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10967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具有空气袋的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活体的测定部位的控制装置和方法,特别是涉及使在测定部位上卷绕的强度适当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的电子血压计为了血压测定而预先将具有空气袋的测定用带卷绕在活体的测定部位,但是因为不知道卷绕的强度,即卷绕对活体产生的压力是多少,所以往往使规定适合的卷绕的强度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在例如特开平6-2379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方法,在该公报中预先将气体封闭在空气袋中,然后卷绕在测定部位上。把在空气袋的气体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力时刻规定为变成适合的卷绕状态。
然而,按照该公报中公开的构造,当使最初封入空气袋中的空气气容量或空气袋的大小变化时,为了给予对应测定部位的动脉压力变化而预先设定的压力也必需能随着这个变化适当的变化。
另外,当对作为血压测定对像的全部被检验者用相同的设定压力时,虽然判定为已达到适合的卷绕状态时,但是往往存在对于测定部位的上臂粗的人设定等紧而对上臂细的人却设定得松等不合适的问题。另外在用手动在测定部位卷绕时,因为不清楚对被检验者卷紧到哪种程度的强度(施压力水平)是否合适,所以也变成为不能正确的进行血压测定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血压测定用带适合的卷绕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装置,是把包含通过供给流体来膨胀的测定用袋的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测定部位上。该装置包括在卷绕时将规定量的流体封闭在测定用袋中的流体封闭部,以及检测在为了血压测定而将通过流体封闭部把流体封闭的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测定部位的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的相对的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的压力偏离检测部。
因此,压力偏离检测部检测在血压测定用带在测定部位上的卷绕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通过把规定水平作为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水平来参比,可以既与测定部位的周围长度无关又与测定带用袋的大小和容量无关地根据测定用带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来检测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
优选的是,还包括在通过压力偏离检测部检测出相对的偏离已达到规定水平时停止进行用于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的动作的卷绕停止动作部。
因此,当压力偏离检测部检测出在血压测定用带的测定部位上的卷绕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达到规定水平时,判断为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状态,并且通过卷绕停止动作部完成用于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停止的动作。
优选的是,卷绕停止动作部包括向外部通报卷绕停止的指示的通报部。因此在用手动卷绕的场合,通过向外部通报卷绕停止的指示把卷绕状态已达到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通知被检者,所以被检者可以在卷绕状态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时停止手卷绕操作。因此可以使操作者从处在应在哪个时刻停止卷绕的判断的紧张状态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进行正确的血压测定。而在用自动卷绕的装置的场合,通过把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通报给外部,被检者可以得知卷绕状态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并转移到继续加压步骤。
优选的是,压力偏离检测部包括通过流体封闭部封闭流体后检测卷绕穿在测定部位上时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的封闭压力检测部、在封闭压力检测部进行压力检测后在将血压测定用带为了血压测定而进一步在测定部位上卷绕的过程中逐次检测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的卷绕压力检测部、以及卷绕压力检测部每检测一次压力就判定该检测压力与由封闭压力检测部检测的检测压力的差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的判定部。
因此,可以在封闭流体后卷绕穿在测定部位时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与在为了血压测定而在测定部位上进一步卷绕血压测定用袋的过程逐次检测的测定用袋内压力的差达到规定水平时,检测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
优选的是,压力偏离检测部包括在把通过流体封闭部封闭流体并通过卷绕穿在测定部位上后的血压测定用袋为了血压测定而进一步在测定部位上卷绕的过程中逐次检测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的卷绕压力检测部,以及检测卷绕压力检测部检测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的判定部。
因此在封闭流体后,卷绕穿在测定部位后的卷绕过程能在逐次检测的测定用袋内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的偏离达到预定水平时,检测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状态。
