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1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位治疗装置,尤其是关于具有椅子、头部电极和 下部电极的电位治疗装置,其中,所述椅子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 所述头部电极位于坐在该椅子上的被治疗者的头部上方,所述下部 电极位于该头部电极的下侧。
肖i絲
以往,电位治疗装置如日本特开2002 — 165888号公报等所公开 的那样,大致由电位治疗器、高电压发生装置和商用电源构成。而 且,上述电位治疗器包括具有供被治疗者就坐的扶手的椅子;施 加来自高电压发生装置的高电压的头部电极;和被治疗者的脚部放 置于其上的脚部电极,为使头部电极位于被治疗者的头部上方,而 将其固定地安装在椅子靠背部的后表面上部。
该电位治疗装置施加由高电压发生装置产生的高电位,使脚部 电极和头部电极之间产生强电场,从而使被治疗者成为高电位,并 且进入该高电场内进行治疗。
专利文献h日本特开2002 — 165888号公报
在使用上述电位治疗装置进行治疗时,通过将头部电极与被治 疗者之间的间隔距离设定成最佳值,而可期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效 果。但是,在现有构造的电位治疗装置中,由于使用连接螺栓等将 头部电极固定地安装到椅子的背面侧上部,所以将上述距离调整到 最佳值变得困难。
实际上,进行头部电极的高度调整时,被治疗者可以手动调松 连接螺栓等来对头部电极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但由于被治疗者必 须每次对应于自己的头部高度手动调整头部电极至适当的高度,所 以该调整作业非常麻烦。因此,通常不将头部电极调整到适当高度
就直接使用的情况较多,从而产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治疗效果的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下述技术课题,在具有位于被治疗者的头 部上方的头部电极的电位治疗装置中,自动地进行头部电极的高度 调整,总是能够容易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l记载的发明提 供一种电位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的椅子;位于坐 在该椅子上的被治疗者的头部上方的头部电极;和位于该头部电极 下侧的下部电极,其中,使该下部电极和头部电极之间产生强电场 以治疗上述被治疗者。上述头部电极以可升降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椅
子的靠背部上。该电位治疗装置还具有使该头部电极升降的升降 装置;和检测上述被治疗者头部的高度位置的头部位置检测部,并 且,基于该头部位置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对上述升降装置进行动作控 制以进行上述头部电极的高度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上述头部位置检测部检测出被治疗者头部 的高度位置,基于该高度位置检测信号对头部电极升降用升降装置 进行动作控制。由此,头部电极升降移动而自动地对位到与被治疗 者的头部高度相对应的高度。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电位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调整上述头部电极的高度,使上述被治疗者的头顶和 上述头部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 13cm。
根据上述结构,在被治疗者坐在椅子上时,被治疗者的头顶和 头部电极之间的距离被调整到10 13cm。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电位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部的倾斜角度可变,并构成为当该靠背部的 倾斜角度变化时,进行上述头部电极的高度调整。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改变靠背部的倾斜角度,即使被治疗者的 头部位置变化也能对应被治疗者的头部位置调整头部电极的高度。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 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位 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高电压用电缆被连接于上述头部电极,并 且低电压用电缆被连接于上述头部位置检测部,该高电压用电缆和 低电压用电缆隔有上述头部电极的升降装置而相互分离地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隔着上述头部电极的升降装置的左右两侧, 相互隔离地设置高电压用电缆和低电压用电缆,所以两电缆分别配 设于相互以恒定距离间隔之处。因此,即使高电压用电缆和低电压 用电缆之间的电位差大时,也可以抑制在两电缆之间发生放电。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位
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头部位置检测部和上述被治疗者的 头部之间安装防止放电用的透明绝缘部件,在该透明绝缘部件和安 装部件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爬电距离(沿面距離)变长的重合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透明绝缘部件和安装部件之间形成有用 于使爬电距离变长至规定值以上的重合部分,所以头部位置检测部 和被治疗者的头部之间的绝缘性能增强。
