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8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可对受检眼投影对准光束(alignment beam),且基于此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subject′s eye)的反射光束的状态,调节对受检眼进行摄影的摄影光学系统相对于受检眼的位置。
背景技术
先前,例如众所周知的有一种眼底摄影机(fundus camera),其对受检眼的角膜投影对准光束,且通过该对准光束的来自角膜的反射光束形成对准图像(alignment image)、即亮点图像,且进行受检眼与对该受检眼进行摄影之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11-4808号公报)。
上述眼底摄影机,当完成摄影光学系统对受检眼的对准之后,使摄影光学系统对受检眼的眼底进行聚焦(focus),并进行眼底摄影。
然而,虽然受检者面部与摄影机主体相对,但是受检眼因斜位等将会成为相对摄影机主体实质上倾斜的状态,即使从受检眼到摄影机主体的工作距离(working distance)(动作距离)适当,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亦不会与受检眼的光轴一致,对准光束将会从倾斜方向入射到受检眼的角膜。在此情形时,存在以下问题,亦即,由对准光束导致产生眩光(flare),且此眩光影响眼底图像。
而且,如果受检眼的角膜因角膜疾患等导致变形,则在对准光束由角膜反射时会产生眩光,且此眩光将会对眼底图像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在受检眼的瞳孔小于正常人瞳孔的情形时,即使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亦会因受检眼的虹膜(iris)而遮断对准光束,并在眼底图像周边部产生眩光。上述眩光产生于眼底图像的情形时,存在无法诊断眼底疾患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即使在眼底图像产生眩光,亦可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而不会影响疾患部的诊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眼科装置包括摄影光学系统,可对受检眼进行摄影且获得受检眼的图像;驱动装置,对受检眼三维驱动摄影光学系统;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对受检眼投影对准光束;以及控制装置,基于经投影的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的状态,而控制驱动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以便在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产生眩光时,使摄影光学系统在此眩光减少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此结构,因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以便在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产生眩光时,使摄影光学系统在眩光减少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即使眼底图像产生眩光,也可实现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而不会影响疾患部的诊断。


图1A是从左侧面观察本发明眼科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从右侧面观察本发明眼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眼科装置的摄影光学系统等的一实施例的系统图。
图3是表示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眼科装置中的控制装置与其他零件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图2所示的2孔光圈的平面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半透镜(half mirror)的透过特性的图表。
图6A是表示在从受检眼到主体的工作距离适当的情形时,使用眼科装置所观察的眼底图像的平面图。
图6B是表示在从受检眼到主体的动作距离不适当的情形时,使用眼科装置所观察的眼底图像的平面图。
