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癌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15177阅读:1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癌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涉及到用仙鹤草(龙芽草)、人参、绞股蓝、石刁柏、冬凌草、乌梅、香菇、甘草等八味药制备的抗癌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术语中,癌症是一切恶性肿瘤的总称。《协和名医坐堂防患癌症与感染》,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邓国结、吴梓涛主编,2001年出版,第3页指出,癌症的发病原因、机理尚未被完全揭示。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有序地、受调控地分裂和生长。在失控情况下,细胞生长会出现异常并快速形成大量异常细胞,然后形成一团组织。这块组织可以称为“肿瘤”或“损伤”。如果这个肿瘤是癌性的,就称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会侵犯周围的组织,首先,恶性肿瘤的细胞会脱落,经血道等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形成新肿瘤。这在医学上称为恶性肿瘤的“转移”。并非所有的肿瘤都是癌性的。《中医外科临术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国栋、赵树森主编,1996年出版,第219页指出,如肿瘤不是癌性的,就称为“良性肿瘤”,可经手术切除。良性肿瘤的细胞不会侵犯其他组织或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人数约为五百万。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癌症、艾滋病国际会议上又宣布,“每年全世界有900多万人新患各种癌症,600多万人死于癌症”。199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病预防和药物研制工作研讨会上,我国公布的恶性肿瘤年死亡人数约130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2004年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肿瘤报告》显示,未来16年内,全球每年将新增1500万肿瘤疾病患者。仅在中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新患肿瘤疾病,每年约130万人死于肿瘤疾病,约占全球年均癌症死亡人数的1/5。在全球主要国家,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医学难题。
现代医学主要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治疗癌症,但是有相当的局限性,而且用化学药品治疗的毒副作用很大,经常导致白细胞下降、呕吐等。《新编肿瘤内科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刘蒲香、刘奇主编,1997年出版,第348页指出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肺癌、头颈部癌,但是,毒性反应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漏药时导致皮肤局部坏死,反复注射后引起栓塞性静脉炎,还会导致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对骨髓的副作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另外还导致头昏、乏力、睾丸萎缩等。其他治癌化学药,如塞替派、甲氨蝶呤等也有毒副作用。例如,《新编肿瘤内科治疗学》在354页指出,甲氨蝶呤对急性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消化道癌、头颈部癌等有治疗作用。但是,用药可产生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肝肾损伤、脱发、皮炎、色素沉着等毒副作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治疗癌症成了另一个研究方向。目前,某些基因工程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例如,白细胞介素-2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这种糖蛋白与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相同。它能参与免疫反应,调节T淋巴细胞生长与分化,刺激T淋巴细胞、NK细胞及LAK细胞的增殖,增强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的分泌,诱导γ-干扰素的分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化疗的疗效,对癌症转移和复发有预防作用。再例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非糖基化酸性蛋白,可增强白细胞的多种功能,以增强机体抗病毒、抗细菌及抗肿瘤的能力。它能用于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过,生物工程药物一般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尚不能覆盖大部分恶性肿瘤,而且一般不具有根治效果。
基于上述医疗技术存在的缺陷,从传统中医药中发掘和改进抗癌药物与方法,从而用传统中医药技术治疗癌症,这成了国内外医学界另一研究热点。近几十年来,用中医中药治疗癌症的理论和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孙燕、余桂清主编,1998年出版,第71页发表了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德华所著《从中药抗癌成分筛选及其结构改造中发现新抗癌药》,系统介绍了中医中药抗癌理论的发展和抗癌中药的研究成果。《中医药抗癌止痛新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吴琪、李德民著,1996年出版,第65页到72页也介绍了中药抗癌的理论以及评估中药抗癌药效的新观念。在国内,某些抗癌、治癌中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2004年,我国生产的抗癌中药双灵固本散正式入选《联合国采购目录》,次年,又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临床许可。但是,这种中药以灵芝为主要成分,成本高,产量小,而且主要是癌症辅助治疗药品,用于降低癌症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还有其他现有技术涉及抗癌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发明。其中,本发明使用的仙鹤草、人参、绞股蓝、石刁柏、冬凌草、乌梅、香菇、甘草等八味药的抗癌用途都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例如,第一,用仙鹤草制作抗癌中药的中国专利文献仅有一篇,即CN92103646.9号专利文献。它公开了一种治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必备的成分包括龙舌草、半枝莲、龙芽草、田七、甘草等。
第二,用人参入药的抗癌中药专利发明有很多。例如,ZL94114880.7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治癌制剂,必备的中药成分包括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芋肉、杞果、兔丝子、补骨子、七叶一枝花、野葡萄藤、柿蒂等。
第三,用绞股蓝入药的抗癌中药制剂发明有很多。例如,ZL02136330.7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治疗胰腺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其必备组分包括蛇舌草、蛇六谷、半支莲、白蔻仁、绞股蓝、米仁、灵芝。ZL200410012347.4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养正消积的药物组合物制剂,必备的组分包括黄芪、女贞子、人参、灵芝、莪术、白术炒、半枝莲、绞股蓝、茯苓、鸡内金、蛇莓、白英、茵陈、徐长卿、土鳖虫、白花蛇舌草等。
第四,我国用石刁柏入药的治癌中药组合物专利文献仅有一篇。例如,ZL95116481.3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必备的组分包括薄荷、白菊花、蔓荆子、知母、栀子、地骨皮、银柴胡、黄芩、黄连、金银花、山萸肉、五味子、牛黄、冰片、煅磁石、天麻、钩藤、珍珠母、代赭石、紫贝齿、石刁柏、天竺黄、生石膏、大黄等。
第五,用冬凌草入药的中药发明较少。例如,ZL95100762.9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强力抗癌膏,其必备组分包括食用植物油、附子、广丹、丁香、冬凌草、斑蟊虫、泽漆、射香、淡豆根、莪术、扼子、磁菇、半夏、急性子、百花蛇草、天南星、冰片、薄荷、蟾蜍干皮等。
第六,用乌梅入药的抗癌中药发明不多。例如,ZL00104300.5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其必备组分为乌梅、硼砂、雄黄、乳香、黑豆、绿豆、朱砂、百草霜等。
第七,使用香菇的抗癌中药有很多。例如,ZL03112703.7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抑制肿瘤的复合真菌药,必备的组分包括姬松茸、香菇、云芝、灵芝、虫草菌丝、灵芝破壁孢子等。
第八,甘草在抗癌中药中的应用也属于现有技术。例如,ZL96116393.3号授权专利保护一种抗肿瘤的中药制剂,必备的活性成份包括木鳖子、大风子、穿山甲、大黄、甘草、竹茹等。
现有中药要么只能作为放化疗的辅药使用,要么作为主药使用但是疗效不显著,要么毒副作用较大,要么制造成本昂贵,尚不能成为普遍使用的理想抗癌药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制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可以作为主、辅药使用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中香菇、石刁柏为食物,乌梅、甘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人参、绞股蓝是保健品,绞股蓝、冬凌草还被制成茶在生活中广泛使用。仙鹤草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无毒药材。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经严格的药理、毒理实验证明,本发明用仙鹤草、人参、绞股蓝、石刁柏、冬凌草、乌梅、香菇、甘草等八味药制各的组合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癌中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药物是依据中医、中药理论,筛选500余种具有防治癌症功能的中药、天然药物,进行1200多次动物试验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成的。
现代医学所说的“癌症”包括在传统中医学所指的“癥瘕”、“积聚”、“失荣”、“噎膈”、“肠风”、“岩症”等多种疾病内。“癥瘕”指腹内痞块,一般隐于腹内,按之有形,坚硬不移,痛有定处者为“癥”;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者为“瘕”。“积聚”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患。“失荣”指因情志所伤,肝瘀络阻,痰火凝结所致的颈部肿瘤。“噎膈”指吞咽困难为主症的疾病。“肠风”泛指因脏腑劳损,气血不调及风冷热毒搏于大肠所致的便血。如《灵枢·百病始生》对“积”症病因作了详细描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中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涩咸矣”。《诸病源候论》则指出,“积聚者由于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之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谓也”。《景岳全书》指出,“噎膈、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由气血虚弱而成”。《外科医案汇编》更明确指出,“岩症”乃“正虚为岩”。《素问》对癌症的发病机理做出了论述,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疾,虚者有之”。也就是说,恶性肿瘤的形成多与脏腑虚损、人体功能失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理论还指出,“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这也说明肿瘤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体内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并在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使病人机体血瘀气滞,阴阳失调所致。癌细胞来自人体正常细胞。但是,癌症的病因是多病因的。国内外医学专家已证实癌症发生的主要环节是单克隆性的,即癌症发生于一个异常的细胞。该异常细胞由于遗传基因突变,通过外在的致癌因素作用而发生了癌症。因此,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癌症的发生就是如此。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有些遗传性疾病,极易转化成癌,还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增多,通过细胞融合,将其遗传基因引进细胞内,可使细胞向恶性转化为瘤,从而进一步证明,癌症是通过遗传基因传给下一代的。当后代获得这种内因(遗传基因)时,在强烈的外因(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可诱发癌症。
由此可见,决定一个人患癌的因素,除了外因之外,的确有内因存在。外因只是引发癌症的条件,而内因才是患癌的根据。细胞通过分裂繁殖,产生新细胞。在细胞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结构难免出现一些变化,医学上称之为“突变”。而细胞突变是由于神经、精神、营养、代谢及内分泌的失调所致。突变细胞几乎都可以恢复为正常细胞;但也有非但未能恢复,反而转化成癌细胞的情况。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与正常细胞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核心因素,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原癌基因”是癌的最终来源。原癌基因就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的物质。机体在外部环境中的致癌因素作用下,肾上腺能α-受体、M-胆碱能受体、胰岛素受体等被激活,通过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提高,是细胞异常增殖的关键因子;相反,环磷酸腺苷(cAMP)可抑制细胞增殖的水平。改变cAMP/cGMP比值,使之偏离正常水平,这会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失调,使细胞分裂处于混乱状态,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癌症。
人体的结构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当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就表现为异常的分裂增殖,形成肿瘤;控制细胞分裂活动的机能结构,并不局限于细胞本身,而是包括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在内的整个机体。所以,只要识别控制细胞分裂的这些机能活动,利用这些矛盾关系,创造一定的条件,就能抑制上述突变、癌变,并促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变。如果没有内因(遗传基因的突变)和外因(致癌因素的存在),癌细胞不可能发生、发展。
在癌症发生时,致癌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致癌因素还不能决定癌症的全部过程。人体的反应性及免疫力对癌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取决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质的机能活动。所有神经最后都与脑部相连。许多试验,尤其是分子结构试验研究都证明,脑部与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脑皮质的活动就是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人的大脑皮质活动功能——即皮质的应激、反馈、分析及综合功能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应用上述理论,本发明指出,要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关键在于要有扶正祛邪的条件。
“扶正”就是运用中医扶正培本法则,通过方药治疗癌症,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促进“阴平阳秘”,从而抑制癌症。扶正培本方药治疗癌症,这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及网状内皮系统活动,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劣性刺激的抵抗力;保护及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血液细胞成分;并能加强内分泌体液的调节,促进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癌细胞分裂活动、扩散及转移,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祛邪”是以方药的活性,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来清除体内、外的致癌因素。《内经》提出,“疏其气血,令其调达”可以祛邪。因此,按照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以及“君、臣、佐、使”的遣药配方原则,提取中药所含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取长补短,经过大量试验最终产生了本发明保护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使用的中药成份如下第一,仙鹤草,又名龙芽草。其性平、味苦,归肺、肝、脾、大肠经。功能是收敛止血,补虚健胃,祛痰平喘,解毒消肿。由于其性平而不偏,既能补气,又能补血,还有扶正祛邪功能,所以它是抗癌之主药,即方中之君药。它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诸如肺癌、胃癌、肝癌、肾癌、胰腺癌、鼻咽癌、食管癌、膀胱癌、肠癌、乳腺癌等。《药镜·拾遗赋》对仙鹤草的记载是,“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多此剂,十投九效”。《中医治癌大成》的记载是,“试验结果仙鹤草可杀死100%的癌细胞,而正常细胞未受损伤;故可用与治疗各种癌症”。因此,仙鹤草提取物,对各种癌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从仙鹤草分离得到鹤草酚。另从仙鹤草鲜根芽及鲜根中分离得鹤草酚及仙鹤草内酯。此外全草含原儿茶酸、木犀草素、香荚兰酸、金圣草素、甘露醇等。它还含有促凝血成分——仙鹤草素。它能增加血液凝固性40~50%,并使血凝时间加速及血小板计数增加。
