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2997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具体讲是一种以中草药为有效成分制备而成的中成药,药品名称为“消渴康颗粒”具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II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属于中药领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70年代末,我国14个省市30万人口调查发现,消渴(糖尿病)患病率仅为13.4‰。而80年代末,据北京、辽宁和山西三省市发现糖尿病患病率24.6‰;另据报道,中国60~70岁年龄段人群患病率由1981年的64‰,到1991年已上升到125‰,十年间增加了一倍。仅北京地区1990年抽样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3‰,近年又有上升趋势。据权威人士讲,保守的估计,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可达1000万以上。据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糖尿病协会报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迅速增加。东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大大增加。在这些地区,成年人口的20%受到这种疾病的侵袭,其中在某些地方,这个比例高达50%。报告说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一亿人即成年人口的6%患有糖尿病。在工业化国家糖尿病是第三大常见死亡因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分为三大类1、纯西药,该类药物以胰岛素和第二代的磺酰脲类药物优降糖为代表,优点是控制症状迅速,效果显著,但副作用明显,不但能损坏肝、肾功能,而且还会造成白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并能导致患者药物继发性的失效;2、中西结合类药物,这类药物以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中一消渴丸为代表,中一消渴丸的主要成分有黄芪,生地黄,天花粉和西药优降糖,该药具有滋阴养肾,益气生津和疗效快的特点,但每丸中仍然含有0.25mg的西药优降糖,因而还存在有损坏肝、肾功能和导致患者药物继发性失效的不足;3、纯中药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虽然有一些,如左归饮、六味地黄丸、人参糖肽注射液、愈三消胶囊、渴乐宁胶囊、芪蛭降糖胶囊、玉液消渴颗粒等,效果都不十分明显,患者还要依赖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对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作了详细记载。在历代医药论著中记载了数以百计的治疗消渴病的有效方药。因此,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研究开发对糖尿病疗效高、毒副反应小的中药及中药制剂,具有广阔的前景,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康系在安徽省老中医金树滋主任医师提供的临床验方基础上,应用现代工艺研制而成。金树滋系祖传八代儒医世家,根据传统医学理论,经数代临床实践摸索和总结出的专治糖尿病的本组方药石膏、知母、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丹参、泽泻、山茱萸、党参、五味子、枇杷叶。方中石膏、知母为君药。石膏性味辛、甘、大寒,为清解阳明气分实热之要药;知母入肺、胃、肾三经,解热除烦,止消渴烦逆,张仲景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同伍,即为清解阳明气分之实热而设,两者相伍,相得益彰。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为臣药,均是养阴清热、止渴生津之品、助石膏、知母清解胃热,生津止渴,且麦冬、生地黄、玄参为臣药,均是养阴清热、止渴生津之品、助石膏、知母清解胃热,生津止渴,且麦冬、生地黄、玄参等除入胃经外,尚入肺、肾经。泽泻、山茱萸、朱膝、丹参、党参、五味子、枇杷叶为佐使药。泽泻、山茱萸两味,一泻一补,泻肾经之邪火,涩肾之精气。朱膝性善下行,走而能补,与丹参相合活血通经,取推陈出新之意。又消渴病人多为久病而中气虚弱,方中配以党参、五味子、枇杷叶,扶正而敛肺肾之精气,和胃而降气。本方诸药相合,共奏养阴清热,生津止渴之效,以达清肺胃热,养胃肾阴之功效,且能推陈出新,和胃扶正敛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血糖显著,对患者健康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消渴(糖尿病)药物的制备方法。
石膏199-399份知母60-260份生地黄100-300份 麦冬60-260份天花粉139-339份 玉竹100-300份玄参60-260份 牛膝19-219份丹参100-300份泽泻60-260份党参60-260份 山茱萸60-260份枇杷叶19-219份南五味子9-189份制备这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各组份的优选重量份数范围是石膏249-349份 知母110-210份生地黄150-250份 麦冬110-210份天花粉189-289份 玉竹150-250份玄参110-210份 牛膝69-169份丹参150-250份 泽泻110-210份党参110-210份 山茱萸110-210份枇杷叶69-169份南五味子49-149份制备这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各组份的最佳重量份数是石膏299份知母160份生地黄200份 麦冬160份天花粉239份 玉竹200份玄参160份 牛膝119份丹参200份 泽泻160份党参160份 山茱萸160份枇杷叶119份 南五味子99份这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消渴康的提取工艺,系根据处方中各药味所含有效成分,运用三种提取方法A、石膏主含硫酸钙及部分微量元素,知母主含皂甙类等水溶性成分,二者为君药,采用水煎法提取;B、丹参、山茱萸、五味子三味,因需兼顾其所含脂溶性有效成分,故用70%酒精提取;C、生地黄等九味,因主含皂甙、环烯醚萜甙等水溶性成分,为减少服用量,故用水煎醇沉法提取。在对提取和制备分别作了正交优选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较合理的制备工艺。
(1)石膏299份、知母160份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
(2)丹参200份、南五味子99份、山茱萸160份用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
