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炎症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52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口腔炎症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特别是涉及治疗口腔溃疡、口疮、口糜、口腔炎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口腔炎症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其炎症多发于口腔粘膜、唇、舌、牙龈、咽、喉等部位,具有分批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服用多种维生素,严重者服用激素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疗效高、不易复发的治疗口腔炎症的中成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健脾益气,解毒敛疮,消炎去肿,化腐生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泄湿热的中成药,按中医组方理论制成口服中成药。
本发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及重量量配比龙脑香8~12份硼砂90~110份竹叶3~7份石膏40~60份寒水石8~12份青黛3~8份将上述重量份配比中药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外涂使用。
本发明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龙脑香10份硼砂100份竹叶5份石膏50份寒水石10份青黛5份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压制成片状,口含使用。
本发明认为,口腔溃疡多因心火上积,脾热湿盛,阴虚火旺,熏蒸于口,热盛肉腐,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对口腔溃疡不及时治疗,易并发白塞氏病,因此应以健脾益气,解毒敛疮,消炎去肿,化腐生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泄湿热为组方原则。
方中龙脑香、硼砂入心经,开通堵窍,发散火邪,清热解毒消炎,青黛入肝经,心胃热,清解毒热,凉血利咽喉,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促进溃疡愈合,寒水石以助驱除五脏六腑之余热。
为表明本发明中成药对口腔溃疡治疗效果,本发明对298例顽固性口腔溃疡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其疗效统计结果如下表1口腔溃疡治疗前后对比

其中顽固性口腔溃疡发病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70岁,病发史(发现口腔溃疡)半年——20年,男性116例,女性182例。
从上述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本发明中成药对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症状及并发症效果明显。
本发明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选用天然中草药为原料,各组份符合药政法规定,全方配伍,具有健脾益气,解毒敛疮,消炎去肿,化腐生肌,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泄湿热的作用,符合中医对口腔炎症发病机理的认识,并且对人体无毒无害。
2、本发明无须煎煮,服用方便。
3、本发明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达79.53%。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龙脑香10g,硼砂100g,竹叶5g,石膏50g,寒水石10g,青黛5g。
制作方法先将上述中药挑去杂质选净,烘干,研成细粉,过筛,充分混匀,挤压成片状即可。或放入胶囊2-3年内保存良好。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解毒敛疮,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舌、颊、唇、咽、喉、龈等粘膜溃疡。
用法与用量口含,一次一片,一日六次。
规格每片装0.1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实施例2取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龙脑香8g,硼砂90g,竹叶3g,石膏40g,寒水石8g,青黛3g。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成药原料研磨成粉状,外涂使用。
实施例3取中草成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龙脑香12g,硼砂110g,竹叶7g,石膏60g,寒水石12g,青黛8g。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研磨成粉状,外涂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口腔炎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龙脑香8~12份硼砂90~110份竹叶3~7份石膏40~60份寒水石8~12份青黛3~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炎症的中成药,旨在提供一种疗效高、不易复发的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本中成药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龙脑香8~12份、硼砂90~110份、竹叶3~7份、石膏40~60份、寒水石8~12份、青黛3~8份。本中成药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须煎煮,服用方便。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率达79.53%。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864733SQ2005100710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梁风军 申请人:梁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