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223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慢性结肠炎,全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多在饮食不当、劳累或精神抑郁时发作,病情轻重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多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区别于各种特异性炎症。但由于临床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多沿用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病变严重者中,少数可出现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炎”,以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为多见,很少累及肌层部位。临床症状表现以粘冻粘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危重病例患者,有全身症状,常合并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大关节炎、皮肤损伤、心肌病变、多发性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证。
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等范畴。其病因在于脾胃虚弱,脾不运化,胃不受纳,水湿下注大肠,故出现纳差、腹痛、腹泻、腹鸣、粘液血便或阳虚便秘等症,久则神疲乏力,身体消瘦。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主要因素。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于治愈,患者颇为痛苦。
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柳酸偶氮磺胺吡碇,硫唑嘌呤及抗菌药物,这些药物都能不同程度的缓解症状,但因有副作用,患者很难坚持长期服药。如长期应用激素可出现痤疮,多毛症、满月脸、中心性肥胖,并易诱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还可影响磷代谢,造成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抗感染的能力降低等,运用柳酸偶氮磺胺吡啶也易出现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再障或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其它药物也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效果较好。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但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需要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且灌肠治疗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由黄芪,党参,当归,干姜,儿茶,升麻,茅莓,赤石脂,白芍,木香,延胡索,肉桂,甘草,白术,乌梅制成。
本发明药物中的儿茶(CATECHU)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本发明药物中的茅莓(Herba Rubi Parvifolii)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 parviflolius L.的茎叶。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的用量和配比是经过发明人通过大量摸索和试验总结得到的,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各组分原料药在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
本发明中的黄芪、党参、当归、干姜、甘草、白术可以是未经过炮制的原料药,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本发明中黄芪、党参、当归、干姜、甘草、白术是经过炮制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黄芪、党参、当归、干姜、甘草可以是未经炮制的,但为了提高本发明药物的疗效,优选黄芪是米炒炮制的黄芪;党参是米炒炮制的党参,当归是土炒炮制的当归;干姜炒炭炮制的干姜;甘草是蜜炙的甘草;白术是土炒炮制的白术。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萃取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联合应用制备。也可将这些原料药粉碎或者超微粉碎,或者是经过简单的提取获得药物组合物的活性组分。本发明药物可以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制剂;可以将这些活性组分制成散剂冲服或者用蜂蜜制成丸剂;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优选制成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口含剂、口服液、颗粒剂、软胶囊、胶囊、冲剂、丸剂、散剂、滴丸。
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地发挥药效,本发明最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活性组分,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软胶囊,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所用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以是任意配比,优选原料药重量份配比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剂量范围。
本发明组合物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片剂常用辅料混合,压片。
优选的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一种和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最佳的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颗粒剂常用的辅料,混合均匀,按照颗粒剂常规制备方法制成颗粒剂。
优选的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最佳的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等辅料,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干燥,粉碎,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优选的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最佳的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90℃时、相对密度为1.01~1.35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90%,静置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50~9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85~125℃灭菌10~50分钟;即得口服液。
优选的本发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8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5~85%,静置6~40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80℃时相对密度1.09~1.30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95~115℃灭菌20~40分钟;即得口服液。
最佳的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04~1.2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20~80%,静置8~3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70℃时相对密度1.14~1.25的浸膏;称取浸膏,放于已加有纯化水的容器中,然后搅拌下将其煮沸,使充分溶解,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流通蒸汽105℃灭菌30分钟;即得口服液。
本发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滴丸常用辅料,按照滴丸常规滴制方法滴制,即得滴丸。
优选的本发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
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采用滴速为10-90滴/min,即得滴丸。
最佳的本发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采用滴速为25-75滴/min,即得滴丸。
本发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将浸膏粉与软胶囊常用辅料混合,按照软胶囊常规制备方法压制软胶囊。
优选的本发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基质,其中基质选自植物油、聚乙二醇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10~5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最佳的本发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基质,其中基质选自植物油、聚乙二醇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本发明软胶囊内容物中,所述基质中的植物油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玉米油、香油、橄榄油、红花油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优选本发明软胶囊内容物中,所述基质中的植物油为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本发明中,所用的植物油可以是经过精制的植物油,如豆油是精制豆油。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以下试验中所用药物按照实施例6方法制备。药效学研究之一本发明药物止泻、镇痛及解痉作用试验1材料1.1药物及试剂1.1.1本发明药物干燥药粉(不含赋形剂),每克相当生药量4.1g,由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212。小鼠的小、中、大剂量按临床成人(60kg)日用量(0.185g/kg)的10倍、20倍、30倍设计,分别相当于生药量1.85g/kg、3.70g/kg、5.55g/kg。药物用蒸馏水配成92.5g/L、185g/L、277.5g/L,给药体积为20mL/kg,采用灌胃给药。
