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8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涉及一种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接触式同时相检测导管。
背景技术
oddi括约肌(Sphicter of oddi,SO)是人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到目前为止它的许多基础问题仍然不被人们所了解,临床上医生对SO功能的判断仍基于既往有限的经验,对于SO有关疾病的诊断基本上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尚缺乏对SO功能直接进行检测和判断的手段或方法。所以,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手术前能够对SO功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有效手段或方法,以便明确诊断以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而对SO功能做出判断的最直接、确切的方法是直接采撷SO肌电变化信号并同时检测胆道动力学改变。由于在体状态下采撷、记录SO肌电活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在体SO肌电活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都基本上是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人在体的SO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该导管本体为空心导管,沿导管本体的径向,其头部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三个与导管内部相通的孔,该空心导管内设置有一个液体灌注通道和两个电极通道,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出水口即为所述导管本体头部的管壁上的其中一个孔;电极通道中分别设置有铂金丝,铂金丝的一端穿出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以连接电生理仪,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管壁上的两个孔后,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分别缠绕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电极;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还固定连接有实心的导入端,该导入端上开有一供导丝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
进一步,缠绕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的两个电极的间距为5mm。
进一步,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引导入端的顶端的距离为13.5mm。
进一步,所述两个电极与所述导入端的顶端的距离分别为11mm和16mm。
进一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均为2.5mm。
本发明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结构简单,能够直接、有效、准确地记录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信号和胆道动力学变化。


图1为本发明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3中,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导管本体1为两端均带有为开口的空心管,其头部2固定连接有一导入端14,导入端14上开有一通孔3,通孔3与导管本体1的头部2的顶端的距离为10mm。沿导管的径向,在导管本体1的头部2的外管壁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孔11(12,13),与导入端14最近的孔11与导入端14的顶端的距离为11mm。导管本体1的内部贯穿整个导管本体1,设置有液体灌注管5和两个电极通道6(7),液体灌注管5的进水口设置在导管本体1的尾部4的开口处,出水口为导管本体1的头部2的外壁上的孔12;两个电极管道6(7)中分别设置有铂金丝8,两根铂金丝8的一端分别穿出导管本体1的尾端4的开口,形成两个导线9(10),分别与外部设备电生理仪相连,两根铂金丝8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导管本体1的头部2管壁上的两个孔11(13)后,分别沿相反方向缠绕在导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成为两个金属电极,相邻两根铂金丝之间相距5mm,液体灌注管5的出水口即孔12分别与两根铂金丝8的出口即孔11(13)之间的距离均为2.5mm。
由于肌电检测时,要求检测电极和对照电极必须同时位于SO内,因此,两个电极即缠绕在导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的相邻两根铂金丝,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SO的最小长度7mm。另外,由于出水口压力的变化可以精确地反映出导管所在的位置,因此,将出水口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可以保证两个电极和出水口同时位于SO内。
导管本体1的头部2上设置的通孔3,是为斑马导丝预备的。斑马导丝通过该孔道,将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导入SO,从导管本体1的尾部4的伸出的两根金属铂金丝8形成的导线9(10)分别与电生理仪相连。
工作时,本装置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主要解决在体状态下检测人SO的肌电活动和胆道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具体操作如下①在麻醉状态下,将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将逆行胰胆管造影导管(ERCP导管)插入胆管,自ERCP导管内置入斑马导丝,然后撤出ERCP导管,保留斑马导丝,沿斑马导丝置入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②动力检测证实导管位于SO内后,连接多导生理仪和胆道测压仪检测其肌电和动力学变化情况;③观察原始状态和吗啡-新斯地明激发实验(Nardi test实验)后SO肌电和动力学变化,以明确SO的功能是否正常进而决定是否完全保留、部分保留或废除SO。
权利要求
1.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管本体为空心导管,沿导管本体的径向,其头部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三个与导管内部相通的孔,该空心导管内设置有一个液体灌注通道和两个电极通道,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出水口即为所述导管本体头部的管壁上的其中一个孔;电极通道中分别设置有铂金丝,铂金丝的一端穿出所述导管本体的尾部以连接电生理仪,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管壁上的两个孔后,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分别缠绕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电极;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头部还固定连接有实心的导入端,该导入端上开有一供导丝通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缠绕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的两个电极的间距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灌注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引导入端的顶端的距离为1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与所述导入端的顶端的距离分别为11mm和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均为2.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导管本体为空心,沿其径向,头部的管壁上设置有三个与导管内部相通的孔,空心导管内设置有液体灌注通道和两个电极通道,液体灌注通道的进水口在导管本体的尾部、出水口为导管本体的管壁上的一个孔;电极通道中设置有铂金丝,铂金丝的一端穿出导管本体的尾部,另一端穿过导管本体的头部管壁上的两个孔后,缠绕在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电极;在导管本体的头部还固定连接有实心的导入端,导入端上有一通孔。本发明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和胆道动力学同时相检测导管,结构简单,能够直接、有效、准确地记录人在体Oddi括约肌肌电信号和胆道动力学变化。
文档编号A61B5/0488GK1883381SQ20061009101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董家鸿, 李虎城, 陈飞, 李智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