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77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有效成份的提取,尤其涉及一种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玄参科植物地黄(Rehamnnia glutinosa Libosch)是公知的中药材,常与其它中药材配伍治疗肾功能疾病,例如经方《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地黄都是起主要作用的“君”药。依照传统,地黄是以它的块根入药,其叶则废弃不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叶/茎叶中所含主要成分是地黄叶总苷,而地黄的块根不含地黄叶总苷,地黄叶总苷具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可用于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证,在中药材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地黄资源,挖掘地黄叶的药用价值,使其物尽其用。目前尚无用地黄叶提取有效成分地黄叶总苷作为药用或其它用途。发明目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效成分地黄叶总苷的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黄叶提取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地黄叶总苷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本发明的地黄叶提取物,该提取物含有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地黄叶总苷的主要成分是麦角甾苷类,其干品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的含量≥50%,麦角甾苷的含量≥25%。
本发明地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采取如下步骤①.将地黄叶/茎叶直接或粉碎后,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法,得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过滤,回收溶剂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1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1~6倍量的水洗脱吸附树脂柱,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1~6倍量的浓度为20~96%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1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至流出的液体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1~3倍量的浓度为10~20%的乙醇洗脱,弃去乙醇洗脱液,继以树脂柱体积1~6倍量浓度为60~96%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浸膏。
⑤.将浸膏干燥,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固体。
上述步骤①所述的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中,溶剂在50~100℃条件下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提取液。溶剂选用(a).水、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溶剂;或者(b).水或甲醇或乙醇与醋酸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的一种,其用量体积比为,浓度30~96%乙醇或浓度30~96%甲醇或水∶醋酸=80~99.99∶20~0.01(V∶V);或者(c).在上述(a)、(b)中任意两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剂。所述溶剂优选乙醇。
上述步骤③所述乙醇中含有0.01~10%的醋酸(V∶V);步骤③所述的吸附树脂柱采用D201、D101、H103、X-5、NKA-II等大孔吸附树脂柱中的一种。
上述步骤④所述的吸附树脂柱采用SP825、HP-20型等大孔吸附树脂柱中的一种。
上述步骤⑤浸膏干燥方法可以是低温干燥或者是喷雾干燥。
因地黄叶总苷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稳定,因此在本发明的提取溶剂中加入了醋酸,以提高其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保证产品收率和药物制剂的有效性。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地黄叶提取物,是一种组合物,除地黄叶总苷以外,还含有其它组分,但地黄叶总苷含量高,可达75%以上。该地黄叶总苷以干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50%;含麦角甾苷≥25%。
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叶总苷的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用于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证,症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痛、浮肿、疲倦乏力、口干咽燥、咽喉肿痛、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弱等。
上述地黄叶提取物的用途可用于制备治疗疾病的药物或制备保健食品。
上述地黄叶提取物的用途尤其是用于制备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该药物含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
上述用于制备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是用于治疗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功能疾病的药物。
上述用于制备保健食品,是用于制备免疫调节类和抗疲劳类的保健食品。
所述的保健食品,该保健食品中含有地黄叶提取物地黄叶总苷。
所制备的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该药物含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
所制备的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该药物是由地黄叶总苷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其地黄叶总苷、辅料或辅助性成分的重量配比组分为黄叶总苷1~100%,辅料(或辅助性成分)0~99%。
上述药剂可以是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