1.1.2保剂丸干燥药粉(不含赋形剂),由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212,小鼠的剂量按临床成人(60kg)日用量(0.185g/kg)的10倍、20倍设计,剂量为1.85g/kg、3.70g/kg。药物用蒸馏水配成92.5g/L、185g/L,给药体积为20mL/kg,采用灌胃给药。
1.1.3正露丸150mg/粒,日本大幸药品株式会社制造厂生产,批号11VA07,制造日期01/2000,成人日用量为22.5mg/kg,小鼠的剂量按成人日用量的10倍设计,为225mg/kg,药物用蒸馏水配成11.25mg/mL,给药体积为20mL/kg,采用灌胃给药。
1.1.4氯化乙酰胆碱分析纯,军事医学科学院药材供应站,批号20020908。
1.1.5磷酸组织胺生化试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生产,批号200210291。
1.2动物NIH小鼠,18~22g,清洁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2002A028;新西兰白兔,2.0~2.5kg,由广州市穗北白云区养殖场提供,合格证2002A010;白色豚鼠,体重250~350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2002A062。
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本发明药物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止泻作用[1]取上述规格小鼠随机分为7组蒸馏水对照组、本发明药物大、中、小剂量组,保济丸中、小剂量组,正露丸组,给药组动物预先给药3天,每天1次,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术次给药前禁食6小时。给药后1小时,每只动物灌胃70%番泻叶水提液0.4mL,把小鼠置于1×1cm筛网上,以直径10cm漏斗盖上,网下垫上滤纸,每2小时观察1次,计数泻下粪便的次数,泻下粪便包括未成形烂便和稀便,以6小时累计泻下的次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给药组与水对照组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见表1,表中的数据表明,本发明药物三个剂量组、保济丸二个剂量组动物6小时排出泻下便的次数较蒸馏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本发明药物中、低剂量组以及保济丸小剂量组第二个2小时及第三个2小时排出泻下便次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本发明药物有止泻作用。
表1、本发明药物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止泻作用(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小鼠抗腹泻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三个剂量和保济丸二个剂量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有明显抗腹泻作用,表现为给药组6小时累计泻下便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其中本发明药物中、小剂量(3.70g/kg、1.85g/kg)及保济丸小剂量(1.85g/kg)在给番泻叶致泻剂后的第二个2小时及第三个2小时泻下便次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
2.2本发明药物的镇痛作用试验2.2.1醋酸扭体法[2]取上述规格小鼠禁食12小时,分层随机分组及给药同上,给药后1小时,罗通定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体重,计数20分钟小鼠扭体次数及扭体反应出现潜伏期,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2,表中数据表明,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扭体次数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保济丸两个剂量组也有一定的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表2、本发明药物对醋酸扭体法小鼠的镇痛作用(x±s)

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及保济丸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扭体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保济丸两个剂量组也有一定的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3本发明药物的解痉作用试验[3]取健康新西兰兔(或豚鼠),槌击头部致死,立即取出家兔回肠和豚鼠回肠置于台氏液中,用台氏液洗出肠腔内容物,取长约2.0cm的肠管,悬挂于盛有20mL台氏液的麦氏浴管中,恒温37±0.5℃,通入空气。用WXT~动平衡记录仪描记运动曲线,待肠管运动稳定后加入受试药物,记录给药前后曲线的变化,并计算拮抗百分率。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保济丸水溶液中的上清液对乙酰胆碱引起家兔回肠强直性收缩和组胺引起豚鼠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时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家兔离体回肠强直性收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作用强度较弱,保济丸作用不明显。本发明药物对组织胺引起豚鼠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表3)。
表3、本发明药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家兔离体回肠强直性收缩及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回肠痉挛性收缩的作用

注括号内为肠段数离体家兔小肠和离体豚鼠小肠解痉作用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一定剂量对氯化乙酰胆碱引起离体兔回肠痉挛性收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豚鼠回肠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主要认为加药后肠管的紧张性明显下降,提示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解痉作用。相同剂量的保济丸解痉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1.张明发,等.花椒温经止痛和温中止泻药理研究,中药材,1994;17(2)372.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第一版)377~3783.徐叔云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第一版)865药效学研究二本发明药物抗炎作用试验1材料1.1药物及试剂1.1.1本发明药物干燥药粉(不含赋形剂),每克相当生药量4.1g,由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212。小鼠的小、中、大剂量按临床成人(60kg)日用量(0.185g/kg)的10倍、20倍、30倍设计,分别相当于生药量1.85g/kg、3.70g/kg、5.55g/kg。药物用蒸馏水配成92.5g/L、185g/L、277.5g/L,给药体积为20mL/kg,采用灌胃给药。
1.1.2保剂丸干燥药粉(不含赋形剂),由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212,小鼠的剂量按临床成人(60kg)日用量(0.185g/kg)的10倍、20倍设计,剂量为1.85g/kg、3.70g/kg。药物用蒸馏水配成92.5g/L、185g/L,给药体积为20mL/kg,采用灌胃给药。
1.2动物SD雄性大鼠,120~150g,清洁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本发明药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抗炎作用[1]
大鼠足趾肿胀试验取体重120~150g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7天。第7天给药后30分钟,在大鼠的左足皮下注射1%的角叉菜胶0.2ml/只,分别与注射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5小时测定其足趾肿胀容积,以右足为对照,计算肿胀率,并与空白对照模型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抑制性作用(x±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试验数据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1]徐淑云.药理学动物实验[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22.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取处方一黄芪(米炒)180g,党参(米炒)130g,当归(土炒)65g,干姜(炒炭)65g,儿茶35g,升麻35g,茅莓180g,赤石脂130g,白芍180g,木香130g,延胡索130g,肉桂35g,甘草(蜜炙)130g,白术(土炒)130g,乌梅130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2℃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聚乙二醇,混匀,用匀化机匀化14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2取处方二黄芪(米炒)40g,党参(米炒)130g,当归(土炒)15g,干姜(炒炭)65g,儿茶35g,升麻9g,茅莓180g,赤石脂130g,白芍45g,木香130g,延胡索130g,肉桂9g,甘草(蜜炙)130g,白术(土炒)130g,乌梅35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9℃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3取处方三黄芪(米炒)40g,党参(米炒)35g,当归(土炒)15g,干姜(炒炭)15g,儿茶9g,升麻9g,茅莓45g,赤石脂35g,白芍45g,木香35g,延胡索35g,肉桂9g,甘草(蜜炙)35g,白术(土炒)35g,乌梅35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4取处方四黄芪(米炒)70g,党参(米炒)50g,当归(土炒)25g,干姜(炒炭)25g,儿茶15g,升麻15g,茅莓70g,赤石脂50g,白芍70g,木香50g,延胡索50g,肉桂15g,甘草(蜜炙)50g,白术(土炒?)50g,乌梅50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1小时,第三次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2℃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25%,静置3.