图7A是表示在受检眼的光轴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的情形时,对准图像在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上形成于眼底共轭平面(conjugate plane)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B是表示相对受检眼的光轴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特定角度的情形时,对准图像从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上偏离且形成于眼底共轭平面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眼底图像疾患部与眩光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指定在图8的眼底图像上的眩光产生位置的操作开关说明图。
图10是全景(panorama)眼底图像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指定构筑图10的全景眼底图像时的眩光产生位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的眼科装置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眼科装置中控制装置与其他零件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眼科装置的产生眩光的其他条件的全景眼底图像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图1A以及图1B,表示本发明的眼科装置。此眼科装置具有固定台70;可前后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此固定台70上的可动台71;以及移动自如地保持在此可动台71上且以使可动台71前后左右地移动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操纵杆(joy stick)72。在此操纵杆72顶部安装摄影开关73。
在可动台71上设置支臂(arm)74,此支臂74在前后方向延伸。此支臂74设置为可通过操纵杆72的操作等,且通过未图示的脉冲马达(pulsemotor)等驱动机构而上下移动。
眼科装置更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支臂74前端部的支承轴75;通过未图示的齿轮旋转此支承轴75的水平旋转马达76;以及固定在支承轴75上部的水平旋转构件77。
在该水平旋转构件77中,如图1B所示固定有呈圆弧状延伸并将其凸面78a配置在下侧的导向臂78。在此导向臂78的凸面78a上设置齿条(未图示)。
眼科装置更具有主体79,此主体79,以可通过图1B所示的托架80沿导向臂78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导向臂上。在此托架80上设置旋转操作旋钮81,此旋转操作旋钮81中一体的设置有与设置在导向臂78的凸面78a上的齿条齿合的齿轮82。此齿轮82可由倾斜马达(tilt motor)83驱动。
根据上述结构,主体79可通过包括水平旋转用马达76、倾斜马达83等的驱动装置而进行前后方向移动、左右方向移动、水平摇动以及倾斜移动。换言之,主体79可进行三维移动。
另外,省略图示,设置有平衡机构,该平衡机构支撑主体79以较轻微的力即可使其上下移动。作为此平衡机构可采用众所周知的机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主体79内,如图2所示内置有对受检眼E进行摄影并获得其图像的摄影光学装置。
此摄影光学装置,如图2所示具有照明光学系统30;摄影光学系统31及48;对准视标投影系统56;以及固定视标投影光学系统100。
照明光学系统30具有观察光源1;聚光透镜(condenser lens)2;分色镜(dichroic mirror)3;环状光阑(ring slit)板4;中继透镜(relaylens)5;物镜(field.lens)41;以及穿孔镜(perforated mirror)42。
来自观察光源1的照明光束经过聚光透镜2、以及具有可见光透过红外线的反射特性的分色镜3,而被导入到环状光阑板4的环状开口部4a,且穿过此环状开口部4a的照明光通过中继透镜5在穿孔镜42附近暂时成像。
照明光学系统30具有配置在分色镜3背面的摄影光源19以及聚光透镜20。
对受检眼进行摄影的情形时摄影光源19发光。来自该摄影光源19的摄影光,将会透过聚光透镜20、分色镜3而与观察光源1的照明光同样在穿孔镜42附近暂时成像。
一个的摄影光学系统31具有物镜41、穿孔镜42、用于使下述对准光束反射的半透镜43、聚焦透镜44、成像透镜45、以及折叠镜(flip-upmirror)47。另一个摄影光学系统48具有折叠镜47、分色镜50、电视中继透镜(television relay lens)51,且与具有作为摄像元件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电视摄影机52、及电视监视器53一起构成观察系统。
来自眼底Ef的反射光,被导入物镜41,且通过该物镜41在与眼底Ef共轭的眼底共轭平面R上暂时成像后,穿过穿孔镜的孔部42a,透过半透镜43并通过聚焦透镜44、成像透镜45被导入折叠镜47。其次,形成此眼底图像的反射光束通过折叠镜47在场透镜(field lens)49的配设位置R’重新成像。经过此重新成像之反射光束通过分色镜50、电视中继透镜51而显像(image receiving)在电视摄影机52,且将眼底图像54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另外,49a是场透镜49的成像面,49’是与成像面49a邻接的视场光阑(field stop)。