上述药物的剂型是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包括口服普通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颗粒剂、丸剂、散剂、合剂、糖浆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取、利用地黄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变废为宝,为地黄叶开辟了应用领域,充分利用地黄植物资源,缓解了供需矛盾。尤其是用该提取物地黄叶总苷制备的药物,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之功,特别适用于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证候者。本发明研制的以地黄叶总苷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经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五家临床单位对本药物其中的胶囊制剂进行的I、II、III期临床试验及药理毒理试验表明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之功,用于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证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实施例一①.将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干品经粉碎后,用50kg干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分别加入溶剂400L(第一次)、350L(第二次),溶剂采用浓度80%的乙醇(其中含体积0.5%的冰醋酸),80℃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滤过,取滤液在60~70℃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水洗脱树脂柱,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的1.5倍量的乙醇溶剂(浓度为50%的乙醇∶浓度为5%的冰醋酸=99.5∶0.5)洗脱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至流出的液体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浓度18%的稀乙醇洗脱树脂柱,弃去该乙醇洗脱液;继用树脂柱体积1.5倍量浓度95%的乙醇洗脱树脂柱,收集该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0(60~70℃)的浸膏。
⑤.将浸膏喷雾干燥成固体,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本品地黄叶总苷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C29H36015)计为58.5%;麦角甾苷(C29H36015)为27.3%。
取上述地黄叶总苷75g,粉碎成细粉,与124g淀粉混合均匀,加50%乙醇制粒,于50~60℃干燥,加入1g微粉硅胶,混均,灌装成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胶囊剂(含药量75mg/粒)。
实施例二①.将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干品经粉碎后,用50kg干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分别加入溶剂400L、350L溶剂,采用浓度80%的甲醇(其中含体积0.5%的冰醋酸),80℃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滤过,取滤液60~70℃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NKA-II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3倍量的水洗脱树脂柱。再用树脂柱体积的3倍量的乙醇溶剂(浓度为80%的乙醇∶浓度为5%的冰醋酸=99.5∶0.5)洗脱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出上清液,通过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直到水液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3倍量的浓度18%的稀乙醇洗脱树脂柱,弃去该乙醇洗脱液;继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浓度95%的乙醇洗脱树脂柱,收集该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60~70℃)的浸膏。
⑤.将浸膏50~65℃干燥成固体,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本品地黄叶总苷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C29H36015)计为62.8%;麦角甾苷(C29H36015)为30.4%。
取上述地黄叶总苷75g,粉碎成细粉,与124g淀粉混合均匀,加50%乙醇制粒,于50~60℃干燥,加入1g硬脂酸镁,混均,压制成1000片,即得药物片剂(含药量75mg/片)。
实施例三①.将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干品经粉碎后,用50kg干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分别加入400L、350L水(其中含体积0.5%的冰醋酸),75~85℃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滤过,取滤液60~70℃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X-5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水洗脱树脂柱。再用树脂柱体积的1.5倍量的乙醇溶剂(浓度为80%的乙醇∶浓度为5%的冰醋酸=99.5∶0.5)洗脱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出上清液,通过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直到水液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浓度18%的稀乙醇洗脱树脂柱,弃去该乙醇洗脱液;继用树脂柱体积1.5倍量浓度95%的乙醇洗脱树脂柱,收集该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60~70℃)的浸膏。
⑤.将浸膏50~65℃干燥成固体,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本品地黄叶总苷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C29H36015)计为50.7%;麦角甾苷(C29H36015)为25.2%。
取上述地黄叶总苷75g,粉碎成细粉,与3925g糊精混合均匀,加乙醇制粒,于50~60℃干燥,整粒,灌装成1000袋,即得药物颗粒剂(含药量75mg/袋)。
实施例四①.将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干品经粉碎后,用50kg干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分别加入溶剂400L、350L,溶剂采用浓度80%的乙醇(其中含体积1%的冰醋酸),80℃左右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滤过,取滤液60~70℃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D201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水洗脱树脂柱。再用树脂柱体积的2.5倍量的乙醇溶剂(浓度为70%的乙醇∶浓度为5%的冰醋酸=99.5∶0.5)洗脱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出上清液,通过SP825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直到水液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浓度18%的稀乙醇洗脱树脂柱,弃去该乙醇洗脱液;继用树脂柱体积1.5倍量浓度95%的乙醇洗脱树脂柱,收集该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60~70℃)的浸膏。
⑤.将浸膏50-65℃干燥成固体,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本品地黄叶总苷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C29H36015)计为56.2%;麦角甾苷(C29H36015)为28.6%。
取上述地黄叶总苷75g,粉碎成细粉,与200g蔗糖、70g糊精、2g甜菊素混合均匀,制粒、干燥,喷入含5ml薄荷油的乙醇溶液20ml,密闭2小时,加入硬脂酸镁和微粉硅胶各1.5g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药物含片(含药量75mg/片)。
实施例五
①.将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干品经粉碎后,用50kg干地黄叶(或地黄茎叶)分别加入溶剂400L、350L,溶剂采用浓度60%的乙醇(其中含体积0.5%的冰醋酸),85℃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提取液。
