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大气道分杈附近(气管下段和左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与叶支气管)病变,如狭窄、瘘等的医疗器械,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良、恶性病变导致大气道狭窄或瘘,采取介入放射学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是经临床实践和大量文献证实的疗效极佳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气道内支架类型主要为直管状金属内支架、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内支架,并且根据病因不同可选用全覆膜、部分覆膜或裸支架。一旦出现病变同时累及气管下段和双侧支气管、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等大气道分杈附近时,临床上须分步多次置入不同规格的气道内支架,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增加了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发生率。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符合这种特殊病变部位的解剖特点,可安全、有效地一次性解除气道狭窄或封堵瘘口。虽然有类似的Y型气管隆突支架问世,但却因没有可行的支架输送系统而无法置入,无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该专用输送器是根据大气道分杈附近解剖特点设计而成,为双分支内支架的置入提供一种理想可靠的输送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包括末端设置有后手柄的中间层套管,依次套装在中间层套管上的中间手柄和后端设置有前手柄的支架外层套管;在中间层套管的管腔内穿装有长芯管、短芯管、短牵引线管和长牵引线管,其中短牵引线管和长牵引线管的末端向后延长至后手柄之外,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前端向前延长至中间层套管的前端口之外,在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延长段上套装有双分支内支架,在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前端分别安装有纺锤形膨胀大软头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所述长芯管和短芯管的管腔为导丝穿装腔;在短牵引线管和长牵引线管的管腔内分别穿装有一根捆绑丝线,捆绑丝线的前后两端均延长至短牵引线管和长牵引线管的管腔之外,且两根捆绑丝线的前延长端分别与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外伸端相结合;在前手柄上设置有与支架外层套管内腔相连通的通氧气管。
本实用新型在中间层套管上套装有分别与前手柄和中间手柄后端面相配合的锥环形限位件;两根捆绑丝线的前延长端通过橡皮环分别与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外伸端相结合;支架外层套管的前端口处设置有金属标记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延长段穿过采用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丫字形网管结构的双分支内支架主网管腔体后,分别从左、右两分支网管的腔体中穿出,且分别设置在长芯管和短芯管端部的纺锤形膨胀大软头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均位于双分支内支架左、右两分支网管的前端。所述双分支内支架具有耐磨、耐腐蚀性和极好的组织相容性,网格状结构单元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伸缩性、纵向柔韧性和均匀的径向支撑力,支架形状可随温度发生改变。
所述双分支内支架的大小按个体化设计。一般地,支架内径大于所置入部位气道内径的l0%-20%左右,支架长度以超过病变5-10mm为宜。在双分支内支架的主网管侧面的端部、分叉部位及左、右两分支网管的前端各有一金属标记,以便于在X线下准确定位、释放。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能有效地控制大气道分杈周围病变,如良好地扩张狭窄段、彻底封堵瘘口,且极少发生支架移位、多个支架交叉重叠等现象,能确保气道畅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①大气道分杈附近病变能够一次性置入一枚气道双分支内支架,彻底解决气道多处狭窄或分杈附近瘘,减低了手术费用、风险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②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比直管状、单分支状内支架移位率低;③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能够始终保持气道通畅,对肺通气影响小;④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释放支架操作方法新颖、输送简便、易于定位等特点。


图1是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套装有双分支内支架的专用输送器主视图。
图5视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套装有双分支内支架的长芯管、短芯管缩装在支架外层套管内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双分支内支架套装在长芯管、短芯管上时未被捆绑丝线捆扎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纺锤形膨胀大软头2为纺锤形膨胀大区凹槽3为长芯管4为纺锤形膨胀小软头5为短芯管6为中间层套管7为标记金属环8为前手柄8-1为支架外层套管9为通氧气管l0为锥环形限位件11为中间手柄12为锥环形限位件13为后手柄14为短牵引线管15为长牵引线管16、17为捆绑丝线图8为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结构图。
图中18为双分支内支架18-1为支架主网管18-2为短分支网管18-3为长分支网管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包括末端设置有后手柄13的中间层套管6,依次套装在中间层套管6上的中间手柄11和后端设置有前手柄8的支架外层套管8-1;在中间层套管6的管腔内穿装有长芯管3、短芯管5、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其中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末端向后延长至后手柄13之外,且长牵引线管比短牵引线管长,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前端向前延长至中间层套管6的前端口之外,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延长段为双分支内支架l8段,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前端分别安装有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所述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管腔为导丝穿装腔;在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管腔内分别穿装有一根捆绑丝线16、l7,捆绑丝线l6、17的前后两端均延长至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管腔之外,且两根捆绑丝线16、17的前延长端通过橡皮环分别与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外伸端相结合;在前手柄上设置有与支架外层套管8-1内腔相连通的通氧气管9;在中间层套管6上套装有分别与前手柄8和中间手柄11后端面相配合的锥环形限位件10、12;支架外层套管8-1的前端口处设置有金属标记环7。
