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83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寝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坐姿或睡姿不正确造成的颈部过度疲劳引起的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和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
目前颈椎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推拿、牵引、挑灸、提筋与刮痧、气功、红外线照射和充氧自体血回输疗法等。手术治疗对部分患者,可使其症状在术后获治愈或好转。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颈椎的特殊解剖机构,导致手术操作复杂,成功率低;(2)为创伤性治疗,有相当风险;(3)术后颈椎病有复发比例,并且再次手术难度极大且成功的可能性更小;(4)手术费用昂贵。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病的症状、体征的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病变是软组织病变,是可逆的,仅少数病变是不可逆的,这也是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或治愈的病理学基础。我国30年万余例资料统计,非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8%,症状治愈率达70%左右。
在非手术治疗中,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早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牵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其作用机制为(1)解除颈部肌肉痉挛。(2)椎间隙增宽,负压增大,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突力,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3)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挤压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关节囊的粘连得以松解。(4)使水肿的神经根制动休息,促使水肿吸收,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对神经根起减压作用。(5)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6)牵引后可使颈椎管纵径(总长度)拉长10mm以上,使迂曲的颈脊髓得以伸展,改善脑脊液循环和颈脊髓的血液循环。这是牵引对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机制之一。(7)伸展被扭曲的椎动脉,改善脑的血液循环。(8)使迂曲、有皱折及骨化的韧带紧张,减缓对脊髓的压迫,并且有助于移位的椎间盘复位。
牵引法适用颈椎间盘脱出,颈椎失稳,根型、颈型、交感型颈椎病,小关节紊乱,寰枢关节移位,椎体脱位,重度椎管狭窄,轻度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体大型骨赘及骨桥形成等病症。但不适于重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重型椎管狭窄、局部感染、下颌关节炎以及颈椎严重畸形等病症。目前市场上的牵引装置主要是特制枕头和单纯机械的杠杆或滑轮样装置,单纯机械的杠杆或滑轮样装置包括机械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和颈椎气囊等。
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个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所以采用适合颈部生理要求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会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为颈椎病。
中国专利申请200420033062.4公开了一种颈椎整复枕,包括枕头主体,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枕头主体中部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头枕区,头枕区前方设有一略高于头枕区的颈托,其高度为7~10厘米。该种颈椎整复枕的头枕区被枕主体所包围,其头枕区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不同的使用者其体形、头形并不相同,如果使用者的头形对于其头枕区相对过大或者过小,则不利于头部的固定和枕头对颈部的保温的作用,影响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所以该种颈椎整复枕具有适用范围较窄的缺点;另外该种颈椎整复枕用于承托使用者头颅、提供支撑力的部分是靠放置枕头的床体实现的,其形变范围受到床体自身材质限定,在竖直方向上的形变范围较小,所以对使用者颈椎弯曲程度的自适应调节效果有限。中国专利申请200420011403.8公开了一种颈椎康复枕,包括适应于仰卧时的颈垫和头垫;颈垫上表面按颈椎生理弯曲设计成圆弧面,颈垫两端向一侧增宽,用于侧卧时支撑颚部,在颈垫增宽部分之间安放头垫,头垫的高度低于颈垫,在颈垫和头垫之间有使两者连接起来的拉链、纽扣或尼龙搭扣。该种颈椎康复枕存在的问题是头垫和颈垫的高度差是相对固定的,不适用于侧卧位睡眠,舒适度也较差;同时该种颈椎康复枕也不能起到对颈部保温和护持头部的作用;另外该种颈椎整复枕用于承托使用者头颅、提供支撑力的部分是靠头垫实现的,所用头垫的形变范围受到自身所用枕芯材质限定,且在竖直方向上的形变范围较小,所以对使用者颈椎弯曲程度的自适应调节效果有限。