第二,人参。其性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功能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调补五脏,强精通脉,延年益寿。它能用于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人参能辅佐君药扶正祛邪的疗效,是方中臣药。临床验证,人参对多种癌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可适量使用。人参的药用价值已有记载。例如,《药性本草》指出,“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止咳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寄神,消胸中痰,治肺瘘及痢疾,冷气逆止。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珍珠囊》指出,“(人参)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火邪,能止渴,生津液”。《中西医临床肿瘤学》指出,“人参皂甙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包括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和主要赖于调整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双重作用......具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加机体对多种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物理、化学、生物,如移植瘤等诸多不良影响有抵抗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具有促进病理过程恢复正常的功能”。
人参根含总皂苷约4%,须根含量高于主根。总皂苷是由两种以上的人参皂苷组成的混合物,约含0.06%挥发油,主要是人参烯(β-榄香烯),为人参特异香气的成分。此外,人参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人参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糖类等。
第三,绞股蓝。其性寒,味苦;归心、肝、脾、肺经。功能是止咳祛痰,消炎解毒,滋阴温阳,延年益寿。它能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癌、甲状腺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肺癌、胰腺癌、子宫癌、皮肤癌等。经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绞股蓝对防治癌症确有疗效;但品种不同,则其疗效差别较大,尤以缅甸绞股蓝疗效最佳。绞股蓝的抗癌效果有文献记载。例如,《抗癌良方》记载,“广西象州农机厂有1鼻咽癌患者,坚持服用绞股蓝每天20~30g,煎汤或冲泡代茶饮;半年后,经广西医学院复查,肿瘤完全消失”。《艾滋病的中医防治》记载,“绞股蓝扶正养阴,补气益血,消癥化结,镇咳祛痰作用,能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抗过敏、抗风湿、抗溃疡、镇静、安眠;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适应多种虚证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对艾滋病出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失眠烦躁;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卡波济肉瘤,有治疗作用”。《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还指出,“绞股蓝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化,并促进细胞发挥自我治愈的能力,引导癌细胞恢复正常-----绞股蓝皂甙对胃、直肠、乳腺、子宫、口腔、食道、胆囊、胆管、胰腺、肝、脑、肺、肾、舌、胸腺、甲状腺、前列腺、皮肤癌及其他肿瘤等,均有抑制效果;对摩利斯肝癌、子宫癌、肺癌和黑色素肉瘤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20~80%,其中绞股蓝皂甙X X VII对腹水癌的小鼠存活时间,从15天延长到23天......”绞股蓝全草含绞股蓝皂苷3~5%(总皂苷);而缅甸绞股蓝含量高达7%;另一种光叶绞股蓝仅含1%左右。绞股蓝叶中含总皂苷约7.08%,根则仅含2.46%。从绞股蓝中分离鉴定了82种皂苷,总称绞股蓝皂苷。其基本结构为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其中有六种绞股蓝皂苷与人参皂苷Rb1、Rb3、Rd、F2(原人参二醇型)及Re(原人参三醇型)等的结构相同;水解后,其皂苷元亦是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并产生齐墩果酸;另有两种无味的新醇苷gynosaponin TN-1及gypenosideTN-2。
从绞股蓝地上部分分离得五个皂苷化合物(1)2α,3β,2β,20(S)-羟基-达玛-24-烯-O-β-D吡喃葡萄糖苷(gynosaponin TN-1)。(2)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TN-2。(3)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L X X XII。(4)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XL VI。(5)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Rd。从喙果绞股蓝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如下化合物(1)喙果皂苷A(yixinoside A)。(2)喙果皂苷B(yixinosideB=gypenoside X L IV)。(3)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XL II。(4)人参皂苷Rb1(gensenoside Rb1)。绞股蓝是迄今为止在五加科以外,含人参皂苷相似结构的唯一植物。这些人参皂苷类成分对某些肿瘤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还有类似人参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
第四,石刁柏,又名芦笋。其性平,味苦、甘;归肺、肾经。功能是止咳祛痰,散结,杀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尤多用于肺癌、肝癌,直肠癌、膀胱癌、皮肤癌、淋巴腺癌等。国际癌症病友协会指出,“病人一般在接受芦笋治疗2~4周后开始感到好转;对所有类型的癌症,都有疗效(接受过氮芥化疗的病人例外)”。生化学家卡尔·卢茨及发现芦笋可治癌的理查德·文塞尔指出,他们用芦笋治疗多例癌症病人均获得了痊愈。石刁柏的药用价值有文献记载。例如,《现代中药药理学》记载,“体内试验;小白鼠服芦笋尖提取液0.8g/只、芦笋茎提取液0.95g/只、芦笋乙醇提取液1.17g/只,隔日1次,连用4次,结果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71%,73%,73%......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石刁柏的根及嫩茎中含有天门冬素(天门冬酰胺asparagine)甾体皂苷,其苷元是菝葜皂苷元(sarsasapogenin)等。茎含天门冬素、葫萝卜素、芸香苷(嫩枝先端含量高达100mg/100g;茎中约为30mg/100g)、维生素C(在变态茎中含252.5mg/100g;嫩芽中约为25mg/100g)、糖类(大部分是葡萄糖)、肽酶等。
第五,冬凌草。其性微寒,味甘、苦;归胃、肝经。功能是清热养阴,健胃活血,解毒止痛,祛瘀消肿。1972年,河南省医科所在济源县发现了冬凌草,此后,河南省医科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其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1977年,冬凌草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济源冬凌草中分离得出了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冬凌草丙素和冬凌草丁素,其中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均为冬凌草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效果。体内实验证明,冬凌草甲素腹腔注射10mg/kg,对艾氏腹水癌、肝癌及肉瘤S180腹水型等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使动物平均存活期在100%以上。对体外培养的艾氏腹水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发现冬凌草甲素小鼠给药后胸腺喷院核育参人肿瘤细胞的酸不溶部分(DNA)减少,而酸溶部分游离的胸腺喀院核着酸增多,其中以胸腺嘧啶核苷三磷酸增加明显,提示冬凌草甲素可能阻断了脱氧甘酸底物聚合形成DNA过程,而不影响胸腺嘧啶核苷的磷酸化。冬凌草甲素与博莱霉素A5合用对小鼠体内外P388白血病、艾氏腹水癌细胞大分子合成有明显抑制DNA合成的作用,对肿瘤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骨髓细胞。若用冬凌草素、博莱霉素A5和消瘤芥组合运用,对移植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体内肉瘤18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体外艾氏腹水癌细胞杀伤作用最佳。冬凌草全草含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冬凌草丙素和冬凌草丁素等成分。
第六,乌梅。其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自古以来,乌梅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在一些古藉中多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载“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去青黑痣、胬肉。”《本草纲目》载“敛肺,涩肠,治久咳,疟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磺毒”。台大医院专家经多年研究发现,乌梅能影响白血球或单核吞噬细胞,从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在抗癌方面,乌梅热水淬取物对妇女宫颈癌细胞培养株素JTC-26体外筛选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乌梅内所含的齐墩果酸能抑制S-180瘤株的生长;乌梅干果内所含苦杏仁甙经胃内分解,具有消减癌细胞的作用;乌梅的丙酮淬取液对致癌物质黄麴毒素BI致突变作用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乌梅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齐墩果酸样物质、蜡样物质、钾等成分。
绞股蓝、石刁柏、冬凌草、乌梅在本发明中可促进君药、臣药的扶正祛邪疗效,是方中佐药。
第七,香菇。其性平,味甘;归心、肾、脾、胃经。功能益气,活风,助食,破血。在我国民间早有治癌的验例。经临床治疗81例白血病患者,发现应用香菇能使原来T淋巴细胞反应下降、数量减少者,升高或恢复正常;从而足以说明香菇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癌反应作用。文献对香菇的药用价值也有记载。例如,《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记载,“香菇含有的香菇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宫颈癌U14、肝癌腹水型-肝癌实体瘤均有抑制作用。香菇多糖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为98%。香菇中含有1,3-β-葡萄糖苷酶,能提高机体抑制癌症的能力,加强抗癌作用。香菇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产生干扰素,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香菇子实体主要含有香菇嘌呤、香菇多糖、香菇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等成分。
第八,甘草。其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和中益气,补虚,解毒。在做动物试验过程中,发现甘草甜素能明显增加一些免疫器官的重量,使动物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增加;而在临床上也体会到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而且还能清热祛痰,缓急止痛;故为方中不可缺的一味抗癌使药。《抗癌中药大辞典》记载,“甘草次酸对于大白鼠试验性骨髓瘤及肝癌,均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3-氧-18-α甘草次酸,每日8mg/kg,对大鼠移植的腹水肝癌及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能产生形态学上的变化”。甘草主要包含三萜皂苷成分甘草酸,还包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有甘草素、异甘草素、新甘草素、新异甘草素等。
香菇、甘草二味药,同为味甘、性平;甘能补而入脾,气血化生,调剂苦、涩、寒之君、臣、佐诸药,免伤胃气;且善逐瘀血,增强机体抗癌的免疫力,具有扶正祛邪的效果。所以,香菇、甘草二味药是方中之使药。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必备组分及其重量份数配比结构是仙鹤草10-60份、人参1-30份、绞股蓝10-60份、石刁柏10-60份、冬凌草10-60份、乌梅1-30份、香菇1-30份。试验表明,每味药在上述份数区间内入药都有抗癌效果。为增强药效,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增加甘草1-20份。试验还证明,由下列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抗癌效果更好仙鹤草20-50份,人参1-20份,绞股蓝10-40份,石刁柏20-50份,冬凌草20-50份,乌梅1-20份,香菇1-20份,甘草1-20份。进一步的试验证明,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中药制剂的抗癌效果更加显著仙鹤草25-35份,人参5-15份,绞股蓝15-25份,石刁柏25-35份,冬凌草25-35份,乌梅10-20份,香菇5-15份,甘草1-10份。本发明的抗癌中药制剂(兰鹤百草颗粒)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如下。其中,试验采用的制剂由下列配比的原料制成由下列配比的原料制成仙鹤草30份,人参10份,绞股蓝20份,石刁柏30份,冬凌草30份,乌梅15份,香菇10份,甘草5份;试验承担单位(加盖公章单位)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原始资料保存地点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研究室。
第一部分独立抗肿瘤试验数据1.兰鹤百草颗粒的抗肿瘤作用(祛邪作用)1.1兰鹤百草颗粒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摘要为了评价兰鹤百草颗粒的祛邪作用,本试验选用小鼠S180肉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兰鹤百草颗粒口服给药(经口灌胃)对小鼠S180肉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1.1试验目的测试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1.1.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1.1.3对照样品环磷酰胺(CTX)生产厂家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803性状白色结晶规格200mg/瓶配制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平消胶囊生产厂家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324规格每粒0.23g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1.1.4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性别雌雄兼用,每批试验同一性别。
体重19-21g
来源由本院动物房提供许可合格证号SYXK(沪)2004-0015每组动物数10只,对照组20只。
1.1.5移植性肿瘤小鼠S180肉瘤,腹水型传代,本实验室保种。
1.1.1.6试验方法取生长良好的S180腹水,用生理盐水1∶4稀释后(细胞浓度约1~2×107个/ml),每只小鼠腋皮下接种0.2ml,随机分组,设以下6组1)空白对照组2)CTX(30mg/kg,ip×7)3)平消胶囊(1g/kg,ig×7)4)兰鹤百草颗粒低剂量组(0.25g/kg,ig×7)5)兰鹤百草颗粒中剂量组(0.5g/kg,ig×7)6)兰鹤百草颗粒高剂量组(1g/kg,ig×7)接种次日起按以上方案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天,给药体积为0.5ml/20g体重。接种第10天脱颈处死动物,称动物体重后,解剖取瘤块并称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抑瘤率

