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345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可快速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高血压与冠心病都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两者不仅关系密切、而且相互影响。据医疗部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冠心病患者当中,大约有70%左右的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全身小动脉的病变、血管痉挛、小动脉硬化主要原因。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身体的大、中型动脉中,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动脉内膜因脂质浸润沉积,形成粥样或纤维粥样斑块,造成管腔狭窄、管腔堵塞、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容易受损伤,使血脂易侵入动脉管壁、促使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发展,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又易导致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易发生高血压或使原来的高血压加重。
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药物很多,虽然西药治疗期短,但副作用大难于根治;而中药治疗稳定、无副作用,但疗效长。
2004年6月2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00103969.5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专利,它是由何首乌、熟地、生地、天冬、麦冬、当归、杜仲、肉苁蓉、枸杞、淫羊霍、五味子、菟丝子、远志、川断、侧柏叶、蛇床子、白术、双花、元参、柏子仁、肉桂、山药、人参、白芍、茯苓、泽泻、柴胡、丹参、防风、薏米、西红花、川芎、五加皮等33味中草药制成的,虽然此发明对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简单、可快速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组成防风1%~3%、三七1%~3%、人参1%~3%、五味子1%~3%、柴胡2%~4%、白菊花2%~4%、金银花2%~4%、丹皮2%~4%、五加皮2%~4%、苍术2%~4%、天麻2%~4%、当归2%~4%、山茱萸2%~4%、杜仲2%~4%、巴戟天2%~4%、淫羊藿2%~4%、茯苓3%~5%、葛根3%~5%、山楂3%~5%、丹参3%~5%、黄芪3%~5%、枸杞子3%~5%、鸡血藤3%~5%、熟地3%~5%、酸枣仁5%~7%、山药5%~7%、黄精5%~7%、制首乌5%~7%。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最佳重量百分比配比是防风2%、三七2%、人参2%、五味子2%、柴胡3%、白菊花3%、金银花3%、丹皮3%、五加皮3%、苍术3%、天麻3%、当归3%、山茱萸3%、杜仲3%、巴戟天3%、淫羊藿3%、茯苓4%、葛根4%、山楂4%、丹参4%、黄芪4%、枸杞子4%、鸡血藤4%、熟地4%、酸枣仁6%、山药6%、黄精6%、制首乌6%。
将上述28种中草药选材、称重后,先用20目筛进行去杂工作,然后按照中草药总重量的1∶8倍蒸馏水进行配比,将药液放到蒸煮容器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第一次温度控制在115度后,静置1小时;再进行第二次煎煮,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上,再静置;如此蒸煮过程经过2~3次,总加热时间为6~7小时,直至药液浓度为中草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是1∶5,呈棕红色。在常温下静置澄清液8~10小时,用高分子滤膜机进行过滤提取上清液,按照每瓶500毫升药液装瓶。服用时,早晚各服1次,每次20~40毫升。
本发明依据是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其中制剂中的组合物主要运用了1、防风又称铜芸、茴芸、茴草、屏风、风肉等,主要成分为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甙等。根含3-O-当归酰亥茅酚、5-O-甲基齿阿密醇、β-谷甾醇、甘露醇以及木蜡酸为主的长链脂肪。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具有驱风解表作用。
2、三七其他名称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主要成分根含人参皂甙Rb1、Rd、Re、Rg1、Rg2、Rh,20-O-葡萄糖人参皂甙Rf,三七皂甙R1、R2、R3、R4,七叶胆皂甙XVII。尚含人参皂甙Rb2。块状根茎中含人参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2、人参又名人衔、鬼盖、土精、黄参、孩儿参等,主要成分挥发油,α-愈创烯,β-广藿香烯,反式丁香烯,蛇麻烯,γ-榄香烯,艾里莫酚烯,β-金合欢烯,β-古芸烯,十七烷醇-1。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治血虚,具有气旺阳自强及扶正祛邪之功。
4、五味子又名、玄及、会及、五梅子;主要成分果实含挥发油约,其中有多量的倍半皆烯、β2-甜没药烯、β-花柏烯及衣兰烯等。干果中含柠檬酸,苹果酸,及少量酒石酸。尚含有单糖类、树脂等。主治治肺虚久咳,肺肾虚咳,盗汗,消渴,失眠等。具有敛肺滋肾、涩精止泻、生津,宁心安神,可治消渴、慢性肝炎,神经衰弱。
5、柴胡又称软柴胡、硬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等。主要成分为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具有疏肝解郁功能。
6、白菊花又称杭菊花、怀菊花、甘菊、白菊、杭菊等,主要分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降血压等功能。
7、金银花又称忍冬花、银花、鹭鸶花、苏花、金花等;主要成分花含木犀草素、肌醇及皂甙、鞣质等。忍冬花含木犀草素、肌醇及挥发油。挥发油中主成分为双花醇与芳樟醇。具有清热解毒、透表清热、消炎等。
