至它停靠在突出24上。
在圆筒形件10的内侧具有锥形轮廓28,它向它的前部26收敛,因此,前部26的自由边缘的内径基本上与第一圆筒形件7的内径一致。
较佳地,圆筒形件10的前部26还具有一组半圆形缺口27。
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装置是怎样应用于准备连接的端部2。
在图5a和5b所示的装置的工作状态中,具有面向壁的自由边缘的脚6的圆筒形件7连接端部2,然后,使中间圆筒形件10在圆筒形件7上滑动,直至停靠在突出24。
为了使内圆筒形件7能够抓住壁2,使圆筒形件7在中间圆筒形件10里纵向滑动,这样,起初同轴或略微分叉的脚6通过与锥形轮廓28接触而向内弯曲,这样,它们朝向圆筒形件7的内侧会聚,压靠在壁2的表面和穿入后者以靠近自由边缘。
有利地,脚6穿入血管壁的深度由脚6和圆筒形件10的特定形状确定,它是这样的脚不完全经过血管壁,由此避免与血管里的血接触。
如图5a、5b所示,一旦由圆筒形件7和10组成的装置的部分已经连接血管端部2,通过简单地将圆筒形件10插入连接元件14、直至突片16扣入凹槽25中而连接该部分至本体1,从而可完成该装置的施放,而闸门阀5可再次打开和(如果需要)移走。
下面参照图8a、8b描述的是施放器装置,以便将按照本发明的装置插入血管的端部2。
虽然下面描述的施放器是用于此目的较佳的工具,但将知道,其它类型的施放器也可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施放器包括一杆30,它的一端装备有一测量直径的顶端43,杆30通过螺旋连接31可对抗弹簧39的作用而拧入中空活塞32中。
通过第二螺旋连接33,活塞32也可在中空本体34内滑动,中空本体34的顶端具有大量的柔性突片35,正常地向外展开和向前延伸经过顶端43。
滑动件36也可在中空本体34外侧滑动,并被在本体34的纵向槽38中滑动的齿37约束。
滑动件36可取第一位置(图8a)和第二端部位置(图8b),在第一位置,突片呈展开状,而在第二位置,滑动件朝向本体34的端部移动,迫使突片35会聚和靠近。
为了使用施放器,将圆筒形件10插入通过由突片35限定的开口,直至前部26停靠在活塞32的头部41。
接着,圆钉7部分地插入圆筒形件10,没有用力,而突片35靠近和定位在背面,这样,保持圆钉7的环形部分8。
通过操作该施放器,外科医生将血管的端部2插入通过圆钉7和圆筒形件10,直至血管2的边缘接触活塞32的头部42。
较佳地,圆筒形件10的前部26还具有一组半圆形缺口27,在使用过程中,它们确保使用本装置的血管端部2、4被校准地定位。
有利地,圆筒形件10的缺口27确保血管壁停靠在活塞32上。
通过在杆30的把手40上的操作,现在可使顶端43向前进入血管2,这样,血管保持精确地夹在顶端43本身和在圆筒形件10的前面的内表面之间。
顶端较佳地在直径上可变化,并(例如)由沿杆30的方向延伸的螺旋绕线组成,该螺旋状物的两端可相对彼此弯曲,这样,以便移动而紧靠在一起/分离,并由此改变绕线的径向尺寸。
通过扭转活塞32的把手41,外科医生现在可相对突片本体推进活塞,这样,突片和活塞接触,并将圆钉7夹在圆筒形件10里。
如上所述,当脚6开始与圆筒形件10的锥形内侧表面28接触时,它们被迫会聚并局部地穿入血管壁2。
一旦通过活塞32夹住,通过相互作用圆钉7被保持在圆筒形件10里,同时血管壁2被脚6向前和径向地保持,而边缘与圆筒形件10的前部26齐平或正好突出,并且与由使用的顶端43的尺寸限定的内径或内腔齐平。
在这一点上,沿相反的方向充分地扭转活塞32,缩回滑动件36,以打开突片35和从血管壁上释放施放器,同时将装置留在原地。
从上面的描述中,本领域的专业人员将无疑地看到,连接被吻合部分的端部和侧面的优点,这样,自由边缘被保持成互相紧密接触而不需要无关的元件,而这些元件将阻止组织的适当康复或导致形成变窄或血管里的血栓症的形成。
因此,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宜的流动将自然地在血管中重新建立而不需要外部的元件或中断,而外部的元件或中断由于无关的元件与血接触将导致上述的血管康复困难和可能形成狭窄。
此外,被吻合的血管没有在其内侧突出的异物,这种物体将中断它的内腔的连续性,从而具有不污染血液或减少正常血液流动的优点。
此外,在特别参考图5a描述的实施例中,脚6维持血管壁在精确地测量的直径处,该直径较佳地与其中形成的孔22相同,这样,侧面和端部的自由边缘的尺寸和位置精确地对齐,从而有利于血管组织的适当康复。
具体地,本发明除了血管也可一般地用于人体的不同管道。
此外,必须知道,本发明还包含用于吻合术的外科技术的优点,以及它可能(例如)通过在低入侵方法中的腹腔镜检查方法介入。
本发明已经参考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知道,它可以多种途径改变和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形成血管的端部至侧面吻合的装置,包括用来接合血管或修补物的端部(2)的第一装置(7,10),用来稳定地接合血管或修补物的侧面(4)的第二装置(1),以及用来相互地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7,10,1)的装置(14),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合装置(1)包括一个或多个适合于只部分地穿入血管或修补物的侧壁(4)的刺穿元件(9),从而避免元件(9)和血管或修补物内侧的血液之间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装置(1)包括鞍状部分(3),所述鞍状部分(3)可至少部分地位于壁(4)上并具有与壁(4)连通的中心孔(20)。