优选的是,判定部具有卷绕压力检测部检测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的偏离是否已达到最大的判定部。
因此,在封闭流体后,通过卷绕穿在测定部位后的卷绕过程中在逐次检测的测定用袋内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的偏离达到最大时,可以检测卷绕状态已达到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
优选的是,能通过手动操作在测定部位上卷绕血压测定用带,以便使卷绕直径缩小。
因此,检测上述那样的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的步骤可以适用于用手动在测定部位上卷绕血压测定用带的场合。
优选的是,可以使血压测定用带的张力增加,以使在测定部位上的卷绕直径缩小。
因此,检测上述那样的卷绕状态已经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的步骤可以适用于通过血压测定用带的张力在测定部位上卷绕该血压测定用带的场合。
优选的是通过为了压力迫测定用带通过供给流体膨胀的固定用袋的膨胀力使血压测定用带对测定部位的卷绕直径缩小。
因此,检测这样的卷绕状态已经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的步骤可以适用于通过固定用袋的膨胀用袋的膨胀力在测定部位上卷绕血压测定用带的场合。
优选的是,电子血压计还包括检测测定部位的周围长度的周围长度检测部、和根据由周围长度检测部检测的周围长度,来决定规定的水平的规定水平决定部。
因此,为了判断卷绕状态已变成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而参照的规定水平可以根据测定部位的周围长度可变地设定,所以可以更正确地判断卷绕状态已变成适合的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包含通过供给流体膨胀的测定用袋并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方法包括在卷绕时将规定量的流体供给测定用袋后封闭的流体封闭步骤、以及在通过流体封闭步骤将流体封闭后检测在为了血压测定而将血压测定用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过程的测定用袋内压力相对的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的压力偏离检测步骤。
因此,压力偏离检测步骤检测在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电平。通过把规定电平作为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电平参比,可以既与卷绕进行的测定部位的周围长度又与测定用袋的大小和容量无关地根据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来检测卷绕状态是否已达到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的状态。
优选的是,还包括在通过压力偏离检测步骤检测为相对的偏离已达到规定水平时使进行用于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停止的动作的卷绕停止动作步骤。
因此,在通过压力偏离检测步骤检出血压测定用带在测定部位上的卷绕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变为已达到规定水平时,认定为卷绕状态变成为用于血压测定的适合状态,可以通过卷绕停止步骤完成用于血液测定用带的卷绕停止的动作。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方案和优点从通过附图相关联的理解关于本发明的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大概会更加清楚。


图1是在与本发明实施方式有关的手卷绕式和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上共用的血压测定流程图。
图2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方框构成图。
图3是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外观图。
图4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方框构成图。
图5是表示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空气系统的图。
图6A和图6B是概略地表示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外观和使用状态的图。
图7是第1判定例的流程图。
图8是用说明第1判定例的图。
图9是第2判定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判定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判定例的图。
图12是第3判定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3判定例的图。
图14是第4判定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4判定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血压计可以采用按照示波器的计量法的血压测定法,并且可以采用按照科罗特科夫的声音测定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电子血压计设想为将作为收容为了血压测定而卷绕在测定部位的空气等流体的袋的袖带一边缩小卷绕直径一边由被检者本身用手动卷绕的手卷绕式的电子血压计和自动卷绕地的自动式电子血压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袖带是空气袋,另外把袖带卷绕的测定部位设想为上臂,但测定部位不限定于上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例示的是在通过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的膨胀作用将血压测定用空气带卷绕在上臂上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用机械伸缩的机构通过使活体与血压测定用空气袋的距离变化卷绕在上臂上,也可是像特开平6-237906号公报那样,通过把臂带的一端作为固定端并将另一端与电动机的旋转连动拉伸产生的臂带的张力将臂带卷在测定部位上。