以上实验共进行3次。
1.1.7试验结果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5、0.25g/kg剂量时,三批实验的抑瘤率分别为77.97、70.63、63.71%,71.94、60.29、46.00%,75.03、69.94、48.08%,量效关系明显,三批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统计分析表明,兰鹤百草颗粒各剂量组的抑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批试验结果见表1、表2、表3和照片1、照片2、照片3。
1.1.8结论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1.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作用(实验一),♂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作用(实验二),♀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作用(实验三),♀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1.2兰鹤百草颗粒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兰鹤百草颗粒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疗效1.2.1试验目的测试样品兰鹤百草颗粒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1.2.3对照样品多西他赛注射液商品名泰素帝生产单位Lilly France S.A.
规格20mg/支批号D4A846(200406)配制用泰素帝溶剂配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2.4动物品系BALB/C裸鼠(SPF级)来源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沪)2002-0010性别雌性体重18-20g每组动物数6只,对照组10-12只。
1.2.5移植性肿瘤人体乳腺癌Bcap-37,本实验室保种。
1.2.6试验方法取生长良好的Bcap-37瘤块,用生理盐水匀浆制备成(1-2)×107cell/ml浓度的细胞悬液,每只小鼠右腋皮下接种0.2ml,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1)空白对照组2)泰素帝(25mg/kg,ip×1)3)兰鹤百草颗粒低剂量组(0.25g/kg,ig×10)4)兰鹤百草颗粒中剂量组(0.5g/kg,ig×10)5)兰鹤百草颗粒高剂量组(1g/kg,ig×10)
接种后7日全部动物接种部位可见一小肿块,按以上方案开始给药,给药体积为0.5ml/20g体重。每3天用游标卡尺测瘤块长径(a)和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v=ab2/2)。接种后18-20日脱颈处死动物,称动物体重后,解剖取瘤块,称瘤重,计算抑瘤率。
1.2.7试验结果兰鹤百草颗粒在剂量1、0.5、0.25g/kg,见瘤后连续给药10天,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二批实验的抑瘤率分别为65.10、54.87、36.85%,68.12、52.18、34.11%,统计分析表明,兰鹤百草颗粒各剂量组的抑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见表10-1、10-2和照片10,表11-1、11-2和照片11。
1.2.8试验结论兰鹤百草颗粒口服给药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4.兰鹤百草颗粒口服给药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疗效(一),♀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表5.兰鹤百草颗粒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抑瘤作用(一)肿瘤体积变化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内为抑瘤率表6.兰鹤百草颗粒口服给药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疗效(二),♀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7.兰鹤百草颗粒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乳腺癌Bcap-37的抑瘤作用(二)肿瘤体积变化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内为抑瘤率第二部分辅助治疗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1.兰鹤百草颗粒的增效作用1.1兰鹤百草颗粒联合小剂量化疗对小鼠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
摘要兰鹤百草颗粒低剂量(0.25g/kg)分别合并小剂量环磷酰胺(20mg/kg)、甲氨喋呤(2mg/kg)和丝裂霉素C(1mg/kg)后,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兰鹤百草颗粒或小剂量化疗药物单独使用。按照Webb氏分数乘积法计算证明兰鹤百草颗粒与上述药物有协同作用。
1.1.1试验目的测试兰鹤百草颗粒合并小剂量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和丝裂霉素C和对小鼠肝癌H22的作用。
1.1.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1.1.3其它样品环磷酰胺(CTX)
来源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803规格200mg/瓶甲氨蝶呤(MTX)来源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704B规格5mg/支丝裂霉素(MMC)来源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501规格2mg/支1.1.4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体重19-21g性别雄性来源由本院动物房提供许可合格证号SYXK(沪)2004-0015每组动物数10只,对照组20只。
1.1.5移植性肿瘤小鼠肝癌H22,本实验室保种。
1.1.6试验方法取小鼠90只,将生长良好的H22腹水,用生理盐水1∶4稀释后(细胞浓度约1~2×107个/ml),每只小鼠腋皮下接种0.2ml,随机分为以下8组1)空白对照组2)兰鹤百草颗粒L(0.25g/kg,po×7(1-7天))3)CTX(20mg/kg,ip×2(1,3))4)兰鹤百草颗粒L+CTX,剂量及给药方案同单独给药。
5)MTX(2mg/kg,ip×2(1,3))6)兰鹤百草颗粒L+MTX,剂量及给药方案同单独给药。
7)MMC(1mg/kg,ip×2(1,3))8)兰鹤百草颗粒L+MMC,剂量及给药方案同单独给药。
接种后次日起按以上方案给药,接种10日脱颈处死动物后,称体重,解剖取瘤块称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抑瘤率 合并用药的效应根据Webb氏分数乘积法计算(fa)1,2=1-[1-(fa)1][1-(fa)2](fa)1和(fa)2分别为两药的抑瘤率,(fa)1,2为计算的理论相加效应。如果合并用药的效应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则表示协同。
1.1.7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兰鹤百草颗粒0.25g/kg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为41.92%,小剂量CTX(20mg/kg)、MTX(2mg/kg)、MMC(1mg/kg)单独使用时,抑瘤率分别为55.99%、53.08%和58.00%。
兰鹤百草颗粒0.25g/kg与CTX(20mg/kg)合并使用时,抑瘤率达78.05%,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值(74.44%),实验证明小剂量兰鹤百草颗粒合并小剂量CTX对小鼠肝癌H22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兰鹤百草颗粒0.25g/kg与MTX(2mg/kg)合并使用时,抑瘤率达73.88%,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值(72.75%),实验证明小剂量兰鹤百草颗粒合并小剂量MTX对小鼠肝癌H22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兰鹤百草颗粒0.25g/kg与MMC(1mg/kg)合并使用时,抑瘤率达79.30%,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值(75.61%),实验证明小剂量兰鹤百草颗粒合并小剂量MTX对小鼠肝癌H22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实验结果见表1。
1.1.8结论小剂量兰鹤百草颗粒(0.25g/kg)合并小剂量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和丝裂霉素C对小鼠H22肝癌生长的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表1.兰鹤百草颗粒合并CTX、MTX、MMC对小鼠肝癌H22的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2兰鹤百草颗粒合并放疗对小鼠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摘要兰鹤百草颗粒(0.25、0.5g/kg)合并放疗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兰鹤百草颗粒或放疗单独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1.2.1试验目的测试兰鹤百草颗粒合并铯-137辐照对小鼠肝癌H22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1.2.3铯-137辐照装置名称铯-137辐照(Cs-137)生产厂家加拿大Nurdion公司强度5Gy提供单位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1.2.4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体重19-21g性别雄性来源由本院动物房提供许可合格证号SYXK(沪)2004-0015每组动物数10只,对照组20只。
1.2.5移植性肿瘤小鼠肝癌H22,本实验室保种。
1.2.6试验方法取小鼠70只,将生长良好的H22腹水,用生理盐水1∶4稀释后(细胞浓度约1~2×107个/ml),每只小鼠腋皮下接种0.2ml,随机分为以下6组1)空白对照组2)兰鹤百草颗粒L(0.25g/kg,po×7(3-9天))3)兰鹤百草颗粒M(0.5g/kg,po×7(3-9天))4)Cs-137(5Gy,接种3天后×1)
5)兰鹤百草颗粒L+Cs-137,剂量及给药方案同单独给药。
6)兰鹤百草颗粒M+Cs-137,剂量及给药方案同单独给药。
接种3天第4、5、6组小鼠接受Cs-137照射(5Gy),接种10日脱颈处死动物后,称体重,解剖取瘤块称重,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抑瘤率 合并用药的效应根据Webb氏分数乘积法计算(fa)1,2=1-[1-(fa)1][1-(fa)2](fa)1和(fa)2分别为两药的抑瘤率,(fa)1,2为计算的理论相加效应。如果合并用药的效应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则表示协同。
1.2.7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5Gy的Cs-137照射一次后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为50.51%,兰鹤百草颗粒0.25、0.5g/kg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为45.32、65.00%。分别与5Gy的Cs-137合并用药后的抑瘤率分别为75.21%和82.77%,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大于理论相加效应值(72.94%和82.68%),尤其是低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兰鹤百草颗粒合并放疗对小鼠肝癌H22的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2.兰鹤百草颗粒的扶正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1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摘要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有明显的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2.1.1试验目的观察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2.1.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2.1.3对照样品云芝糖肽胶囊来源上海新康制药厂生产批号040615规格每粒0.34g。
2.1.4动物品系C57BL/6小鼠体重19-21g性别雄性来源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2-00102.1.5其它材料培养基RPMI-1640,Difco产品,内含15%NBS,巯基乙醇,Hepes等。
3H-TdR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放射性浓度1mci/ml。
刀豆球蛋白A(ConA)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50ug/ml。
2.1.6仪器名称液体闪烁计数器型号SN-6930生产厂家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2.1.7试验方法C57BL/6小鼠36只,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即兰鹤百草颗粒0.25、0.5、1g/kg(ig×7),云芝糖肽胶囊0.5g/kg(ig×7),荷瘤对照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脾,计数脾细胞,并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在96孔培养板上每孔加细胞悬液100ul,ConA 50ul和培养液,37℃,5%CO2条件下培养18小时,加入3H-TdR 0.5uci/孔,继续培养18小时。用多头细胞收集器收集细胞,在液闪仪上测CPM值,并与荷瘤对照组比较。
2.1.8试验结果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均明显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量效关系明显,结果见表3。
表3.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荷瘤组比较**P<0.01。
2.2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摘要兰鹤百草颗粒能明显激活小鼠NK细胞活性。
2.2.1试验目的观察兰鹤百草颗粒口服给药对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2.2.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2.2.3对照样品云芝糖肽胶囊来源上海新康制药厂生产批号040615规格每粒0.34g。
2.2.4动物品系C57BL/6小鼠体重19-21g性别雄性来源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2-00102.2.5其它材料培养基RPMI-1640,Difco产品,内含15%NBS,巯基乙醇,Hepes等。
3H-TdR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放射性浓度1mci/ml。
YAC-1细胞本实验室传代备用。
2.2.6仪器名称液体闪烁计数器型号SN-6930生产厂家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2.2.7实验方法靶细胞的标记取传代后24小时生长良好的YAC-1细胞,按1×106个/ml细胞悬液加3H-TdR10uci,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小时,每30分钟振荡一次,标记后的细胞用培养液洗涤3次,重悬于培养液中,使细胞浓度为1×105/ml。
NK细胞活性测定C57BL/6小鼠36只,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即兰鹤百草颗粒0.25、0.5、1g/kg(ig×7),云芝糖肽胶囊0.5g/kg(ig×7),荷瘤对照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脾,制备脾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个/ml作效应细胞,另取已培养24小时YAC-1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4个/ml作为靶细胞,以靶细胞与效应细胞之比为1∶100的细胞加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加入3H-TdR 0.5uci/孔,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收集细胞,测CPM值,计算特异性抑制百分率(Pi)表示NK细胞活性。
2.2.8实验结果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7天后能明显激活NK细胞的活性,结果见表4。
表4.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NK活性的影响

