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34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治创伤的材料,特别是指,医治创伤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医治创伤所采用的敷料按照材质和用途可划分为传统敷料、动物类敷料、合成敷料、生物敷料、药物敷料和固定用敷料,近十几年来关于敷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现有技术的敷料,1.不能很好的吸收创面渗液,维护创面温度,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主动促进创面愈合;2.不能够维护伤口适量的血液流通和氧分,抑制血管内皮肿胀,而阻碍了血管生长;3.特别是现有技术中的敷料对于医治糖尿病性溃疡、褥疮、烧伤烫伤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和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其医治效果差,治愈率很低;现有技术造成的伤口愈合缓慢及久治不愈,给患者无论从精祌上,还是身体上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通过本发明中的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管生长,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因子表达等作用,促进创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以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主要由以下成份组成透明质酸、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五氧化二磷。
所述主要成分按以下重量比组成透明质酸3-40%;二氧化硅20-45%;氧化钠 6-20%;氧化钙 8-25%;五氧化二磷 2-7%。
本发明提出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的组合物稳定,将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和五氧化二磷混合后经粉碎,其粒径不大于300um,然后再和透明质酸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通过再加工可以制成粉状、膏状和栓状。
本发明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科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它的主要成分按以下重量比组成透明质酸30%;二氧化硅33%;氧化钠 16%;氧化钙 18%;五氧化二磷 3%。
本发明涉及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表面活性,当其与软组织创面接触时,能够提高局部氧压和PH值,并且形成较强的表面负电荷,吸附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和细胞,它能够促进钙和磷层的快速形成,在创面内稳定这些蛋白和细胞,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为了验证上述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专利申请人经国家的有关部门批准后,在中国的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临床验证。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病例选择(1)病例入选标准①适应症A皮肤粘膜或软组织溃疡性病变;B皮肤粘膜糜烂性病变;C不能I期缝合的外伤性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局限性的II度和III度烫伤或烧伤创面;②年龄为12-85岁,门诊和住院病人均可,男女不限。
(2)病例淘汰标准①观察期不足4周者;②观察期中改用其它方法换药者。
2.试验方法(1)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年龄、病情和创面情况相仿。有多个创面的病例,可选择一个创面进行治疗观察,其它创面按常规法换药,可采用自身对照。
(2)创面处理①试验组按常规方法对创面进行消毒,去除污物和坏死组织,同时覆以创面活性修复材料,每天或隔天换一次;糖尿病患者创面内可放入胰岛素,其它病人根据创面情况酌情放入庆大霉素,或盐水湿敷,或油纱条引流等;在首次用材料后72小时、1周、2周、3周、4周分别对创面进行评估。
②对照组按上述方法进行按药,不加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创面评估时间同试验组。
③观察期4周。
④观察期间不能用其它制激肉芽生长的特殊外用药,但可根据情况对创面适当清创。
3.观察指标(1)创面渗出物无分秘物0、少许渗出物+、明显渗出物++。
(2)创面肉芽组织无肉生长、肉芽色暗萎缩或苍白水肿、肉芽色红、细颗粒状触之易出血。
(3)肉芽生长速度根据创面深度变化计算肉芽生长速度,并用百分比表示。
(4)创面愈合率根据创面面积缩少程度计算愈合率,用百分比表示。
(5)用材料前及观察结束时各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和血糖。
4.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
(1)痊愈创面完全愈合;(2)显效创面列分泌物,肉芽新鲜,生长速度和愈合率大于60%。
(3)有效创面少许渗出,肉芽新鲜,生长速度和愈合率20-60%。
(4)无效创面渗出明显,无肉芽生长或肉芽不新鲜,生长速度和愈合率小于20%。
5.不良反应判定标准观察期间,将病人种主诉异常按肯定有关、可能有关、肯定无关、可能无关、无法评价五级进行评定。
6.试验结果(1)病例入选情况入选观察病例50例,试验组43例,其中2例观察期不足4周而淘汰,实际完成试验组41例,对照组7例。
试验组41例,平均年龄49.9岁;对照组7例,平均年龄48.7岁。两组病例基本情况见表1至表5。
表1 两组病例性别分布