中国专利申请02813519.9公开了一种波凹枕,该波凹枕的中间部分为下凹部分,且其与颈部接触处适当凸起,以适合颈部垫护需求,从而使人倍感舒适,易于入睡,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颈椎病变,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这种枕头制作方法较为复杂,故成本较高;另外,在使用这种枕头时,头后部要全部陷入枕头中,不利于头部的透气;再有,这种枕头由其中间的下凹部分承托使用者头后部的重力,该重力由下凹部分传递给枕面,形成对枕面的拉力,对于该申请中的摘要附图的结构来说,由于枕头凸台为环行,故该枕头在使用时因为其环形凸台后部的阻抗形变的支撑力的存在,使枕头的下凹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形变范围较小,所以对使用者颈椎弯曲程度的自适应调节范围有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头形大小的使用者的颈椎枕。该颈椎枕使用时可对颈部起到保温作用和对头部起到护持作用,且使用时可较好地适应仰卧位和侧卧位睡眠的需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颈椎枕具有枕主体,枕主体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枕芯和套在枕芯外的枕套构成;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枕主体还具有兜托;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其枕主体时,枕主体的基本形状是缺口设置在后方的凹字形;所述兜托与枕主体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枕主体的缺口内;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后向前观察其枕主体时,所述兜托位于所述枕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部。
所述兜托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兜托。
所述的制成兜托的柔性材料为1~10层布,优选2~5层布。
所述枕主体分为1个颈枕部和2个相对称的头枕部;所述的颈枕部位于两个头枕部之间,且位于两个头枕部的内侧的前端,从而使颈枕部与两个头枕部形成所述的凹字形的整体形状;所述的颈枕部的高度略低于头枕部的高度;所述的颈枕部的与头枕部的表面相接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弧形;所述的兜托设置在颈枕部与两个头枕部所围成的空间内、也即设置在枕主体的缺口内,其前端固定连接在颈枕部的上下两个弧形表面的连接处、其两侧各自与相应的头枕部的内侧相固定连接,从而不仅使兜托与枕主体固定连接,还使兜托距枕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使用时可使使用者头颈舒适安置的相对应距离,也即在从后向前观察枕主体时,兜托位于所述枕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部。
所述的兜托两侧的长度小于等于凹字形枕主体的内侧竖边、且大于等于15mm,优选为小于等于凹字形枕主体的内侧竖边、且大于等于30mm;其远离颈枕部的外端为直线形或弧线形。
所述兜托具有夹层,夹层中设置有磁疗片。
所述枕芯的位于颈枕部的部位设置有磁疗片、中药包和按摩器这三种中的1至3种。
所述兜托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优选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5mm。
各头枕部的内侧的位于缺口的部分的形状为在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时呈向内的弧形。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其枕主体时,枕主体的基本形状是缺口设置在后方的凹字形,由于枕主体是软弹性的,所以该缺口可在水平方向上的一定形变范围内扩大和缩小,所以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头形大小的使用者,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2)本发明的颈椎枕具有与枕主体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枕主体的缺口内的兜托,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后向前观察其枕主体时,所述兜托位于所述枕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部,即所述兜托为悬空设置,所以采用软布、橡胶片或者是其他之类的软性材料,均可制成具有较好弹性的兜托。在使用者刚躺在本发明颈椎枕上时,兜托在与其相连的颈枕部和头枕部的张力作用下,可以缓冲头后部后仰下垂的冲力,同时可以利用头颅自身的重力,将与兜托相连的头枕部向使用者头部拉近使其围住并护持头部,既对使用者的头颈部可以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的作用,减少使用者在睡眠中因头颈部的异常活动而造成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同时可使得使用者的颈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所以本发明还能产生类似热敷或电温热等温热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效果。(3)本发明中的兜托的悬空设置即是兜托距枕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使用时可使使用者头颈舒适安置的相对应距离,该兜托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形变空间;可以适用于不同头形大小以及不同颈部大小的使用者;同时由于兜托可随着使用者头部重量不同而发生相适应的形变,可以对使用者颈椎的弯曲程度进行比较好的自适应性调节,防止使用者因颈部过度弯曲而造成颈部肌肉慢性劳损。