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59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以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为药用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和多发性病,尤以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的单味中药及相应的复方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川芎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挥发油,其中的藁本内酯含量最高(王淑琦,《中成药研究》1981,1031;赖福生等,《上海医学》1995,18(3)157),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川芎注射液能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对缺血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吏荫绵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79,498)。川芎挥发油中的多种苯酞类化合物被证明是川芎中起心脑血管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Natio T,et al.,《Nat Med》1995,49288)。川芎挥发油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可使微血管解痉,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加快血流速度,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川芎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分解后,其药理作用则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表明藁本内酯是其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石力夫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5,9(2)157;张勇等,《河北中医》2003,25(6)471)。藁本内酯在川芎药材和挥发油中的重量含量分别约为1.5%(晃真真等,《华西药学杂志》2004,19(3)197)和20%-50%(林燕芝等,《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154)。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中国药典记载其中的挥发油含量大于1.0%(ml/g)。石菖蒲挥发油可显著抑制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能改善脑水肿,提高小鼠血脑通透性和耐缺氧能力,明显抑制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抑制BAX基因表达等(吴宏斌等,《中医药学刊》2004,22(1)127)。
冰片,即合成龙脑,含龙脑(C10H18O)大于55.0%,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对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中恶昏迷等的救治。麝香,是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一味名贵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常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中恶昏迷等的救治,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人工麝香。文献报道,麝香、冰片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并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抗缺血性脑损害,具有抗惊厥及脑水肿的作用;冰片还能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治疗药物在脑中的浓度(刘亚敏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4)23)。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复杂系统的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一有效成分或单靶点作用的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中药复方药物多以药材配伍入药,药物制剂的体积和服用量大,有效成分不明确,其吸收与生物利用度也不理想,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此外,药材质量不稳定易引起药物质量不稳定,也使得对药物质量的可控性不高。
对由不同的芳香性药材挥发油提取成分组合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老年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如柯雪红等在“HPLC法测定醒脑滴鼻液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6))涉及了由石菖蒲、麝香、冰片组成的“醒脑滴鼻液”药物。蒋红兰等在“石菖蒲冰片对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1))报道了不同比例组成的冰片/石菖蒲挥发油对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刘亚敏等在“麝香、冰片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4))中,研究探讨了芳香开窍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的理论,选用藁本内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君药,以石菖蒲挥发油行气开窍、益智为臣药,二者共凑行气活血,化瘀开窍之功效,并还可以进一步辅以冰片通窍开闭,和/或麝香开窍醒神,为佐使药,进一步增强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不仅具有更为理想和满意的行气化瘀、开窍醒神和益智作用的药物组合物,而且该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明确,便于加工制成各种更为优越的药物制剂,并能大大减少治疗用量,方便使用。