在摄影光学系统31中,在折叠镜47与场透镜49的共轭位置上设置胶卷55,进行摄影时摄影光源19发光的同时折叠镜47脱离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程,且眼底图像54将会成像并记录在胶卷55上。
对准视标投影系统56具有作为对准光源的LED(发光二级管,light-emitting diode)57、导光管58、反射镜60、中继透镜61、以及半透镜43。LED57具有射出中心波长为760nm的近红外线的特性。导光管58的射出端(对准视标)58a配置为位于中继透镜61的光轴O(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上。
在中继透镜61与反射镜60之间配设2孔光圈59。2孔光圈59,如图4所示具有一对孔部59a、59b。此孔部59a、59b形成在与光轴O对称的位置上,此2孔光圈59以接近中继透镜61的方式而配置。
从导光管58的射出端58a射出的对准光束由反射镜60反射并被导入2孔光圈59的孔部59a、59b。穿过此孔部59a、59b的对准光束被导入到中继透镜61。穿过中继透镜61的对准光束由半透镜43反射向穿孔镜42。中继透镜61使导光管58的射出端58a在穿孔镜42的孔部42a的中央位置(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上的位置)X上暂时中间成像。半透镜43如图5所示具有使波长760nm的光束约透过一半,且使此以外波长范围的光束大致100%透过的透过特性T。因此,可抑制由此半透镜43的存在导致来自眼底Ef的反射光束光量的降低。
一对对准光束通过物镜41导入到受检眼E的角膜C,该对准光束形成有在穿孔镜42的孔部42a中央位置X所形成的对准视标58a。此处,在从受检眼E到主体79的工作距离W以及上下左右方向位置适当时,通过来自射出端58a的一对对准光束使对准图像成像投影在角膜C的顶点Cf与角膜曲率中心Cr的中间位置Cc处。另外,在从受检眼E到主体的工作距离W偏离适当位置时,将基于一对对准光束的对准图像以角膜C中间位置Cc为界进行分离并投影。
由角膜C反射的对准光束的反射光束在工作距离W适当时,通过物镜41成像在眼底共轭平面R上。在此眼底共轭平面R上成像的反射光束,穿过孔部42a,与形成眼底图像54的反射光束同样显像在电视摄影机52上,并如图6A所示对准图像(射出端58a的图像)58’与眼底图像54一起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
另外,在工作距离W偏离适当位置时,如图6B所示对准图像(射出端58a的图像)58’分离且显示在电视监视器(tv monitor)53上。检测者可以目视辨认基于此对准光束的对准图像58’的一致、分离,由此调整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
在分色镜50的背面设置固定视标投影光学系统100。该固定视标投影光学系统100包括受检眼E的视线诱导用固视光源101、作为固定视标的光圈102、以及固定视标投影透镜103。固定视标通过投影光学系统30的各光学系统要素投影到受检眼E的眼底Ef。设置多数个(例如5个)固视光源101,其中1个用于眼底中央摄影,剩余4个用于眼底周边部摄影。图2中,表示2个眼底周边部摄影用固视光源101,且剩余2个眼底周边部摄影用固视光源101配置在与纸面直交的方向上,故而省略图示。
当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时,使眼底中央部摄影用固视光源101点灯且将固定视标提示给受检眼E。当对右、左、上、下等眼底周边部进行摄影时,根据所欲摄影的眼底周边部的摄影而使与此相对应的固视光源101点灯并将该固定视标提示给受检眼E。
另外,在电视监视器53上的画面中央位置合成显示有用以判断瞳孔打开时情况的I比例I(参照图8)。此I比例I亦可用作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时的对准图像基准位置标记(mark)。
图2所示的观察光源1、摄影光源2、LED(对准光源)57、固视光源101,通过如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84控制点灯。另外,将由电视摄影机52摄影(摄像)的图像信号(影像信号)与来自摄影开关73的接通(ON)信号输入到此控制装置84中。
控制装置84,如果在照片摄影模式时按压摄影开关73并输入接通(ON)信号,则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折叠折叠镜47且使之偏离光程,由此将眼底图像摄影在胶卷55上。另外,控制装置84在电子摄影模式下,当按压摄影开关73且输入接通(ON)信号时,用电视摄影机52拍摄眼底图像,且获得眼底电子静止图像。该照片模式与电子模式的相互切换将会通过省略图示的模式切换开关进行。
在此情形下,控制装置84在摄影眼底电子静止图像时,将眼底电子静止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并将此眼底静止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5中。