技术方案6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 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位治疗
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头部电极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椅子可折叠到 该椅子后方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头部电极设置成可向椅子的后方即靠 背部的背面侧折叠,所以电位治疗装置不被使用时,以头部电极折 叠在椅子的后方侧的状态被存放。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 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 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椅子设置成靠背部可相对于座位部 向前方折叠。
根据上述结构,椅子的靠背部设置成可折叠到座位部的前方, 所以电位治疗装置不被使用时,以将椅子的靠背部折叠到座位部的 上表面侧的状态被存放。
技术方案l记载的发明,通过应对上述头部检测部的信号的升 降装置,使头部电极升降移动,并对位到与被治疗者的头部高度相 对应的最佳高度,由此被治疗者只要坐在椅子上,就会自动进行头
部电极的高度调整,并且总是能够进行最佳的治疗,从而不需要手 动调整头部电极的高度这样麻烦的作业。
本发明人发现,当被治疗者的头顶和头部电极之间的距离为
10 13cm时,被治疗者的头部周边流过的感应电流值大致固定。而 且,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被治疗者的头顶和头部电极 之间的距离被调整到10 13cm,所以即使被治疗者的头部和头部电 极之间的距离有些变动,头部周围流过的感应电流值也大致固定, 从而能够得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靠背部的倾斜角度变化时,头部 电极的高度被调整,由此即使靠背部的倾斜角度变化而使被治疗者 的头部位置变化,头部和头部电极之间的距离也能维持在最佳距 离。并且,每当靠背部的倾斜角度变化时,不需要手动调整头部电 极的高度。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中,高电压用电缆和低电压用电缆为了 不发生电方面的不良情况,而配置在相互间隔规定距离以上的位 置,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两电缆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并且还有可以 防止随该放电现象产生的火花以及对周边部件的损伤于未然的优 点。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中,通过形成为使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透 明绝缘部件的爬电距离变长,不仅作为头部位置检测部可以采用光 传感器等非接触型检测器,还能提高头部位置检测器和被治疗者之 间的绝缘性能,由此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头部位置检测部和被 治疗者之间的放电等电方面的不良情况。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将头部电极折叠到椅子的后方 侧,所以电位治疗装置的移动时或捆装时等,头部电极可成为不妨 碍的状态,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电位治疗装置的移动作业或捆装作业 等。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中,由于能够以椅子的靠背部折叠到座 位部的上表面侧的状态存放,所以在电位治疗装置的移动时或捆装 时等,椅子的靠背部以及头部电极可成为不妨碍的状态,从而可以
进一步容易地进行电位治疗装置的搬运,并且可以进一步縮小电位 治疗装置的存放空间。


图l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从前方观察电位治疗装置 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观察图1的电位治疗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位治疗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局部剖视图3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包含臂部的部分的要部 结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升降装置以及连接软线的 后视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的包含透明绝缘部件的部分的要部侧视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分解侧视截面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使实施例的头部电极下降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前方观察使图1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电极下降后的
