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电极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3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电极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装置,其与专用的肿瘤治疗设备相配套使用,主要用来治疗患肿瘤疾病的治疗区域的复合式电极针。
背景技术
本复合式电极针是在分析了EP0714635A1专利后,依据该专利所描述的电极针在实际使用时的缺陷,进行改进及更新,从而形成的新的技术。EP0714635A1专利的技术特征是该专利描述的电极针有一个涂有绝缘层的针体和一个没有绝缘层的尖部(导电治疗区),尖部管体的侧面带有许多微孔,通过微孔从针管内可以渗透出生理盐水。盐水从治疗开始直至治疗结束连续不间断地渗出。该电极的优点是以一定速度渗透出盐水,形成导电治疗区,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防止针尖附近的组织炭化脱水,由于盐水的不断渗透,从而扩大了治疗范围。缺点是盐水渗透是恒定的,无法控制准确的渗透范围,由于治疗时有盐水渗入,可能会带来治疗周边地区癌细胞的转移扩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使治疗区电极周围的组织处于低温状态,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炭化,使治疗发生最大的作用;且该电极结构冷却水不渗透到治疗针以外,只沿着外中空内壁回到水泵,循环冷却,避免了由于渗透产生的癌细胞扩散问题,能使肿瘤治疗区域扩大的复合式电极针。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在内中空管前端侧面分布有细小的孔问题;要解决使冷水沿着内中空管流动,至前端侧孔流出,将外中空管冷却,从而使治疗区电极周围的组织处于低温状态问题;要解决电极结构冷却水不渗透到治疗针以外,只沿着外中空内壁回到水泵,循环冷却问题;要解决由于渗透产生的癌细胞扩散等有关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连为一体的电极针针尖、针杆及针体等部件组成,针体的上侧设有药物注入接头,下侧设有回收接头、外侧设有射频连接电缆,后部设有操作手柄;电极针针尖由外向内依次由绝缘套管、外中空管,内中空管和热电偶等组成,其中绝缘套管、外中空管和内中空管之间为平行套装结构,内中空管前端安装有微型热电偶,绝缘套管与外中空管之间有间隙,为松动配合结构。
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的内中空管前端侧面分布有细小的孔,其侧壁设有侧壁孔,后端与水泵相连。
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的外中空管伸出长度为可控制变化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使治疗区电极周围的组织处于低温状态,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炭化;被治疗的组织细胞可以被加热至65°~80°,使治疗发生最大的作用;该电极结构冷却水不渗透到治疗针以外,只沿着外中空内壁回到水泵,循环冷却;避免了由于渗透产生的癌细胞扩散问题;内中空管前端安装有微型热电偶,可以将温度反馈到温度控制器,直接控制治疗设备的输出功率,从而有效控制治疗区的范围;绝缘套管与外中空管是松动配合的,可以通过控制外中空管的伸出长度,来控制电极针的治疗长度,因此无需做成各种长度规格的电极针,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以结合化疗方法,通过该间隙注入化疗药物,从而起到介入化学疗法的作用,使热疗与化学疗法有机结合,具有结构独特、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极针针尖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极针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1-外中空管;2-内中空管;3-热电偶;4-绝缘套管;5-操作手柄;6-药物注入接头;7-回收接头;8-射频连接电缆;9-侧壁孔;10-药物沿着外中空管与绝缘套管的间隙流往针尖部位和流入治疗区域;20-循环冷却水沿着外中空管与内中空管的缝隙流动;30-循环冷却水流向针尖部;50-电极针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连为一体的电极针针尖、针杆及针体等部件组成,针体的上侧设有药物注入接头(6),下侧设有回收接头(7)、外侧设有射频连接电缆(8),后部设有操作手柄(5);电极针针尖(50)由外向内依次由绝缘套管(4)、外中空管(1),内中空管(2)和热电偶(3)等组成,其中绝缘套管(4)、外中空管(1)和内中空管(2)之间为平行套装结构,内中空管(2)前端安装有微型热电偶(3),绝缘套管(4)与外中空管(1)之间有间隙,为松动配合结构。
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的内中空管(2)前端侧面分布有细小的孔,其侧壁设有侧壁孔(9),后端与水泵相连。
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的外中空管(1)伸出长度为可控制变化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具体实施例是本复合式电极针使用了新的技术,来使肿瘤治疗区域扩大,同时避免产生如EP0714635A1专利所述的缺陷。
