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13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过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便稀,有时有少量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见白色或淡黄色小块。严重者粪块消失而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发热。由于小儿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西医的治疗原则是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良好的护理。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也有不少临床医生试用中药粉剂给予肚脐外敷,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制作而成的两种制剂1、汤剂黄芪2、肉桂2、丁香2、小茴香2、马齿苋5水煎服 每日2次(可加蜂蜜少量调味)。
2、肚脐外敷剂黄芪5、肉桂3、丁香5、小茴香5、马齿苋(干)5上述中药粉碎装入布袋中将其固定对准在病儿的肚脐。3日更换一剂。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1、有效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高达93.66%。
2、给药方便。
3、纯中药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作而成,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补气升阳用治气虚,食少,便溏等证。本品含糖类、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肉桂温中补阳、祛寒止痛用治小腹冷,脾肾阳虚腹痛泄泻。肉桂主要含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有扩张血管作用,增强血液循环。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丁香温中降逆、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含挥发油为丁香油。其浸出液能显著增加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对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小茴香行气止痛、和胃、温肾暖肝 主治寒疝腹痛、食少吐泻。主要挥发油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柠檬烯,对肠蠕动有促进作用,对豚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真菌孢子、球菌、杆菌有灭菌作用。
马齿苋清热止痢 马齿苋茎叶含烟酸、皂甙、鞣质、尿素等,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伤寒等有较好的效果。体外实验,马齿苋对各型痢疾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报道,马齿苋对多种细菌性痢疾及化脓性疾患,皆有良好效果。
目前认为小儿腹泻病因是体质因素、感染因素、消化功能紊乱等多方面的引起的。治疗包括饮食疗法及液体疗法。而中医认为“泄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健则消化正常。若饮食失节、冷暖失调,或感受外邪,致使脾胃运化失常,而成泄泻。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配方中补气温中升阳的黄芪、肉桂为主药,以期达到抗菌、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肠痉挛的主要目的。同时丁香、小茴香温中止泄,解除平滑肌痉挛。马齿苋清热杀菌。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于2004-2005年在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进行了如下临床实验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共实验小儿腹泻病儿124例,其中男73例,女51例。年龄6个月-18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病例分组取63例,配以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其它61例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观察时间具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采用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一般为4-6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思密达口服,<1岁1克每日3次;<2岁1.5克每日3次;>2岁3克每日3次;怀疑轮状病毒感染的配与病毒唑10-15毫克/公斤/日,静脉滴注。如果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的均给与补充水、电解质。
1.3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有效大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改善;无效治疗后原有腹泻症状无改善。
2.结果治疗组63例小儿腹泻的病人治疗后观察,结果为显效率79.37%(50例),有效率14.29%(9例),无效率6.35%(4例)。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68%(均p<0.01)(见下表)。治疗组中,应用发明药物进行治疗一般36小时就可以见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开始由水样变成糊状直至成形。患儿无明显不适。


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上述实验证明本发明对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很好,口服中药剂量很少,且可加蜂蜜少量调味;外敷中药药袋,患儿无任何不适,不影响患儿的生活起居。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药物作详细说明1、内服汤剂取黄芪2、肉桂2、丁香2、小茴香2、马齿苋5 用水煎煮,先后煮2次,首次开锅20分钟,第2次开锅15分钟即可,2次的煎液兑在一起,共40毫升,装瓶冷藏备用。服时每次3-5毫升,每日2次(可加蜂蜜少量调味),共服3-5天。
2、肚脐外敷剂取黄芪5、肉桂3、丁香5、小茴香5、马齿苋(干)5上述中药粉碎装入布袋中(上述量为1包剂量)将其固定对准在病儿的肚脐。3日更换一剂,共佩带2包。
上述两种方法同时结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下面为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具体病例例1、孙某某,男,7个月。因腹泻3天于2004年8月18日来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查体T 37.3℃精神可,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软,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大便常规检查示水样便,有脂肪颗粒,无红细胞。诊断小儿腹泻。应用本发明方法治疗共5天,病人痊愈。
例2、洪某,女,11个月。因腹泻2天于2005年10月23日来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查体T 37.3℃精神可,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软,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大便常规检查示稀糊状大便,有脂肪颗粒,无红细胞。诊断小儿腹泻。应用本发明方法治疗共5天,病人痊愈。
权利要求
1.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制作而成的两种制剂(1)、汤剂黄芪2、肉桂2、丁香2、小茴香2、马齿苋5 水煎服 每日2次(可加蜂蜜少量调味)。(2)、肚脐外敷剂黄芪5、肉桂3、丁香5、小茴香5、马齿苋(干)5上述中药粉碎装入布袋中将其固定对准在病儿的肚脐。3日更换一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汤剂和肚脐外敷剂同时联合应用。
全文摘要
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是一种纯中药制作而成的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制剂。包括由中药制作而成的汤剂和肚脐外敷剂两种制剂。其有益效果是1.取材方便。2.给药方便。3.无须特殊原料。本发明有效治疗小儿腹泻,为纯中药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本发明用于中药领域治疗小儿腹泻。
文档编号A61P1/12GK101023988SQ200610042469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史静, 陈新 申请人:史静, 陈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