与荷瘤组比较*P<0.05,**P<0.01。
2.3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IL-2产生的影响摘要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有促进IL-2产生的作用。
2.3.1试验目的观察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IL-2产生的影响2.3.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2.3.3对照样品云芝糖肽胶囊来源上海新康制药厂生产批号040615规格每粒0.34g。
2.3.4动物品系C57BL/6小鼠体重19-21g性别雄性来源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2-00102.3.5其它材料培养基RPMI-1640,Difco产品,内含15%小牛血清,巯基乙醇,Hepes等。
3H-TdR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放射性浓度1mci/ml。
2.3.6仪器名称液体闪烁计数器型号SN-6930生产厂家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2.3.7方法C57BL/6小鼠30只,每鼠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即兰鹤百草颗粒0.25、0.5、1g/kg(ig×7),云芝糖肽胶囊0.5g/kg(ig×7),荷瘤对照组,另设一组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次日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24孔板上每孔加2ml细胞及ConA 5ug/ml,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收集上清液,用正常C57BL/6小鼠胸腺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IL-2活性,并以对照组及给药组比较之。
2.3.8实验结果兰鹤百草颗粒连续给药7天后能促进IL-2产生的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结果见表5。
表5.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产生IL-2的影响

与荷瘤组比较*P<0.05。
3.兰鹤百草颗粒的减毒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降低的治疗作用摘要兰鹤百草颗粒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降低具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数作用。
3.1试验目的测试兰鹤百草颗粒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的影响3.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3.3对照样品利可君片生产厂家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1007规格20mg/片3.4其它材料环磷酰胺(CTX)来源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803规格200mg/瓶。
白细胞计数液3%冰醋酸,加数滴龙胆紫。
3.5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体重22-24g性别雄性来源由本院动物房提供合格证号SYXK(沪)2004-00153.6试验方法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大于10只,于注射CTX前眼角采血,计数白细胞数,作给药前值(0天),淘汰白细胞数过低的动物,每组选10只白细胞计数合格的动物进行试验。连续3天每天腹腔注射CTX,剂量为100mg/kg/天,第4起每日经口灌胃受试样品或阳性对照药,体积为0.5ml/20g体重,连续给药20天。兰鹤百草颗粒设3个剂量组,分别为1、0.5、0.25g/kg。阳性对照药利可君剂量为100mg/kg。另设模型组和正常组。每3天眼角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
实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白细胞计数以给药组各时间点改变值的平均值与生理盐水组的改变值进行t-测验,统计变化的显著性。
3.7试验结果动物注射环磷酰胺后,白细胞计数迅速下降,在实验第4天左右到最低值。到第7天,白细胞计数已开始回升。到实验的第10天,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利可君组同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但给药组升高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实验的第13天,白细胞计数又开始下降,但给药组白细胞计数降低较模型组慢,实验的第16至25天,模型组的白细胞计数维持在4500-4800个/ul,而兰鹤百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维持在正常值水平。实验结果说明,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实验结果见表6、表7。
表6.兰鹤百草颗粒对CTX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影响(x±SD,细胞/ul)