3.如上述权利要求1和2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由可相对于鞍状部分(3)移动和可被致动以抓住壁(4)的爪(9)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爪(9)能被可逆地致动,以便抓住和释放壁(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爪(9)通过弯曲两金属丝的基本U形段(11,11’)的自由端形成,该U形段的侧臂可沿着鞍状部分(3)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的对应的槽(12)滑动,同时U形段的中心部分(13,15)可被外科医生接近。
6.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能被致动而关闭孔(20)的阀(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5)是闸门阀,所述闸门阀具有在其中的孔(22)并可沿着形成在鞍状部分(3)中的内部槽(8)纵向移动,这样,在使用中,孔(22)交替地与鞍状部分(3)中的孔(20)对齐或偏离以关闭该孔(20)。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阀(5)可移走。
9.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装置(7,10)包括第一圆筒形件(7),所述第一圆筒形件(7)由一环(23)和多个从所述环的前面延伸并被设计成在血管(4)的端部前边缘处部分地穿入血管壁的纵向脚(6)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装置包括第二圆筒形件(10),所述第二圆筒形件(10)的内侧表面具有朝向它的前部(26)收敛的锥形轮廓(28),从而当圆筒形件(7)穿入圆筒形件(10)时使脚(6)朝向彼此向内弯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部(26)具有一组形成在其中的半圆形缺口(27)。
12.如上述权利要求9至11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形件(7)可插入圆筒形件(10),直至圆筒形件(10)与在环(23)上的外阻挡唇(24)接触,以防止圆筒形件(7)进一步纵向滑动进入圆筒形件(10)。
13.如权利要求9至12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圆筒形件(7)通过机械干涉可稳定地插入在圆筒形件(10)里。
14.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圆筒形件(14),所述圆筒形件(14)附连在鞍状部分(3)上并与孔(20)连通,所述圆筒形件(14)的轴线(a)与鞍状部分(3)的轴线(b)成90°、60°或45°的角(α)。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包括在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7,10;1)之间的扣合固定装置(16,25)。
16.如上述权利要求11至15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固定装置(16,25)包括在圆筒形件(14)上的、略微向圆筒形件(14)内突出的至少一个可变形突片(16),这样,扣合在圆筒形件(10)外侧表面上形成的外部环形凹槽(25)里。
17.一种用于脉管吻合操作的解剖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端处具有螺旋元件(64)和同轴地定位在所述螺旋元件(64)外侧的杯形刀(65)的控制杆(60),杆(60)可自由地转动和沿同轴的圆筒形套筒(61)纵向滑动。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16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吻合装置的解剖刀,其特征在于,套筒(61)的前端包括其直径等于或略小于圆筒形件(14)内径的突出(68),并且还包括可沿套筒(61)滑动并具有端表面(69)的外侧圆筒形滑动件(67),由于滑动件(67)的外径与突出(68)的外径相同或略大,因此端表面(69)与突出(68)可精确地对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解剖刀,其特征在于,杆(60)可对抗相对的弹簧(63)的力沿套筒(61)纵向滑动,而弹簧(63)安装在形成在杆(60)的第二端(66)里的冠形圆筒形腔室里。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形成血管或管道的端部至侧面吻合的装置包括用来接合血管或修补物的端部(2)的第一装置(7),用来稳定地接合血管或修补物的侧面(4)的第二装置(35),以及用来相互地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7,35)的装置(10,14)。第二接合装置(35)包括一个或多个适合于只部分地穿入血管或修补物的侧壁(4)的刺穿元件(9),从而避免元件(9)和血管或修补物内侧的血液之间直接接触。
文档编号A61B17/32GK1897881SQ200480037504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E·勃格利, P·托兹 申请人:蓝天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