本发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基本的有效药用成分组成为藁本内酯和石菖蒲挥发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同时再含有冰片和麝香两有效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所说有效药用成分中的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量份比例为1/0.5~20,进一步的优选比例为1/5~10;冰片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的0~300%,进一步的优选比例范围是100~200%;麝香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0~100%,进一步的优选比例范围是10~50%。
在上述所说药物组合物的有效药用成分中,藁本内酯成分允许使用含有所说相当比例量的藁本内酯的川芎挥发油成分替换。
作为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有效药用成分的藁本内酯(ligustilide)或允许用作替换的川芎挥发油,以及石菖蒲挥发油等有效药用成分,可以购自于市售的商品原料,也可以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提取或制备。例如,藁本内酯可以通过已有报道的全化学合成方式或是由其它相关化合物经化学改造和/或修饰后得到(李绍白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9)1420),也可以采用由含有这一成分的适当天然药用原料中提取,后者的提取方式通常可以更为简便和常用。所说的含有该成分的天然药用原料除可直接采用的川芎外,还包括同样也含有藁本内酯成分的中药当归、藁本等其它多种天然药用原料,经提取和分离后得到(马建龙等《药品评价》2005,2(3)214)。
川芎挥发油的提取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常规的直接蒸馏或水蒸气蒸馏方式,或者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等方式。这些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经分析显示,其主要成分相同,为藁本内酯、蛇床内酯(川芎内酯)、丁烯基苯酞、3-正丁基苯酞、新蛇床内酯等,其中藁本内酯的重量含量一般可大于20%。在这些方法中尤以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完全,收率高(原永芳等,《中国药学杂志》2000,35(2)84;洪鹰等,《中国药业》2003,12(6)31)。石菖蒲挥发油也可采用常规的蒸馏法提取或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γ-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等,其中β-细辛醚的重量含量一般可大于30%(汤道权等,《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4;戴箭等,《精细化工》2005,22(5)359)。
采用由天然药用原料提取方式得到藁本内酯成分时,作为本发明上述药物组合物的有效药用成分,除可以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纯化后得到的单一纯净形式的藁本内酯外,允许采用在含有上述所说相当比例量的藁本内酯的同时,还含有主要存在于其提取物中的蛇床内酯(川芎内酯)、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及其它苯酞类化合物和/或其它挥发油成分的混合物。试验显示,在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采用以含有所说相当比例量藁本内酯的川芎挥发油提取物进行替换,一般不会对药物有效成分的药效作用有明显的干扰或不利影响。
由此可以理解,本申请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说的有效药物成分,除可以采用其单一纯净化合物的组成形式外,根据其来源、方式和/或不同制剂及其过程、以及综合成本考虑等不同需要,可以允许含有其它无法避免的杂质和/或不会对所说有效成分的药效作用造成干扰和/或不利影响的成分。
除上述分别以藁本内酯或川芎挥发油与石菖蒲挥发油配制方式外,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另一制备方法是以川芎和石菖蒲混合药材粗粉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试验结果表明川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收率约为3%,其中的藁本内酯含量约为25%,石菖蒲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收率约为3%。因此,以川芎/石菖蒲药材重量比为4/1~4/10的混合药材粗粉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可得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体方法为川芎和石菖蒲粉碎过20目筛,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逆流萃取、分离,萃取压力8~40Mpa,温度30~60℃,川芎和石菖蒲物料用量与二氧化碳每小时循环用量的重量配比为1∶5~1∶30,萃取时间1~6小时;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萃取操作,所获富含川芎和石菖蒲挥发油的二氧化碳由萃取器引入分离器进行减压分离,即得川芎挥发油和石菖挥发油,平均收率约为3%。
以上述的两基本有效药用成分藁本内酯和石菖蒲挥发油,以及进一步可同时含有的冰片和/或麝香等有效成分,与药物中可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按相应的制药方法和工艺加工处理,即可制成为相应的口服型、注射型或其它可用形式的药物制剂。例如,与在口服制剂中可以被接受的崩解剂、赋形剂、润滑剂、粘合剂、填充剂等常用的辅助添加成份混合后,按相应的常规工艺方法处理,即可制成为片剂、滴丸剂、胶囊剂或适当形式的缓释剂、控释剂等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与常用的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等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稀释剂、稳定剂、增稠剂等混合,按相应的常规工艺方法处理,即可制成为乳剂、喷雾剂、滴鼻剂、气雾剂等相应的药物制剂。按注射药物制剂中允许使用的适当溶剂和附加剂配合及相应的工艺操作处理后,可以制备成相应的乳剂或粉针等肌肉或静脉形式的注射制剂药物。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分别由川芎挥发油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藁本内酯纯品,由石菖蒲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石菖蒲挥发油。取藁本内酯2g、石菖蒲挥发油10g(其中含β-细辛醚39.6%),加注射用大豆油120g,作为油相预热至55℃,备用。另取注射用大豆磷脂12g,加注射用水500ml分散,再加入注射用甘油25g,搅拌使溶解,加热至55℃,并继续搅拌,同时缓慢加入油相,高速均质6分钟制得初乳,将初乳过高压乳匀机循环4次,即得亚微乳。低速搅拌下将亚微乳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过滤、分装,灭菌,即得乳剂型注射液。
