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吸收性片材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11668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吸收性片材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液体吸收片,liquid-absorbentsheet)及其生产方法,该液体吸收性片材能够迅速吸收和扩散人体排出的液体如尿液或月经血,该片材具有用于容纳(保留)液体的结构。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纸尿布、卫生巾等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及其生产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该片材较薄并具有高的吸收速率同时很少有回湿(wet-back),以便能有效地吸收和容纳从人体排出的液体。
本发明是基于2005年10月18日提交的第2005-302562号日本专利申请,其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各种吸收体液(如尿液或月经血)的吸收制品是已知的。吸收制品通常包括液体可渗透上层片、液体不可渗透背面片以及设置在上层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这样的吸收制品典型的是一次性(不回收)纸尿布和卫生巾,并且其要求具有薄和轻的形状,同时要求具有迅速吸收和容纳体液如尿液或月经血的能力,并尽可能无侧漏。而且,近年来,这样的吸收性制品已经被制作紧凑,因而更迫切地要求变得较薄。此外,这类吸收制品要求能快速吸收体液同时几乎无体液在皮肤侧回流至其表面,并且要求质量稳定性极好。
在现有技术中,这类吸收制品通常包括吸收体,其中将超强吸收性聚合物(在下文中简写为SAP)混合在粉状纸浆(浆体,pulp)中。尽管SAP的含量通常被增加以便提高吸收速率,但这种增加会使吸收体变厚,从而很难将吸收制品制作紧凑。此外,尽管通常在粉碎用于混合的片材纸浆的过程中加入SAP并与纸浆一起被粉碎,以便降低所获得的吸收体的质量不均匀性,但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部分SAP在粉碎步骤过程中损失,由此所获得的吸收体并不具有足够的吸收性。而且,除了以上步骤外,当为了使吸收制品更薄而通过压缩来降低吸收体的厚度时,SAP的密度就会增加,这会抑制所吸收液体的渗透,并且SAP的间隙被缩小,这会使液体吸收不充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号2002-35036)提出了在吸收体的表面上形成穿孔(perforating hole)以提高其吸收性。通过形成这样的穿孔,所吸收的液体在初始阶段就转移至背面片侧,从而提高吸收速率。此外,吸收的液体在穿孔周围扩展,从而也改进了扩散性能。然而,当形成穿孔时,所获得的吸收体的质量大幅度地发生变化,并引起其中吸收的液体通过穿孔回流的回湿现象。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号H 8-107910)提出了一种吸收性制品,其中将SAP加以布置以形成平行条。当将SAP排列而形成平行条时,吸收制品的扩散性能和吸收性显著得到改进,因此所吸收的液体能迅速被吸收和扩散,其原因是在这种排列中产生的未用空间(空闲空间,vacant space)能够使SAP吸收液体而溶胀。然而,由于SAP分布不均,因而使吸收制品变厚,这样的排列并不适用于使制品变薄。
另外,专利文献3(PCT国际公开,出版的日本专利翻译第2003-508647号)披露了一种用于生产吸收性材料的方法,其用于形成吸收性制品,该方法旨在稳定吸收制品的液体吸收性,以及降低其厚度。在该方法中,SAP均匀分散在纸浆中,因此吸收的稳定性极好。而且,进行压缩处理以便将吸收材料制成薄的片材,因此吸收材料适用于降低吸收制品的厚度。然而,由于在进行压缩处理的同时给片材加水,所以位于片材表面的SAP溶胀,这会减少未用空间,由此会使其吸收速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以下方面(1)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包括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无纺纤维,nonwoven fabric);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支撑)材料;以及超强吸收性聚合物,其中超强吸收性聚合物设置在至少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与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之间作为A层,以及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之间作为B层,含有的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总量为200~400g/m2,其以质量计的30~50%分配在A层、以质量计的0~40%分配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以及以质量计的30~70%分配在B层,并且A层中的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量比率小于或等于B层中的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量比率。
(2)根据(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是亲水性空气沉降(air laid)非纺织纤维。
(3)根据(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包括纸浆和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并且可热熔的合成纤维的含量比率相对于非纺织纤维总质量(不包括超强吸收性聚合物)为以质量计的0.1~15%。
(4)根据(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A层,或B层与液体吸收性背面层是部分混合的。
(5)一种用于生产(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方法,包括采用加热和加压辊热熔在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A层之间的界面以及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与B层之间的界面。


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特征和优点,并且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图1为正视图,其示出了用于评价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液体吸收性的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面提及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该片材较薄并且表现出快速吸收速率同时很少有回湿,满足有效吸收和容纳排出的体液的目的,以及提供一种用于有效生产该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方法。
作为为解决上面提及的问题而进行的大量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发现,具有快速吸收速率并且很少有回湿的薄的液体吸收性片材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生产使其具有至少五层结构,即,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以及至少两个包括SAP的SAP层,该SAP层被设置在至少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之间作为A层,以及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之间作为B层,从而完成本发明。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特别优选实施方式。然而,这些详细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列举的权利要求,而仅仅用作其具体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包括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以及超强吸收性聚合物。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形成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形成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形成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超强吸收性聚合物形成SAP层,该SAP层设置在至少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与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之间作为A层,以及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之间作为B层。
