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5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成套制剂(垮,卜製剤)的注射筒,特别涉 及能够依次注射两种液体的适合于成套制剂的注射筒。
背景技术
所谓成套制剂是指将药液预先填充于注射筒中的制品。该成套制 剂,不是在一次注射操作中将两种药液混合而是可将两种药液依次注 射的所谓串行依次分注型的制品。作为这样的串行依次分注型成套制 剂虽说有多种,但是, 一般都是在注射筒内有中间滑动阀,在由该中 间滑动阀隔开的注射筒的前后的空间内分别充填种类不同的药液。而 且,如果将柱塞塞入,中间滑动阀在注射筒内滑动到注射口侧,同时, 注射口侧(前侧)的药液先流出来。如果中间滑动阀到达注射筒的注 射口侧端部,就会变成基于中间滑动阀的密封状态被破坏、后侧的药 液从注射口流出。中间滑动阀虽然是简单的圆筒形状的制品,但是在这样的中间滑 动阀的情况下,由于在注射筒内的摩擦大,所以具有滑动动作差的问 题。在此,在中间滑动阀的滑动平滑进行的同时,在注射时后側的药 液没有流入前侧的药液,在现有的技术中就提出过例如在专利文献1 中记载的那样的成套制剂。在专利文献l记载的成套制剂,中间滑动 阀由外径比注射筒的内径小的圓柱状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外周面 的一端侧(前侧端部)突出设置的环状的肋部构成。由于该肋部的外 径比注射筒的内径稍微大一点,所以可将中间滑动阀的前后的空间分 隔成液体密封。而且,由于注射筒的内周面和肋部的接触面积小、大 致呈线接触状,所以可使中间滑动阀平滑地滑动。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成套制剂中,在注射筒的内周面,在
与注射口邻接的部分,形成有3对或者4对突条。各对突条,在中间 滑动阀的肋部到达该位置时,使肋部压缩变形,在各对突条间形成将 中间滑动阀的前后空间加以连通的旁通路。由此,就变成后侧的药液 -故导入注射口 。
在上述的成套制剂中,在充填了前侧药液后,将中间滑动阀配置 在注射筒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如下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真空打栓 的手法。参照图8说明真空打栓法。
首先,将注射筒1以其开口端2向上按照垂直状态配置在真空箱 (未图示)内,将药液D导入注射筒1内。而且,在注射筒1的开口 端2的上方利用保持器4保持中间滑动阀(图8(a))。在该状态下, 利用适当的真空泵将真空箱内的空气排到外部。如果真空箱内的压力 减压到规定值,使位于保持器4的上方的打栓棒5下降、将中间滑动 阀3塞入注射筒1的开口端内(图8(b))。至少,在中间滑动阀3的 肋部6变成与注射筒1的内周面相接的状态后,将真空箱内的压力恢 复到常压,于是,由于中间滑动阀3和注射筒1内的药液之间的空间 是真空,即使将打栓棒5向上拉,中间滑动阀3也在注射筒1内下降, 变成其前端与药液D的液面相接的状态(图8 (c))。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1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4-28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上述的真空打栓法而将中间滑动阀配置在现有的串 行依次分注型成套制剂的注射筒中的情况下,由于注射筒的开口端的 内周面是圆形截面,产生了种种不当。
例如,在中间滑动阀是圆筒形状的情况下,由于注射筒的开口端 的内径与中间滑动阀的外径大致相同,为了使注射筒内的空间有效地 减压,在图8(a)的状态,有必要使中间滑动体和注射筒的开口端之 间的间隔充分地大。结果,如果真空箱内的要件和注射筒的位置精度
低,在利用打栓棒将中间滑动阀塞入注射筒内时,中间滑动阀与注射 筒的开口端的边缘相接,担心中间滑动阀不能插入到注射筒内。
另一方面,在中间滑动阀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品的情况下,由 于中间滑动阀的下端部(相比于肋部处于下侧的部分)比注射筒的开 口端的内径小,所以可将中间滑动岡的下端部可靠地插入注射筒的开 口端。但是,由于在肋部与注射筒的内周面呈线接触状态,在刚插入 后,担心中间滑动阀的轴线相对于注射筒的轴线倾斜。还考虑到在该 状态在中间滑动阀和注射筒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能使中间滑动阀下降到规定的位置。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消除上述种种不当之处的注射筒。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是,在内周面上具有从 开口端延伸到规定长度的槽。特别是,该注射筒适于内部配置有中间 滑动阀的串行依次分注型成套制剂。
即使在具有该槽的位置配置有中间滑动阀的状态下,也可将注射 筒的内部减压。因此,在真空打栓时,可利用注射筒的开口端的附近 保持中间滑动阀,而且也可将中间滑动阀预先插入到注射筒的开口端 进行注射筒内的减压。因此,可按正确的姿势将中间滑动阀配置在注 射筒中,可使中间滑动阀可靠地移动到注射筒的规定位置。
此外,槽的长度在中间滑动阀的长度以下也可以。
而且,也可在注射口侧的内周面上形成至少一对突条,该突条使 中间滑动阀变形而在成对的突条间形成将中间滑动阀的前后加以连通 的旁通流路。