在图1中示出了与本发实施方式有关的手卷绕式和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上共用的血压测定流程。在图2中示出了与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方框构成,在图3中示出了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外观。在图4中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方框构成,在图5中示出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空气系统,在图6A和6B中概略地示出了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的外观和使用状态。
(关于装置构成)参照图2,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1包括内装在穿在被检者的测定部位上的后述的臂带23中的袖带11(血压测定用带)、检测袖带11内的压力(以下称为袖带压力)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12、控制袖带11内的压力的泵13和阀14、放大来自压力传感器12的输出信号的放大器15、控制泵13的驱动的泵驱动电路16、控制阀14开闭的阀驱动电路17,将从放大器15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出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18、存储包含测定的血压值的各种信息的存储器19、用于显示测定的血压值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器20、为了输入电子血压计1的电源ON/OFF、测定开始等的指示而从外部操作的操作部21、和用于控制这些各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CPU10具有计量当前时间的定时器101,在存储器19中存储后述的表TB。
参照图3,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1包括通过由手动的卷绕操作卷绕在上臂上的形式的臂带23、和通过橡胶管22连接在臂带23上的本体。在本体上作为显示器20具有灯25和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26,作为操作部具有电源开关27和为了开始血压测定而操作的加压开关28。臂带23具有由橡胶袋或尼龙袋构成的袖带11和收容该袖带11的布制的带和用于穿过安装在该带的一端部上的端部的环24。
在将臂带23卷绕在测定部位时,被检者通过将被环24穿过的环的另一端部折回并通过未图示的可自由装拆的条可装拆地固定在带的外周面上。因此,被检者在将臂带23的带的另一端部穿过环24的状态形成的带的筒中将上臂插入的状态,手持另一端部可以通过沿着带的外周面卷绕来将臂带23卷绕在上臂上。
在后述的正合适的卷绕判定处理中,设想为泵13在停止的状态,这样用手动将臂带23慢慢地卷绕在上臂上。
参照图4和图5,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包括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用于压力迫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并固定在测定部位的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用于通过管53将空气供给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或从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排出的血压测定用管系统52、与血压测定用空气系统52关联设置的放大器35、泵驱动电路36、阀驱动电路37和A/D转换器38。另外,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还包括用于通过管55将空制供给压力迫固定用空气带或从其排出的压力迫固定用空气系统54、与压力迫固定用空气系统54关联设置的放大器45,泵驱动电路46、阀驱动电路47和A/D转换器48。另外,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包括用于集中控制和监视各部的CPU30、用于存储测定的血压值等各种信息的存储器39,用于显示包含血压测定结果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器40和为了输入用于测定的各种指示而操作的操作部41。
血压测定用空气系统52包括检测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内的压力(以下称为袖袋压力)并输出的压力传感器32、将空气供给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的泵33和为了排出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的空气或封闭而开闭的阀34。放大器35放大压力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后提供给A/D转换器38,A/D转换器38将提供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给CPU。泵驱动电路36根据从CPU30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泵33的驱动。阀驱动电路37根据由CPU30提供的控制信号进行阀34的开闭控制。
压力迫固定用空气系统54包括用于检测并输出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42、用于将空气供给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的泵43,为了排出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的空气或封闭而开闭的阀44。放大器45放大压力传感器42的输出信号并提供给A/D转换器48,A/D转换器48将提供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该变换后的信号输出给CPU30。泵驱动电路46按照由CPU30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泵43的驱动。阀驱动电路46按照由CPU30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阀44的开闭。