(4)当本发明中的所述兜托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兜托也随之具有较好的弹性,尤其制成兜托的柔性材料为1~10层布时,可使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舒适。(5)本发明的枕主体的颈枕部的与头枕部的表面相接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弧形,使得颈枕部的高度略低于头枕部的高度,高度差优选为2mm~50mm;所述的兜托前端固定连接在颈枕部的上下两个弧形表面的连接处、其两侧各自与相应的头枕部的内侧相固定连接,整个颈椎枕的各部分之间均具有较好的过渡型连接;这种结构使得使用者在从仰卧位睡眠转为侧卧位睡眠时,没有受到阻碍的感觉,同时使用者在从侧卧位转为仰卧位时,也没有向下掉落的感觉,所以本发明可较好地同时适应仰卧位和侧卧位睡眠。(6)当本发明的兜托具有夹层,且夹层中设置有磁疗片时,可以对使用者头部上的穴位产生有益刺激,增加本发明预防和理疗颈椎病的效果。当本发明所述枕芯的位于颈枕部的部位设置有磁疗片、中药包和按摩器这三种中的1至3种时,可以对使用者颈部的穴位产生有益刺激,增加本发明预防和理疗颈椎病的效果。(7)当本发明中各头枕部的内侧的位于缺口的部分呈向内的弧形,在利用头部自身的重力,将与兜托相连的头枕部向使用者头部拉近使其围住(也即护持住)头部时,具有更好的包围效果,从而使本发明具有更好的保温和护持头部的效果。(8)本发明的枕主体符合颈椎的生理弯曲,在仰卧位睡眠时,使用者的颈部在颈枕部的作用下具有较高的位置,使头部自然后仰下垂,颈椎也即在头部的重力作用下自我牵引恢复至正常的生理弯曲,长期坚持使用本发明,对一些可逆性的颈椎病患者,可使其颈椎有效恢复正常的生理弯曲。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前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枕主体1,颈枕部11,头枕部12,枕芯2,枕套3,角部31,缺口4,兜托5,外端轮廓55,磁疗片7,中药包8。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颈椎枕具有枕主体1,枕主体1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枕芯2、套在枕芯2外的枕套3和兜托5;见图3,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其枕主体1时,枕主体1的基本形状是缺口4设置在后方的凹字形。兜托5与枕主体1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枕主体1的缺口4内;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后向前观察其枕主体1时,所述兜托5位于所述枕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中部。所述枕主体1分为1个颈枕部11和2个相对称的头枕部12;所述的颈枕部11位于两个头枕部12之间,且位于两个头枕部12的内侧的前端,从而使颈枕部11与两个头枕部12形成所述的凹字形的整体形状;所述的颈枕部11的高度略低于头枕部12的高度;所述的颈枕部11的与头枕部12的表面相接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弧形;所述的兜托5设置在颈枕部11与两个头枕部12所围成的空间内、也即设置在枕主体1的缺口4内,其前端固定连接在颈枕部11的上下两个弧形表面的连接处、其两侧各自与相应的头枕部12的内侧相固定连接,从而不仅使兜托5与枕主体1固定连接,还使兜托5距枕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使用时可使使用者头颈舒适安置的相对应距离,也即在从后向前观察枕主体1时,兜托5位于所述枕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中部。
所述的颈枕部11的高度略低于头枕部12的高度,在实际制作颈椎枕中,其高度差可选择在大于等于2mm至50mm之间,本实施例中其高度差为30mm;所述的颈枕部11的与头枕部12的表面相接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弧形;各头枕部(12)的内侧的位于缺口的部分的形状为在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时呈向内的弧形。见图2和图3,所述兜托5由1层布构成,所述兜托5的厚度为2mm,所述的兜托5两侧的长度a为70mm;其远离颈枕部11的外端轮廓55为直线形。所述的托5两侧的长度c4为100mm;两个头枕部12末端之间的距离c1为40mm;颈枕部11高h1为100mm;头枕部12高h2为105mm,宽k2为420mm,长c2为300mm;颈枕部11的横向长度c3为100mm;本实施例的颈椎枕整体的长度为700mm,其整体宽度也即为头枕12的宽度420mm。
本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病人仰卧时,后颅位于兜托5上,颈部搁在颈枕部11上,正常的颈椎有一向前弯曲的弧度,而本实施例的颈枕部11高于兜托5,因此它能使颈椎牵引或保持在一正确的位置,并且因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得到恢复或趋于恢复,从而使颈椎得到最大程度的稳定,同时也使得颈部软组织处于最适宜的张力状态,使软组织本身及穿行其间的神经血管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压,软组织本身的痉挛得到最大程度的松懈,从而起到防治颈椎病的作用。
(实施例2)见图7,其余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颈椎枕的所述兜托5的厚度为5mm,所述的兜托5两侧的长度为80mm;其远离颈枕部11的外端轮廓55为弧线形,所述兜托5的布层中缝制固定有3个磁疗片7。其中左边和右边的两个磁疗片7用于对准使用者的风池穴,中间的一个磁疗片7用于对准使用者的风府穴或哑门穴。本实施例的颈椎枕由于采用了磁疗片7,可以有效增加其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实施例3)其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颈椎枕的所述枕芯2的位于颈枕部11的部位设置有2个磁疗片7;所述兜托5由10层布构成,所述兜托5的厚度为10mm,所述兜托5处设置有1个磁疗片7。