表7.兰鹤百草颗粒对CTX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改变值(x±SD,细胞/ul)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附图为兰鹤百草颗粒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的影响
4.讨论和结论兰鹤百草颗粒与小剂量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丝裂霉素合并应用,经Webb氏分数乘积法计算,小剂量兰鹤百草颗粒与上述三种结构迥异,药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化疗药物均具有协同作用。与放疗合并,抑瘤作用也明显强于单独放疗,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兰鹤百草颗粒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激活NK细胞活性,促进IL-2的产生,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兰鹤百草颗粒对大剂量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保护治疗作用。
药效学试验证明兰鹤百草颗粒具有祛邪、扶正、减毒、增效的作用,对动物和人体移植性肿瘤治疗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第三部分大鼠长期毒性的试验资料摘要本实验采用SD大鼠,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为20、8、3g/kg/d给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6个月。
SD大鼠兰鹤百草颗粒6个月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一般症状,如动物的活动、精神状态、粪便,体重和摄食量等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反应。
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血液学检查兰鹤百草颗粒三个给药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但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临床意义。
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时血清生化学检查兰鹤百草颗粒三个给药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但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临床意义。
给药3个月、6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停药1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各1例有少量潜血,其它各项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
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兰鹤百草颗粒给药3个月、6个月、停药1个月,三个给药组及对照组可观察到个别动物有慢性肺炎病变,未见有与药物相关的其它组织学变化,可以认为兰鹤百草颗粒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受试动物组织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SD大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兰鹤百草颗粒连续6个月,其无毒性剂量为3g/kg/d(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6倍)。
1.试验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兰鹤百草颗粒6个月后由于积蓄而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提示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提供单位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3.动物3.1品系和种属SD大鼠来源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沪)2002-0010
3.2体重雄性大鼠84.5~111.4g雌性大鼠83.3~106.6g3.3性别雌雄各半3.4每组动物数30只4.试验仪器及试剂盒4.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日本光电8118型4.2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型号日立7150型4.3 URISCAN尿分析试纸条(11strips)生产厂家盈东制药株式会社盈东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批号41406规格100条装5.试验方法5.1给药途径经口灌胃,临床为口服。
5.2样品浓度1、0.3、0.1g/ml5.3给药容量1ml/100g体重,每天给药2次。
5.4剂量设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高剂量组20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06倍)中剂量组8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42.6倍)低剂量组3g/kg(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6倍)对照组5.5剂量设置理由兰鹤百草颗粒拟成人每日用药量为18g,按60kg计算,临床剂量为0.3g/kg,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大鼠剂量1.75g/kg。
兰鹤百草颗粒雌、雄小鼠经口灌胃急性毒性最大给药量为75g/kg。
兰鹤百草颗粒小鼠药效学试验有效剂量为0.25~0.5g/kg,平均0.375g/kg,根据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大鼠剂量0.188g/kg。
兰鹤百草颗粒为中药六类新药,根据以上几点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设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兰鹤百草颗粒剂量分别为20、8、3g/kg(分别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06、42.6和16倍)。
6.试验周期每天给药2次,每周给药6天,连续给药6个月。每周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停药观察期为1个月。
7.观察指标7.1一般表现每天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及粪便性状等,每周称一次体重并记录进食量。
7.2血液学检查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B)、血小板(PLT)、凝血时间(CT)、白细胞分类。在给药3个月、6个月结束和停药1个月时进行。
7.3血清生化学及主要离子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酸磷酸激酶(CPK)、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K、Na、Cl。在给药3个月、6个月结束和停药1个月时进行。
7.4尿常规检查测定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pH、蛋白、葡萄糖、酮体、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比重、抗坏血酸。在给药3个月、6个月结束和停药1个月时进行。
7.5系统尸解分别在3个月、6个月给药终止后24小时及停药1个月观察期结束时,以3%戊巴比妥钠麻醉放血处死动物(各1/3动物,雌雄各半),全面检查动物全身脏器。
7.6脏器系数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睾丸(或卵巢)、前列腺(或子宫)、胸腺和脑。
7.7组织学检查内容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气管、肾脏、肾上腺、睾丸(或卵巢)、前列腺(或子宫)、附睾、胸腺、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垂体、脊髓、视神经、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胃、肠(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膀胱、肠系膜淋巴结等。
8.试验结果8.1一般表现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见表1。
8.2体重变化雄性大鼠中剂量组动物在给药第3周平均体重增长与对照组动物相比稍低(P<0.05),高剂量组动物在给药第2、5周平均体重增长与对照组动物相比稍高(P<0.05)。
雌性大鼠三个剂量组动物每周平均体重增长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果见表2、3。
8.3摄食量变化雌雄大鼠三个剂量组每天平均摄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持平,结果见表4、5。
8.4血液学检查给药3个月时发现雄性大鼠低剂量组的RBC较对照组稍低(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MO%较对照组高(P<0.01)。
给药6个月时发现雄性大鼠高、中剂量组的RBC较对照组稍低(P<0.05和P<0.01),中剂量组的RCB较对照组稍低(P<0.05)。雌性大鼠血液学检查各项指标三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
停药1个月时发现雌性大鼠高、中剂量组LY%较对照组稍高(P<0.05),其他血液学检查的各项指标雌雄大鼠三个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
以上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
血液学其它各项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6~11。
8.5血清生化学检查给药3个月时发现雄性大鼠中、低剂量的ALB较对照组稍高(P<0.01),高剂量组的CHO较对照组低(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的ALP较对照组稍高(P<0.05),中剂量的ALB较对照组稍低(P<0.05),高、中剂量组的CRE较对照组低(P<0.01)。
给药6个月时发现雄性大鼠中剂量组的ALB和A/G较对照组低(P<0.05),高、中剂量组的CHO较对照组低(P<0.05和P<0.01)。雌性大鼠低剂量组的GGT较对照组低(P<0.05),高剂量组的A/G和CRE较对照组稍低(P<0.05)。
停药1个月时发现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BUN中剂量组的较对照组稍高(P<0.01),高、中剂量组的CHO较对照组低(P<0.05和P<0.01)。雌性大鼠中剂量组的ALP较对照组稍高(P<0.05),低剂量组的TP较对照组低(P<0.01)而A/G较对照组高(P<0.05),低剂量组的CHO较对照组低(P<0.05)。
以上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临床意义。
血清生化学其它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果见表12~17。
8.6主要离子检查给药3个月时发现雄、雌性大鼠中剂量的NA较对照组稍高(P<0.01),CL较对照组稍低(P<0.01)。
给药6个月时发现雌性大鼠中剂量的NA较对照组稍高(P<0.05),低剂量组的CL较对照组稍高(P<0.05)。
停药1个月时发现雌性大鼠低剂量组的CL较对照组稍高(P<0.05)。
主要离子检查其它各项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18。
8.7尿常规检查给药3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
给药6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中剂量组1例有少量潜血,其它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
停药1个月时各项尿常规检查发现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各1例有少量潜血,其它各项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结果见表19~24。
8.8系统尸解大鼠连续口服兰鹤百草颗粒3、6个月后及停药1个月,作系统尸解,肉眼观察主要脏器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改变。
8.9主要脏器重量及其系数给药3个月后,兰鹤百草颗粒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主要脏器系数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中剂量组大鼠的睾丸相对重量较对照组重(P<0.05),低剂量组肺和脑相对重量较对照组轻(P<0.01)。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肝和脑相对重量较对照组重(P<0.01和P<0.05),中剂量组大鼠的脾、肾、中、低剂量组的肾上腺相对重量较对照组重(P<0.01和P<0.05),其它主要脏器系数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给药6个月后,兰鹤百草颗粒雄性大鼠中剂量组肺脏相对重量较对照组重(P<0.05),雌性大鼠低剂量组的肾上腺相对重量较对照组重(P<0.05),其它主要脏器系数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停药1个月,兰鹤百草颗粒雄性大鼠三个剂量组的主要脏器系数给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雌性大鼠低剂量组的脑相对重量较对照组轻(P<0.05)。其他脏器系数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25~30。
8.10组织学检查给药3个月对照组及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动物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心脏各组动物的心脏组织均显示心肌纤维层次结构完好,胞核染色清晰,心肌组织内未见淤血、水肿等异常病理变化。
肝脏各组动物的肝组织内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索状排列,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脾脏各组动物的脾被膜及脾小梁形态结构清晰,脾实质内的红髓及白髓均形态完好,未见明显异常。
肺脏所有各组动物肺组织内被膜及各级支气管均形态结构完好,支气管黏膜上皮无明显损伤;但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各有1/10、1/10、1/10、1/10例动物肺间质有慢性炎症。
气管各组动物的气管组织形态结构完好,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肾脏各组动物的肾被膜及被膜下的皮质、髓质均分界清楚,肾小球、肾小管及肾盂的组织形态结构清晰,未见变性、坏死、炎症、管型等异常病变。
脑所有各组动物的大脑、小脑及脑干组织结构清晰,形态完好,无异常病变。
脊髓各组动物脊髓各段白质及灰质均结构清晰,形态完好,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甲状腺各组动物的甲状腺组织内被膜与滤泡形态结构完好,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染色清晰,滤泡内有嗜伊红色胶质,无异常改变。