复合式电极针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即由内中空管,外中空管,绝缘套管组成。内中空管前端侧面分布有细小的孔,后端与水泵相连,水泵注入的水经过冷却,温度接近为0°,冷水沿着内中空管流动,至前端侧孔流出,将外中空管冷却,从而使治疗区电极周围的组织处于低温状态,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炭化。而被治疗的组织细胞可以被加热至65°~80°,使治疗发生最大的作用。该电极结构冷却水不渗透到治疗针以外,只沿着外中空内壁回到水泵,循环冷却。所以避免了由于渗透产生的癌细胞扩散问题。
内中空管前端安装有微型热电偶,可以将温度反馈到温度控制器,直接控制治疗设备的输出功率,从而有效控制治疗区的范围。
绝缘套管与外中空管是松动配合的,可以通过控制外中空管的伸出长度,来控制电极针的治疗长度,因此无需做成各种长度规格的电极针,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绝缘套管与外中空管存在间隙,因此,可以结合化疗方法,通过该间隙注入化疗药物,从而起到介入化学疗法的作用,使热疗与化学疗法有机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描述如
图1所示电极针针尖由外中空管(1),内中空管(2),热电偶(3),以及绝缘套管(4)组成。整体由如图2所示的操作手柄(5),药物注入接头(6),循环水注入,回收接头(7),以及射频连接电缆(8)和
图1所示的电极针组成。
循环冷却水沿着沿着内中空管(2)的内壁流向针尖部,见
图1中的循环冷却水流向针尖部(30)指示。然后沿着内中空管(2)的侧壁孔(9)流入外中空管,然后再沿着外中空管(1)与内中空管(2)的缝隙流动,见
图1中的循环冷却水沿着外中空管与内中空管的缝隙流动(20)指示。
结合药物治疗时,药物沿着外中空管(1)与绝缘套管(4)的间隙流往针尖部位,并流入治疗区域为
图1中的药物沿着外中空管与绝缘套管的间隙流往针尖部位和流入治疗区域(10)。
治疗时,置于前端的热电偶(3)测得针尖部位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反馈给治疗设备,由此准确控制电极针的输出。
操作时,先接入循环水的接头,图2中的回收接头(7),然后再接好射频及温控电缆,图2中的射频连接电缆(8),如果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则需要再接入药物注入接头,图2中的药物注入接头(6)。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为一种复合式电极针,由内中空管,外中空管,绝缘套管组成。
电极针针尖由外中空管(1),内中空管(2),热电偶(3),以及绝缘套管(4)组成。整体由如图2所示的操作手柄(5),药物注入接头(6),循环水注入,回收接头(7),以及射频连接电缆(8)和
图1所示的电极针组成。
循环冷却水沿着沿着内中空管(2)的内壁流向针尖部,见图一中的循环冷却水流向针尖部(30)指示。然后沿着内中空管(2)的侧壁孔(9)流入外中空管,然后再沿着外中空管(1)与内中空管(2)的缝隙流动,见
图1中的循环冷却水沿着外中空管与内中空管的缝隙流动(20)指示。
结合药物治疗时,药物沿着外中空管(1)与绝缘套管(4)的间隙流往针尖部位,并流入治疗区域,见
图1中的药物沿着外中空管与绝缘套管的间隙流往针尖部位和流入治疗区域(10)。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电极针,该装置有连为一体的电极针针尖、针杆及针体,其特征在于针体的上侧设有药物注入接头(6),下侧设有回收接头(7)、外侧设有射频连接电缆(8),后部设有操作手柄(5);电极针针尖(50)由外向内依次由绝缘套管(4)、外中空管(1),内中空管(2)和热电偶(3)组成,其中绝缘套管(4)、外中空管(1)和内中空管(2)之间为平行套装结构,内中空管(2)前端安装有微型热电偶(3),绝缘套管(4)与外中空管(1)之间有间隙,为松动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中空管(2)前端侧面分布有细小的孔,其侧壁设有侧壁孔(9),后端与水泵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电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中空管(1)伸出长度为可控制变化的。
专利摘要一种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的装置,其与专用的肿瘤治疗设备相配套使用,主要用来治疗患肿瘤疾病的治疗区域的复合式电极针。本实用新型由连为一体的电极针针尖、针杆及针体等部件组成,针体的上侧设有药物注入接头,下侧设有回收接头、外侧设有射频连接电缆,后部设有操作手柄;电极针针尖由外向内依次由绝缘套管、外中空管,内中空管和热电偶等组成;主要解决由于渗透产生的癌细胞扩散问题,能使肿瘤治疗区域扩大等有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防止组织炭化,使治疗发生最大的作用,有效控制治疗区的范围;可以通过控制外中空管的伸出长度,控制电极针的治疗长度,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B18/14GK2873126SQ200620039808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马婵珍, 朱明焕 申请人:上海众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