如图3所示,为便于穿装在长芯管3管腔内的导丝顺利通过,本实用新型在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上设置有一轴向凹槽。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采用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丫字形网管结构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18;如图4、5、6、7所示,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延长段穿过采用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丫字形网管结构的双分支内支架18的主网管18-1的腔体后,分别从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的腔体中穿出,且分别设置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端部的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均位于双分支内支架18的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的前端,两根捆绑丝线16、17以缠绕方式捆绑长芯管3和短芯管5上的双分支内支架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两根捆绑丝线16、17主要用于拉开、释放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延长段上套装的双分支内支架18的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后手柄主要用于推送、固定双分支内支架的主网管18-1;前手柄用于回撤释放双分支内支架18,设置在前手柄前8部的与支架外层套管8-1内腔相连通的通氧气管9的作用是将氧气通过中间层套管6与支架外层套管8-1之间的环形间隙送入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程度;中间手柄11的设置主要用于纤维支气管镜下放置支架时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将通氧气管9连接氧气管道供氧,沿位于分支部长段病变内的导丝送入带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的长芯管3内;沿位于分支部短段病变内的导丝送入带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的短芯管5内。气道丫型双分支内支架及其输送系统沿两导丝插入气道,达大气道分杈部位后,握住前手柄8缓慢回撤最外层支架套管8-1至双分支内支架18的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完全显露出来,固定前手柄8,通过后手柄13推进输送系统至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达两个支气管分杈远端,准确定位使双分支内支架18的两分支网管18-2、18-3贴紧气道分杈部位,分别回拉长牵引线管15内捆绑丝线16至长分支网管18-3完全膨胀、回拉短牵引线管14内捆绑丝线17至短分支网管18-2完全膨胀,固定后手柄13,以前手柄8缓慢回撤最外层支架套管8-1至支架主体部完全膨胀,沿两根导丝将输送系统撤出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释放完毕。
权利要求1.一种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末端设置有后手柄(13)的中间层套管(6),依次套装在中间层套管(6)上的中间手柄(11)和后端设置有前手柄(8)的支架外层套管(8-1);在中间层套管(6)的管腔内穿装有长芯管(3)、短芯管(5)、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其中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末端向后延长至后手柄(13)之外,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前端向前延长至中间层套管(6)的前端口之外,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延长段上套装有双分支内支架,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前端分别安装有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所述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管腔为导丝穿装腔;在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管腔内分别穿装有一根捆绑丝线(16)、(17),捆绑丝线(16)、(17)的前后两端均延长至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管腔之外,且两根捆绑丝线(16)、(17)的前延长端分别与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外伸端相结合;在前手柄上设置有与支架外层套管(8-1)内腔相连通的通氧气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层套管(6)上套装有分别与前手柄(8)和中间手柄(11)后端面相配合的锥环形限位件(1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捆绑丝线(16)、(17)的前延长端通过橡皮环分别与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外伸端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支架外层套管(8-1)的前端口处设置有金属标记环(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其特征在于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延长段穿过采用弹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丫字形网管结构的双分支内支架(18)的主网管(18-1)腔体后,分别从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的腔体中穿出,且分别设置在长芯管(3)和短芯管(5)端部的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均位于双分支内支架左、右两分支网管(18-2)、(18-3)的前端。
专利摘要一种气道一体化双分支内支架专用输送器,它包括末端设置有后手柄(13)的中间层套管(6),依次套装在中间层套管上的中间手柄(11)和后端设置有前手柄(8)的支架外层套管(8-1);在中间层套管的管腔内穿装有长芯管(3)、短芯管(5)、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其中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末端向后延长至后手柄(13)之外,长芯管(3)和短芯管(5)的前端向前延长至中间层套管的前端口之外,在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延长段上套装有双分支内支架,在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前端分别安装有纺锤形膨胀大软头(1)和纺锤形膨胀小软头(4);在短牵引线管(14)和长牵引线管(15)的管腔内分别穿装有一根分别与长芯管和短芯管的外伸端相结合捆绑丝线(16)、(17)。
文档编号A61F2/82GK2920188SQ20062003066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3日
发明者韩新巍, 吴刚, 徐福宁, 李臻, 管生, 高雪梅, 马南, 张伟, 王艳丽, 石瑾, 邹治真 申请人:韩新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