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2℃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112℃灭菌2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5取处方五黄芪(米炒)120g,党参(米炒)90g,当归(土炒)55g,干姜(炒炭)55g,儿茶25g,升麻25g,茅莓120g,赤石脂90g,白芍120g,木香90g,延胡索90g,肉桂25g,甘草(蜜炙)90g,白术(土炒)90g,乌梅90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5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5∶1,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60-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6取处方六黄芪(米炒)120g,党参(米炒)50g,当归(土炒)25g,干姜(炒炭)55g,儿茶15g,升麻25g,茅莓120g,赤石脂90g,白芍70g,木香90g,延胡索50g,肉桂25g,甘草(蜜炙)50g,白术(土炒)90g,乌梅90g;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6℃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7取处方七黄芪(米炒)91g,党参(米炒)69g,当归(土炒)38g,干姜(炒炭)38g,儿茶19g,升麻19g,茅莓91g,赤石脂69g,白芍91g,木香69g,延胡索69g,肉桂19g,甘草(蜜炙)69g,白术(土炒)69g,乌梅69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5%,静置30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107℃灭菌25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8取处方八黄芪91g,党参69g,当归38g,干姜38g,儿茶19g,升麻19g,茅莓91g,赤石脂69g,白芍91g,木香69g,延胡索69g,肉桂19g,甘草69g,白术69g,乌梅69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植物油中,采用滴速为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9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0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1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2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3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4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5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6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7℃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7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加入糖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18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19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0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糖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1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2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3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糖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4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8℃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5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6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35~1.45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7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8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29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0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1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2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6℃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3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90℃时、相对密度为1.01~1.35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90%,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9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125℃灭菌5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4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01~1.35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静置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5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85℃灭菌1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5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05~1.25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90℃时相对密度1.15~1.2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125℃灭菌1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6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5%,静置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115℃灭菌4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7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静置3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7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110℃灭菌25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8
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小时,第二、三次各0.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静置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95℃灭菌2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39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04~1.2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70℃时相对密度1.14~1.25的浸膏;称取浸膏,放于已加有纯化水的容器中,然后搅拌下将其煮沸,使充分溶解,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105℃灭菌3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40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04~1.2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1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时相对密度1.14~1.25的浸膏;称取浸膏,放于已加有纯化水的容器中,然后搅拌下将其煮沸,使充分溶解,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105℃灭菌30分钟;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41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9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加热溶融,滴入液状石蜡中,采用滴速为80-9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2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3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50-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3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4~1.3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5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3∶2,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采用滴速为60~75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