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后方观察图9的电位治疗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说明图10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电极的下降位置的要
部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图9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电极的对位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折叠图9的电位治疗装置的头部电极后的状态的立 体图。
图14是表示折叠图13的电位治疗装置的靠背部后的状态的立 体图。
图15是表示被治疗者的头顶和头部电极之间的距离与流过被 治疗者的头部的感应电流值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图。图16是用图表表示图15的图。 符号说明
1、 电位治疗装置
2、 电位治疗器
3、 扶手
4、 椅子
5、 头部电极
6、 下部电极(其他部电极)
7、 靠背部
8、 座位部
9、 支承臂(安装部件)
10、 导轨
11、 导向部
12、 升降装置 12A、驱动部 12B、升降轨 12C、固定件
13、 水平轴
15、 高电压用电缆
16、 低电压用电缆
17、 安装板
18、 光传感器(头部位置检测部)
19、 覆盖体
20、 灯用开口部
21、 传感器用开口部
22、 电源显示灯
23、 固定部件
24、 灯用凹部
25、 传感器用凹部
26、 L形部
27、透明绝缘部件(透明性树脂部件)
P、被治疗者
R、传感检测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在可折叠的椅子的 靠背部7上以可升降的方式安装有用于在与下部电极6之间产生强 电场的头部电极5,并包括升降装置12,其使头部电极5相对于 靠背部7升降移动;和光传感器(头部位置检测部)18,其用于检 测坐在座位部8上的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置。根据光传感器 18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升降装置12的驱动部12A,从而使头部电极5 的高度调整自动化,即使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改变了,也能进 行最佳的电位治疗。
而且,连接到头部电极5的高电压用电缆15和连接到光传感器 18等的低电压用电缆16相互分离地配置在隔着用于使头部电极5 升降的升降装置12的左右两侧。而且,设置于光传感器18和被治 疗者P的头部之间的防止放电用透明绝缘部件27由透明性树脂材 料构成,并且在该透明绝缘部件27和支承臂(安装部件)9之间形 成有用于使爬电距离变长的重合部分,由此增大了对来自光传感器 18的出射光的透过效率,并且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放电,还能达到 简便地进行电位治疗装置1的搬运、存放作业的目的。另外,通过 高电压发生装置根据治疗的条件等向头部电极5和下部电极6之间 施加例如4500伏特至30000伏特左右的高电压。
实施例1
以下,根据图l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l、图 2以及图3分别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电位治疗装置1的前方立体图、 后方立体图以及侧视图,电位治疗装置1大致由电位治疗器2、未 图示的高电压发生装置和商用电源构成。
如图1所示,上述电位治疗器2包括供被治疗者P就坐的带 有扶手3的椅子4;施加来自上述高电压发生装置的例如4500伏特
的高电压的头部电极5;和与该头部电极5—起隔有被治疗者P且
从下方与头部电极相对的下部电极6。在该下部电极6和上述头部 电极5上,被施加各自大小不同的电位。另外,高电压发生装置的 输入端子具有用于开关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压的电接点。
在本实施例中,椅子4的靠背部7被设置成相对于座位部8可 向前侧折叠(参照图14),在不使用电位治疗装置1时,可以将靠 背部7折叠成倾斜状态或放倒状态而存放。而且,在图l的结构例 中,作为下部电极6以载置被治疗者P的两脚的脚部电极表示,但 如果是在头部电极5的下方位置隔有被治疗者P从而与该头部电极 5相对的下部电极的话,下部电极6也可以是载置被治疗者P的臀 部的座位部电极。这种情况下,座位部电极可被设置在椅子4的座 位部8中。
另外,头部电极5以及下部电极6被绝缘物覆盖,并在椅子4 和地板之间设置具有电绝缘性的部件。而且,下部电极6为了与大 地电位相同,而通过未图示的耐高压软线与高电压发生装置的接地 端子连接。
上述头部电极5被配设成位于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上方附近, 在头部电极5的背面侧固定有向下方延伸的支承臂9。尤其,在本 实施例中,头部电极5通过升降装置12以可升降的方式设置在椅 子4的靠背部7的后表面上部。
升降装置12包括设置于后述的升降轨12B的下端部的马达等 的驱动部12A;由该驱动部12A通过齿轮驱动的环状同步带(省略 图示);架设该同步带的上下一对带轮;自由旋转地支承该带轮且 连接到上述支承臂9的升降轨12B;和通过滚轮(〕口 )(省略图示) 相对于升降轨12B可相对升降地设置且固定设置于靠背部7的、横 截面大致-字形的固定件12C。上述未图示的同步带的一部分被销 固定在固定件12C上。
因此,用驱动部12A使架设在一对带轮上的同步带上下正反旋 转时,由于同步带的一部分被销固定在靠背部7侧的固定件12C上, 所以带轮相对于固定件12C上下移动。由此,与带轮、升降轨12B
