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

文档序号:1222038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类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特别是养殖鱼)的寄生虫的驱除方法和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伺料。具体来说,涉及通过药剂的经口投予来驱除新本尼登虫、本尼登虫等体表寄生虫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寄生虫驱除用的养鱼用饲料。
背景技术
:在海面养殖中,由于寄生虫病成为稳定生产的阻碍,因此成为非常大的问题。寄生虫病中,特别是皮肤吸虫感染症在日本的任何五条鯽类养殖场都有发生,是成为五条鯽类养殖中最大的问题之一的感染症。通常被称为皮肤吸虫(八夕'厶、乂)的寄生虫有新本尼登虫(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单后吸盘类分室科紀本尼登虫(Neobenedeniagirellae))、本尼登虫(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单后吸盘类分室科鰣本尼登虫(Benedeniaseriolae))等,已知除了寄生于高体鯽(amberjack)、五条鯽(yellowtail)、拉氏鲫(seriolalalandi)、长鳍郞审(SeriolarivolianaValenciennes)等食師类以夕卜,还寄生于拟錢鱼(Japanesehorsemackerel)、多卢鱼(Japaneseseaperch)、真鲷(Pagrusmajor)、黄高鳍糸!)尾鱼(Zebrasomaflavescen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云纟丈斑鱼(Epinephelusbruneus)、比目鱼(Japaneseflounder)、'红鳍东方飩(Takifligurubripes)等众多鱼类。作为现场的诊断方法,除了伴随有腹部表皮发红或鱼鳍磨损、眼球白浊等症状的倒毙以外,还有受到大量寄生的鱼由于分泌大量粘液而可以看到其体表白浊等。另外,有时能够频繁发^其身体向鱼池网上用力蹭这样的异常游动。由于身体向鱼池网等用力蹭,其症状恶化,病原菌从寄生部位的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受害扩大。确认出本虫寄生时,可以通过一边注意水温,一边进行13分钟左右的淡水浴或过氧化氢水浴来进行驱虫。但是,由于鱼的转移等处理需要劳动力并且给鱼的压力很大,因此迫切希望通过可以经口投予的药剂来进行治疗。作为可以针对皮肤吸虫通过经口投予来使用的药剂,BayerMedical公司3和协和发酵工业公司售有通用名吡查酮(Praziquantel,异查啉.吡。秦衍生物),用于驱除多卢形目鱼类体表寄生的皮肤吸虫。它们混合于养殖鱼用饲料中进行投予来使用。双二氯酚碌b醚(Bithionol,bis(2-hydroxy-3,5國dichlorophenyl)sulfide),大日本制药抹式会社、田边制药抹式会社售有商品名为西纳克糊(少^大少夕《一久卜)、动物用别丁,分别作为牛、马的抗寄生虫药(绦虫等)。非专利文献l中净艮告了,以300mg/kg鱼体重/天的条件将双二氯酚石危醚连续3~5天经口投予于人工养殖五条鯽的结果是,本尼登虫寄生数减少到对照的10~15%。本文献是1965年的报告,之后没有对于双二氯酚硫醚对鱼类的抗寄生虫效果进行研究的报告,没有实现应用。作为具有实用性的抗寄生虫药,必须是可以完全驱除寄生虫的药物。如果寄生虫一半驱除一半残留,则停止才更药就还会增殖。非专利文献l中,虽然确认了双二氯酚硫醚的抗寄生虫效果,但不能完全地驱虫。对于能否完全地驱除寄生虫,驱虫时的副作用如何,完全驱虫且将副作用抑制为最小限度的用法用量,在非专利文献1中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换言之,非专利文献l虽然表明在完全驱除鱼类的外部寄生皮肤吸虫(本尼登虫)方面还遗留很多问题,但并没有说明其解决方法。非专利文献l:高田继男、笠原正五郎(1965):V、TfO外部寄生吸虫o駆除仁関卞;i)研究"("关于的外部寄生皮肤吸虫的驱除的研究"),水产增殖,13,23-27
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通过经口投予药剂来驱除鱼类(特别是养殖鱼)的体表寄生虫的驱除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发明人等探求了对于在高体鯽、人工养殖五条鯽等五条鯽类养殖中成为重要问题的皮肤吸虫有效的经口投予药剂,对现存的动物用各种抗寄生虫药、来自天然物的物质等进行了探索。结杲发现,作为动物用抗寄生虫药出售的双二氯酚硫醚被发现是有效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为(1)~(6)的鱼类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4(1)鱼类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鱼类经口投予5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辟u醚。