参照图6A,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包括用于固定作为被检者的测定部位的上臂的固定用筒状壳体57和血压计本体部58。在血压计本体部58上具有作为显示器40的LCD59和灯60。在血压计本体部58上还具有电源开关61、用于指示血压测定开始62开关和停止开关63,它们作为能外部操作的操作部41。在固定用筒状壳体57的内周面上具有穿在测定部上的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在图6B中示出了为了血液测定而将作为被检者测定部位的上臂从固定用筒状壳体57的图面前面方向穿过后固定的状态。
在图5中模式地示出了在图6B的状态的固定用筒状壳体57的横剖面。在固定用筒状壳体57中从作为测定部位的上臂的外周朝向固定用筒状壳体57的内周面方向设置测定用空气带50、直径可自由伸缩的压力迫固定用卷曲物56和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当通过压力迫固定用空气系统54慢慢地供给空气使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膨胀时,通过该作用使压力迫固定用卷曲物56的直径缩小,所以伴随该收缩过程夹在压力迫固定用卷曲物56与人体(上臂)之间的测定用空气带50对着测定部顶压力。借此由压力迫固定用卷曲物56和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卷绕固定在人体(臂)的周围后,变成能进行血压测定的状态。
在后述的适合的卷绕判定处理中,设想在泵33停止的状态驱动泵43,慢慢向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供给空气,使其膨胀,并用自动将测定用空气带50卷绕在上臂的周围。
(关于血压测定程序)按照图1概略说明用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1或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的血压测定的程序。
把按照图1的流程的程序存储在CPU10或30的未图示的内部存储器中,并在CPU10或30的控制下读出该程序,同时执行。
首先,当接通电源后,操作开关28或62时,CPU10或30初始化血压计。借此将袖带11或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的袖带压力或压力迫固定用空气带51的内压力初始化为例如大气压力水平(步骤ST1)。然后预备加压(步骤ST2)。即CPU10或30对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或袖带11关闭阀34和阀14,通过泵33或泵13供给袖带规定量的空气以后,停止泵33或泵13,所述的规定量的空气使袖带压力在能完成后述的适合卷绕判定的压力水平以内。该压力水平的数据预先存储在CPU内的存储器中。该供给量很小,可以预先根据实验求出,该量或许随着袖带11或血压测定用带50的尺寸而变化。于是CPU10将灯25点亮为指示为“请卷绕”的颜色,例如绿色(步骤ST3)。在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的场合关闭阀44,通过泵43向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供给空气,借此开始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的卷绕。
然后执行与作为测定部位的臂周围的大小无关地判定测定用空气袋50或袖带11为了血压测定已变成以适合的施压力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状态的处理(步骤ST4)。当通过该适合的卷绕判定处理判定血压测定用袋50或袖带11已达到适合地卷绕在被检测的测定部位的状态时,CPU10使灯25中的红色灯点亮,通过该点亮灯对被检查指示臂带23的卷绕动作停止(步骤ST5)。在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的场合,停止泵43,并停止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的卷绕。
虽然在此步骤ST3和ST5的指示是通过灯25示出的,但也可以通过设置未图示的蜂鸣器用蜂鸣器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在LCD26上显示进行指示。
然后判定臂带的卷绕是否已停止(步骤ST6),在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的场合根据泵43是否已停止来判定,在手动卷绕式血压计1的场合根据压力传感器12输出的信号表示的袖带压力在规定时间已经达到稳定来判定。当判定结果,卷绕不停止时(在步骤ST6,N),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理(步骤ST12)并结束血压测定,当卷绕停止时(在步骤ST6,Y),转移到以后的血压测定。
为了血压测定,首先驱动泵13或泵33,向袖带11或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供给空气,袖带压力慢慢上升,并根据压力传感器12或32的输出信号判定袖带压力是否已达到预先存储在CPU的未示出的存储器中的规定水平时(步骤ST7),CPU10或30控制闭合的阀14或34慢慢打开,进行微速排气,使袖带压力慢慢减少(步骤ST8)。根据重叠在伴随这样的减压力过程由压力传感器12或压力传感器32检测的信号上的脉压力信号,由CPU10或30按照规定的程序计算出血压(收压力期血压和扩张期血压)值(步骤ST9)。因该血压计算程序是公知的,所以省去其说明。将得到的血压值显示在显示器20或40上(步骤ST10)。然后CPU10或CPU30控制阀14或阀34和阀44使其全开,抽出袖带11或血压测定用空气袋50和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的空气(步骤ST11)。到此结束血压测定。
(关于适合的卷绕判定的处理)下面说明图1的适合卷绕判定处理(步骤ST4)的程序。本在实施方式中,可以适用下面第1~第4判定例中任何一个作为程序。第1~第4判定例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手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1和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
(第1判定例)在按照图7的程序的第1判定例中,注视预备加压结束后的袖带压力随着上臂周围(以下称臂周L)的不同产生的差,根据在预备加压结束后的手卷绕中或压力迫固定用空气带51膨胀的过程检测的袖压力与预先加压结束后的袖带压力的相对差来判定适合的卷绕。因此设表示在适合的卷绕判定中用的相对差的判定阀值FIT1不依赖于臂周L值为一定值。