甲状旁腺各组动物的甲状旁腺组织内以主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排列整齐呈岛屿状分布,形态完好。
胸腺各组动物的胸腺被膜与胸腺皮质和髓质结构完好,胸腺实质内上皮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与数量正常,无异常病理改变。
胃各组动物胃黏膜上皮及上皮下各层组织结构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炎症等异常病理改变。
十二指肠各组动物肠黏膜上皮及上皮下各层组织结构内均未见有损伤//炎症及溃疡等异常病理改变。
回肠、结肠各组动物的回肠、结肠组织形态完好,层次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胰腺各组动物的胰腺实质分叶明显,腺细胞染色清晰,胰岛形态基本完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肾上腺各组动物的肾上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分界清楚,皮质内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均排列整齐,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均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淋巴结各组动物的淋巴结组织内淋巴滤泡、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均形态完好。
子宫各组动物的子宫组织结构完好,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子宫腺体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卵巢各组动物的卵巢组织内的各级卵泡均发育良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睾丸所有各组雄性动物睾丸组织内的曲细精管层次结构清晰,各级生精细胞均发育良好,管腔内可见到精子细胞和精子,睾丸间质无异常。
前列腺各组雄性动物的前列腺组织内腺管结构层次清晰,腺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附睾各组雄性动物的附睾管壁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
膀胱除对照组有1/10例炎症外,其余各组动物的黏膜变移上皮层次清晰,黏膜下纵行肌和环行肌相互交错排列,未见异常病变。
结论经过对4组给药中期受试大鼠的组织器官进行毒性病理形态学观察,共观察到肺、膀胱等组织的病变,经分析这些病变均与受试药物兰鹤百草颗粒无关,可以认为兰鹤百草颗粒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受试动物组织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给药6个月对照组及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动物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心脏各组动物的心脏组织均显示心肌纤维层次结构完好,胞核染色清晰,心肌组织内未见淤血、水肿等异常病理变化。
肝脏各组动物的肝组织内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索状排列,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脾脏各组动物的脾被膜及脾小梁染色好,形态结构清晰,脾髓与脾索层次清晰,未见异常病变。
肺脏所有各组动物肺组织内被膜及各级支气管均形态结构完好,支气管黏膜上皮无明显损伤;但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各有2/10、1/10、2/10、2/10例动物肺间质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炎症。
气管各组动物的气管组织形态结构完好,粘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肾脏各组动物的肾皮、髓质均分界清楚,肾小球、肾小管及肾盂的组织形态结构清晰,未见变性、坏死、炎症、管型等异常病理改变。
脑各组动物的大脑、小脑及脑干组织结构清晰,形态完好,未见异常病变。
脊髓各组动物的脊髓组织内白质及灰质形态结构完好,层次清晰,未见异常变化。
甲状腺各组动物的甲状腺组织形态结构完好,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染色清晰,滤泡内可见嗜伊红色胶质,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甲状旁腺各组动物的甲状旁腺组织内以主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排列整齐,形态完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胸腺各组动物的胸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结构完好,分界清楚,胸腺实质内上皮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与数量正常,无异常病理改变。
胃各组动物胃黏膜上皮及上皮下各层组织结构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炎症等异常病理改变。
十二指肠各组动物的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内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炎症、坏死、溃疡等异常病理变化。
回肠、结肠各组动物的回肠、结肠黏膜组织均形态完好,层次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胰腺各组动物的胰腺实质分叶明显,腺泡细胞染色清晰,胰岛形态基本完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肾上腺各组动物的肾上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分界清楚,皮质内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均排列整齐,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均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淋巴结各组动物的淋巴结组织内淋巴滤泡、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均形态完好。
子宫各组动物的子宫组织形态结构完好,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子宫腺体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卵巢各组动物的卵巢组织内的各级卵泡均发育良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睾丸所有各组雄性动物睾丸组织内的曲细精管层次结构清晰,各级生精细胞均发育良好,管腔内可见到精子细胞和精子,睾丸间质无异常。
前列腺各组雄性动物的前列腺组织内腺管结构层次清晰,腺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附睾各组雄性动物的附睾组织内附睾管壁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
膀胱各组动物的黏膜变移上皮层次清晰,黏膜下纵行肌和环行肌相互交错排列,结构完好,未见异常病变。
结论经过4组(40只)给药结束受试大鼠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共观察到有慢性肺炎病变,经分析这些肺炎属与受试药物兰鹤百草颗粒无关的非特异性病变。可以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兰鹤百草颗粒可对受试大鼠的组织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对照组及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动物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心脏各组动物的心脏组织均显示心肌纤维层次结构完好,胞核染色清晰,心肌组织内未见淤血、水肿等异常病理变化。
肝脏各组动物的肝组织内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索状排列,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脾脏各组动物的脾被膜及脾小梁染色好,形态结构清晰,脾髓与脾索层次清晰,未见异常病变。
肺脏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各有2/10、2/10、1/10、2/10例动物肺间质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炎症。其余各组动物肺组织内被膜及各级支气管均形态结构完好,支气管黏膜上皮无明显损伤。
气管各组动物的气管组织形态结构完好,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肾脏各组动物的肾被膜及被膜下的皮质、髓质均分界清楚,肾小球、肾小管及肾盂的组织形态结构清晰,未见变性、坏死、炎症、管型等异常病变。
脑两组动物的脑皮质与髓质层次结构清晰,神经元突起明显形态完好,神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均正常;小脑及脑干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异常病变。
脊髓各组动物的脊髓组织内白质及灰质形态结构完好,层次清晰,未见异常病变。
甲状腺各组动物的甲状腺组织形态结构完好,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染色清晰,滤泡内可见嗜伊红色胶质,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甲状旁腺各组动物的甲状旁腺组织内以主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排列整齐,形态完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胸腺各组动物的胸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结构完好,分界清楚,胸腺实质内上皮网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与数量正常,无异常病理改变。
胃两组动物胃黏膜上皮及上皮下各层组织结构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坏死、炎症等异常病理改变。
十二指肠各组动物的十二指肠黏膜组织内均未见有明显的变性、炎症、坏死、溃疡等异常病理变化。
回肠、结肠各组动物的回肠、结肠黏膜组织均形态完好,层次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胰腺各组动物的胰腺实质分叶明显,腺泡细胞染色清晰,胰岛形态基本完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肾上腺各组动物的肾上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分界清楚,皮质内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均排列整齐,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均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淋巴结各组动物的淋巴结组织内淋巴滤泡、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均形态完好。
子宫各组动物的子宫组织形态结构完好,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子宫腺体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卵巢各组动物的卵巢组织内的各级卵泡均发育良好,无异常病理改变。
睾丸所有各组雄性动物睾丸组织内的曲细精管层次结构清晰,各级生精细胞均发育良好,管腔内可见到精子细胞和精子,睾丸间质无异常。
前列腺各组雄性动物的前列腺组织内腺管结构层次清晰,腺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异常病理改变。
附睾各组雄性动物的附睾组织内附睾管壁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排列,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子。
膀胱各组动物的黏膜变移上皮层次清晰,黏膜下纵行肌和环行肌相互交错排列,结构完好,未见异常病变。
结论经过4组(40只)给药结束受试大鼠的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到慢性肺炎病变,经分析这些肺炎与受试药物兰鹤百草颗粒无关。可以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兰鹤百草颗粒对受试大鼠组织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
结果见照片1~156。
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兰鹤百草颗粒给药3个月、6个月、停药1个月,三个给药组及对照组可观察到个别动物有慢性肺炎病变,未见有与药物相关的其它组织学变化,可以认为兰鹤百草颗粒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受试动物组织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9.统计方法各项指标采用均数两组间t-检验,雌雄分别统计。
10.讨论本实验采用SD大鼠,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为20、8、3g/kg/d给药组和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6个月。
SD大鼠兰鹤百草颗粒6个月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一般症状,如动物的活动、精神状态、粪便,体重和摄食量等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反应。
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血液学检查兰鹤百草颗粒三个给药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但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
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时血清生化学检查兰鹤百草颗粒三个给药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差异,但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剂量没有明显的关系,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临床意义。
给药3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给药6个月尿常规检查发现中剂量组1例有少量潜血。停药1个月时各项尿常规检查发现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各1例有少量潜血,其它各项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动物之间基本相同。
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兰鹤百草颗粒给药3个月、6个月、停药1个月,三个给药组及对照组可观察到个别动物有慢性肺炎病变,未见有与药物相关的其它组织学变化,可以认为兰鹤百草颗粒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受试动物组织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11.结论SD大鼠连续经口灌胃给予兰鹤百草颗粒连续6个月,其无毒性剂量为3g/kg/d(相当于药效剂量的16倍)。
表1.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死亡情况