表2 两组病例年龄分布

表3 两组病例原发病因分析

表4 两组治疗前创面大小比较

表5 两组病例创面细菌培养结果

表6 创面渗出物比较

表7 创面内肉芽组织情况

表8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速度比较

(2)治疗效果①创面渗出物用药72小时后创面渗出物即减少,1周后明显减少,对比效果见表6。
②创面肉芽组织情况用药72小时创面肉芽组织开始生长,1周后新鲜肉芽组织增多,与对照组比较见表7。
③肉芽组织生长速度用药72小时创面肉芽组织开始生长,1周后生长速度加快,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8。
④创面愈合率应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于72小时后创面面积开始缩小,2周内缩小速度最快,2周后速度趋于稳定。对照组于1周时创面面积开始缩小,3周时缩小加快,4周时达试验组水平,见表9。
表9 创面面积缩小情况

⑤临床疗效按试验方案中疗判定标准,试验组1周时痊愈率占9.8%,2周时占46.3%,另有一例行II期缝合后痊愈,3周时占56.1%,4周时占75.6%。对照组2周内创面均未愈合,3周时痊愈率占14.3%,4周时占42.9,明显低于试验组,按有效率=痊愈+显效计,两组总疗效见表10。
(3)不良反应情况本组病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1例包皮渍疡患者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后出现局部疼痛,且随着局部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量减少而减轻,无其它不良反应。试验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明显异常改变,见表11。
表1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为本发明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能促进软组织创面的愈合,总有效率为82.9%,创面痊愈率为75.6%,显效率为7.3%;创面活性修复材料能显著的减少创面能渗出物,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采用本材料一周后有64.9%以上的病例创面肉芽组织新鲜,2周后有69.4%以上的病例,肉芽生长速度在60%以上;在对软组织创面愈合的作用,1周时痊愈率为9.8%,2周时占46.3%,3周时占56.1%,4周时占75.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换药法;本发明在实验中未发现有毒副作用,本发明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对促进软组织创面的愈合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1患者 XXX 女 45岁,患寻常性天疱疮,半年,全身皮肤红斑,起水疱伴糜烂,渗出明显,可见口腔粘膜,齿龈部位大范围片状糜烂面伴感染,疼痛剧烈,不能进食,难以忍受;外涂创面活性修复材料,每日一次,一周后疼痛减轻,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渗出减少,皮损明显缩小,两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创面完全干燥愈合。
表11 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病例2患者 XXX 男性 54岁 因发热,背部红肿半月,静滴抗生素,效果不佳,于1998年2月住院,入院时查体背部有18×10cm2大小红肿,波动感,化验白血球19.1×109/L,空腹血糖13.5mmol/L,诊断糖尿病并背部痈肿,给予切开引流,开始5天渗出物较多呈脓性,常规换药外加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第6天开始渗出物减少,同时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后涂上创面活性修复材料,每日换一次,病人创面变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较快,两周后间断缝合,4周显效拆线出院。
典型病例3患者 XXX 男 12岁,于98年因电接触伤6小时后就诊,入院检查,右手掌第5掌骨头部位表面有III度烧伤创面3×4cm2,右小腿外侧面III度烧伤创面6×12cm2,头颅右顶颞区头皮III度烧伤,6天后行右手掌、右小腿切痂植皮术,头颅III度创面切痂,创面11×20cm2,深达骨膜,有颅骨外露5×6cm2渗出明显,术后1天开始外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视创面情况每1-3天换材料1次,1周后外露颅边缘有少许肉芽组织生长,2周后渗出物明显减少,PH值升高,肉芽组织生长率达37.5%,创面愈合率22.73%,因埋植扩张器的注水量不足,故头皮创面继续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4周后肉芽组织生长率达100%。
典型病例4患者 XXX,女,73岁,因脑出血术后19天住院,患者22天前被人发现昏迷在浴室,后肩部及臀部皮肤烫伤并受压溃烂,入院后常规换药,但创面一直未愈,后改为常规换药加SDAg外敷,油纱引流,效果不佳,在入院30天后开始外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换药,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右肩部创面不深,4周即完全愈合,臀部创面较深,肉芽色暗,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加常规换药1周后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较快,4周后创面愈合达85%以上,明显好于常规法换药,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5患者 XXX,男,65岁,因包皮龟头皮肤溃破2个月来诊,查体龟头背侧有一个0.8×1.5cm2溃疡,包皮内根有一个2.0×0.5cm2溃疡,溃疡深度0.2cm,曾用1∶5000PP外洗和口服PPA等消炎药,效果不明显,后改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每天1次,3天后渗出物消失,创面开始缩小,1周时肉芽组织新鲜,创面缩小50%,2周时溃疡完全愈合,无任何不良反应。
