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114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属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仅在中国每年就有数百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排在第一位。据最新的医学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并且年龄年轻化,30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17%,40-50岁约为37%,50-60岁约为54%,70岁以上约为67%,可见随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人们越来越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用药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由于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很多患者考虑到西药自身的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越来越认同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作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国内外疾病谱、死因谱中都排在前面,为此,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在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在治疗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开发研究相应的中药剂型意义巨大。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剂,其药材配方有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等四味中药材组成,是经灯盏细辛与生脉饮加减而成。生脉饮是中医益气养阴的著名古方,出自金元时期张元素所著“医学起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人参补肺益气生津,为主药;麦冬养阴、消热以生津为辅药;五味子固表止汗而生津,为佐使药。“医方考”谓之“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也,名日生脉”。生脉散主治热伤元气、阴液亏耗的气阴两虚,证见汗多、口渴、咽干、喘急欲脱、形体倦惰,脉虚无力、舌干红、无津、或久病心肺两虚,气阴不足,咳疮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象虚软。20世纪后期,中医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古方生脉饮也由原来传统剂型研制成功为口服液、注射剂一类现代新剂型;其组方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就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加上灯盏细辛变化而来。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微苦,温,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功效。用于瘫痪,风湿痹痛,跌扑损伤,胃痛,牙痛,感冒。灯盏细辛合用生脉饮,共凑益气养阴,活血健脑之功。对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症见痴呆,健忘,手足麻木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以增加临床用药剂型,并发挥滴丸剂的剂型优势。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的配方组成为灯盏细辛300g~600g人参60g~120g五味子 60g~120g 麦冬110g~220g滴丸基质6.0g~115g抗氧剂 0~8.0mg表面活性剂 0~800mg包衣溶液(其中含包衣材料0~5000m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10mg/粒~35mg/粒丸重30mg/粒~115mg/粒本发明提出的具有上述配方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配方中的中药材洗净、切片、干燥后粉碎成粒径不少于200μm的药材粉,按配方比例量取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加入60~8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8~12倍,第二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7~12倍,第三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6~10倍。回流温度为60~85℃,回流时间为1~2.5小时,收集三次提取液得提取液A;2.将提取液A减压浓缩至液体量为三次乙醇溶液用量的1/50-1/25倍的浓缩液,得提取液B;3.将提取液B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正丁醇用量为提取液B量的1/2-3/2倍,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得提取液C;4.在提取液C中加入水,水加入量为提取液C的1/3-3/2倍,得提取液D;5.将提取液D加热使溶解溶液无沉淀物,加入浓度为1~5.5mol/L的HCl溶液或NaOH溶液作为pH调节剂调节提取液pH值至5.5-9.5,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31的清膏,再将清膏降压或常压干燥成干膏,将干膏粉碎成80~800目粉即得提取物细粉,备用;另一种制备提取物细粉的方法是将滤液经喷雾干燥成提取物细粉,过100目筛备用;6.取配方量的滴丸基质,加热熔融后,加入抗氧剂,搅匀后加入配方药材的提取物细粉及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移入滴制设备中滴制,温度控制在75-85℃,滴入冷冻的冷凝液(0℃到-15℃)中,捞出沥尽冷凝液,用石油醚冲洗滴丸表面附着的冷凝液,晾干,经包衣后即得。
上述方法中的的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脂酸钠、泊洛沙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腊、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上述方法中的的抗氧剂为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或不使用抗氧剂。
上述方法中的的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或不使用表面活性剂。
上述方法中的的pH调节剂为HCl溶液、Na0H溶液,浓度均为1~5.5mol/L。
上述方法中的的冷凝液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上述方法中的的包衣材料为HPMC、HPC、PVP、AEA、玉米朊、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加一定辅料制成包衣溶液或不使用包衣材料。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包衣滴丸或不包衣每粒滴丸中含野黄芪苷不少于1.5mg,每粒滴丸重30mg-115mg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的特点和优点如下1、将以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四味药材为配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适应症明确的中药滴丸。
2.滴丸的制备过程科学合理,对配方中的每位药材进行有效的提取与控制,生物利用度高;以PEG为载体将配方中的中药材提取物细粉制成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高,吸收好,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3、增加并保证了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与基质熔合后,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不易氧化,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水解,有利于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滴丸经包衣后,与外部隔离,不受空气中水分、氧气等作用,不易吸潮变质且衣层牢固光滑,保证了药物的稳定性。
4.将包衣技术引入中药滴丸的制备过程中,是中药滴丸制备技术的新发展。