另外,控制装置84将眼底静止图像记录到硬盘(hard disk)或磁光盘(magneet-optical disk)等信息记录再生机构86。另外,控制装置84可将各部分的控制数据(控制信息)等记录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存储器87中。
并且,控制装置84将由电视摄影机52摄影的观察图像实时地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众所周知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控制装置84接收省略图示的水平旋转操作开关的操作信号且控制水平旋转用马达76正转或反转,并且同时接收省略图示的倾斜开关的操作信号且控制倾斜马达83正转或反转。
另外,控制装置84通过操纵杆72的向轴线四周的旋转操作,使未图示的脉冲马达等驱动装置正转或反转,且通过该驱动装置上下升降驱动支臂74。
此驱动装置以至少使摄影光学系统31、48的光轴与受检眼E一致的方式,移动该摄影光学系统31、48,且此移动是由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图示的实施例中,此驱动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即驱动内置有摄影光学系统31、48、以及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56等的主体79。此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使用众所周知的结构,故而省略其详细结构说明。
以下,将上述眼科装置的作用,分为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的情形与对眼底周边部进行摄影的情形而加以说明。
(1)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的情形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的情形时,通过未图示的固定视标选择开关,选择眼底中央部摄影用固视光源101,并使之点灯。由此,受检者的视线方向与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如上述,从导光管58的射出端58a射出的对准光束由反射镜60反射且被导入到2孔光圈59的孔部59a、59b。穿过此孔部59a、59b的对准光束被导入到中继透镜61。通过中继透镜61的对准光束由半透镜43反射向穿孔镜42。中继透镜61使导光管58的射出端58a在穿孔镜42的孔部42a的中央位置(摄影光学系统31光轴O1上的位置)X处暂时中间成像。一对对准光束通过物镜41被导入到受检眼E的角膜C,该一对对准光束形成有在穿孔镜42的孔部42a的中央位置X所形成的对准视标58a。由角膜C反射的对准反射光束,与形成眼底图像54的反射光束同样显像在电视摄影机52上,且如图6A或图6B所示使对准图像(射出端58a的图像)58’与眼底图像54一同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
此处,在从受检眼E到主体79的工作距离W偏离适当位置时,将基于一对对准光束的对准图像以角膜C中间位置Cc为界进行分离且投影。如此,当工作距离W偏离适当位置时,如图6B所示,对准图像(射出端58a的图像)58’将会被分离为两个并且以“模糊”、即无焦点的状态而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上。
此状态下,因为对准光束自倾斜方向入射到受检眼E的角膜C,所以会成为因来自角膜C的反射光束而导致产生眩光的状态。
因此,检测者藉由操纵杆72进行使主体79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操作,从而成为与此对准图像58’一致的状态(即图4A的状态)。另外,使主体79在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由此使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I比例I与对准图像58’一致。
在从受检眼E到主体79的工作距离W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置适当,且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与受检眼E的光轴一致时,对准图像将会通过来自射出端58a的一对对准光束而成像在角膜C的顶点Cf与角膜曲率中心Cr的中间位置Cc上。
此时,由角膜反射的对准光束的反射光束,在工作距离W适当时通过物镜41而成像在眼底共轭平面R上。在此眼底共轭平面R上成像的反射光束,穿过孔部42a,与形成眼底图像54的反射光束同样显像在电视摄影机52上,且如图6A所示对准图像(射出端58a的图像)58’与眼底图像54一起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
此状态下,因为对准光束自正面入射到受检眼E的角膜C上,所以成为并未因来自角膜C的反射光束而导致产生眩光的状态。