本发明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以刺激表皮细胞和形成纤维细胞的移行、增殖、分化,从而满足了快速合成基质和表皮覆盖的要求,降低新生修复血管的循环阻力,阻碍粒细胞的沉积、抑制血管内皮肿胀,减少细胞碎片在血管内的堆积,大大降低微血管的血液阻力和栓塞发生率,从而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组织修复,具有促进血管生长作用,血管的形成对于再生组织的存活和形态、功能上的进一步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和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伤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它的主要成分按以下重量比组成透明质酸 3%二氧化硅 45%;氧化钠20%;氧化钙25%;
五氧化二磷 7%。
临床观察结果如下典型病例6患者 XXX 60岁 男 由于患糖尿病致使右小腿溃疡,面积2×12cm2,深度0.5cm,经使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6周后痊愈。
典型病例7患者 XXX 44岁 男 由于服用抗感冒药致使阴囊溃疡,面积3×1cm2,深度0.3cm,病程3天,在使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4周后痊愈。
典型病例8患者 XXX 37岁 男 由于药物过敏致使龟头皮肤糜烂,面积3×3cm2,深度0.2cm,用以上配方的产品在治疗4周后痊愈。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它的主要成分按以下重量比组成透明质酸40%二氧化硅28%;氧化钠 20%;氧化钙 10%;五氧化二磷 2%。
临床观察结果如下典型病例9患者 XXX 66岁 男 由于糖尿病造成左外踝溃疡,面积3×4cm2,深度15cm,病程3个月,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6周后痊愈。
典型病例10患者 XXX 34 男 由于药物过敏造成的龟头糜烂,面积1.5×2.0cm2,深度0.1cm,病程1周,使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4周后痊愈。
典型病例11患者 XXX 65岁 男 由于原因不明而出现龟头溃疡,病变2处,面积1.5×0.6cm2和2.0×0.5cm2,深度0.2cm,使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4周后痊愈。
典型病例12患者 XXX 73 女 由于意外昏倒后烫伤造成右肩部溃疡,面积3×5cm2,深度1cm,病程54天,使用以上配方的产品治疗后6周痊愈。
本发明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它可以制成粉末状、膏状和栓状,制成的粉末状为白色细粉末,要求无肉眼可见的杂质;膏状为白色,无味;栓状为白色鸭嘴形栓。
权利要求
1.一种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主要由以下成份组成透明质酸、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五氧化二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成分按以下重量比组成透明质酸3-40%;二氧化硅20-45%;氧化钠 6-20%;氧化钙 8-25%;五氧化二磷 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形态为粉状、膏状或栓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本修复材料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混合后经粉碎,其粒径不大于300um,然后再和透明质酸按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创面活性修复材料,主要由以下成份组成透明质酸,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所述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以刺激表皮细胞和形成纤维细胞的移行、降低新生修复血管的循环阻力,阻碍粒细胞的沉积、抑制血管内皮肿胀,减少细胞碎片在血管内的堆积,大大降低微血管的血液阻力和栓塞发生率,从而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组织修复,具有促进血管生长作用,创面活性修复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压力性溃疡,皮肤和粘膜溃疡及糜烂性病变、局限性的II度和III度烧伤和烫伤、各种手术及外伤造成的创面、不能I期缝合的创面,未能按期愈合的手术切口、妇科宫颈糜烂、麻风病愈合后的伤口愈合、不明原因引起的难以愈合的伤口。
文档编号A61L31/02GK1935267SQ20051010491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奚珊珊 申请人:奚珊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