5.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重量差异小,成本低,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1)、配方灯盏细辛300g人参60g 五味子 60g麦冬110g吐温800.3g聚乙二醇600014.7g 聚乙二醇40009.8g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1.5mgHPMC包衣溶液(其中含HPMC1.2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16mg/粒丸重 40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850μm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8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2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14.7g聚乙二醇6000和9.8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0.3g的吐温80、1.5mg的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2℃到-8℃),滴制成丸1000丸,用HPMC包衣溶液包衣。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
实施例二(1)、配方灯盏细辛 300g人参 60g 味子60g麦冬 110g聚乙二醇6000 9.8g 聚乙二醇40006.5gHPC包衣溶液(其中含HPC900m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16mg/粒丸重30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355μm的药材粉,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第二次10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5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5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3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得过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31的清膏,再将清膏降压干燥成干膏,将干膏粉碎成80~800目粉得提取物细粉,过100目筛。取9.8g聚乙二醇6000和6.5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干燥粉碎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5℃到-10℃),滴制成丸1000丸,用HPC包衣溶液包衣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
实施例三(1)、配方灯盏细辛 300g 人参 60g 五味子60g麦冬 110g 聚乙二醇6000 14.8g硬脂酸1.5gPVP包衣溶液(其中含PVP1.2g)
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16mg/粒丸重30mg/粒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355μm的药材粉,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第二次10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5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5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3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14.8g聚乙二醇6000和1.5g硬脂酸,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5℃-10℃),滴制成丸1000丸,用PVP包衣溶液包衣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
实施例四(1)、配方灯盏细辛 600g 人参 120g五味子 120g麦冬 220g 吐温80 0.5g聚乙二醇6000 14.7g聚乙二醇4000 9.8g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2.5mg HPMC包衣溶液(其中含HPMC1.68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32mg/粒丸重56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850μm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8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5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4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4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14.7g聚乙二醇6000和9.8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0.5g的吐温80、2.5mg的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2℃到-8℃),滴制成丸1000丸,用HPMC包衣溶液包衣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3.0mg。
实施例五(1)、配方灯盏细辛300g人参60g
麦冬110g 五味子60g聚乙二醇600014.7g聚乙二醇4000 9.8g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1.5mg玉米朊包衣溶液(其中含玉米朊1.95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16mg/粒丸重65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850μm粗粉,加8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8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5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35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14.7g聚乙二醇6000和9.8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1.5mg的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充分混匀,78℃保温,滴入二甲基硅油(-1℃到-10℃),滴制成丸1000丸,用玉米朊包衣溶液包衣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3.0mg。
实施例六(1)、配方灯盏细辛600g人参 120g五味子120g麦冬220g聚乙二醇6000 75.5g 硬脂酸 6.1g制成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32mg/粒丸重115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850μm的药材粉,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10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9倍量,提取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5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4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4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75.5g聚乙二醇6000和6.1g硬脂酸,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5℃到-10℃),滴制成丸1000丸,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3.0mg。
实施例七(1)、配方