(实施例4)见图8,其余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枕芯2的位于颈枕部11的部位缝制固定有3个中药包8。
(实施例5)其余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颈椎枕的所述枕芯2的位于颈枕部11的部位缝制固定有两个按摩器。所述兜托5由两层布构成,所述兜托5的厚度为3mm,通过控制按摩器的电源,可以使按摩器进行相应的运动,对使用者的颈部进行按摩。所以,本实施例的颈椎枕在使用时,可增加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实施例6)其余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颈椎枕的所述枕芯2中的每个按摩器的正下方还设置有中药包8。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颈椎枕,具有枕主体(1),枕主体(1)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枕芯(2)和套在枕芯(2)外的枕套(3);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兜托(5);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其枕主体(1)时,枕主体(1)的基本形状是缺口(4)设置在后方的凹字形;兜托(5)与枕主体(1)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枕主体(1)的缺口(4)内;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后向前观察其枕主体(1)时,所述兜托(5)位于所述枕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兜托(5)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兜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成兜托(5)的柔性材料为1~10层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主体(1)分为1个颈枕部(11)和2个相对称的头枕部(12);所述的颈枕部(11)位于两个头枕部(12)之间,且位于两个头枕部(12)的内侧的前端,从而使颈枕部(11)与两个头枕部(12)形成所述的凹字形的整体形状;所述的颈枕部(11)的高度略低于头枕部(12)的高度;所述的颈枕部(11)的与头枕部(12)的表面相接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弧形;所述的兜托(5)设置在颈枕部(11)与两个头枕部(12)所围成的空间内、也即设置在枕主体(1)的缺口(4)内,其前端固定连接在颈枕部(11)的上下两个弧形表面的连接处、其两侧各自与相应的头枕部(12)的内侧相固定连接,从而不仅使兜托(5)与枕主体(1)固定连接,还使兜托(5)距枕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使用时可使使用者头颈舒适安置的相对应距离,也即在从后向前观察枕主体(1)时,兜托(5)位于所述枕主体(1)的上下方向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兜托(5)两侧的长度小于等于凹字形枕主体(1)的内侧竖边、且大于等于15mm;其远离颈枕部(11)的外端为直线形或弧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兜托(5)两侧的长度小于等于凹字形枕主体(1)的内侧竖边、且大于等于30mm;所述兜托(5)具有夹层,夹层中设置有磁疗片(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2)的位于颈枕部(11)的部位设置有磁疗片(7)、中药包(8)和按摩器这三种中的1至3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兜托(5)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兜托(5)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各头枕部(12)的内侧的位于缺口的部分的形状为在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时呈向内的弧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寝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枕头。该种颈椎枕具有枕主体,枕主体具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枕芯和套在枕芯外的枕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兜托;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上向下观察其枕主体时,枕主体的基本形状是缺口设置在后方的凹字形;兜托与枕主体固定连接且设置在枕主体的缺口内;在该颈椎枕平放、且从后向前观察其枕主体时,所述兜托位于所述枕主体的上下方向的中部。该种颈椎枕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头形大小的使用者,可起到较好的保温和固定作用,还可较好地适应仰卧位和侧卧位睡眠。
文档编号A61H7/00GK1843267SQ200610078859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吴雷 申请人:吴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