以及驱动部12A —起,支承臂9以及头部电极5也相对于靠背部7 做升降动作。
而且,如图2所示,在升降装置1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顺畅 地导向升降轨12B的升降动作的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包括固定 在靠背部7的后表面上部的左右一对升降用导轨10、 10;和以可在 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于该导轨IO、 lO的导向部ll、 11。
该导向部11、11成为覆盖升降装置12整体的覆盖体19的左右 两侧部。并且,图4、图5、图8以及图11表示卸下覆盖体19后 的状态。
支承臂9的下部通过水平轴13枢接于升降轨12B的上部。在此, 支承臂9构成为在靠背部7的后表面侧可连续或阶段地转动大约 135度。这样,如图4所示,头部电极5不仅可相对于靠背部7沿 上下方向(纵向)移动,还可以向围绕水平轴方向做倾斜动作(折 叠动作)。
在图5中,15表示高电压(例如4500伏特)用电缆,16表示 低电压(例如12伏特)用电缆。高电压用电缆15的上端部连接到 头部电极5,并且低电压用电缆16的上端部连接到后述的电源显示 灯22、光传感器18以及上述驱动部12A。高电压用电缆15和低电 压用电缆16以空出规定间隔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 设置在固定于覆盖体19的内表面侧的安装板17上。
而且,在图5中,高电压用电缆15的下端侧引出部15a从安装 板17的下部向下方延伸设置,并连接到上述高压发生装置。另外, 低电压用电缆16的下端侧引出部16a从安装板17的一侧部向横向 延伸设置,并连接到未图示的控制部。然后,高电压用电缆15和 低电压用电缆16,在隔着使头部电极5升降的升降装置12的左右 两侧上,被配设在相互隔有规定距离以上的距离的位置。
另外,用于控制该驱动部12A的运转、停止的控制部(未图示) 电连接于驱动部12A。而且,用于检测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 置的头部位置检测部电连接于该控制部。
作为头部位置检测部,在此使用光传感器18。该光传感器18
所检测出的信号被送到上述控制部,并根据来自控制部的、基于该
信号的指令信号对驱动部12A的动作进行启动、停止控制。由此, 头部电极5可自动调整到与被治疗者P的头部高度位置相称的位 置。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支承臂9的上部前表面侧上,上下形 成有灯用开口部20和传感器用开口部21,例如由LED元件构成的 电源显示灯22、光传感器18,指向前方的被治疗者P侧地分别面 对各开口部20、 21。如上所述,通过低电压用电缆16向电源显示 灯22以及光传感器18供给例如12伏特的电压。
电源显示灯22以及光传感器18分别可拆装地安装在上下级差 状的固定部件23上所设置的上级侧灯用凹部24以及下级侧传感器 用凹部25,固定部件23被安装固定于支承臂9的前表面部。
电源显示灯22、光传感器18与支承臂9的前表面部之间设置 有透明绝缘部件27,该透明绝缘部件27由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 的合成树脂构成。该透明绝缘部件27具有阻止在电源显示灯22、 光传感器18与被治疗者P之间发生放电现象的功能。
另外,透明绝缘部件27的从侧面观察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上 下两级的级差面部。该透明绝缘部件27的与电源显示灯22以及光 传感器18对应的部分成为位于与各开口部20、 21同一高度的铅垂 面部,从电源显示灯22和光传感器18发出的出射光垂直于铅垂面 部水平地向被治疗者P侧行进。
艮P,通过使透明绝缘部件27的侧面观察形状形成为上下级差 状,而使电源显示灯22和光传感器18发出的出射光的透过效率提 高,并且使透明绝缘部件27自身的刚性强度增加。而且,透明绝 缘部件27的上下两端部的前表面(图6中的左侧的面)重叠地安 装于支承臂(安装部件)9的背面(图6中的右侧的面)。透明绝缘 部件27的上侧、下侧的上述重合部的长度L1、 L2设定为使透明绝 缘部件27的爬电距离变长到规定值以上,在此设定成Ll = 7. 5mm、 L2=12. 8mm。
这样,使透明绝缘部件27和支承臂9的重合部分的长度L1、 L2变长,以使透明绝缘部件27的爬电距离成为规定值以上,由此 被治疗者P的头部与电源显示灯22、光传感器18之间的电绝缘性 能显著提高。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位治疗装置1中,由高电压发生装置产生 高电压,将该高电压施加到头部电极5和下部电极6之间,由此在 两电极5、 6之间产生强电场。这样,被治疗者P成为高电位,并 且在位于上述强电场的区域内的状态下,实施电位治疗。
在实际的电位治疗中,将电位治疗装置1的电源设定成0N之前, 如图8所示,连接到支承臂9下部的升降轨12B的下端侧L形部26 位于与固定设置于靠背部7的后表面侧的固定件12C挨近的上限高 度。并且,在升降轨12B的下端部以及上端部上安装有在固定件12C 接近到规定距离内后动作的限制器(未图示),根据限制器的动作 信号驱动部12A停止,由此决定升降轨12B的上限位置以及下限位 置。
这时,坐在椅子4的座位部8上的被治疗者P操作身边的遥控 开关,将电位治疗装置1的电源设定为0N。之后,电源显示灯22 点亮,且光传感器18动作并成为可检测位置的状态。与此同时, 升降装置12的驱动部12A启动,含有该驱动部12A以及升降轨12B 等的升降装置12整体沿着导轨10、 IO下降移动。
而且,如图9至图11所示,头部电极5相对于靠背部7下降移 动,不久,光传感器18的大致水平指向的感应检测区域R移动到 与被治疗者P的头顶(头部上顶) 一致的水平(参照图12)。