4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加热溶融,滴入植物油中,采用滴速为2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5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5~5℃液状石蜡中,采用滴速为75-8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6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6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2∶3,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40-5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7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5.5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3∶2,加热溶融,滴入5~15℃液状石蜡中,采用滴速为65-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8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8℃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7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5∶2,加热溶融,滴入0~10℃液状石蜡中,采用滴速为65-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49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9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植物油、吐温80,混匀,用匀化机匀化5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0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3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植物油,混匀,用匀化机匀化1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1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4~1.3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聚乙二醇,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2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植物油、聚乙二醇,混匀,用匀化机匀化4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3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吐温80,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4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时、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植物油,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5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5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植物油,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6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7℃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聚乙二醇,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5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57取黄芪150g,党参120g,当归50g,干姜65g,儿茶10g,升麻25g,茅莓170g,赤石脂100g,白芍180g,木香90g,延胡索90g,肉桂35g,甘草130g,白术110g,乌梅110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58取黄芪60g,党参75g,当归45g,干姜35g,儿茶18g,升麻9g,茅莓55g,赤石脂55g,白芍45g,木香75g,延胡索35g,肉桂20g,甘草35g,白术80g,乌梅65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59取黄芪80g,党参70g,当归25g,干姜35g,儿茶20g,升麻15g,茅莓70g,赤石脂50g,白芍120g,木香50g,延胡索50g,肉桂15g,甘草100g,白术50g,乌梅110g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60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5℃时、相对密度为1.3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精制大豆油、水、吐温,混匀,用匀化机匀化10min,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40%,精制豆油50%,甘油2%,水1%,吐温7%;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1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4~1.3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花生油、水、吐温,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30%,花生油20%,甘油0.5%,水15%,吐温38.5%;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2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吐温、聚乙二醇,混匀,用匀化机匀化4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药物组合物20%,聚乙二醇20%,甘油2%,水15%,吐温43%;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3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橄榄油、吐温、水、吐温80,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33%,橄榄油30%,甘油1%,水1%,吐温35%;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4取实施例6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5℃时、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花生油、水、吐温,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5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8%,花生油40%,甘油1%,水11%,吐温40%;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5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聚乙二醇、精制豆油、花生油、橄榄油、吐温80;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5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10%,聚乙二醇20%,精制豆油10%,花生油1%,橄榄油1%,甘油0.5%,水10.5%,吐温47%;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6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7℃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菜籽油、吐温80的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13.2%,菜籽油57%,甘油0.8%,水15%,吐温14%;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7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葵花籽油、水、吐温80的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45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18%,葵花籽油25%,甘油0.5%,水10%,吐温46.5%;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8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3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棉籽油、聚乙二醇、吐温80的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2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20%,棉籽油40%,聚乙二醇10%,甘油1.5%,水5%,吐温23.5%;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69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4~1.3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玉米油、吐温80的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10%,玉米油20%,甘油2%,水5%,吐温63%;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70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水、香油;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囊内容物各组分的配比药物组合物45%,香油45%,甘油1%,水9%;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实施例71取实施例2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8倍量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重量为1比1的混合物,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