8、丹皮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以根皮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热病吐血,衄血,血热斑疹,急性阑尾炎,血瘀痛经,经闭腹痛,跌打瘀血作痛,高血压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
9、五加皮又称南五加皮;主要成分含鞣质、棕榈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A、B1,芝麻素、洒维宁、丁香树脂酚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等木脂体成分,还含胡萝卜甾醇、强心甙和皂甙等。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跌打劳伤,腰膝软弱,阳痿。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止麻痛之症。
10、苍术别名赤术、马蓟、青术、茅术、仙术等,为菊科植物的根;功用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主治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11、天麻又称鬼督邮、明天麻、水洋芋、冬彭等;主要成分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甙、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天麻甙、对羟基苯甲醇、派立辛、天麻醚甙等。主治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动风。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止痛。
12、当归又称干归;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成分中有β-谷甾醇。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能扩冠、抗炎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保肝作用13、山茱萸又称蜀枣、实、山萸肉、实枣儿、肉枣、药枣等,主要成分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种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有止汗,止血之功。
14、杜仲又称思仙、思仲、扯丝皮、丝棉皮;主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高血压。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
15、巴戟天又称巴戟、鸡肠风、兔子肠、三蔓草、不凋草;主要成分含有维生素C和糖类。具有补肾助阳益精、祛风除湿、治肝、肾两虚之症。
16、淫羊藿又名刚前、仙灵脾、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三叉骨、肺经草等,主要成分含淫羊藿甙,叶尚含挥发油、蜡醇、卅一烷、植物甾醇、鞣质、油脂。脂肪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可治风寒湿痹,腰疼肢麻。
17、茯苓又称茯菟、茯灵、伏苓、伏菟、松薯、松苓等;主要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B-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8、葛根又称粉葛根、粉葛、干葛、甘葛等,主要成分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大豆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可扩张脑冠状动脉。
19、山楂又称赤爪实、棠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等,主要成分含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鞣质、皂甙、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及脂肪等。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可治疝气偏坠胀痛及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血脂等。
20、丹参又称紫丹参、炒丹参;主要成分含结晶性呋喃并菲醌类色素,主为丹参酮1A、IIB,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I以及多种含量较少的醌类色素,如羟基丹参酮;异丹参酮I、II,异隐丹参酮,次丹参醌等;另含丹参素,鼠尾草酚,原儿茶醛等酚类分。此外,含维生素E,B-谷甾醇,甾体衍生物提果皂甙元等。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
21、黄芪又称百本、王孙、箭芪独根、二人抬等;主要成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主治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具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排脓,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尿潴留,外科溃疡,造血机能不良、浮肿,高血压、中风后退症、崩漏失血、糖尿病等。
22、枸杞子又称苟起子、枸杞果、红耳坠、枸地芽子、血杞子等;主要成分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菸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等。主治肝肾阴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23、鸡血藤又称山鸡血藤、血节藤;主要成分含儿茶酚鞣质、还原糖,中性树脂、挥发油及类固醇物质。主治补血活血,舒筋活络。
24、熟地又称熟地黄、大熟地、炒熟地、二地、九制地黄、怀熟地等;
主要成分含地黄甙A、B、C、D,二氢梓醇甙,桃叶珊瑚甙,梓醇甙、梓醇甙。鲜根醇提物中尚含β-谷甾醇、甘露醇、胡萝卜甾醇、1-乙基-β-D-半乳糖甙和蔗糖。具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补肝肾。