(3)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
(4)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7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适量辅料,制成药典制剂定义中规定的相适宜的剂型,其中包括颗粒剂(包括泡腾颗粒)、片剂(包括分散片)、胶囊剂(包括软胶囊)、滴丸、丸剂、散剂、锭剂、茶剂等口服制剂。
根据制备工艺及处方中各药味所含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消渴康的理化性质试验,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质量标准。确定以知母、丹参、山茱萸、五味子及牛膝的TLC分析,作为本品的鉴别项目,以知母中知母皂甙的水解产物菝葜皂甙元作为本品的定量指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用以控制本品的制备工艺及产品质量。
主要药效学试验对四氧嘧喧性高血糖大鼠,ig给药10天,与水组比较,消渴康13.34生药/kg组(相当于临床量20倍)及6.67g生药/kg(相当于临床量10倍)组,其P均<0.01;3.33g生药/kg(相当于临床量5倍)组,P<0.05。对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兔,ig给药8天,与水组比较,消渴康13.34g生药/kg组及6.67g生药/kg组,其P均<0.05。在大鼠糖耐量试验中,给G、S前后自身比较,消渴康13.34g组在1小时和2小时均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该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上升趋势。6.67g组在1小时时有降血糖作用。另外,实验结果还表明,消渴康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对肾上腺素型高血糖大鼠,ig给药20天,三个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影响。对肾上腺素型高血糖大鼠,ig给药20天,三个剂量组均未见明显降血糖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采用ig给药途径,剂量220g生药/kg,相当于临床量328倍,一日内ig三次,观察7天,试验小鼠全部存活;采用ip给药途径,LD50为54.20g生药/kg,95%平均可信限为54.20g±4.84g生药/kg。
长期毒性试验用大鼠作试验,观察6个月,消渴康大剂量组(36.66g生药/kg,相当临床量55倍)及小剂量组(8.00g生药/kg,相当临床量12倍),在6个月内无一大鼠死亡,且其体重、神态、毛色、烘尿等均未见异常。6个月后,测体重ECG、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像及钾钠氯离子,各组均在正常范围;胰腺等主要脏器经病理解剖,肉眼及光镜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药制成的石 膏199-399份知 母60-260份生地黄100-300份麦 冬60-260份 天花粉139-339份 玉 竹100-300份玄 参60-260份 牛 膝19-219份丹 参100-300份泽 泻60-260份 党 参60-260份山茱萸60-260份枇杷叶19-219份 南五味子9-18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范围的药物组成石 膏249-349份知 母110-210份生地黄150-250份麦 冬110-210份天花粉189-289份玉 竹150-250份玄 参110-210份牛 膝69-169份 丹 参150-250份泽 泻110-210份党 参110-210份山茱萸110-210份枇杷叶69-169份 南五味子49-14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其特征是各组份的重量份数是石 膏299份知 母160份 生地黄200份麦 冬160份天花粉239份 玉 竹200份玄 参160份牛 膝119份 丹 参200份泽 泻160份党 参160份 山茱萸160份枇杷叶119份南五味子9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是(1)石膏299份、知母160份加水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2)丹参200份、南五味子99份、山茱萸160份用70%乙醇回流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3)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玉竹、玄参、牛膝、泽泻、党参、枇杷叶九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1~1.12(70℃)的清膏,冷至室温,加入乙醇至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28(70℃)的清膏备用。(4)合并以上三种清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7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适量辅料,制成药典制剂定义中规定的相适宜的剂型,其中包括颗粒剂(包括泡腾颗粒)、片剂(包括分散片)、胶囊剂(包括软胶囊)、滴丸、丸剂、散剂、锭剂、茶剂等口服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消渴康”以中医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为主要治疗原则,提供了一种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将中医治疗阴虚热盛的方法与药物有机的结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这种药物组合物,其生药组成比例(重量/重量)包括石膏299份、知母160份、生地黄200份、麦冬160份、天花粉239份、玉竹200份、玄参160份、牛膝119份、丹参200份、泽泻160份、党参160份、山茱萸160份、枇杷叶119份、南五味子99份,经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药理室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消渴康”的颗粒剂(商品名称为消渴康颗粒)治疗性给药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临床治疗消渴(糖尿病)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GK101041010SQ20061004196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2日
发明者王昕 申请人:陕西唐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