表2.兰鹤百草颗粒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体重变化(g)(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兰鹤百草颗粒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体重变化(g)(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4.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摄食量变化(g)(x±SD)


表5.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摄食量变化(g)(x±SD)


表6.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3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7.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3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8.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9.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0.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1.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血液学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2.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3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3.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3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4.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表15.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6.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7.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血清生化检查(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8.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无机离子检查(x±SD,m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9.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3个月尿液检查

表20.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3个月尿液检查

表21.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尿液检查

表22.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尿液检查

表23.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尿液检查

表24.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尿液检查

表25.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SD大鼠给药3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6.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SD大鼠给药3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7.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SD大鼠给药6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8.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SD大鼠给药6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9.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雄性SD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0.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雌性SD大鼠给药6个月停药1个月主要脏器重量(g)及系数(%)(n=5)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31.兰鹤百草颗粒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主要病理变化及发生例数

病理变化分级+轻度;++中度;+++重度。
第四部分小鼠急性毒性的试验资料摘要为了评价药品的安全性,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对兰鹤百草颗粒进行了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急性毒性测定,试验结果最大给药量为75g/kg。兰鹤百草颗粒拟临床剂量为18g/人/天,即0.3g/kg,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以最大浓度、最大给药容积给予小鼠后的最大给药量为75g/kg,约为拟临床剂量的250倍。
1.试验目的观察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给予小鼠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受试药物名称兰鹤百草颗粒来源毕盛、杨晶批号20041018性状棕色至棕褐色颗粒和少量粉末含量6g/袋配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3.试验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来源由本院动物房提供合格证号SYXK(沪)2004-0015性别雌雄各半体重19~21g。
每组动物数10只禁食时间小鼠在给药前禁食6小时4.剂量样品浓度1g/ml剂量75g/kg(0.5g/20g体重×3,18h内)动物接受容量0.5ml/20g体重/次5.给药途径经口灌胃6.试验方法试验时,取合格雌、雄小鼠各10只,采用灌胃针给小鼠喂药,给药后即刻观察动物中毒症状的各种表现和记录死亡动物。
7.观察指标死亡记录观察期内小鼠死亡数。死亡动物即刻尸解,肉眼观察小鼠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等)的变化,若肉眼可见异常则进行病理检查。
毒性反应记录观察期内雌雄小鼠的行为活动、被毛、皮肤、呼吸、大小便、食欲,鼻、眼、口腔有无异常分泌物等情况。
观察期2周,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全部存活小鼠,解剖和巨检试验动物内脏器官有无异常。
8.试验结果小鼠第一次给药后活动正常,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第二、三次给药后也无异常。观察期间小鼠活动状况与饮食情况良好,实验小鼠没有出现饮食、活动等不良反应和死亡情况。
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全部存活小鼠,解剖大体观察试验动物内脏器官无明显异常。
表1.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表2.兰鹤百草颗粒雄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体重变化(g)

表3.兰鹤百草颗粒雌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体重变化(g)