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也用作抗分开层,用于防止SAP层(A层和B层)变得可分开。为了不抑制SAP层的液体吸收性,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优选为主要包括纸浆的亲水基材料,如绵纸(薄纱,tissue)、吸水纸、非纺织纤维等,其实例包括纤维素纤维如通常用于造纸的木质纸浆,如软木或硬木化学纸浆或机械纸浆、循环(回收)纸浆等。除了纤维素纤维(纸浆)外,可以包括一定量(不会抑制SAP层的液体吸收性的量)的非木质纸浆如麻或棉、化学合成纸浆;合成纤维,如聚酯或人造纤维等。当利用这种基体材料作为构成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时,将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制成多孔状以便促进液体渗透。当利用这种基体材料作为构成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时,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液体吸收性能和容纳性能变得极佳。
用于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的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可以由任何只要具有液体渗透性和液体吸收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实例包括利用合适的加工方法如纺刺法(水刺法,spun lace method)、纺粘法、热粘法、化学粘合法、空气沉降法(气铺法,air laid method)、熔吹法、针刺法、针轧粘合法(stitch bond method)等,由纤维如人造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酰胺、丙烯酰基(丙烯醛基)、聚乙烯醇、聚乙烯、羊毛、棉、麻、纸浆、玻璃等、包括其中多种的混合纤维制成的非纺织纤维。
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中,优选包括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如聚乙烯(PE)纤维、聚丙烯(PP)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聚酰胺纤维、PE和PP的复合纤维、PE和PET的复合纤维、PP和PET的复合纤维、PET和PET的复合纤维、聚酰胺和聚酰胺的复合纤维等,以使非纺织纤维层和SAP层在加热和加压时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作为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优选利用含PP作为核心组分而PE作为外鞘(壳)组分(所谓的核-鞘或核-壳型复合纤维)等的复合纤维。
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可以这样的方式被包括,即以预定的厚度沉积在由纸浆纤维等构成的非纺织纤维基体材料表面上,或以这样的方式,即与纸浆纤维等混合而形成包括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以及和纸浆纤维等的非纺织纤维。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可以与其多种组合加以利用,或可以以其多种分别层压的方式加以利用。在这些利用方式中,考虑到液体渗透性和液体吸收性,优选利用亲水性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其利用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以及纸浆或其他植物纤维等制成。
相对于非纺织纤维的总质量(不包括SAP的含量),优选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在非纺织纤维中的以质量计的含量为0.1~15%,并且更优选为以质量计为1~15%,以防止SAP的吸收液体容纳性能和溶胀性能变差。当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以质量计的含量低于0.1%时,热熔就不能获得足够的用于构成液体吸收性片材的粘合力。另一方面,当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以质量计的含量高于15%时,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的液体吸收性会变得不足。作为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优选利用具有纤维长度约为3~51mm且细度约为1.1~7.7分特(dtex)的可热熔的合成纤维。
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中,相对于SAP的总质量,SAP以质量计的含量为0~40%,同时不会阻止转移至层压在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上的B层。
本发明中利用的SAP能够吸收相对于其自身重量的至少20倍的液体(如尿液、体液等),并且其实例包括淀粉基的、纤维素基的、合成聚合物基的SAP等,如淀粉-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共聚物、皂化淀粉-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物、皂化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皂化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皂化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丙烯酸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钠、用丙烯酸交联的聚环氧乙烷、交联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的聚乙烯醇马来酸酐共聚物、用氨基酸交联的生物可降解聚天门冬氨酸、来自产碱菌(Alcaligenes Latus)的培养产物的微生物的SAP等。在这些物质中,聚丙烯酸钠由于其极佳的液体吸收性而优选利用。本发明中利用的SAP形式优选颗粒状、薄片状、小球状、短针状、碎片状等,以便在干燥状态下能够被均匀地喷雾,但是并不限制于这些形式。
用于喷雾SAP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利用装有振动器的滑片、螺杆型进料器、压滚等的喷雾方法,以及利用诸如静电涂敷的静电方法等。
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中的SAP总含量为200~400g/m2,并且优选200~350g/m2。当SAP的总含量小于200g/m2时,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液体吸收性不足。另一方面,当SAP的总含量大于400g/m2时,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总质量变得极大,并因此不能将液体吸收性片材变薄。