实施例2分别由川芎药材经水蒸气蒸馏方式得到川芎挥发油;由石菖蒲药材经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石菖蒲挥发油。取川芎挥发油6g(含藁本内酯35.1%)、石菖蒲挥发油20g(其中含β-细辛醚53.1%),加入到PEG-6000熔融液中,搅拌混匀,在滴丸机中制成5000粒滴丸,即为所述的丸剂型药物。
实施例3取藁本内酯15g、石菖蒲挥发油15g,加入大豆油40g,作为油相备用。取蛋黄卵磷脂3g、甘油12g、西黄芪胶5g、尼泊金乙酯0.5g和食用香精适量,加蒸馏水250ml,搅拌使溶解,加热至70℃,并继续搅拌,同时缓慢加入油相,高速均质8分钟制得初乳,将初乳过高压乳匀机循环6次,在低速搅拌下加蒸馏水至500ml,过滤、分装,置专用滴鼻瓶中或喷雾瓶中,即得滴鼻剂和喷雾剂。
实施例4取人工麝香20g,微粉化,加入由川芎药材经超临界CO2萃取方式得到的川芎挥发油10g(其中含藁本内酯25.6%)、石菖蒲挥发油40g、冰片80g、和大豆油1050g,乳化均质制成药液备用。按体积比3∶1.2∶3取药用明胶、甘油和水,制成囊材后,将上述备用药液和囊材在常规制剂使用的软胶囊压制机上压制成软胶囊4000粒,即为所述的胶囊剂。
实施例5将川芎/石菖蒲重量比为2∶1的生药原料粉碎分级过筛,取20~80目粗粉100kg,超临界流体CO2循环逆流萃取和分离,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萃取剂CO2用量1000公斤/时,萃取时间2小时,分离器解析压力10Mpa,解析温度40℃,获得川芎和石菖蒲挥发油3.1kg。按体积比3∶1.2∶3取药用明胶、甘油和水,制成囊材后,将上述挥发油和囊材在常规制剂使用的软胶囊压制机上压制成软胶囊,0.3g/粒,即为所述的胶囊剂。
在上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选择相应的参数条件,可以制备得到不同比例的川芎和石菖蒲挥发油提取物。
对本发明上述形式药物组合物的试验药物进行了以下的相关药效学试验。
一、对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1、药物配制藁本内酯(由川芎挥发油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一纯品),石菖蒲挥发油(由石菖蒲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含β-细辛醚39.6%)。将其用4%Tween-80混匀,再用纯净水配制成如表1所示浓度形式的试验药物。
2、试验方法SD大鼠,雌雄混用,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模型组(II)、给以不同组成比例形式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的试验药物组(III~XIII),每组30只。各试验药物组按表1方式灌胃分别给予相应比例的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悬浊液10ml·kg-1·d-1,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4% Tween 80的纯净水10ml·kg-1·d-1,连续给予7天,末次给药后2小时按下述方法进行手术。
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颈正中切口,分离并结扎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分离右侧颈内动脉,沿颈内动脉向下分离翼颚动脉,根部结扎该分枝。在颈内动脉近端备线、远端放置动脉夹,颈总动脉分叉处切口,插入4-0尼龙线,其深度为17~20mm,栓线进入颈内动脉,入颅至大脑前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所有血流来源。撤掉动脉夹,扎紧备线,外留1cm长线头,缝合皮肤。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勿需再次麻醉和切开皮肤,轻轻提拉所留线头至有阻力时提示尼龙线头端已至颈总动脉切口处,使血流再通。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上。
存活鼠再灌注24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进行行为评分。参考Zea Longa的五分制评分标准0分,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然后快速断头取实验鼠大脑,一部分分别称量左、右大脑半球湿重,置160℃烤箱内24小时后称干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另一部分在前连合平面切下厚约2mm冠状脑片,立刻置于2%TTC溶液中,37℃孵育30分钟。梗塞区呈现白色,非梗塞区呈现红色。数码相机拍摄记录,用Medbrain2.0软件(南京美易科技公司)测出脑片总体积及梗塞区体积,并计算梗塞区占整个脑组织的百分比(%);再有一部分作组织形态学观察脑组织经固定后,冠状切取大脑,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检验。
3、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观察大鼠行为、脑梗塞体积、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观察时间为再灌注24小时。
4、试验结果(1)对行为的影响假手术组大鼠均无异常行为,神经行为评分为0;模型组大鼠出现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向外侧转圈或向对侧倾倒的神经损伤症状,行为评分<p>处方1高剂量组生物碱∶葛根素(1∶1)4mg/100g;中剂量组生物碱∶葛根素(1∶1)2mg/100g;低剂量组生物碱∶葛根素(1∶1)1mg/100g;处方2生物碱∶葛根素(1∶2)2mg/100g;处方3生物碱∶葛根素(2∶1)2mg/100g;试验结果及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见下表13。