进而,在真空打栓时,为了使中间滑动阀在注射筒内的希望位置 停止,也可以在注射筒的内周面形成直径从开口端到注射口变小的锥 形。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注射筒,可容易且可靠地进行中间 滑动阀的安装,可提高成套制剂的制造效率。


图l是表示具有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的成套制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成套制剂的纵截面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的纵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截面图,是表示中间滑动阀到达注射 筒的前端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将中间滑动阀配置在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中的真空打 栓作业的顺序(a) ~ (c)的说明图。
图7是沿着图6 (b)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将中间滑动阀配置在注射筒中的真空打栓 作业的顺序(a) ~ (c)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IO...成套制剂、12…注射筒、14...中间滑动阀、16…主体部、18... 注射口、 20…肋部、22…柱塞、24…突起、26…突条、28…注射针、 30…开口端、32…槽、34…隆起部、50…保持器、52…打栓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由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构成的串行依次分注型成 套制剂10。图示的成套制剂10基本与上面叙述的现有结构相同,注 射筒12的内部具有中间滑动阀14。注射筒12内部由中间滑动阀l4 隔成两个空间,分别填充了不同种类的药液D1、 D2。
中间滑动阀14是在橡胶弹性体的表面进行例如硅涂层或者特氟 隆(注册商标)加工的一体成形物,由大致圆筒形的主体部16、在主 体部16的外周面的前端侧(注射口 18侧)形成的环状的肋部20、在 主体部16的外周面的后端侧(柱塞22侧)形成的多个(在图示的实 施方式中为6个)突起24构成。肋部20的外径比注射筒U的内径稍 大,从而将注射筒12的前后的空间液体密封地分隔开。而且,由于从
主体部16的中心点到各突起24的顶点的距离与注射筒12的内径的一 半相等或者比其稍大,所以主体部16的后部由突起24支撑。因此, 中间滑动阀14利用突起24和肋部20相对于注射筒12维持为同轴状 态,防止了中间滑动阀14以倾斜的状态滑动而造成前后的药液D1、 D2越过中间滑动阀14而混合等的情况。
在注射筒12的前端侧(注射口 18侧)的内周面,如从图3、图4 也可理解的那样,形成有多对的突条26。注射筒12的内周面上的突 条26的长度虽然比中间滑动阀14的全长短,但是比从前端到肋部20 的长度长。而且,突条26—直延伸到注射筒12的前端面的内面。如 把柱塞22塞入到注射筒12内,前侧的药液D1首先流到注射口 18然 后从注射针28流出,同时,中间滑动阀14向前方滑动到达注射筒12 的前端,但是,在该位置,如图5所示,中间滑动阀14的肋部20因 突条26而凹入,各对的突条26间的间隙就变成将后侧的药液D2导 入注射口18的旁通流路。由此,在前侧的药液D1的注射结束后,可 接着连续注射后侧的药液D2。
而且,虽然各对的突条26间的间隔可以在可确保旁通流路的范围 内适当设定,但是如果后侧的药液D2是粘性高的物质,则优选为比 较大的间隔。而且,突条26的数目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是3对, 但其数目并不限于此,只要至少有一对就可以,在有必要提高后侧的 药液D2的注射速度的情况下等也可以有4对以上。
在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侧的内周面,如从图4所理解的那样, 圆弧状的槽32在周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利用该槽32,槽32间的 部分34就成了圆弧状的隆起部的形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槽32的 圆弧长比隆起部34的圆弧长度长。而且,槽32的长度(沿着注射筒 12的轴线的长度)与中间滑动阀14的长度相同或者比之短(优选为 短若干程度)。即,槽32在注射筒12的内周面从开口端30延伸到规 定的长度,轴线方向的该规定长度在中间滑动阀的长度以下或者与之 相等。而且,开口端30的内周边缘为了^f吏中间滑动阀14的插入更容 易,向着外侧扩径。
下面,参照图6,对在将前侧的药液充填到上述那样构成的注射 筒12后,将中间滑动阀14利用真空打栓法配置在注射筒12内的情况 进行说明。