因此,控制装置84根据电视摄影机52的未图示的CCD输出信号而进行检测时,将对准图像58’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成为一个的状态判断为对准结束的状态,使摄影光源19点灯,并摄影眼底图像54。而且,控制装置84使经摄影的眼底图像54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5中,且使该眼底图像54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并且记录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86中。
(2)由对准光束导致产生眩光的情形在上述对眼底中央部进行摄影的情形时,如果受检眼正常,从受检眼E到主体79的工作距离W适当,且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与受检眼E的光轴一致,则不会在对准光束由角膜C反射时的反射光产生眩光,所以不会因眩光对被摄影的眼底图像54产生影响。
(a)因受检眼E为斜位等而导致非正常的情形时(a1)将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控制在与受检眼E的光轴一致的方向但是,对于受检者而言,即使面部朝向正面且与主体79相对,亦因为斜位等原因将导致受检眼实质上朝向倾斜方向,则即使从受检眼E到主体79的工作距离W适当,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也不会与受检眼E的光轴一致,且对准光束将会从倾斜方向入射到受检眼E的角膜。在此情形时,在对准光束的由角膜反射的反射光束中产生眩光,且该眩光会对眼底图像54产生影响。
然而,在对眼底Ef中央部进行摄影的情形时,没有眩光的眼底图像54的乳头部54a较为明亮,且乳头部以外部分较暗。而且,乳头部54a的位置可因左右眼的不同而加以特别规定。此被拍摄的眼底图像54可由用于对受检眼E进行摄影时的未图示的掩膜的缺口标记而加以特别规定。即,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同时对眼底图像54与掩膜图像M进行撮像,且在此掩膜图像M存有缺口标记图像Ma,在左右眼的眼底图像中缺口标记图像Ma成为左右相反。
另一方面,在眼底图像54存有眩光的情形时,眩光部分将会变得明亮,且乳头部54a以外部分比没有眩光状态下的眼底图像54更明亮的情形时,可判断在该部分产生有眩光。此判断可通过控制装置84从用电视摄影机52进行摄影时所观察到的动态图像的眼底图像54而进行判断。
因此,在此情形时,控制装置84根据用电视摄影机52进行摄影的眼底图像54的动态图像整体对比度的变化,在眼底图像54产生眩光的情形时,在摄影光学系统31的光轴O1与受检眼E的光轴一致的方向,使水平旋转用马达76正转以及反转,且使主体79以支承轴75为中心左右水平旋转,并且控制倾斜马达83正转或反转而使主体79沿圆弧状导向臂78上下移动。控制装置84在眼底图像54的眩光小于等于特定临界值时,使摄影光源19点灯,且对眼底图像54进行摄影。控制装置84更将经摄影的眼底图像54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5中,且将眼底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并记录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86。
(a2)控制主体79移动且根据对比度变化进行判断而且,作为此以外的方法,控制装置84也可根据用电视摄影机52摄影的眼底图像54的动态图像整体对比度的变化,在眼底图像54产生眩光的情形时,使水平旋转用马达76正转以及反转,且使主体79以支承轴75为中心左右水平旋转,并且使倾斜马达83正转或反转且使主体79沿圆弧状导向臂78上下移动,并且将眼底图像54的动态图像对比度变化与主体79的移动位置存储在随机存储器87。此情形时,控制装置84根据存储在存储器87的主体79移动位置与眼底图像54的动态图像对比度的变化,找出眩光最少的位置,且使主体79移动到此位置,使摄影光源19点灯,且对眼底图像54进行摄影。控制装置84将经摄影的眼底图像54存储在图像存储器85中,且将该眼底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中,并且记录在信息记录再生装置86。
(b)受检眼E的角膜变形的情形时由于角膜等疾患,角膜产生变形的情形时,对准光束由角膜进行反射时将会产生眩光,且眩光会对眼底图像54产生影响。此情形时,也可如上述(a2)般,控制主体79移动且对眼底图像54进行拍摄并加以记录。
(c)受检者的受检眼瞳孔小于正常人的情形时此外,受检者的受检眼瞳孔小于正常人的情形时,即使例如对眼底Ef中央部进行摄影,也会因受检眼E的虹膜而遮断对准光束,且因眩光对眼底图像54周边部产生影响。
上述情形时,也可将电视监视器53的眼底图像74如图8所示,预先分为4个象限(image limit)I、II、III、IV的情形时,例如在象限I存有疾患部54b时,以至少在此部分不会产生眩光的方式进行摄影,则可进行疾患判断。
因此,在例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可动台71设置如图9所示的操作面板88,且设置与4个象限I、II、III、IV相对应的操作开关sw1、sw2、sw3、sw4,可在与操作开关sw1、sw2、sw3、sw4中的按压开关相对应的象限中产生眩光,且不会与按压开关相对应的象限的点对称位置象限未产生眩光,以此方式利用控制装置84控制马达76、83且使主体79移动。
即,如上述在象限I存有疾患部54b的情形时,可按压与象限III相对应的开关sw3,由此在象限III产生眩光,而不会在存在有疾患部54b的象限I产生眩光,以此方式以由控制装置84驱动控制的马达76、83使主体79移动。