同样,相对于SAP的总质量,设置在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和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之间的A层中的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为30~50%。相对于SAP的总质量,设置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之间的B层中的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为30~70%。相对于SAP的总质量,包括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中的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为0~40%。A层中SAP的含量比率小于或等于B层中SAP的含量比率。
当A层中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小于30%时,回湿的量趋于增加。另一方面,当A层中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大于50%时,液体吸收速率趋于降低。
当B层中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小于30%时,尽管初始液体吸收性良好,但是所吸收的液体的总量趋于减少。另一方面,当B层中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高于70%时,所吸收的液体的总量趋于减少,并且回湿的量趋于增加。
此外,当B层中的SAP的含量比率小于A层中的SAP的含量比率时,A层的吸收性趋于达到饱和,并因此使B层的吸收性趋于不足并有效地被展示。
当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中的SAP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高于40%时,回湿的量趋于增加,并且液体吸收性趋于不足。
如上所述,当SAP的含量比率处于上述限定的范围中时,A层中的未用空间就会被保持,穿过未用空间的液体立即被容纳在中间层,即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然后容纳的液体顺利地从中间层转移至B层。因此,可获得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很薄并表现出快速吸收速率,同时很少有回湿。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能够根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号2000-135797的披露内容进行生产。更详细地,利用粉末进料器将SAP加以喷雾以沉积在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上作为B层。接着,将用于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的上述材料加以混合,并利用纸垫成型器(mat former)等层压在B层上。然后,将SAP喷雾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上以形成A层,并且将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压在A层上。接着,将层压体进行加热和加压,以制成液体吸收性片材。
利用加热和加压辊热熔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A层之间的界面以及B层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之间的界面。此时,SAP利用含于其中的湿气被塑化并起粘合剂的作用。当可热熔的合成纤维被包括在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中时,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就会更紧密地加以粘结。这是在不低于可热熔的合成纤维的表面熔化的温度下,通过利用辊加热和加压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来完成的。而且,由于塑化的可热熔合成纤维与用包括在其中的水分塑化的SAP的相互缠绕分子的影响,而实现这种粘结。为了增强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优选向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和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提供少量湿气。可替换地,可以施加可热熔的粉末或喷射粘合剂以便增加粘合强度。由于利用加热和加压辊的热熔步骤,再次熔接了SAP层和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就可能同时调节液体吸收性片材的厚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扩散性能,通过利用具有刻在一个或两个辊上的径向条纹或网眼的加热和加压压花辊处理片材,可将高密度部分和低密度部分交替地排列在液体吸收性片材上。
为了增强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A层之间或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与B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同时防止SAP在制备过程中不均匀地被分布,在A层与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之间的界面或B层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之间的界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内,优选将制成的SAP与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或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加以相互溶混。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可以用作吸收制品中的吸收体,其中该吸收制品由液体可渗透上层片、吸收体以及液体不可渗透背面片构成,或可用作吸收制品中的吸收体,其中该吸收制品由液体可渗透上层片、亚表层(sub-layer)、吸收体和液体不可渗透背面片构成。同样,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可以用作吸收制品中的吸收体,其中该吸收制品由亚表层、液体可渗透上层片、吸收体和液体不可渗透背面片构成。
在这种用途中,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通过将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置于上层片侧上加以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可以用于一次性纸尿布、卫生巾、乳房乳垫、吸水片、吸油片、旨在吸收具有粘性液体如喷墨打印机墨水溢流物的衬垫、各种抹布等。
实施例在下文中,尽管将以实施例的方式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但是很明显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同样,除非另有具体指明,在实施例中使用的“份数”和“%”表示“以质量计的份数”和“以质量计的%”。
