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品。具体的说为一种供腹外疝无张力疝修补手 术时所使用的双层补片。技术背景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脏器或者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 突出所形成。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外疝由疝囊、 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疝囊是壁层腹膜的憩室样的突出部,有疝囊颈和疝赛体组成。 疝囊颈是疝环所在的部位,又称疝门。各种疝常以疝门命名,例如腹股沟疝、股痛、脐疝、 切口疝、白线疝等。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痛,其中斜疝 占腹股沟疝的85%—95%。腹股沟疝多发生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 1。腹外疝的 临床分型又分为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腹外疝如果发生嵌顿、绞窄又不能及 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肠管坏死,可以引发 蜂窝质炎、肠瘘、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腹股沟疝和股疝的疝环基本解剖。斜疝是经过内环由腹股沟管突出体表的,内环位于腹 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的位置。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体表的,直疝三角的内侧缘是腹 直肌外缘、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底边是腹股沟韧带。股疝是经股环由股管向体表突出的, 股环前缘是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是股静脉。以上解剖结 构对疝修补术十分重要。现有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或者 有手术禁忌年老体弱的患者,对此两类患者可以应用疝带治疗,但长期应用可能增加疝嵌顿 的发病率。因此,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但如果有慢性晐嗽、便秘等使腹压增高的因素 存在的时候应该在术前预先处理,否则术后疝易复发。手术方法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修 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传统疝修补术在国内广泛应用开展,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 沟管壁。但是此种方法的缺点是术后复发率高(10%—20%)、手术创伤较大、手术缝合的 张力大、术后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并有损伤精索、输精管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无张力修补是现在主流的疝修补方式,它符合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的现代疝 手术观念。无张疝修补术有术后复发率较低(1%-5%)、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张力 小、疼痛轻等优点。目前应用广泛。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疝修补术时使用修补材料,现在应用 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式之一。它是将单层 补片放置在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此术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是腹膜前间隙修补, 不符合现代疝修补的理念不能完全覆盖股环,有复发疝为股疝的可能。网塞式疝修补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无张力疝修补方式之一。它是将网塞填充入疝环, 然后将平片放置入腹横筋膜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此术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术后有异物感;有 网塞掉入腹腔,甚至造成肠穿孔的可能;并且由于没有完全覆盖疝的好发部位,有复发疝为 直疝和股疝的可能;此外对于进入阴囊的巨大疝,此方法复发率高。三合一材料疝修补是一种立体的无张力修补方式。它是将下层补放置入腹膜前间隙,上层补片放置在,腹横筋膜与片腹外斜肌腱膜之间连接体位于疝环。此术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手术后有异物感;并且有复发疝为直疝、股疝的可能。带有弹力环补片疝修补是一种新型的无张力疝修补方式。它是将补片放置于腹膜前间隙。此术式的不足在于有弹力环断裂等风险。腹腔镜疝修补的优点恢复快,创伤小,但是费用高昂,广大人民群众难以接受;并且手术 操作复杂,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k型符合现代疝手术的观点,是一种应用于腹膜前间隙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双层补片。它克服了现有无张力修补方式的不足。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包括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上层补片2和下层 补片4,上层补片2与下层补片4通过连接缘5固定连接,上层补片2的中部有一孔。连接 缘5上还可设置有补片裂隙1。上层补片2中部的孔最好为圆形孔3。上层补片2为类椭圆型 补片,下层补片4也为形状面积与上层补片2相同的类椭圆型补片。