首先,将在注射口 18安装有帽体(未图示)且注入了药液的注射 筒12以其开口端30向上在真空箱内(未图示)配置成垂直状态。而 且,如图6(a)所示,将中间滑动阀14以肋部20位于下侧且由保持 器50保持着配置在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的上方。中间滑动阀14和 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之间的间隔尽可能减小是有效的,而且虽然未 图示,即使以中间滑动阀14的下端部进入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之中 的状态下保持中间滑动阀14也可以。即,在真空打栓法中,虽然有必 要对注射筒12的内部进行减压,但是由于在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 侧的内周面形成有槽32,所以只要中间滑动阀14相比于槽32的下端 位置位于上方,槽32就成为空气的流出通路,就可以进行注射筒12 内的减压。
接着,利用真空泵将真空箱内的空气排出,开始减压。接着,进 行中间滑动阀的打栓。中间滑动阀的打栓通过使打栓棒52下降来进 行,如图6(b)所示,中间滑动阀14配置在形成有槽32的注射筒12 的区域。该打栓工序由于如前所述中间滑动阀14由注射筒12的开口 端30的附近保持着,所以可以将中间滑动阀14的下端部可靠地插入 到注射筒12内。而且,即使在中间滑动阀14的肋部20充分地进入注 射筒12内之后的时间,由于利用保持器50保持着突起24,中间滑动 阀14就不会倾斜着进入注射筒12内。
如按现有技术,直到真空箱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值都没有进行中间 滑动阀14的打栓,但是,在使用基于本发明的注射筒12的情况下, 即使与减压的开始同时或者在减压开始前进行打栓也可以。在图6(b) 所示的位置,如从图7所理解的那样,中间滑动阀14由隆起部34支 撑着,在相比于中间滑动阀14位于下侧的注射筒12的内部空间,通 过槽32与外部连通,可进行注射筒12内的减压。因此,也可以在真 空箱内的加压开始之前,或者在将中间滑动阀14配置于真空箱之前,
将中间滑动阀14配置在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侧。由此,就能够缩短 中间滑动阀14的真空打栓作业,提高成套制剂IO的制造效率。
如果真空箱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值,就将中间滑动阀14进一 步塞入 注射筒12内。而且,在肋部20的整周与注射筒12的内周面相接后, 如果将真空箱开放恢复到常压,就如图6 (c)所示的那样中间滑动阀 14由于注射筒12内的真空而移动到与药液的液面相接的位置。如前 所述,由于中间滑动阀14的轴线与注射筒12的轴线实质上平行,所 以该移动工序能可靠地进行,完成真空打栓作业。
而且,为了使中间滑动阀14的移动平滑地进行并可靠地停止到希 望的位置,优选为,在注射筒12的内周面上形成直径极小程度地从开 口端30朝注射口 18稍稍变小的锥形,从而可以使摩擦在中间滑动阀 14的希望的停止位置处变大。
以上虽然针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 并不是说本发明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 是中间滑动阀具有肋部,但是即使是整体变成圆筒形的部件等的、其 他形状的中间滑动阀也可适用于本发明的注射筒。而且,开口端侧形 成有槽的本发明的注射筒即使在对柱塞前端的弹性端部止动件进行真
空打栓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因此,也可适用于没有中间滑动阀的普
通成套制剂。
工业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适用于串行依次分注型成套制剂的注射筒,提 供可利用真空打栓法可靠地配置中间滑动阀的注射筒。
权利要求
1. 一种注射筒,其特征在于,在内周面上设有从开口端延伸到规定长度的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筒,其特征在于,内部配置有中间滑 动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规定长度 在所述中间滑动阀的长度以下。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注射筒,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口侧的 内周面,形成有至少一对突条,所述突条使所述中间滑动阀变形而在 成对的所述突条间形成将所述中间滑动阀的前后连通的旁通流路。
5. 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筒,其特征在于,所 述内周面形成从所述开口端到所述注射口直径变小的锥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筒(12),在内周面上具有从开口端(30)延伸到规定长度的槽(32)。即使在具有该槽(32)的位置配置有中间滑动阀(14)的状态下,也可将注射筒(12)的内部减压。因此,在真空打栓时,可利用注射筒(12)的开口端(30)的附近保持中间滑动阀(14)。因此,可按正确的姿势将中间滑动阀(14)配置在注射筒(12)中,可使中间滑动阀(14)可靠地移动到注射筒(12)的规定位置。
文档编号A61M5/178GK101394880SQ20078000716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久保顺一, 义永隆明, 堤信夫, 太田重雄, 牟田和则, 鴫石正和 申请人: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