另外,与此相反,也可在与操作开关sw1、sw2、sw3、sw4中的按压开关相对应的象限中没有产生眩光,而在按压开关相对应的象限相反侧(点对称位置侧)的象限产生眩光,以此方式利用控制装置84控制马达76、83使主体79移动。即,如上述在象限I存有疾患部54b的情形时,也可按压与象限I相对应的开关sw1,由此在象限III产生眩光,而在存在有疾患部54b的象限I不会产生眩光,以此方式利用控制装置84驱动控制的马达76、83使主体79移动。
此外,代替设置操作开关sw1、sw2、sw3、sw4,而使电视监视器53的画面成为接触面板(touch panel),且通过检测者用手指接触此画面,使得不会在被接触的部分侧、或其相反侧产生眩光,由此使眩光不会进入疾患部。
(3)对眼底周边部进行摄影且构成全景眼底图像的情形时此情形时以如下情形为例加以说明,首先将受检眼E的眼底Ef上侧,即如图10所示将受检眼E的乳头部54a位于画面左侧位置的图像Er0配置于中央部,且以此图像Er0为中心对8个眼底周边部的图像Er1-Er8进行拍摄,由此形成全景眼底图像54’。
在此情形时,首先如上述(1)对眼底Ef中央部眼底图像54进行拍摄,由此获得图像Er0。此图像Er0为基本上不会产生眩光的图像。
另一方面,眼底周边部图像Er1~Er8,因为使用固视用光源101,使受检者的视线朝向上下、斜上下、左右等进行摄影,故而对准光束将会从倾斜方向入射到受检眼的角膜C由此成为产生眩光的状态。
此处,在此图像Er0依次拍摄图像Er1~Er8的情形时,例如如图11所示使用3个图像Er0~图像Er3加以说明。
此情形时,如果将图像Er0仅与Er1的重合部作为Ov1,将图像Er0仅与Er1的重合部作为Ov2,将图像Er1仅与Er2的重合部作为Ov3,将图像Er0~Er3的重合部作为Ov4,则此重合部Ov4的部分图像可使用中央部图像Er0,所以即使在图像ER1、ER2的与图像Er0的重合部Ov4产生眩光亦不会产生不良影像。
因此,在对图像ER1、ER2进行摄影的情形时,以可在重合部Ov4产生眩光的方式,利用由控制装置84驱动控制的马达76、83使主体79移动。
其次,就本发明的几个变形例加以说明。
(变形例1)上述眼底摄影机由以下方式构成,即,通过与操纵杆72的轴线周围旋转操作(正转、反转操作)连接的驱动马达(未图示),仅使支臂74上下移动,但是并非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12所示,设置有在XYZ方向(X为左右方向、Y为前后方向、Z为上下方向)驱动的对准驱动机构90,且可通过此对准驱动机构90在XYZ方向驱动控制主体79。
此情形时,对准驱动机构90包括在X方向驱动可动台71的X方向驱动机构(未图示);在Y方向驱动可动台71的Y方向驱动机构(未图示);以及相对于可动台71在Z方向驱动支臂74的Z方驱动机构(未图示)。
如图13所示,X方向驱动机构具有脉冲马达等X驱动马达91,Y方向驱动机构具有脉冲马达等Y驱动马达92,Z方向驱动机构具有脉冲马达等Z驱动马达93。而且,X驱动马达91通过操纵杆72向左右方向的倾斜操作进行正转或反转驱动,且通过未图示的齿条与齿轮机构使可动台71左右移动。并且,Y驱动马达92通过操纵杆72向前后方向的倾斜操作进行正转或反转驱动,且通过未图示的齿条与齿轮机构使可动台71前后移动。此外,Z驱动马达93通过操纵杆72的轴线周围的旋转操作进行正转或反转,且通过未图示的导螺杆机构使支臂74上下移动。因为上述对准驱动机构90适用众所周知的三维驱动机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对准驱动机构90的各个马达91~93如图13所示由控制装置84控制。
而且,此控制装置84为了在眩光变少的方向驱动主体79,并未控制上述倾斜马达83以及水平旋转用马达76的驱动,而是基于由电视摄影机52摄影的亮点图像,控制对准驱动机构90的各个马达91~93,以使图像Er1~Er8与图像Er0的重合部以外的部分眩光减少。即,控制装置84控制对准驱动机构90的各个马达91~93,使图像Er1~Er8与图像Er0的重合部侧产生眩光,以此方式使图像Er1~Er8与图像Er0的重合部以外部分的眩光减少。
此变形例1中,控制装置84也可控制各马达91~93的驱动,且仅在XYZ方向驱动主体79,可以与驱动上述倾斜马达83以及水平旋转用马达76时大致相同之方式使眩光减少。
(变形例2)此外,除此变形例1以外,可与上述实施例同样驱动控制倾斜马达83以及本平旋转用马达76,由此在眩光更少地产生的方向移动主体79。
(变形例3)此外,上述例中,为了构筑全景眼底图像,当对周边部的图像Er1~Er8进行摄影时,驱动控制倾斜马达83以及水平旋转用马达76,以使图像Er1~Er8与中央图像Er0重合部侧产生眩光,但是未必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14所示,可以在图像Er1~Er8与中央图像Er0重合部侧的相反侧的周边部斜线Er1a~Er8a所示的位置产生眩光,以此方式使主体79移动。
此情形时,控制装置84基本上控制各马达91~93的驱动,且仅以三维方式(XYZ方向)控制主体79,并可使眩光产生在图像Er1~Er8周边部斜线Er1a~Er8a所示的位置。
此外,除此变形例2以外,也可通过控制倾斜马达83以及水平旋转用马达76,使眩光产生在图像Er1~Er8周边部斜线Er1a~Er8a所示的位置。