25、酸枣仁主要成分含酸枣仁皂甙A、B、另含桦皮酸,桦皮醇及多量脂肪油、蛋白质等。气微,味酸。
功能主治养心,柔肝,安神,敛汗。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虚汗烦渴等症。
26、山药又称山芋、儿草、薯药、淮山药、蛇芋、野白薯等;主要成分含皂甙、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还含止杈素、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3,4-二羟基苯乙胺,甘露聚糖与植酸。功能主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小便频数。具有补益脾胃、益肺滋肾、脾胃虚弱、慢性肾炎,糖尿病、烦热口渴。
27、黄精又称太阳草、白及、生姜、野生姜、玉竹、黄精等;主要含粘液质、淀粉、糖分、菸酸醌类。
功能主治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具有润肺滋阴、补脾益气、补肾益精,可治疗足癣、低血压症、近视眼、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冠心病心绞痛、等。
28、制首乌又名何首乌、地精,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制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的功能,用于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肢体麻木、高血脂等病症。
本发明依照中医药理论,充分利用上述药物组合物相辅相承的作用,共同达到清热解毒、驱风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不但制备工艺简单、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而且具有疗效短、扩充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按下述28种中草药进行选材、称重防风10克、三七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柴胡15克、白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丹皮15克、五加皮15克、苍术15克、天麻15克、当归15克、山茱萸15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茯苓20克、葛根20克、山楂20克、丹参20克、黄芪20克、枸杞子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20克、酸枣仁30克、山药30克、黄精30克、制首乌30克。称重后,用20目筛进行去杂工作,然后按照中草药总重量500克的1∶8倍比例进行蒸馏水配比,即添加4000克的蒸馏水。将混合药液放到蒸煮容器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第一次温度控制在115度后,静置1小时;再进行第二次加热,温度达100度,再静置;如此蒸煮过程经过2~3次、总加热时间6个多小时,该发明中草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是1∶5,呈棕红色时,在常温下静置澄清液8小时。用高分子滤膜机进行过滤提取上清液,按照每瓶500毫升药液装瓶。服用时,早晚各服1次,每次20~40毫升。
实施例2本发明按下述28种中草药进行选材、称重防风5克、三七5克、人参5克、五味子5克、柴胡10克、白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丹皮10克、五加皮10克、苍术10克、天麻10克、当归10克、山茱萸10克、杜仲10克、巴戟天10克、淫羊藿10克、茯苓15克、葛根15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鸡血藤15克、熟地15克、酸枣仁25克、山药25克、黄精25克、制首乌25克。称重后,用20目筛进行去杂工作,然后按照中草药总重量360克的1∶8倍比例进行蒸馏水配比,即添加2880克的蒸馏水。将混合药液放到蒸煮容器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第一次温度控制在115度后,静置1小时;再进行第二次加热,温度达100度,再静置;如此蒸煮过程经过2~3次,总加热时间6个多小时,该发明中草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是1∶5,呈棕红色时,在常温下静置澄清液9小时。用高分子滤膜机进行过滤提取上清液,按照每瓶500毫升药液装瓶。。服用时,早晚各服1次,每次20~40毫升。
实施例3本发明按下述28种中草药进行选材、称重防风15克、三七15克、人参15克、五味子15克、柴胡20克、白菊花20克、金银花20克、丹皮20克、五加皮20克、苍术20克、天麻20克、当归20克、山茱萸20克、杜仲20克、巴戟天20克、淫羊藿20克、茯苓25克、葛根25克、山楂25克、丹参25克、黄芪25克、枸杞子25克、鸡血藤25克、熟地25克、酸枣仁35克、山药35克、黄精35克、制首乌35克。称重后,用20目筛进行去杂工作,然后按照中草药总重量640克的1∶8倍比例进行蒸馏水配比,即添加5120克的蒸馏水。将混合药液放到蒸煮容器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第一次温度控制在115度后,静置1小时;再进行第二次加热,温度达100度,再静置;如此蒸煮过程经过2~3次,总加热时间6个多小时,该发明中草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是1∶5,呈棕红色时,在常温下静置澄清液10小时。用高分子滤膜机进行过滤提取上清液,按照每瓶500毫升药液装瓶。。服用时,早晚各服1次,每次20~40毫升。
一、急性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含药量为0.2克/毫升,一天早晚2次、每次20毫升~40毫升,平均每天药剂量约为12克/生药/人/天。
取健康家鼠12只,每只约30~50克,随机分两组,每组家鼠6只。分别按60克/公斤口服液和120克/公斤口服液给药,灌喂本发明口服液。7天后,家鼠均无一死亡。经解剖观察,各脏器管组织形态无任何异常,说明本发明有一定的安全性。
二、临床实验为说明本发明药物口服药的药性,随即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测试,治疗组(A组)50例,对照组(B组)50例。其中A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6~70岁,平均63.55±5.74岁;B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5~71岁,平均62.50±8.17岁。治疗组(A组)采用本发明药物口服药,每天早晚2次,每次20ml~40ml;而对照组(B组)采用消栓通络片每次6片,每天3次。均饭后口服,测试疗程为15天。治疗期间,停用各种心脑血管的相关药物。