②.将提取液滤过,取滤液60~70℃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a。
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H103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水洗脱树脂柱。再用树脂柱体积的1.5倍量的乙醇溶剂(浓度为80%的乙醇∶浓度为5%的冰醋酸=99.5∶0.5)洗脱树脂柱,收集乙醇洗脱液,60~70℃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04(50~60℃)的浓缩液b。
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出上清液,通过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直到水液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的浓度18%的稀乙醇洗脱树脂柱,弃去该乙醇洗脱液;继用树脂柱体积2倍量浓度90%的乙醇洗脱树脂柱,收集该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3(60~70℃)的浸膏。
⑤.将浸膏50~65℃干燥成固体,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本品地黄叶总苷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麦角总甾苷(以麦角甾苷计C29H36015)计为52.6%;麦角甾苷(C29H36015)为26.3%。
取上述地黄叶总苷75g,粉碎成细粉,与200g蔗糖、72g糊精、1.5g桔子香精混匀,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和微粉硅胶各1.5g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药物咀嚼片(含药量75mg/片)。
实施例六取实施例一所得地黄叶总苷75g,与53.5g蔗糖、180g淀粉、混匀,制粒,干燥,得干颗粒;加入枸橼酸和碳酸氢钠各20g混匀,再加入1.5g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药物泡腾片(含药量75mg/片)。
实施例七取实施例一所得地黄叶总苷75g,与75g的助悬剂(氢化大豆油1份植物油4份)加入150g食用植物油中制成的混合物,用胶体磨研磨混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将该内容物用压制法制成1000粒软胶囊。该软胶囊囊壳用明胶∶甘油∶蒸馏水(重量比100∶35∶80)制成,即得药物软胶囊剂(含药量75mg/粒)。
实施例八取实施例一所得地黄叶总苷75g,加200ml纯化水溶解,过滤,加40%单糖浆ml,混匀,加纯化水稀释至1L,加入山梨酸钾混匀,灌装,灭菌,得药物合剂1000ml。
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①所用溶剂中,可以不含醋酸。
如需制成丸剂、散剂、糖浆剂、缓释片及控释片等其它剂型,其地黄叶总苷、辅料或辅助性成分的重量配比组分为地黄叶总苷10~70%,辅料或辅助性成分90~30%,按现有常规制剂方法,即制得。
实施例九地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步骤①中,提取液的提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法取地黄叶/茎叶(或粉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提取,收集提取液。其中萃取压力为38MPa,萃取温度为63℃,萃取流量为20L/h,分离压力为6.5MPa,分离温度为33℃。其他步骤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下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其他四家医院对本药物胶囊剂(实施例一)的I、II、III期临床试验及药理毒理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地黄叶提取物用于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的疗效显著性和用药安全性。
1.I期临床试验1.1试验目的选择健康志愿者,从绝对安全的初始剂量开始,考察正常人体对本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本药物的II期临床试验区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1.2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50mg、100mg、150mg、250mg、350mg、500mg等闪个剂量组,结果从最小剂量50mg到最大剂量500mg,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正常人体对该药物单次给药的耐受性较好。
1.3在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根据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结果,结合本药物所用原料的主要成分的临床应用,本胶囊剂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的给药方案确定为低剂量组口服,每次75mg,1日3次,连续给药7天;高剂量组口服,每次150mg,1日3次,连续给药7天。
连续性给药耐受性试验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正常人体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较好,临床使用比较安全。
2.II期临床试验2.1试验目的对该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了初步评价。
2.2试验的起止日期2003年4月-2004年2月2.3试验设计采取按试验中心分层、区段随机、双盲、平行阳性药对照设计。
2.4试验人群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及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
2.5给药方案试验组本药物胶囊剂,口服,1次2粒,1日2次。
对照组肾炎康胶囊,口服,1次2粒,1日2次。
2.6观察指标疗效性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1)尿蛋白;(2)尿红细胞;(3)肾功能。
2、次要指标中医气阴两虚证证候。
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便常规,ALT、BUN、Cr、电解质(K+、Na+、Cl-、Ca2+、P3+),心电图。
2.7疗程用药8周。
2.8受试者入组情况试验入组240例,剔除23例,剔除率9.58%,脱落12例,脱落率5.0%。符合方案集205例(试验组103例,对照组102例),符合全分析集239例(试验组119例,对照组120例),符合安全性分析集239例(试验组119例,对照组120例)。
2.9各组有效性分析研究结果2.9.1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14.56%,控显率为43.69%,总有效率75.73%;对照组分别为12.75%、33.34%、61.7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13.45%,控显率为42.02%,总有效率72.27%;对照组分别为10.83%、30.83%、59.1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9.1对蛋白尿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35.29%,控显率为58.82%,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分别为19.00%、41.00%、74.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31.36%,控显率为55.09%,总有效率83.90%;对照组分别为16.10%、38.98%、69.4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9.3对血尿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28.05%,控显率为69.21%,总有效率89.02%;对照组分别为29.63%、56.79%、76.5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28.57%,控显率为68.13%,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分别为27.59%、55.18%、75.8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9.4对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控显率为22.33%,总有效率90.29%;对照组分别为24.51%、76.4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控显率为22.69%,总有效率86.55%;对照组分别为24.16%、76.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9.5两组对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痛或口干咽燥,咽喉肿痛等气阴两虚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0各组安全性分析结果临床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试验药物对心、肝功能、造血系统、电解质有异常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