表13 川芎总生物碱和葛根总黄酮不同配比及用量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流变性的影响(X±s)

注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从表13可见,模型组大鼠血流变性各指标与空白组指标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其中全血粘度(切变率1/200s),全血粘度(切变率1/30s)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血瘀”证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在试验给药剂量下,川芎总生物碱提取物和葛根总黄酮提取物对“血瘀”证大鼠全血粘胞和神经纤维的损伤,且优于相同剂量单一组分形式的藁本内酯和石菖蒲挥发油,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优选的比例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为1/5~10(VII组~IX组)。此外,表1的结果还清楚显示,以含有相当比例量藁本内酯的川芎挥发油作为有效药物成分,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药效作用不会产生干扰或不利影响。
二、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1、药物配制试验药物用4% Tween-80混匀,再用纯净水配制成所需浓度(表2)。
2、实验方法取ICR小鼠80只,体重为18-22g,随机分为模型组(I)和给以上述药物的试验药物组(II~IX),每组10只,雌雄各半。于实验前6天,II~IX组按表2灌胃给予试验药物悬浊液10ml·kg-1·d-1,I组灌胃给予4% Tween 80的纯净水10ml·kg-1·d-1,第7天最后一次给药后30分钟,将小鼠置于装有25g钠石灰的60ml密闭广口瓶中,记录小鼠的死亡时间。
3、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观察小鼠在缺氧环境下生存的时间。
表2 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注a为藁本内酯,b为石菖蒲挥发油,c为冰片,d为人工麝香,▲为含有相当比例量藁本内酯的川芎挥发油;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表2的结果进一步显示,本发明试验药物组(II~V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01),且优于相同剂量单独使用形式的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冰片和麝香,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表2的结果同样清楚显示,以含有相当比例量藁本内酯成分的川芎挥发油提取物作为有效药物成分,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药效作用不会产生干扰或不利影响。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有效药用成分组成形式的药物组合物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抗缺氧作用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中有效药用成分的单独作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具有令人满意的开发前景和价值。
权利要求
1.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基本有效药用成分为藁本内酯和石菖蒲挥发油,以及还可以含有的冰片和麝香,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所说有效药用成分中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量份比例为1/0.5~20,冰片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的0~300%,麝香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0~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药物成分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量份比例为1/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药物成分中的藁本内酯为含有所说相当比例量的藁本内酯的川芎挥发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药物成分中冰片的重量优选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的100~2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说有效药物成分中麝香的重量优选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的10~50%。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为口服剂、注射剂、滴鼻剂、喷雾剂或气雾剂中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基本有效药用成分为藁本内酯和石菖蒲挥发油,以及还可以含有的冰片和麝香,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有效药用成分中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的重量份比例为1/0.5~20,冰片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的0~300%,麝香的重量份比例为石菖蒲挥发油重量0~100%。试验表明,上述两基本有效药用成分的组合,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抗缺氧作用方面可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明显优于其中有效药用成分的单独作用;进一步加用冰片、麝香成分后,同样优于相同剂量单独使用形式的藁本内酯、石菖蒲挥发油、冰片和麝香,也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55GK1857534SQ20061002050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易进海, 陈燕, 刘云华, 刘玉红, 黄志芳 申请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