实施例1在金属线上,将基重为14g/m2的绵纸(由Nippon TokushuFabric Co.,Ltd.生产)展开,作为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并将125g/m2的SAP(由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LTD.生产、商标AQUA KEEP SA 60 SX的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用粉末进料器喷雾到背面材料的棉纸上,并由此在背面材料的棉纸层上形成B层。在B层上,利用纸垫成型器层压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从而在B层上形成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其由205g/m2的具有纤维长度为0.05~5mm的纸浆纤维(由Oji Paper Co.,Ltd.生产的软木漂白牛皮纸浆(NBKP))和17g/m2的(含量比率以质量计的7.7%)具有细度为1.7分特且长度为5mm的PE/PP(核/壳)纤维(由CHISSOCORPORATION生产的,商标名为ESC)构成。然后,利用粉末进料器将125g/m2的SAP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由此在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形成A层。接着,在A层上层压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由Nippon Tokushu Fabric Co.,Ltd.生产),作为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然后将所得产品通过干燥器,以获得由五层构成的吸收性片材,该五层即表面材料层、A层、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B层以及背面材料层。利用加热和加压辊处理该吸收性片材的两个表面,以使表面材料层和背面材料层加以粘结而被固定。从而,获得了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8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实施例2除了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五层,即表面材料层、A层、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B层以及背面材料层构成的吸收性片材外,可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生产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4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在金属线上,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展开,作为背面材料,并利用粉末进料器将85g/m2的SAP喷雾到背面材料层上,由此在背面材料层上形成B层。在B层上,利用纸垫成型器层压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由此在B层上形成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其由205g/m2的具有纤维长度为0.05~5mm的纸浆纤维(OjiPaper Co.,Ltd.生产的NBKP)和17g/m2(质量含量比率7.7%)的具有细度为1.7分特且长度为5mm的PE/PP(核/壳)纤维以及85g/m2的SAP构成。然后,利用粉末进料器将80g/m2的SAP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由此在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形成A层。接着,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层压在A层上,作为表面材料层。然后,将所得产品经过干燥器,而获得吸收性片材。
实施例3除了用下述方法制备由五层,即表面材料层、A层、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B层以及背面材料层构成的吸收性片材外,可利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9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在金属线上,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展开,作为背面材料,并利用粉末进料器将125g/m2的SAP喷雾到背面材料层上,由此在背面材料层上形成B层。利用纸垫成型器在B层上层压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从而在B层上形成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其由205g/m2的具有纤维长度为0.05~5mm的纸浆纤维(Oji Paper Co.,Ltd.生产的NBKP)、17g/m2(质量含量比率7.7%)的具有细度为1.7分特、长度为5mm的PE/PP(核/壳)纤维、以及50g/m2的SAP构成。然后,利用粉末进料器将75g/m2的SAP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由此在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形成A层。接着,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层压在A层上,作为表面材料层。然后,将所得产品经过干燥器,而获得吸收性片材。
实施例4除了利用主要包括具有基重为40g/m2的纸浆(由OJIKINOCLOTH Co.,LTD.生产的KINOCLOTH)的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代替棉纸作为表面材料之外,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可获得具有基重为526g/m2且厚度为2.7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实施例5除了利用加热和加压辊处理吸收性片材的表面材料层-侧表面外,用与实施例2类似的方式能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4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加热和加压辊中的一个具有间隔为2mm的条纹,该条纹相对于辊的宽度方向沿径向加以雕刻,以使表面材料层-侧表面具有垂直差为0.4mm的凹凸部,并且表面材料层在凹部处的厚度为2.0mm。
比较实施例1在金属线上,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展开,作为背面材料层,在其上利用纸垫成型器层压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其由189g/m2的具有纤维长度为0.05~5mm的纸浆纤维(由Oji Paper Co.,Ltd.生产的NBKP)和33g/m2(含量比率以质量计15%)的具有细度为1.7分特、长度为5mm的PE/PP(核/壳)纤维构成。接着,利用粉末进料器将250g/m2的SAP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然后,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层压在SAP层上作为表面材料层。最后,将所得产品经过干燥器,从而获得的吸收性片材,其由表面材料层、SAP层、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以及背面材料层构成。该吸收性片材的两个表面进一步利用加热和加压辊进行处理而加以粘结并被固定。因此,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和厚度为2.0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比较实施例2在金属线上,将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展开,作为背面材料层,在其上利用纸垫成型器层压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其由205g/m2的具有纤维长度为0.05~5mm的纸浆纤维(Oji Paper Co.,Ltd.生产的NBKP)、17g/m2(含量比率以质量计的7.7%)的具有细度为1.7分特且长度为5mm的PE/PP(核/壳)纤维构成。接着,利用粉末进料器将125g/m2的SAP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然后,在SAP层上层压具有基重为14g/m2的棉纸作为表面材料层。最后,将所得产品经过干燥器,以获得由表面材料层、SAP层、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和支撑材料层构成的吸收性片材。这种吸收性片材的两个表面进一步利用加热和加压辊进行处理以被粘结并固定。从而,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8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比较实施例3除了喷雾到背面材料层上的SAP的量为90g/m2和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的SAP的量为90g/m2之外,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可获得具有基重为430g/m2且厚度为2.8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比较实施例4除了喷雾到背面材料层上的SAP的量为50g/m2、包括在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中的SAP的量为150g/m2、以及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的SAP的量为50g/m2之外,用与实施例2类似的方式可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4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比较实施例5
