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鼻腔填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2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空鼻腔填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中空鼻腔填塞器,用于治疗严重的鼻腔后段出血。
背景技术
后鼻孔填塞是治疗严重的鼻腔后段出血的重要手段,现在虽然有鼻腔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鼻内镜下灼烫治疗等方法,但都不能代替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目前用材料有纱条,鼻后孔膨胀海绵、后鼻孔气囊等,但又各有局限性,不易固定,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中空鼻腔填塞器,用于治疗因严重的鼻腔后段出血而实施的后鼻孔填塞术,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不易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中空鼻腔填塞器,它由硅胶制作的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及通过螺纹相连接的中间管组成,所述的前端固定装置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的后鼻孔填塞器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后鼻孔填塞器内设有一圆台状空腔并与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相通;中间管两端设有外螺纹与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的内螺纹通孔配合;在后鼻孔填塞器壁上固定一丝线自口腔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保持鼻腔通畅,病人舒适。
2、其他材料超过48小时,易感染,更加重病人痛苦,本实用新型可代替鼻腔纱条,病人无痛苦,可留置3-5天,不易感染。
3、造价便宜,使用简单,便于各级医院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前端固定装置、2中间管前端外螺纹、3中间管、4中间管后端外螺纹,5后鼻孔填塞器、6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该种中空鼻腔填塞器,它由前端固定装置1、后鼻孔填塞器5及通过螺纹相连接的中间管3组成。
前端固定装置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后鼻孔填塞器5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后鼻孔填塞器呈喇叭状,内设有一圆台状空腔并与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相通。中间管两端设有外螺纹与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的内螺纹通孔配合,中间管前端外螺纹3比中间管后端外螺纹4长,在后鼻孔填塞器壁上固定一丝线6。
本实用新型的材料均为硅胶,硅胶具有组织相容性好,与人体接触无不良反应,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使用舒适,总长度约30cm的中空结构。中间管全长约22cm,外径约5mm,内径约3mm,前端外螺纹长约15cm,中间管后端外螺纹约长1cm,丝线采用七号长度约20cm。
使用方法说明1、使用适应症鼻腔后端严重出血病人,常规鼻孔填塞无效。
2、前期准备常规定卡因副肾素棉片收敛麻醉鼻腔粘膜,咽喉部喷1%丁卡因3次,以消除恶心反射。
3、放置方法把中间管3通过前鼻镜或者鼻内镜明视下导入鼻腔,鼻咽,自口腔牵出口外,中间管前端外螺纹2仍留在鼻孔外,将中间管后端外螺纹4和后鼻孔填塞器5相接,回抽中间管前端外螺纹2,将后鼻孔填塞器5引入口腔,用手指或者器械将后鼻孔填塞器5越过软腭纳入鼻咽腔,同时稍用力牵拉后鼻孔填塞器2,使后鼻孔填塞器5紧塞后鼻孔鼻腔随即用凡士林纱条工者止血海绵填塞,然后用中间管前端外螺纹1和中间管前端外螺纹2螺纹相接,直至鼻腔填塞器固定满意,剪去多余中间管前端外螺纹2的螺纹,术毕,可留置3-5天。
4、取出方法先撤出中间管前端外螺纹1,取出鼻腔填塞物,牵引留置在口腔的丝线6,并借助血管钳,将后鼻孔填塞器5和中间管3一并取出。
权利要求1.中空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硅胶制作的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及通过螺纹相连接的中间管组成,所述的前端固定装置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的后鼻孔填塞器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后鼻孔填塞器内设有一圆台状空腔并与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相通;中间管两端设有外螺纹与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的内螺纹通孔配合;在后鼻孔填塞器壁上固定一丝线。
专利摘要一种中空鼻腔填塞器,属于医疗器械,用于治疗严重的鼻腔后段出血。它由硅胶制作的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及通过螺纹相连接的中间管组成,所述的前端固定装置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的后鼻孔填塞器的截面也为等腰梯形,后鼻孔填塞器内设有一圆台状空腔并与中间设有内螺纹通孔相通;中间管两端设有外螺纹与前端固定装置、后鼻孔填塞器的内螺纹通孔配合;在后鼻孔填塞器壁上固定一丝线。它可保持鼻腔通畅,病人舒适、不易感染。适于各级医院耳鼻喉科使用。
文档编号A61B17/24GK2870745SQ20062008052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
发明者李智深, 刘新霞, 沈玲 申请人:李智深, 刘新霞, 沈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