9.试验结论兰鹤百草颗粒昆明种小鼠LD50(po)>75g/kg/日,相当于拟临床剂量的250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抗癌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凡《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仙鹤草、人参、乌梅、甘草)均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要求,绞股蓝、冬凌草、石刁柏、香菇亦应符合有关药品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性状鉴别,确定品种无误后投料。投料前,分别经切药机(或旋转切药机等)切割成短截或小块后,经震动筛药机筛去泥沙杂物,混合均匀后,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液体乙醇中浸渍,然后加热,也可直接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一定时间,获得醇液,然后过滤,回收乙醇后,把残余提取液浓缩为清膏,最后把清膏制成流浸膏剂或浸膏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合剂等。也可以在过滤获得上述醇液后,向药材第二次(或者更多次)加入液体乙醇,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一定时间,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至此完成提取过程。之后加入适量辅料湖精(或淀粉)依法制成流浸膏剂或浸膏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或合剂等,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温度须控制在80℃以下。
各剂型制备工艺如下制得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依法制成流浸膏剂,或干燥(温度不超过80℃)后制成浸膏剂,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流浸膏剂或浸膏剂。制得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干燥,加入适量辅料湖精(或淀粉),依法制粒(温度不超过80℃)。整粒,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颗粒。制得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干燥,加入适量辅料湖精(或淀粉),依法制粒(温度不超过80℃)。充填胶囊,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胶囊。制得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干燥(温度不超过80℃),加入适量辅料湖精(或淀粉),依法压制成片状。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片剂。制得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加入适量辅料湖精,依法制成合剂。分包,包装,质检合格后,即得成品合剂。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中,乙醇为中极性溶剂,能溶解可溶于水中的某些成分(生物碱盐、苷类、糖类、苦味质等),又能溶解某些非极性溶剂所能溶的成分(树脂、挥发油、生物碱、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乙醇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匀。各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亦随乙醇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经反复试验证明,本发明适合使用的液体乙醇包含40-80%的乙醇,也就是说液体乙醇的纯度为40-80%。第一次加入乙醇的数量适合为1-10倍量,也就是说重量适合为投料混合物总重量的1到10倍,其中第一次以6倍量为佳,第二次适合5倍量,第三次以后适合逐渐减少。用乙醇作提取溶剂,这可提高提取物的有效纯度,除去无效部分;并能除去药材中的蛋白质、胶体物质及粘液质;亦可解决用水提取时的淀粉糊化问题。本工艺的特点在于简捷、有效,能提取出约材中的有效成份,又适合大规模生产。
与制备工艺相关的其他研究及其成果如下(一)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本品处方中各药物的有效部位,适合采用70%醇提取多次,将其分离出来;在每次提取的药液中,其有效成分是不完全一样的。但这些药材皆溶于中等浓度(70%)的乙醇溶液内,于是采用70%乙醇回流(<=80℃),经过多次提取,将这些药材中的有效部位,尽可能有效地分离出来。70%醇液将处方中各药物的有效部位,从药材组织中溶出;并采用高速离心或通过直径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将分别不溶于水的物质(植物组织、悬浮于药液中不溶性大分子颗粒及水中不溶的物质)或不溶于中等浓度(70%)乙醇中的物质(蛋白质、胶体物质、粘液质等)分离出去,弃去药渣(药材组织),目的是为了确保本品药效的质量。达到初步分离、纯化的基本手段。(二)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醇回流所得醇液,经浓缩成清膏(相对密度1.20,50℃)后,进行喷雾干燥。目的是为了迅速蒸发水分,而又不使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以防药膏焦化,又能干燥均匀,以便达到制药的标准要求。这是通过多次动物试验及临床验证,精心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三)制粒目的是将整个工艺过程提取出来的有效部位,配制在一起,使成为半成品,以便包装。将药品制成颗粒,也是药品的一种成型的剂型(颗粒剂),以便保持药品的纯度不变。(四)包装是整个制药工艺的末端;既是制备工艺进行到了尾声;也是出厂产品的第一步。考虑到颗粒剂易吸潮的特性,应充分考虑到颗粒剂的特性,防止产品吸潮引起变质。所以应控制分装操作规程的要求及卫生条件,严格要求按操作规程(SOP)把好分包、包装的质量关。遵照执行,才会制得合格的产品。


附图是兰鹤百草颗粒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的影响。横座标是实验天数,纵座标是外周血白细胞数改变值。附图表明,动物注射环磷酰胺后,白细胞计数迅速下降,在实验第4天左右到最低值。到第7天,白细胞计数已开始回升。到实验的第10天,兰鹤百草颗粒三个剂量组,利可君组同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但给药组升高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实验的第13天,白细胞计数又开始下降,但给药组白细胞计数降低较模型组慢,实验的第16至25天,模型组的白细胞计数维持在4500-4800个/ul,而兰鹤百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维持在正常值水平。实验结果说明,兰鹤百草颗粒对小鼠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升白作用。
实施例一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10份、人参1份、绞股蓝10份、石刁柏10份、冬凌草10份、乌梅1份、香菇1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1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40%)中浸渍10分钟,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半小时,过滤获得醇液,回收乙醇后,把残余醇液浓缩为清膏,然后把清膏制成浸膏剂,干燥制粒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二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60份、人参30份、绞股蓝60份、石刁柏60份、冬凌草60份、乌梅30份、香菇30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8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一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5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8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二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之后依法制成浸膏剂,干燥制粒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三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30份、人参10份、绞股蓝20份、石刁柏30份、冬凌草30份、乌梅15份、香菇10份、甘草5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7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三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3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7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三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之后依法制成浸膏剂,最后提取有效成分制成针剂。
实施例四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58份、人参22份、绞股蓝34份、石刁柏49份、冬凌草58份、乌梅21份、香菇29份、甘草19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7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两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3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7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一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制粒、干燥之后制成胶囊。
实施例五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12份、人参6份、绞股蓝12份、石刁柏11份、冬凌草12份、乌梅11份、香菇2份、甘草2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7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两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3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7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一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制粒干燥之后加入辅料做成片剂。
实施例六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25份、人参5份、绞股蓝15份、石刁柏25份、冬凌草25份、乌梅10份、香菇5份、甘草1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7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两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3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7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一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制粒干燥之后加入辅料制成冲剂。
实施例七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制剂制剂处方是仙鹤草35份、人参15份、绞股蓝25份、石刁柏35份、冬凌草35份、乌梅20份、香菇15份、甘草10份。
(二)方法制备方法是药材按处方量投料,在6倍量液体乙醇(乙醇纯度为70%)中浸渍一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三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5倍量液体乙醇(乙醇浓度为70%),在加热过程中回流三小时,合并回流醇液,过滤至澄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制粒干燥之后加入辅料制成片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得仙鹤草10-60份,人参1-30份,绞股蓝10-60份,石刁柏10-60份,冬凌草10-60份,乌梅1-30份,香菇1-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其中增加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甘草1-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是仙鹤草20-50份,人参1-20份,绞股蓝10-40份,石刁柏20-50份,冬凌草20-50份,乌梅1-20份,香菇1-20份,甘草1-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是仙鹤草25-35份,人参5-15份,绞股蓝15-25份,石刁柏25-35份,冬凌草25-35份,乌梅10-20份,香菇5-15份,甘草1-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是仙鹤草30份,人参10份,绞股蓝20份,石刁柏30份,冬凌草30份,乌梅15份,香菇10份,甘草5份。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混合后投料,加乙醇浸渍并加热获得醇液,从醇液回收乙醇后把提取液浓缩为清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加入的乙醇为1到10倍量乙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加入的乙醇为3到8倍量40%-80%乙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加乙醇浸渍混合投料后的原料至少半小时,然后加热,加热过程中乙醇回流至少半小时,过滤获得醇液,然后向药材第二次加入1到6倍量40%-80%乙醇,在加热过程中回流至少半小时,过滤获得醇液,合并回流醇液,回收乙醇并把提取液浓缩为清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次加入6倍量60-70%乙醇浸渍1小时,乙醇回流3小时,第二次向药材加入5倍量50-80%乙醇,乙醇回流3小时,浸渍温度不超过80℃,加热温度不超过8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的乙醇是70%乙醇。
12.根据权利要求6、7、8、9、10或者11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次浸渍温度是60~70℃。
13.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流浸膏剂或浸膏剂。
14.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颗粒剂。
15.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胶囊剂。
16.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片剂。
17.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合剂。
18.根据权利要求6、7、8、9、10、11或12所述的抗肿瘤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不高于80℃的温度下把所述清膏制成针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是以中药作为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仙鹤草、人参、绞股蓝、石刁柏、冬凌草、乌梅、香菇、甘草等。本发明的制剂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可以作为主、辅药使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癌中药,能够治疗各种常见癌症。
文档编号A61K9/16GK1931312SQ200610090928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日
发明者毕盛, 杨晶 申请人:南京兰鹤百草天然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