除了喷雾到背面材料层上的SAP的量为200g/m2和喷雾到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层上的SAP的量为50g/m2之外,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可获得具有基重为500g/m2且厚度为2.8mm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根据以下方法来评价上述获得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
<待评价样品的制备>
将以上所获得的每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切成宽度为100mm和长度为250mm的薄片型片。在片的表面材料层-侧表面上层压具有基重为27g/m2的穿孔片作为上层片。在片的背面材料层侧表面上层压具有基重为20g/m2的背面片(back sheet)。从而,获得的吸收制品作为各自的样品并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测试溶液的制备>
用着色剂(蓝色食用染料1号,由Benifuji Chemical IndustryCo.,Ltd.生产)将以质量计0.9%的生理盐水(其中将9g氯化钠溶于991g蒸馏水)加以着色,以便可肉眼地观察到样品效果,并将其用作测试溶液。
<吸收速率的测试>
将图1所示的特别装置4用于测定每一样品的吸收速率。装置4由金属板(重)1和压克力管(有机玻璃管,丙烯酸管,acrylic tube)3构成。金属板1具有的宽度为80mm、长度为80mm、厚度为10mm、以及重量为397.7g。在金属板1的中部,形成具有直径为41mm的孔2。压克力管3具有的直径为30mm、高度为130mm、以及重量为89.2g。为了利用装置4,将金属板1放置在样品的表面上(图1中未示出),然后,将压克力管3放置在板1的孔2中,以便与样品接触。接着,通过压克力管将80cc的测试溶液施加至样品,并测定测试溶液在样品中完全被吸收所需的时间。每个样品测试三次,每次每间隔30min,并测量每次的吸收速率。
<液体扩散性能的测试>
在上述各个吸收速率的测定之后,将装置4从样品上移走,测定在样品上展开的测试溶液的纵向扩散长度,并检查侧漏的发生情况。由于这些步骤是在每个吸收速率的测定之后进行的,所以对每个样品执行三次这些步骤,每次间隔30min。
<回湿>
当测试溶液完全扩散时,即在每次吸收速率测定后10min,将滤纸(2号)置于样品的整个表面上,然后,在滤纸上放置3.5kg的重物,以便在其上均匀地施加负载。在放置重物后30s,测定滤纸中吸收的测试溶液的质量。
<总的评价>
对每个样品从作为液体吸收性片材的用途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A作为液体吸收性片材非常优良。
B作为液体吸收性片材优良。
C存在轻微的问题,但该问题的程度不会对其用作液体吸收性片材在实用中产生影响。
D存在的问题的程度使其作为液体吸收性片材不实用。
E作为液体吸收性片材非常差。
表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5中制备的液体吸收性片材较薄,能快速吸收液体,并表现出很少的回湿和侧漏。相反,比较实施例1~5中制备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在液体吸收性和后湿阻止性方面特别差。
如上所述,与传统吸收性片材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具有较薄的厚度、快的吸收速率、以及高度的回湿阻止性,并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容纳人体排出的液体。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紧凑并具有优良的液体吸收性,所以可将其优选用作构成诸如纸尿布、卫生巾等的吸收制品的液体吸收性片材。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吸收性片材,包括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以及超强吸收性聚合物;其中,所述超强吸收性聚合物设置在至少所述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与所述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之间作为A层,以及所述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与所述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之间作为B层,含有的所述超强吸收聚合物的总量为200~400g/m2,其以质量计的30~50%分配在所述A层、以质量计的0~40%非配在所述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层、以质量计的30~70%分配在所述B层中,并且所述A层中的所述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量比率小于或等于所述B层中的所述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含量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所述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是亲水性空气沉降非纺织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所述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包括纸浆和可热熔的合成纤维,并且相对于不包括所述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所述非纺织纤维的总质量,所述可热熔的合成纤维以质量计的含量比率为0.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其中,所述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所述A层、或所述B层与所述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是部分混合的。
5.一种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吸收性片材的方法,包括利用加热和加压辊热熔所述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层与所述A层之间的界面以及所述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层与所述B层之间的界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体吸收性片材,包括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主要包括纸浆的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以及超强吸收性聚合物,其中该超强吸收性聚合物设置在至少液体吸收性表面材料与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之间作为A层,以及液体吸收性非纺织纤维与液体吸收性背面材料之间作为B层,含有的超强吸收性聚合物的总量为200~400g/m
文档编号A61F13/539GK1951349SQ2006101411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池田秀树, 冈田正树 申请人: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王子奇能可丽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