由此,通过光传感器18正确迅速地自动检测出保持坐姿的被治 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置。该高度位置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部后, 基于该信号从控制部向驱动部12A发送动作停止的指令信号,而使 驱动部12A的动作停止。另外,与此几乎同时地,光传感器18的 动作停止。
这样,头部电极5对位到与被治疗者P的头部高度相称的高度。 因此,被治疗者P只是坐在椅子4上,头部电极5的高度就能自动 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可以得到最佳的电位治疗效果。
并且,电位治疗结束后,被治疗者P操作遥控开关,使电位治
疗装置1的电源0FF。之后,电源显示灯22熄灭,同时通过上述升 降装置12的驱动部12A使包含该驱动部12A和升降轨12B等的升 降装置12整体沿导轨10、 IO上升,移动到使用前的原高度位置而 停止(参照图8)。
在此,头部电极5的高度被调整成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 极5之间的距离为11. 5cm。这是因为,在头部电极5的高度被调整 后等时,即使被治疗者P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有些变动,也能 得到稳定的治疗效果。即,本发明人发现,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 部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 13cm时,被治疗者P的头部周围流过的 感应电流值大致固定。而且,调整头部电极5的高度位置使被治疗 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为11. 5cm,由此即使在调整位 置时产生误差等,或之后被治疗者P的头部移动而使被治疗者P的 头部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有些变动,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 电极5之间的距离也会控制在10 13cm左右。由此,头部周围流 过的感应电流值保持大致固定,从而得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表示上述记载的测定数据如图15、 16所示。该测定数据表示当 高电压发生装置的施加电压为15000伏特时,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 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与被治疗者P的头部流过的感应电流值和感 应电流密度(感应电流值除以头部的水平截面积的值)之间的关系。 从该数据可知,当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为 11cm和12cm时,感应电流值相等,当该距离为10 13cm时,感应 电流值大致固定。即使改变高电压发生装置的施加电压,上述情况 也具有相同的倾向。另外,当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 的距离为15cm以上时,感应电流值虽然固定,但当该距离为15cm 以上时,头部电极5作为电极的功能(影响)将减弱。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头部电极5的高度,使被治疗者 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为10 13cm的中值11. 5cm。这 是因为,即使增减被治疗者P的头部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被 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也会被控制在10 13cm
左右。对此,例如,被治疗者P的头部在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下,即
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趋于变大时,也可以调 整头部电极5的高度到10.5cm。由此,被治疗者P的头部即使在治 疗过程中低下,被治疗者P的头顶和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也能控 制在13cm左右。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部7的倾斜角度可变(躺椅型), 靠背部7的倾斜角度变化时,可进行头部电极5的高度调整。艮P, 改变靠背部7的倾斜角度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和基于光传感器18 的升降装置12连动。而且,靠背部7的驱动装置工作时,由光传 感器18检测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置,基于该检测信号升降 装置12驱动,以调整头部电极5的高度。这样,靠背部7的倾斜 角度变化时,头部电极5的高度被调整,由此即使靠背部7的倾斜 角度改变而使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位置变化,被治疗者P的头部和 头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也能维持在最佳距离。另外,每当靠背部7 的倾斜角度改变时,不需要手动调整头部电极5的高度。另外,也 可以在靠背部7的倾斜角度变化结束后,进行头部电极5的高度调 整,而且,还可以在靠背部7的倾斜角度变化的同时进行头部电极 5的高度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着头部电极5的升降机构即升降装 置1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配置有高电压用电缆 15、低电压用电缆16,由此两电缆15、 16被配设在相互分离的位 置。