(2)根据(1)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1~3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辟u醚。(3)根据(1)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日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4)根据(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鲽形目鱼类或妒形目鱼类。(5)根据(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高体鯽、五条負師、拉氏鯽、长鳍鯽、军曹鱼(cobia)、竹荚鱼(commonhorsemackerel)、拟鰺鱼、资卢鱼、真鲷、黄高鳍刺尾鱼、赤点石斑鱼、云紋斑鱼、比目鱼、圆斑星鲽(Veraspermoseri)、红鳍东方純、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斑石鲷(Oplegnathuspunctatus)、鲐鱼(Scomberjaponicus)、丝背细鳞飩(剥皮鱼,threadsailfilefish)、大菱鲆(Scophthalmusaquosus)、罗非鱼(tilapia)的4壬一种。(6)根据(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高体鲫、五条鯽、拉氏鲫、比目鱼的任一种。另外,本发明为(7)~(11)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7)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伺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双二氯酚硫醚,使得鱼类能够摄取5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硫醚。(8)根据(7)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特征在于,在鲈形目鱼类用饲料中添加有双二氯酚硫醚,使得f卢形目鱼类能够摄取6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石克醚。(9)根据(8)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鱼类为高体鯽、五条鯽、拉氏鯽的任一种。(10)根据(7)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在鲽形目鱼类用飼料中添加有双二氯酚碌u醚,使得鲽形目鱼类能够摄取50~20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5危醚。(11)根据(10)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鱼类为比目鱼。发明效果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鱼类来说,不表现双二氯酚硫醚的摄食不良等副作用,可以发挥抗寄生虫作用。另外,添加有必要量的双二氯酚硫醚的铜料,只要将与通常相同确定的量的何进行给辨,就可以驱除寄生虫。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比目鱼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斜的影响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2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疏醚对寄生于比目鱼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何的影响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2中,以新本尼登虫的全长作为指标来表示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比目鱼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3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鉀的影响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3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何的影响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4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斜的影响的图。(给倂1~3天的给何量是鱼体重的2%,4天是鱼体重的4%,全部给的是未添加药剂的饲料)。