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放射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放射治疗床。
技术背景医生为患者进行防射治疗时,由于患者无法领会医生的意思,或者身体有伤 不便移动,致使患者往往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的姿势以便放射治疗,从而使得 放射治疗无法完成或治疗效果不佳,而且,不正确地姿势易使患者不应被照射的 身体部分被射线照射,给患者带来损伤,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可帮助患者调整身 体姿势的治疗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射治疗床,包括底座,底座内 安装转动轴,转动轴上安装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 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电机位于底座内,转动轴的上端伸出底座外 与铰连座连接,铰连座与基座铰连,基座的左右分别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第一支架上开设第一导向槽,第二支架上开设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安装第 一支座,第二导向槽内安装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与床体连接,基 座上安装丝杠,丝杠与基座螺纹连接,丝杠分别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丝 杠的一端穿出第二支座外与行走电机连接,行走电机与床体连接。最好床体由床板和环形扶手连接构成,环形扶手上安装多个连接套,床板上 相应设置多个向上弯折的连接凸块,每个连接套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凸块连接,每 相邻的两个连接凸块之间构成凹槽。床板上平行设置两条导向槽,每条导向槽内 安装一块滑块,两块滑块分别与托板连接,托板与充气垫铰连,充气垫内设置内腔,充气垫上安装充气嘴,充气嘴与内腔联通。导向槽的长度大于床板长度的二 分之一,小于床板长度的三分之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治疗床,可根据放射治疗的要求,将床体进行转动、 倾斜或直线移动,从而可使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的身体部分处于最佳的照射位置,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 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l-床板、2-环形扶手、3-第一导向槽、4-第一支座、5-连接套、6-连接凸块、7-凹槽、8-丝杠、9-第二支架、10-第二支座、11-行走电机、12-第二 导向槽、13-转动电机、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铰连座、17-底座、 18-基座、19-第一支架、20-转动轴、21-支撑块、22-托板、23-滑块、24--充,垫、 25-充气嘴、26-内腔、27-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治疗床包括底座17,底座17内垂直安装 转动轴20,转动轴20上安装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4啮 合,第一锥齿轮14与转动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电机13位于底座17内, 转动电机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和转动轴20连接构成转动装置,转 动装置可带动床体绕转动轴20旋转;转动轴20的上端伸出底座17外与铰连座16 连接,铰连座16与基座18铰连,基座18的左右分别设置第一支架19和第二支 架9,第一支架19上开设第一导向槽3,第二支架9上开设第二导向槽12,第一 导向槽3内安装第一支座4,第二导向槽12内安装第二支座10,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分别与床体连接,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可带动床体沿第一导向槽3 和第二导向槽12作直线移动,基座18上安装丝杠8,丝杠8与基座18螺纹连接, 丝杠8分别与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连接,丝杠8的一端穿出第二支座10外 与行走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行走电机11与床体连接,丝杠8、基座18和行走 电机11连接构成丝杠螺母机构,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对丝杠8起支撑作用, 同时丝杠8可相对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转动,当需相对底座17往复移动床 体时,可启动行走电机ll,行走电机11带动丝杠8转动,由于丝杠8与基座18 螺纹连接,且基座18固定不动,因此,丝杠8转动的同吋相对基座18作直线运 动,由此丝杠8带动床体作直线运动,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对床体起支撑和 导向作用,确保床体只沿第一导向槽3和第二导向槽12的方向往复运动。上述结 构的放射治疗床,可根据照射的要求使床体相对底座17完成转动、倾斜和直线运 动,从而使患者无需变换体位,即可达到较好的照射位置,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 果。如图1和图2所示,床体可由床板1和环形扶手2连接构成,环形扶手2可 将由外表光滑的不锈钢管制成,环形扶手2上安装多个连接套5,床板l上相应设 置多个向上弯折的连接凸块6,每个连接套5与其相对应的连接凸块6连接,每相 邻的两个连接凸块6之间构成凹槽7;当床体作转动、倾斜或直线运动时,以及当 患者由床体上坐起时,可方便患者抓住床体上的环形扶手2,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的安全,凹槽7的设计可方便患者将手插入凹槽7内抓握环形扶手2。如图2和图3所示,可在床板1上平行设置两条导向槽27,每条导向槽27内 各安装一块滑块23,两块滑块23分别与托板22连接,托板22与充气垫24铰连, 医生可根据治疗需要,将充气垫24相对托板22抬起一定角度,以改变患者头部的位置;充气垫24内设置内腔26,充气垫24上安装充气嘴25,充气嘴25与内 腔26联通,可通过调节内腔26内气体的多少调整充气垫24的厚度;治疗时可将 充气垫24沿导向槽27移动至患者的颈部和腰部等位置,将患者的颈部或腰部抬 起,以便于照射治疗;充气垫24下部可设置支撑块21,支撑块21可将托板22与 充气垫24隔开,便于人们用手抓住充气垫24将其抬起。如图2所示,导向槽27的长度应大于床板1长度的二分之一,小于床板l长 度的三分之二,导向槽27的长度限定在这个范围内, 一方面可防止导向槽27过 长降低床板1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可确保充气垫24可沿足够长的导向槽27移动 到治疗所需的位置,将患者需要照射治疗的身体部分抬起,以提高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1、放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7),底座(17)内安装转动轴(20),转动轴(20)上安装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第一锥齿轮(14)与转动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电机(13)位于底座(17)内,转动轴(20)的上端伸出底座(17)外与铰连座(16)连接,铰连座(16)与基座(18)铰连,基座(18)的左右分别设置第一支架(19)和第二支架(9),第一支架(19)上开设第一导向槽(3),第二支架(9)上开设第二导向槽(12),第一导向槽(3)内安装第一支座(4),第二导向槽(12)内安装第二支座(10),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分别与床体连接,基座(18)上安装丝杠(8),丝杠(8)与基座(18)螺纹连接,丝杠(8)分别与第一支座(4)和第二支座(10)连接,丝杠(8)的一端穿出第二支座(10)外与行走电机(11)连接,行走电机(11)与床体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床体由床板(1)和 环形扶手(2)连接构成,环形扶手(2)上安装多个连接套(5),床板(1) 上相应设置多个向上弯折的连接凸块(6),每个连接套(5)与其相对应的连 接凸块(6)连接,每相邻的两个连接凸块(6)之间构成凹槽(7)。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床板(1)上平行设 置两条导向槽(27),每条导向槽(27)内安装一块滑块(23),两块滑块(23) 分别与托板(22)连接,托板(22)与充气垫(24)铰连,充气垫(24)内设 置内腔(26),充气垫(24)上安装充气嘴(25),充气嘴(25)与内腔(26) 联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导向槽(27)的长 度大于床板(1)长度的二分之一,小于床板(1)长度的三分之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治疗床,它包括底座,底座内安装转动轴,转动轴上安装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轴的上端伸出底座外与铰连座连接,铰连座与基座铰连,基座上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开设第一导向槽,第二支架上开设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内安装第一支座,第二导向槽内安装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与床体连接,基座上安装丝杠,丝杠与基座螺纹连接,丝杠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丝杠的一端与行走电机连接,行走电机与床体连接。它可根据放射治疗的要求,将床体进行转动、倾斜或直线移动,从而可使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的身体部分处于最佳的照射位置,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G13/00GK201115703SQ20072015763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智 王 申请人:智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