而且,更可具备有指定装置,该指定装置在因对准光束导致产生眩光的情形时,使控制装置指定眩光的产生位置,并利用指定该眩光产生位置的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使摄影光学系统移动。
此指定装置,可将此结构编入控制装置84中,亦可由指定全景眼底图像的摄影位置的多个开关(未图示)与控制装置84加以组合而构成。
根据上述变形例结构,可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即使在眼底图像产生眩光,亦可实现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而不会对疾患部的诊断产生影响。
虽然就较好的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多个实施例,亦可将各种变形以及变更用于上述多个实施例。
例如,本发明可用于对眼底进行摄影的情形,但是也可用于对眼的屈光力及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摄影的情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摄影光学系统,可对受检眼进行摄影获得该受检眼的图像;驱动装置,对上述受检眼三维驱动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对上述受检眼投影对准光束;以及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的上述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状态,而控制上述驱动装置,且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驱动装置,以便在上述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中产生眩光时,使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在该眩光减少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摄影光学系统收纳在可移动的主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准光束投影到受检眼的角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形成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的亮点图像,且控制装置基于该反射光束的亮点图像进行上述受检眼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对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包括对上述受检眼的图像进行观察并摄影的观察摄影摄像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观察摄影摄像机检测出由上述对准光束导致产生的眩光,且控制上述驱动装置,以使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在上述眩光减少的方向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指定装置,该指定装置在由上述对准光束导致产生眩光的情形时,使上述控制装置指定上述眩光的产生位置,并利用指定该眩光产生位置的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驱动装置使摄影光学系统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包括水平旋转机构,使上述摄影光学系统水平地旋转;及倾斜驱动机构,使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倾斜地旋转,且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对准光束的眩光减少方向上控制上述水平旋转机构及倾斜驱动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科装置,该眼科装置具备有摄影光学系统(31、48),用于对受检眼(E)进行摄影获得眼科图像;驱动装置(76、83、90),对受检眼(E)三维驱动该摄影光学系统(31、48);对准视标投影光学系统(56),对受检眼(E)投影对准光束;以及控制装置(84),基于该对准光束的来自受检眼的反射光束的状态而控制驱动装置(76、83、90),且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76、83、90),以便在上述反射光束产生眩光时,使摄影光学系统在此眩光减少的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A61B3/14GK1868397SQ20061007879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6日
发明者子川大策, 杉野裕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拓普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