2.11结论
本药物及其原料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之功,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本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和血尿水平,能明显改善其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痛、浮肿等症状。该药物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的疗效优于肾炎康胶囊,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3、III期临床试验3.1试验目的对本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进一步评价。
3.2试验的起止日期2004年5月-2005年3月3.3试验设计采取按试验中心分层、区段随机、双盲、平行阳性药对照设计。
3.4试验人群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及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
3.5给药方案试验组本药物胶囊剂,口服,1次2粒,1日2次。
对照组肾炎康胶囊,口服,1次2粒,1日2次。
3.6观察指标疗效性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1)尿蛋白;(2)尿红细胞;(3)肾功能。
2、次要指标中医气阴两虚证证候。
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便常规,ALT、BUN、Cr、电解质(K+、Na+、Cl-、Ca2+、P3+),心电图。
3.7疗程用药8周。
3.8受试者入组情况试验入组480例,剔除23例,剔除率4.79%,脱落29例,脱落率6.04%。符合方案集428例(试验组320例,对照组108例),符合全分析集478例(试验组358例,对照组120例),符合安全性分析集478例(试验组358例,对照组120例)。
3.9各组有效性分析结果3.9.1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显率为42.00%,总有效率75.54%;对照组分别为29.63%、69.4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18.56%,控显率为42.07%,总有效率72.95%;对照组分别为16.81%、27.73%、65.5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9.2对蛋白尿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25.81%、控显率为54.84%,总有效率87.74%;对照组分别为19.63%、38.32%、72.9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率为24.34%,控显率为51.91%,总有效率82.12%;对照组分别为18.64%、35.59%、68.6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3.9.3对血尿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临床控显率为63.55%,总有效率81.33%;对照组分别为59.74%、85.7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临床控显率为59.60%,总有效率76.40%;对照组分别为57.14%、82.1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9.4对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比较PP分析,试验组控制率为1.88%,控显率为32.82%、总有效率为93.13%;对照组分别为1.85%、25.92%、88.8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FAS分析,试验组控制率为1.96%、控显率为31.29%、总有效率88.55%;对照组分别为1.67%、23.34%、85.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9.5两组对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痛,浮肿,口干咽燥,咽喉肿痛等气阴两虚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10各组安全性分析结果临床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试验药物对心、肝功能、造血系统、电解质有异常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
3.11结论
本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的疗效优于肾炎康胶囊,数据显示本药物胶囊剂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和血尿水平,能明显改善其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手足心热、腰痛、浮肿及口干咽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期临床试验结论与二期临床试验结论具有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本药物治疗慢性肾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药理毒理试验实验例1药效试验本药物胶囊剂是由原料药地黄叶总苷制成的制剂,地黄叶总苷以20-80mg/kg小鼠口服给药3周,20-40mg/kg大鼠口服给药16天,对小鼠和大鼠IgG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在明显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尿素氮、胆固醇和肌酐,在大鼠实验的形态学观察,地黄叶总苷可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伤(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纤维化样坏死,新月体形成等)及IgG在肾小球的沉积在大鼠C-BSA肾炎模型上,地黄叶总苷20-40mg/kg口服大鼠1个月,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明显降低尿蛋白、尿素氮、胆固醇和肌酐,形态学观察有明显改善(包括肾小球增大、系膜增生、小球内细胞增多等);亦可减少IgG和C3补体在肾小球的沉积。地黄叶总苷对肾炎的治疗作用与环磷酸胺10mg/kgip作用相似,但动物状态、存活率均优于环磷酸胺组。
地黄叶总苷20-40mg/kg口服3周,对被动Heymann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生化测定值及减少IgG及C3补体在肾小球的沉积方面与环磷酸胶10mg/kg组作用相近。在动物成活方面地黄叶总苷组明显优于环磷酸胺组。