在图8中为了说明第1判定例,而示出了测定空气袋P(i)袖带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测定空气袋压力P(i)的附加字“i”表示用于对袖带压力取样得到的取样次数的计数值。用定时器101计测的取样周期是例如5.12msec。在图8中测定空气带压力P(i)的值随时间的变化以曲线示出。参照图8可以看出,因为当上臂粗(臂周L大)时通过来自上臂本身的压力在预备加压完毕时刻袖带压力已充分上升,所以在预备加压完毕后开始时卷绕时,相对差在早于定时T1达到判定阈值FIT1。与此相反,当上臂细(臂周D值小)时,相对差在比定时T1晚的定时T2达到判定阈值FIT1。
在图7的程序中,首先在预备加压结束时,CPU10或30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12或32的输出信号得到(检测)作为袖带压力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e(步骤SA1)。然后,在手卷绕式电子血压计1的场合,被检者开始将内装袖带11的带的另一端慢慢地卷绕在上臂的周围。而在自动卷绕式血压计2的场合,CPU30驱动泵42慢慢地向压力迫固定用空气袋51供给空气,通过压力迫固定用卷曲物56开始将测定用空气带50慢慢地卷绕在上臂上。
在该卷绕过程中,CPU10或CPU30取得(检测)作为袖带压力的测定用空气袋压力(Pi)(步骤SA),然后判定取得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的值是否已达到预先存储的规定的判定开始压力PS的值(步骤SA3)。该规定的判定开始压力PS相当于比适合的卷绕状态的压力水平低得足够多的水平(预先由实验求出)。当没有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时,在(步骤SA3,N)时,求出下一次测定空气袋压力(Pi)(步骤SA6和SA2)。另外,当测空气袋压力(Pi)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时(在步骤SA3,Y)时,CPU10或30判定在预备加压结束时得到的测定袋压力PE与当前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的相对差是否表示在预先存储的规定的判定阈值FIT1(例如20mmHg)以上(步骤SA4)。如果表示在判定阈值FIT1以上(在步骤SA4,Y)就认定为已变成适合的卷绕状态转移到原来的处理(步骤ST5)。这时,如果是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则停止为了卷绕测定用空气袋50而驱动的泵43。
如果判定相对差显示未满判定阈值FIT1(在步骤SA4,N),则判定用于当前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表示在用于结束适合的卷绕判定的判定完毕的压力PE,换句话说用于开始血压测定的预先存储的规定的压力水平以上(步骤SA5)。根据判定结果,如当前的测定空气袋P(i)未达到规定的判定完毕压力PE,则求出下一步测定空气压力P(i)(步骤SA6和SA2),重复以后的处理,如果达到规定的判定完毕压力PE,则认定已变成适合的卷绕状态,转移到原来的处理(步骤ST5)。这时,如果是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则停止为了卷绕测定用空气袋50而驱动的泵43。
上述的步骤SA5的处理是在考虑上臂非常粗时相对差达到判定阈值FIT1前,测定空气袋P(i)达到用于开始血压测定的压力后设置的。
(第2判定例)
在第2判定例中,根据上升过程袖带压力的相对的变化量来检测适合的卷绕。在图9中示出了用于该检测的程序,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测定空气袋P(i)和测定空气袋压力P变化量ΔP(i)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图10中示出了通过与该变化建立关联关系泵33和43的运行(ON)和停止(OFF)。
参照图9,CPU10或30在预备加压完毕后通过压力传感器12或32取得(检测)测定空气袋压力P(i)(步骤SB1)。
判定取得的测定空气袋P(i)是否已达到预先存储的规定的判定开始压力PS(参照图10)(步骤SB2)。当未达到时(在步骤B2,N),就为了取得新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而经步骤SB7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B1。另外,如果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参照图10的定时T1),则根据(P(i)-P(i-n))式求出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步骤SB3)。在此每隔例如5.12msec取得测定空气袋压力P(i)一次,上述式中的变数n的值是例如3。
判定作为已求得的相对的偏离的测定空气带压力变化量ΔP(i)是否已达到在图10中示出的预先存储的判定阈值FIT2。即使算达到,也只是由瞬时的干扰使变化量ΔP(i)达到判定值FIPI的。在此,用计数器t计测达到判定阈值FIT2的状态继续的时间根据计数器t的值监视达到判定阈值FIT2的状态是否在图10中所示的预先存储的规定的判定时间DT部分继续(步骤SB8和SB9)。如果继续(在步骤SB9,Y)则判定为已达到适合的卷绕状态,结束处理。在判定处理完毕时,如用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则停止为了卷绕测定用空气袋50而驱动泵43。
另外,当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未达到判定域值FIT2时(在步骤SB4,N)就把计数器t的值调到0(步骤SB5),判定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在图10中所示的预先存储的判定完毕压力PE(步骤SB6),如果达到,则因达到适合的卷绕状态,而结束处理。另外,在步骤SB9判定为在判定时间DT部分不继续的场合,则判定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步骤SB6),当未达到时(步骤STSB6,N)就经步骤SB7取得下一次测定空气袋压力P(i)(步骤SB1),如果达到(对照图10的定时T2),就因已达到适合的卷绕状态,而结束处理。
参照图11说明有关第2判定例臂周L与测定空气袋压力P(i)的上升过程的变化量的关系。如图11的上段所示,测定空气袋压力P(i)随着经过时间的变化因由箭头所示的臂周L的值不同而不同。伴随于此,如图11的下段所示,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的变化也随着臂周L的值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用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则可以与臂L值无关地判定适合的卷绕。
