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45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寰枢推推间关节融合器。
背景技术
寰枢关节是连接头颅和脊柱的特殊结构,是脊柱运动最灵活的区域。 寰枢推脱位或不稳常由寰枢推骨与关节的先天性畸形、创伤、肿瘤、结核、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变造成。寰枢推脱位可以造成患者严重的脊髓损伤, 出现四肢瘫痪,甚至累及延髓、推动静脉、颈内动静脉等重要结构,所以 寰枢推脱位或不稳的外科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题。后路寰枢推融合术 是解决寰枢推不稳的主要手段,其是用内固定方法将松动的寰推与相邻的 枢推固定,并在寰枢推后弓及枢推棘突间植骨以促进寰枢推融合并最终达 到寰枢推的稳定。传统后路寰枢推融合内固定器包括寰枢推后路钢丝或钛缆捆扎固定器(Gallie技术和Brooks技术)、推板夹内固定器、经寰枢关节 间隙螺钉内固定器(Magerl技术)、寰枢推推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等。许多基 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目前的每种单一内固定器都有其不足和缺陷。钢 丝或钛缆捆扎固定器(Gallie和brook技术)存在钛缆切割推板损伤脊髓的 可能;推板夹内固定器采用推板挂钩固定技术,虽然避免了推板下穿钢丝 或钛缆的技术环节,但是推板钩可能进入推管产生脊髓压迫;经寰枢关节 间隙螺钉内固定器(Magerl技术)釆用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固定的方法, 需要与钢丝或钛缆捆扎固定器(Gallie和brook技术)相结合来完成寰枢推 后结构的固定;寰推侧块螺钉和枢推推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由于寰枢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上述 各种内固定方式,因釆用后路植骨融合术,植骨需求量大,植骨块要承受 来自后方张力,生物力学上有不合理之处,影响融合率。融合不论采用何 种内固定器,其目的均是为植骨融合创造条件,在有限的固定期内使植骨 尽快融合,从而达到寰枢推的融合,使寰枢推的侧块关节之间获得稳定。 既往研究表明,生理状态下,寰枢推间的纵向压缩负荷主要是通过寰枢推 两侧侧块向下颈推传递,而一定的应力刺激将促进植骨的融合。因此合理 的融合应在侧块关节面上,从而解除寰枢推后路融合时植骨块所要承受的 张力,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近年来,推间融合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颈、 腰推推间盘切除术后的推间隙重建,其形态设计与推间隙和相邻推体面相 吻合,表面采用防滑设计,既可防止融合器的移位,又可使重建的推间隙 获得即刻稳定,是目前较受推崇的符合脊柱微创外科理念的一种植入物。 但现有的推间融合器均为设计应用于下颈推及腰推,与寰枢关节间隙结构 的解剖特点有很大的差距,至今仍未开发出一种适合寰枢推的推间融合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形符合人体寰枢关节间隙解剖的寰枢 推推间关节融合器。本实用新型为一扁平的空心多面体,分为前支撑段和后支撑段两部分。 前支撑段形似由四个面组成的锥体或为流线型,边角圆钝,表面光滑,其为融合器植入时的前端,以利于融合器植入;后支撑段呈长方体形,其后 端的端面和左右两侧面为长方形,与寰枢关节面接触的上下两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上下两面中间镂空,以容纳较多的植骨块,利于融合,其两边表面全程设有倒齿状或三角形凸起,以防止融合器的退出;融合器前后两个 端面中央各有一圆孔,利于融合,其中后支撑段端面的圆孔设有内螺紋, 该螺紋与相应的器械匹配,以方便融合器的把持和植入。后支撑段的左右 两个长方形侧面中间各"i殳有椭圆形孔或圆角矩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可增 加植骨量,利于植骨融合及术后X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器的周角圆钝, 以防融合器植入时损伤周围神经和组织。本实用新型外形符合人体寰枢关节间隙解剖结构。植入两侧的寰枢关 节间隙后,能使周围松弛的关节嚢产生张力从而达到寰枢关节的即刻稳定, 并在固定期内使植骨融合进而达到寰枢推融合,具有制动、固定及融合作 用,可有效治疗寰枢推脱位或不稳。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侧-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侧一见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扁平的空心多面体,分为前支撑l殳l和后支撑段2两部 分。前支撑段形似由四个面组成的锥体,边角圆钝,表面光滑,其为融合 器植入时的前端,以利于融合器植入;后支撑段呈长方体形,其后端的端 面和左右两侧面为长方形,与寰枢关节面接触的上下两面3为正方形,上下 两面3的中间镂空,以容纳较多的植骨块,利于融合,其两边表面全程设有 倒齿状或三角形凸起4,以防止融合器的退出;融合器前后两个端面中央各有一圆孔5和6,利于融合,其中后支撑段端面的圆孔6设有内螺紋,该螺紋 与相应的器械匹配,以方便融合器的把持和植入。后支撑段的左右两个长 方形侧面7中间各设有椭圆形孔或圆角矩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8,可增加柏二 骨量,利于植骨融合及术后X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器的周角圆钝,以 防融合器植入时损伤周围神经和组织。实施例l: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支撑段的高度为4.5mm;前支撑段锥体长3mm,边角 圆钝;后支撑段上下两面3正方形边长8mm,中间镂空,左右两侧及后侧边 宽均为1.5mm;表面的倒齿状凸起4共8个,齿高0.5mm,齿距lmm;前支撑 段的端面中央圆孔5的直径1.5mm,后支撑段的端面中央圆孔6的直径2mm, 圆孔6设有内螺紋,融合器的左右两个侧面7长8mm,宽4.5mm,中间的圆角 矩形孔8长6.5mm,宽2mm;融合器的周角圆钝。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支撑段高度为5mm,融合器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中间 为椭圓形孔,其长轴为8mm,短轴为2mm,其余同实施例l。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支撑段高度为5.5mm,其余同实施例1 。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支撑段高度为6mm,其余同实施例l。 实施例5: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支撑段高度为6.5mm,其余同实施例l。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寰枢关节间隙高度等不同制成不同规格型号。
权利要求1、一种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为一扁平的空心多面体,分为前支撑段(1)和后支撑段(2)两部分,前支撑段形似由四个面组成的锥体或为流线型,边角圆钝,表面光滑,其为融合器植入时的前端;后支撑段呈长方体形,其后端的端面和左右两侧面为长方形,与寰枢关节面接触的上下两面(3)为正方形,上下两面(3)的中间镂空,其两边表面全程设有倒齿状或三角形凸起(4);融合器前后两个端面中央分别有一圆孔(5)和(6),其中后支撑段端面的圆孔(6)设有内螺纹,后支撑段的左右两个长方形侧面(7)中间各设有椭圆形孔或圆角矩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8),融合器的周角圆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其为一扁平的空心多面体,分为前支撑段(1)和后支撑段(2)两部分,前支撑段形似由四个面组成的锥体或为流线型,其为融合器植入时的前端;后支撑段呈长方体形,其后端的端面和左右两侧面为长方形,与寰枢关节面接触的上下两面(3)为正方形,上下两面(3)的中间镂空,其两边表面全程设有倒齿状或三角形凸起(4);融合器前后两个端面中央分别有一圆孔(5)和(6),其中后支撑段端面的圆孔(6)设有内螺纹,后支撑段的左右两个长方形侧面(7)中间各设有椭圆形孔或圆角矩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8)。本实用新型外形符合人体寰枢关节间隙解剖结构。
文档编号A61F2/44GK201108492SQ20072007578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0日
发明者斌 倪, 李松凯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