灯盏细辛 600g人参 120g五味子120g麦冬 220g聚乙二醇6000 50g 硬脂酸6.1g聚乙二醇4000 25.5gAEA包衣溶液(其中含AEA 3.45g)制成 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 32mg/粒丸重 115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850μm的药材粉,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10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9倍量,提取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5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4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4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50g聚乙二醇6000、25.5g聚乙二醇4000、6.1g硬脂酸,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5℃到-10℃),滴制成丸1000丸,用AEA包衣溶液包衣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3.0mg。
实施例八(1)、配方灯盏细辛 300g人参 60g 味子60g麦冬 110g聚乙二醇6000 9.8g 聚乙二醇40006.5g制成 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 16mg/粒丸重 30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355μm的药材粉,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第二次10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5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5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3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滤过,得过滤液,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31的清膏,再将清膏降压干燥成干膏,将干膏粉碎成80~800目粉得提取物细粉,过100目筛。取9.8g聚乙二醇6000和6.5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干燥粉碎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5℃到-10℃),滴制成丸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
实施例九
(1)、配方灯盏细辛300g人参 60g五味子 60g麦冬110g吐温80 0.3g聚乙二醇600014.7g聚乙二醇40009.8g制成 1000粒规格配方药材提取物细粉量 16mg/粒丸重 40mg/粒(2)制备方法以上四味药材,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8倍量,各提取2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200ml,加热溶解,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滤过,滤液喷雾干燥,过100目筛。取14.7g聚乙二醇6000和9.8g聚乙二醇4000,加热熔融后,加入上述喷雾干燥所得药粉,充分混匀,80℃保温,滴入液体石蜡中(-2℃到-8℃),滴制成丸1000丸即得。每粒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其特征在于在制备1000粒滴丸时配方组成为灯盏细辛 300g~600g人参 60g~120g五味子60g~120g 麦冬 110g~220g滴丸基质 6.0g~115g抗氧剂 0~8.0mg表面活性剂0~800mg 包衣溶液(其中含包衣材料0~5000mg)
2.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1000粒滴丸时配方组成为灯盏细辛 300g~600g人参 60g~120g五味子60g~120g 麦冬 110g~220g滴丸基质 6.0g~115g抗氧剂0~8.0mg表面活性剂0~800mg 包衣溶液(其中含包衣材料0~5000mg)其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将配方中的中药材洗净、切片、干燥后粉碎成粒径不少于200μm的药材粉,按配方比例量取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加入60~8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8~12倍,第二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7~12倍,第三次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物总量的6~10倍。回流温度为60~85℃,回流时间为1~2.5小时,收集三次提取液得提取液A;(2)将提取液A减压浓缩至液体量为三次乙醇溶液用量的1/50-1/25倍的浓缩液,得提取液B;(3)将提取液B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正丁醇用量为提取液B量的1/2-3/2倍,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得提取液C;(4)在提取液C中加入水,水加入量为提取液C的1/3-3/2倍,得提取液D;(5)将提取液D加热使溶解溶液无沉淀物,加入浓度为1~5.5mol/L的HCl溶液或NaOH溶液作为pH调节剂调节提取液pH值至5.5-9.5,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31的清膏,再将清膏降压或常压干燥成干膏,将干膏粉碎成80~800目粉即得提取物细粉,备用;另一种制备提取物细粉的方法是将滤液经喷雾干燥成提取物细粉,过100目筛备用;(6)取配方量的滴丸基质,加热熔融后,加入抗氧剂,搅匀后加入配方药材的提取物细粉及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后,移入滴制设备中滴制,温度控制在75-85℃,滴入冷冻的冷凝液(0℃到-15℃)中,捞出沥尽冷凝液,用石油醚冲洗滴丸表面附着的冷凝液,晾干,经包衣后即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滴丸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脂酸钠、泊洛沙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腊、氢化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抗氧剂为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维生素C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或不使用抗氧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或不使用表面活性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pH调节剂为HCl溶液、NaOH溶液,浓度均为1~5.5mol/L。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冷凝液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包衣材料为HPMC、HPC、PVP、AEA、玉米朊、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加一定辅料制成包衣溶液或不使用包衣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包衣滴丸或不包衣滴丸每粒含野黄芪苷不少于1.5mg,每粒滴丸重30mg-115m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属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其配方有灯盏细辛、人参、五味子、麦冬等四味药材及滴丸基质、抗氧剂、表面活性剂、包衣材料等组成,其制备方法是首先按配方比例量取粒径不少于200μm的药材粉,加入60~8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过滤,减压浓缩后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提取液经过处理后用喷雾干燥法或减压干燥法干燥得提取物细粉。取配方量的基质加热熔融后,加入提取物细粉,混匀,滴入冷凝液中,滴制成丸,包衣或不包衣即得。滴丸中野黄芪苷含量不少于1.5mg/粒,丸重30~115mg/粒。
文档编号A61P9/10GK1840076SQ20061000285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7日
发明者庄洪波 申请人:北京国仁堂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