(第3判定例)对照图12说明按图12的流程,就第3判定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3说明箭头所示的臂周L与测定空气带P(i)的上升过程的变化量。如图13的上段所示,测定空气袋压力P(i)随着时间经过的变化因臂周L的值的不同而不同。伴随与此,如下段所示,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的变化也随臂周L的值的不同而不同。测定空气带压力变化量ΔP(i)的峰值(最大值)ΔPmax也随臂周L的值的不同而不同,在测定空气带压力变化量ΔP(i)达到峰值ΔPmax时,袖带11或血压测定用空气带50开始卷绕后变成恰当地密着在测定部位的状态,即变成适合的卷绕状态。如果从该状态进一步卷绕,则使测定部位被勒紧,而使其后的血压测定精度下降并且会给被检者造成痛苦。
在本判定例中,如图13所示,着眼于峰值ΔPmax随着臂周L值的不同而不同,通过在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变成为峰值ΔPmax时判定为适合的卷绕,可以与臂周L值无关地正确地判定卷绕状态。
参照图12,CPU10或30在预备加压完毕后取得测定空气压力P(i)(步骤SC1),判定取得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步骤SC2)。如果未达到开始压力PS,则为了求出下次测定空气袋压力而经步骤SC6返回到步骤SC1。在判定达到开始压力PS时,就与第2判定例同样地求出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步骤SC3),然后判定求出的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的值是否已达到峰值ΔPmax(步骤SC4)。在已达到峰值时,判定为适合的卷绕(在步骤SC4,Y),结束适合的卷绕处理。在判定完毕时,如用自动卷绕式电子血压计2,就停止为了卷绕测定用空气袋50而驱动的泵43。
另外,如果未达到峰值ΔPmax,则判定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步骤SC5)。如果未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时(在步骤SC5,N),则经步骤SC6的处理后求出再一次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步骤(SC1),重复以后的处理,如果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就判定为适合的卷绕,结束适合的卷绕判定处理。
按照例如以下的程序判定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达到峰值ΔPmax。即,每次在测定空气袋压力P(i)的上升过程中由步骤SC3计算出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就进行比较这次计算出的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与前次计算出的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根据该比较结果显示这次计算出的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前次计算出的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CPU10或30可以判定为测定空气带压力变化量ΔP(i)已达到峰值ΔPmax。通过参照图3可以更加清楚地表示该程序。
(第4判定例)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适合的卷绕第4判定例。在上述第1和第2判定例中,判定阈值FIT1和FIT2是固定值,但如本判定例4所示,也可以使判定阈值随着臂周L变化。
在图15中示出了在从转移到预备加压完毕后的适合的卷绕判定处理时刻的规定的臂周判定时间TW内,根据检测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或者测定空气袋压力变化量ΔP(i)的偏离(斜率)推定臂周L的曲线。推定例如按下述进行。首先通过实验预先求出与各偏离对应的臂周L值,将建立各偏离和臂周L值与判定阈值的对应关系的表TB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9或39中。然后根据在适合的卷绕判定开始时的臂周判定时间TW内检测的偏离,可以通过检索表TB特定(推定)对应的臂周。这时也可以在表TB中特定对应的判定阈值。可以通过从表TB中读出已特定的两值取得后述的步骤SD1和SD2的处理结果。
另外,判定阈值的特定不限于上述表TB的检索方法,也可以用已推定的臂周L的值像下述那样地进行。例如根据(判定阈值=α×臂周L2+β×臂周L+γ式中α、β和γ,是任意值)公式求出该判定阈值。
接着按照图14就本判定例的适合的卷绕判定程序进行说明。首先CPU10或30根据在预备加压完毕后的臂周判定时间TW内取得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象上述那样推定臂周L值(步骤SD1),根据已推定的臂周L决定判定阈值FITth(步骤SD2)。决定的判定阈值FITth用图15的波浪线表示。
接着取得(检测)测定空气袋压力P(i)(步骤SD3),判定这个已取得的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步骤SD4)。如果未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则为了求出下一次测定空气袋压力P(i)而经步骤SD7返回到步骤SD3的处理。
另外,如果达到判定开始压力PS,则判定测定空气袋压力P(i)是否已达到用于适合的卷绕判定的判定阈值FITth(步骤SD5)。判定结果如达到判定阈值FITth,则结束适合的卷绕制定。在判定完毕时停止自动卷绕电子血压计2中的为了卷绕测定空气用袋50而驱动的泵43。如果未达到判定阈值FITth,则判定是否已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步骤SD6)。如果未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则为了求出下次测定空气袋压力P(i)而经步骤SD7返回到步骤SD3的处理。另外,如果达到判定完毕压力PE,则结束适合的卷绕判定。
因为根据臂围L可变设定本判定例的判定阈值FITth的程序也适用于上述的第1~第3判定例的判定阈值,所以可以更精确地检测适合的卷绕状态。结果可以提高血压测定精度。