上层补片2可由多聚四 氟乙烯、聚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下层补片4可由多聚四氟乙烯、 聚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它是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双层网片 所组成的,下层补片为类椭圆型补片,上层补片为类椭圆型补片形状面积与上层补片相同, 中部有一孔,上层补片与下层补片的外缘连接固定,形成袋状。形状为类椭圆形符合腹外疝 修补的要求,可以覆盖斜疝、直疝、股疝等的突出部位,补片边缘可有补片裂隙,以适于补 片平铺在不规则的平面,并有不同的型号,用于不同类型疝的修补,以及不同体型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符合现代疝修补手术的无张力修补、腹膜前间隙修补理念;双层补片能够完全覆 盖斜疝、直疝、股疝的突出部位,消除了复发疝为直疝、股疝的可能;由于没有网塞,不会 造成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没有网塞以及中间连接体,不会造成有网塞以及连接体导致的异物感;由于没有弹力环,没有弹力环断裂的危险;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 简单易于推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补片裂隙,(2)上层补片, (3)圆形孔,(4)下层补片,(5)连接缘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手术方式,对此双层补片的使用作一阐述。 手术的入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疝囊的处理与其他斜疝的修补术基本相同。游离好腹膜前间 隙,要与补片的大小相适应。补片的选择至少要超过腹横筋膜缺损3cm,补片的大小要与腹 横筋膜缺损的大小成正比。将补片放置入游离好的腹膜前间隙,然后用手指或器械伸入上层 补片(2)的圆形孔(3),在其内将双层补片在腹膜前间隙内铺平,上层补片与腹横筋膜接 触,下层补片(4)紧贴腹膜外,补片裂隙(1)可以使补片在不规则的平面铺平。注意不要 损伤血管。补片覆盖的范围即连接缘(5)要达到的范围,内缘要超过耻骨节结l-2cm,外缘 要超过内环3cm,上缘超过内环上方3-4cm,下缘要超过Co邻er韧带3-4cm; 3/5在腹股沟韧 带上,2/5在腹股沟敏带下。双层补片可以由多种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多聚四氟乙烯,聚酯材料,聚丙烯材料, 膨体聚四氟乙烯,及它们的衍生材料制成。补片可采用单丝或其他不同的编织方法,并可以 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双层补片的上下两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用以修补不同的疝。补 片的形状为椭圆形,但不一定拘泥形状,其目的是最彻底的覆盖腹壁的缺损。补片裂隙是为 了使补片良好的平铺在腹膜前间隙内,并能够覆盖形状不甚规则的平面。当然在进行形状规 整平面的修补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没有补片裂隙的双层补片。上层补片的圆形孔是为了使双 层补片便于放置,便于将补片在腹膜前间隙平铺,便于定位;使用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或者器 械将补片铺平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圆形孔也可以改为其他形状。下层部片的面积与上层补 片相同,可以选用于上层部片不同的材料制成。上下补片的连接缘可以是无缝连接,也可以 是有缝连接,其目的是将上下两层部片构成袋状。双层补片也可应用于其他疝的修补术中, 如切口疝,白线疝等。
权利要求1. 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上层补片(2)和下层补片(4),上层补片(2)与下层补片(4)通过连接缘(5)固定连接,上层补片(2)的中部有一孔。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缘(5)上设置有补片裂隙(1)。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其特征 在于所述上层补片(2)中部的孔为圆形孔(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补片(2)为类椭圆型补片,下层补片(4)为形状面积与上层补片(2)相同的类椭圆型补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无张力疝修补使用的双层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补片(2)由多聚四氟乙烯、聚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膨体聚四氟乙 烯材料制成;下层补片(4)由多聚四氟乙烯、聚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膨体 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双层网片所组成的,下层补片为类椭圆型补片,上层补片为类椭圆型补片形状面积与上层补片相同,中部有一孔,上层补片与下层补片的外缘连接固定,形成袋状。形状为类椭圆形符合腹外疝修补的要求,可以覆盖斜疝、直疝、股疝等的突出部位,补片边缘可有补片裂隙,以适于补片平铺在不规则的平面,并有不同的型号,用于不同类型疝的修补,以及不同体型的患者。本实用新型符合现代疝修补手术的无张力修补、腹膜前间隙修补理念;双层补片能够完全覆盖斜疝、直疝、股疝的突出部位,消除了复发疝为直疝、股疝的可能;由于没有网塞,不会造成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没有网塞以及中间连接体,不会造成有网塞以及连接体导致的异物感;由于没有弹力环,没有弹力环断裂的危险;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1119926SQ20072003146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日
发明者李向毅 申请人:李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