滴速为60-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2取实施例3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时、相对密度为1.3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6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重量为2比1的混合物,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滴速为40-5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3取实施例1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24~1.3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3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1500重量比为5比1的混合物,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滴速为20-3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4取实施例4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80℃时、相对密度为1.14~1.2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1∶5的混合物,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中,滴速为20-5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5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10倍量的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4∶1的混合物,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液状石蜡=3∶1的冷凝液中,滴速为40-5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6
取实施例5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5.5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15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500=4∶1,加热溶融,滴入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40-5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7取实施例7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20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3∶2,加热溶融,滴入5~15℃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65-70滴/min,即得滴丸。
实施例78取实施例8处方量的原药材备用,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8℃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10倍浸膏粉量的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二醇4000混合物,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5∶2,加热溶融,滴入0~10℃甲基硅油中,采用滴速为65-70滴/min,即得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黄芪为米炒炮制的黄芪;党参为米炒炮制的党参;当归为土炒炮制的当归;干姜是炒炭炮制的干姜;甘草为蜜炙甘草;白术为土炒炮制的白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儿茶(CATECHU)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茅莓(Herba Rubi Parvifolii)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 parviflolius L.的茎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将该药物组合物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软胶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片剂常用辅料混合,压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一种和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加入颗粒剂常用的辅料,混合均匀,按照颗粒剂常规制备方法制成颗粒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糖粉、可溶性淀粉等辅料,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80℃时、相对密度为1.15~1.45的稠膏,干燥,粉碎,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75℃时、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加入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50~90℃时、相对密度为1.01~1.35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0~90%,静置4~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50~90℃时相对密度1.05~1.35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85~125℃灭菌10~50分钟;即得口服液。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0.5~1.5小时,第二、三次各0.4~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0~80℃时、相对密度为1.02~1.3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15~85%,静置6~40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60~80℃时相对密度1.09~1.30的浸膏;称取浸膏,加水煮沸,过滤;灌封,压盖,然后通蒸汽95~115℃灭菌20~40分钟;即得口服液。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70℃时、相对密度为1.04~1.20的稠膏,向稠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20~80%,静置8~3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在70℃时相对密度1.14~1.25的浸膏;称取浸膏,放于已加有纯化水的容器中,然后搅拌下将其煮沸,使充分溶解,趁热过滤;灌封,压盖,然后流通蒸汽105℃灭菌30分钟;即得口服液。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滴丸常用辅料,按照滴丸常规滴制方法滴制,即得滴丸。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中,采用滴速为10-90滴/min,即得滴丸。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加热溶融,滴入冷凝液中,采用滴速为25-75滴/min,即得滴丸。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40~180份,党参35~130份,当归15~65份,干姜15~65份,儿茶9~35份,升麻9~35份,茅莓45~180份,赤石脂35~130份,白芍45~180份,木香35~130份,延胡索35~130份,肉桂9~35份,甘草35~130份,白术35~130份,乌梅35~130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将浸膏粉与软胶囊常用辅料混合,按照软胶囊常规制备方法压制软胶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黄芪70~120份,党参50~90份,当归25~55份,干姜25~55份,儿茶15~25份,升麻15~25份,茅莓70~120份,赤石脂50~90份,白芍70~120份,木香50~90份,延胡索50~90份,肉桂15~25份,甘草50~90份,白术50~90份,乌梅50~90份;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2~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45~90℃时、相对密度为1.14~1.45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基质,其中基质选自植物油、聚乙二醇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10~5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黄芪91份,党参69份,当归38份,干姜38份,儿茶19份,升麻19份,茅莓91份,赤石脂69份,白芍91份,木香69份,延胡索69份,肉桂19份,甘草69份,白术69份,乌梅69份备用;b.以上15味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在65~70℃时、相对密度为1.34~1.38的稠膏,干燥,得浸膏粉;加甘油、基质,其中基质选自植物油、聚乙二醇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混匀,用匀化机匀化30min,即得软胶囊内容物;取上述内容物用旋转轧囊机压制软胶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中的植物油为菜籽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玉米油、香油、橄榄油、红花油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中的植物油为豆油、花生油、橄榄油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是由黄芪,党参,当归,干姜,儿茶,升麻,茅莓,赤石脂,白芍,木香,延胡索,肉桂,甘草,白术,乌梅制成。本发明药物对药料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软胶囊等不同的剂型,以便适合不同患者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K9/48GK1985982SQ20051013065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0日
发明者李祖泽, 施少斌, 郑荣波, 沈军, 黄晓丹 申请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