地黄叶总苷20-40mg/kg口服可明显抑制小鼠抗体IgM的形成,5-20mg/kg口服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结果有可能部分解释其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机理。地黄叶总苷15-60mg/kg一次口服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以上结果为本药物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实验例2一般药理实验本药物胶囊剂由原料药地黄叶总苷制成的制剂,地黄叶总苷一次灌服60、30和15mg/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2、6和3倍),观察4小时对麻醉猫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和幅度无明显影响同样剂量对小鼠戊巴比妥阈下剂量的睡眠百分率、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以及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啊。
实验例3毒理试验3.1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本药物胶囊剂由原料药地黄叶总苷制成的制剂,地黄叶总苷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一日内连续灌胃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连续观察7天,未发现死亡。总给药量为16mg/kg(相当于生药1333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200倍。本实验为本药物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3.2长期毒性实验本药物胶囊剂由原料药地黄叶总苷制成的制剂,以地黄叶总苷250、100和40m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0、20、8倍)灌服给予大鼠,以200、100和40m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40、20、8倍)灌服给予犬,连续26周,大鼠停药后观察4周,犬停药后观察2周,对动物一般情况、体重均无明显的影响,血液学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尿液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心电图基本正常。三组大鼠体重增长及进食量与对照组(肾炎康胶囊)比无明显差异,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重要器官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实验表明,本药物在所试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黄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该提取物含有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地黄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地黄叶/茎叶直接或粉碎后,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溶剂在50~100℃条件下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提取液;②.将提取液过滤,回收溶媒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10的浓缩液a;③.将浓缩液a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吸附树脂柱,用树脂柱体积1~6倍量的水洗脱吸附树脂柱,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1~6倍量的浓度为20~96%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10的浓缩液b;④.将浓缩液b静置澄清,取上清液通过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至流出的液体近中性,弃去水液,再用树脂柱体积1-3倍量的浓度为10~20%的乙醇洗脱,弃去乙醇洗脱液,继以树脂柱体积1~6倍量浓度为60~96%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的浸膏,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浸膏;⑤.将浸膏干燥,即得产品地黄叶总苷固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黄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用(a).水、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者(b).水或甲醇或乙醇与醋酸组成的混合溶媒中的一种,其用量体积比,浓度30-96%乙醇或浓度30-96%甲醇或水∶醋酸=80~99.99∶20~0.01;或者(c).在(a)、(b)中任意两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所组成的混合溶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黄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乙醇中含有0.01~10%的醋酸(V∶V)。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黄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的提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法。
6.权利要求1所述地黄叶提取物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疾病的药物或用于制备保健食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地黄叶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
8.一种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含有有效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地黄叶总苷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是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合剂、糖浆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该提取物含有活性成分地黄叶总苷,制备方法包括①将地黄叶,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法,得提取液;②将提取液过滤,回收溶剂并浓缩;③将浓缩液静置,取上清液经吸附树脂柱,再用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并浓缩;④将浓缩液静置,取上清液经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吸附树脂柱至液体近中性,再用稀乙醇洗脱,弃洗脱液,继以乙醇洗脱,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浸膏;⑤将浸膏干燥为固相,得产品。该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疾病的药物或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尤其是用于制备主要治疗肾功能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经临床试验表明具有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摄精止血之功,用于蛋白尿、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属气阴两虚证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文档编号A61P13/12GK1947757SQ20061002187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6日
发明者边宝林, 杨建 , 何纬, 张祝君, 卿光明, 李彦, 胡德模 申请人: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