因此,即使在高电压用电缆15和低电压用电缆16之间的电位 差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在两电缆15、 16之间发生的放 电。因此,可以防止在两电缆15、 16之间发生放电现象,并且可 以防止随该放电现象产生的火花以及对周边部件的损伤于未然。
在此,在电位治疗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电场中的被治疗者P 的身体的电位例如为4500伏特,且光传感器18以及电源显示灯22 的电位例如为12伏特,由此可能会因它们的电位差而导致两者过 于接近时发生放电现象。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被治疗者P的头部与电源显示灯
22、光传感器18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部件27,所以可以有效地抑 制在它们之间发生放电。由此,在进行电位治疗时,不会对上述两 电极5、 6和被治疗者P之间的电场分布产生影响,也不会发生因 放电而使电场强度降低,从而能得到充分的电位治疗。
尤其,如图6所示,透明绝缘部件27与支承臂9之间重合部分 的长度L1、 L2形成得较长,以使该透明绝缘部件27的爬电距离成 为规定值以上。由此,与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的情况相比,被治疗 者P的头部与电源显示灯22、光传感器18之间的绝缘性能显著增 大,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在它们之间的放电。
另外,头部电极5的下部侧支承臂9以向椅子4的靠背部7的 后表面侧可倾斜移动倒下的方式构成,所以在电位治疗装置1不被 使用时,如图13所示,可以以支承臂9折叠成与靠背部7的后表 面部大致平行的状态而被存放。因此,电位治疗装置1的移动时或 捆装时等,可以使头部电极5以不妨碍的状态被紧凑地收容在包装中。
而且,椅子4的靠背部7以相对于座位部8可向前方侧倾斜移 动的方式构成,所以电位治疗装置1不被使用时,如图14所示, 可以以将靠背部7折叠到挨近座位部8的上表面的状态被存放。这 样,电位治疗装置1的移动时或捆装时等,可以使椅子4的靠背部 7以不妨碍的状态被进一步紧凑地收容在包装中。由此,可以进一 步容易地进行电位治疗装置1的捆装以及搬运等作业。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位治疗装置1的电源0N/0FF操作通过遥控 开关实施,但如果使坐在椅子4上的被治疗者P可以在身边进行操 作,该操作开关也可以设置在扶手3上或其附近的位置。另外,如 果是被治疗者P以外的其他人要进行电源的0N/0FF操作的话,就 不需要在被治疗者P的附近配置操作开关。
另外,作为头部位置检测部使用了光传感器8,但如果能自动 检测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置,当然并不限于此。另外,作为 升降头部电极5的机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旋转驱动同步带方式
的升降机构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叙述,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适当采 用例如螺纹驱动方式、齿条齿轮方式等其他公知的升降机构。
并且,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各种变 更,当然该变更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位治疗装置,包括具有座位部和靠背部的椅子;位于坐在该椅子上的被治疗者的头部上方的头部电极;和位于该头部电极下侧的下部电极,该下部电极和头部电极之间产生强电场以治疗上述被治疗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部电极可升降地安装在上述椅子的靠背部上,该电位治疗装置还具有使该头部电极升降的升降装置;和检测上述被治疗者的头部的高度位置的头部位置检测部;基于该头部位置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对上述升降装置进行动作控制,来进行上述头部电极的高度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应于被治疗者的头部的高度自动进行头部电极的高度调整且总是能够得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电位治疗装置。电位治疗装置(1)包括以可升降且可向后方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可折叠的椅子(7)上的头部电极(5);使该头部电极(5)升降的升降装置12;和检测被治疗者(P)的头部的高度位置的光传感器(18)。升降装置(12)的驱动部(12A)基于光传感器(18)的检测信号而被控制。高电压用电缆(15)和低电压用电缆(16)隔着头部电极(5)的升降装置(12)地相互分离配置。设置在光传感器(18)和被治疗者(P)的头部之间的透明绝缘材料(27)形成为截面级差形状,且使与支承臂(9)的重合部分的长度形成得更长,以使爬电距离为规定值以上。
文档编号A61N1/10GK101111285SQ20068000388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
发明者铃木征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白寿生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