虽然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只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显然,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只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是将具有通过供给流体膨胀的测定用袋(11、50)的血压测定用带控制卷绕在血压测定部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了将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上述测定部位上而向上述测定用袋(11、50)供给规定量的流体后进行封闭的流体封闭装置(14、34),以及在通过上述流体封闭装置(14、34)将上述流体封闭在上述测定用袋(11、50)中后,用于在将上述血压测定用袋卷绕在用于血压测定的上述测定部位的过程中,检测上述测定用袋(11、50)内的压力相对偏离达到规定水平的压力偏离检测装置(10、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压力偏离检测装置(10、30)检测出上述相对的偏离已达到规定水平时,停止用于进行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在上述测定部位上的卷绕动作的卷绕停止动作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停止动作装置包括用于向外部通报卷取停止的指示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偏离检测装置(10、30)包括在上述流体封闭装置(14、34)将上述流体封闭在上述测定用袋(11、50)中后,用于检测将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上述测定部位上时的上述测定用袋内压力的封闭压力检测装置,在上述封闭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压力后,在将上述血压测定用带为了血压测定而在上述测定部位上进一步卷绕的过程中,用于逐次检测上述测定用袋(11、50)内的压力的卷绕压力检测装置,以及用于上述卷绕压力检测装置每检测一次压力就判定该检测压力与由上述封闭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压力的差是否已达到上述规定水平的判定装置(1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偏离检测装置(10、30)包括在由上述流体封闭装置(14、34)将上述流体封闭在上述测定用袋(10、50)中后,把通过卷绕穿在上述测定部位上后的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在用于血压测定而在上述测定部位上进一步卷绕的过程中,用于逐次检测上述测定用袋(10、50)内的压力的卷绕压力检测装置,以及用于判定上述卷绕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的偏离是否已达到上述规定水平的判定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判定装置具有用于判定上述卷绕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每单位时间的压力的上述偏离是否已达到最大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手操作将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上述测定部位上,以便使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对上述测定部位的卷绕直径缩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使相对上述测定部位的的卷绕直径缩小而使上述血压测定用带的张力增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血压测定用袋,还具有用于压迫上述测定用带(50),将其固定在上述测定部位上而供给上述流体后进行膨胀的固定用带(51),通过上述固定用带(51)的膨胀作用,使上述血压测定用带相对上述测定部位的卷绕直径缩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上述测定部位的周围长度的周围长度检测装置,以及根据由上述周围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周围长度,决定上述规定水平的规定水平决定装置。
11.一种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方法,是将具有供给流体后膨胀的测定用袋(10、50)的血压测定用带控制卷绕在血压测定部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了上述卷绕而向上述测定用袋(10、50)供给规定量的流体后进行封闭的流体封闭步骤(ST2),以及在通过上述流体封闭步骤(ST2)将上述流体封闭在上述测定用袋(10、50)中后,在将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卷绕在用于血压测定的上述测定部位上的过程中,检测上述测定用带(10、50)内的压力的相对偏离是否已达到规定水平的压力偏离检测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压测定用带的卷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由上述压力偏离检测步骤检测出上述相对的偏离已达到规定水平时,使上述血压测定用带在上述测定部位上进行卷绕的动作停止的卷绕动作停止步骤(ST5)。
全文摘要
在将内装供给空气时膨胀的测定用袋的血压测定用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时,首先向测定用袋供给规定量空气后封闭。然后为了血压测定而将测定用带卷绕到被检者的测定部位上。逐次检测在该卷绕过程中的测定用袋内的压力相对的偏离(SA2~SA4)。在检测结果显示该偏离未达到规定阈值时的期间进行卷绕。在检测结果显示该偏离已达到规定阈值时就停止卷绕(在步骤SA4,Y)。
文档编号A61B5/022GK1689508SQ20051006665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6日
发明者井上智纪, 佐野佳彦, 田中孝英, 泽野井幸哉, 谷口实, 中西浩也, 中西刚文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