1、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总显效率A组优于B组(P<0.01)2、对血脂的影响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X±S)

t检验(A组)明显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P<0.01),而消栓通络片(B组)均无此作用。
3、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X±S)


由上表可见两组均能有效降低全血高、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且A组略优于B组。
4、治疗中风急性期对头颅CT的变化见表4。
表4 脑栓通治疗中风时头颅CT的改变(周围水肿带)

从治疗前后CT对照显示出血灶均明显吸收,周围水肿也明显好转,占位效应均已消失,对于脑梗塞,治疗前后梗塞面积未见明显缩小,但周围水肿带均明显减轻。两组周围水肿带均有明显好转,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5、血液聚集性的影响选择72例高粘滞综合征的患者,经本发明治疗后,血液聚集性的变化。见表5表5 血液聚集性的比较(x±s)

资料显示72例高粘滞综合征的患者,经本发明治疗后,全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数目,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血沉变化不明显(P<0.05),可见本发明可通过多个环节降低血液的浓稠性、聚集性和粘滞性,消除血液高粘滞状态的危险,可用于缺血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病例1刘玉珍,女,54岁;1985年10月8日就诊时,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数年,长期服药、打针均无效。通过服用本发明中药物口服液,按照每日早晚各服40毫升,温水冲服。二个疗程30天治疗后,高血压、冠心病全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病例2张元奎,男,53岁;1997年7月12日入院前两天,因劳累过度胸闷、头晕乏力、心不适,日发作2~3次。入院后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用本发明中药物口服液,按照每日早晚各服40毫升,口服3天后症状消失,继续服用一疗程15天后,心电图正常,痊愈。
病例3郭松,男,39岁,2000年12月20日就诊时,心慌胸闷、气短已半个多月,服用消栓通络片一周,疗效不显。经诊断,冠心痛劳累性心绞痛。通过服用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按照每日早晚各服40毫升,口服3天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15天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的指标均正常,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组成防风1%~3%、三七1%~3%、人参1%~3%、五味子1%~3%、柴胡2%~4%、白菊花2%~4%、金银花2%~4%、丹皮2%~4%、五加皮2%~4%、苍术2%~4%、天麻2%~4%、当归2%~4%、山茱萸2%~4%、杜仲2%~4%、巴戟天2%~4%、淫羊藿2%~4%、茯苓3%~5%、葛根3%~5%、山楂3%~5%、丹参3%~5%、黄芪3%~5%、枸杞子3%~5%、鸡血藤3%~5%、熟地3%~5%、酸枣仁5%~7%、山药5%~7%、黄精5%~7%、制首乌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组成防风2%、三七2%、人参2%、五味子2%、柴胡3%、白菊花3%、金银花3%、丹皮3%、五加皮3%、苍术3%、天麻3%、当归3%、山茱萸3%、杜仲3%、巴戟天3%、淫羊藿3%、茯苓4%、葛根4%、山楂4%、丹参4%、黄芪4%、枸杞子4%、鸡血藤4%、熟地4%、酸枣仁6%、山药6%、黄精6%、制首乌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先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28种中草药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选材称重后,用20目筛进行去杂工作;然后按照中草药总重量的1∶8倍蒸馏水进行配比,将药液放到蒸煮容器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第一次温度控制在115度后,静置1小时,再进行第二次煎煮,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上,再静置,如此蒸煮过程经过2~3次,总加热时间为6~7小时,直至药液浓度为中草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是1∶5,呈棕红色;在常温下静置澄清液8~10小时,用高分子滤膜机进行过滤提取上清液,按照每瓶500毫升药液装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由防风、三七、人参、五味子、柴胡、白菊花、金银花、丹皮、五加皮、苍术、天麻、当归、山茱萸、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茯苓、葛根、山楂、丹参、黄芪、枸杞子、鸡血藤、熟地、酸枣仁、山药、黄精、制首乌28种中草药组成,为了实现见效快、疗程短,本发明按照中药总重量与蒸馏水之比1∶8倍进行配比,通过浸泡、加热、静置,提取上清液。本发明不但工艺简单、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而且疗效短、见效快,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P9/10GK1958039SQ20061014569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4日
发明者王建兴 申请人:王建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