图7是表示实施例5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对摄何的影响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6中,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体长的大小与发挥驱虫效果所必需的投予量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7中,寄生于高体鲫的新本尼登虫的体长的大小与发挥驱虫效果所必需的^:予量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8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大型鱼)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9中,针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后的寄生数的经时变化的图。6图12是表示实施例9中,针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碌b醚后的虫体的变化的照片。图13是表示实施例11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辟b醚对寄生于五条鰣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和对摄何的影响的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12中,经口投予双二氯酚^f危醚对寄生于五条鲫的新本尼登虫的驱虫效果和对摄斜的影响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谓双二氯酚疏醚(Bithionol),是指双(2-羟基-3,5-二氯苯基)硫醚(bis(2-hydroxy-3,5-dichlorophenyl)sulfide)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含有双二氯酚硫醚的药剂,可以从大日本制药林式会社、田边制药林式会社购得分别作为牛、马的抗寄生虫药(绦虫等)的商品名为西纳克糊('》^大'7夕、一义卜)、动物用别丁的药剂。本发明的双二氯酚硫醚的抗寄生虫效果为,对寄生于鱼类体表的寄生虫,通常被称为皮肤吸虫的新本尼登虫、本尼登虫等、单殖皮肤吸虫三代虫(Gyrodactylus)(主要寄生于鱼科鱼类、比目鱼、鲤鱼、红鳍东方飩、金鱼、孑L雀鱼等)是有效的。对于通常被称为皮肤吸虫的新本尼登虫、本尼登虫等是特别有效的。作为本发明对象的鱼类为,这些皮肤吸虫等寄生于体表的鲽形目、鲈形目的鱼类,五条鯽类、比自鱼类、河豚类、鲷类的鱼。具体来说,可以举例有高体鯽、五条鲫(人工养殖五条鯽)、舻鱼、黄高鳍刺尾鱼、拉氏鲫、长鳍鯽、军曹鱼、竹荚鱼、拟鰺鱼、真鲷、赤点石斑鱼、云紋斑鱼、红鳍东方飩、比目鱼、圆斑星鲽、条石鲷、斑石鲷、鲐鱼、丝背细鳞飩、大菱鲆和罗非鱼等。将双二氯酚硫醚添加到祠料来进行投予,如果用量增多,则会引起摄食障碍,也会出现倒毙。所以,重要的是遵守有效果且无副作用的用法用量来使用。如实施例中所示,就比目鱼和高体鲫来说,如果超过300mg/kg/天则会引起明显的摄食障碍。特别是就五条鯽来说,即使200mg/kg/天也发现摄食障碍、倒毙。根据实施例,发现高体鲫倒毙的单次经口投予量在300400mg/kg/天的范围,五条鲫在100200mg/kg/天的范围。另外,50mg/kg/天以下则没有发现效果。所以,将双二氯酚硫醚用于寄生虫驱除时,对任何鱼来说,在50~250mg/kg/7天的用量范围投予。作为用法,仅l天投予稍高的用量(例如,140~250mg/kg/天)是适宜的,或者2天或3天投予稍低的用量(例如,50140mg/kg/天)是适宜的。特别是就五条鯽这样的对副作用敏感的鱼种来说,隔日投予50150mg/kg/天的低用量是适宜的。因为投予后即刻就发现双二氯酚石危醚的副作用即摄食障碍、倒毙,所以可以通过对少数鱼投予1~3天的高用量或低用量来判断是否是容易产生副作用的鱼种。具体来说,驱除比目鱼等鲽形目鱼种的皮肤吸虫时,50100mg/kg/天投予3天,或者100200mg/kg/天投予1天是适当的。另外,驱除多卢形目的高体鯽等的皮肤吸虫时,100200mg/kg/天投予1~3天,或者140250mg/kg/天投予1天是适当的。即使是相同的鲈形目,就容易产生副作用的五条鯽等来说,隔曰投予50150mg/kg/天是适当的。另外,如实施例58所示,双二氯酚硫醚的效果为,鱼体尺寸越大,越能够以少的投予量获得驱虫效果。例如,高体鯽的情形中,几乎完全抑制寄生虫的用量为,从43g尺寸166mg/kg/天,116g尺寸136mg/kg/天,220g尺寸123mg/kg/天进行减少,480g尺寸144mg/kg/天也确认完全抑制。因为200mg/kg/天投予1天时没有发现副作用,所以即使投予相同量也没有大问题,投予于鱼体尺寸稍大的鱼时也可以使用少的用量。如实施例6、7中所确认的那样,寄生虫的尺寸越小,低用量时越有效。所以确认寄生虫感染时,双二氯酚硫醚最好进行快速投药。鱼类的情况,经口投予的药剂通常添加到飼料中来使用。向饲料添加双二氯酚硫醚时,优选使用考虑到对各个鱼种用的营养的饲料。所谓鲽形目或多卢形目鱼类用飼料是指考虑到了鲽形目或妒形目的鱼类必需的营养成分、物性的饲料。通常,可以使用将鱼粉、糟糠类、淀粉、矿物质、维生素、鱼油等混合制成颗粒状的物质、或者将沙丁鱼等冷冻鱼和在鱼粉中添加有维生素等的粉末饲料(混合物,mash)混合制成颗粒状的物质等。根据鱼的种类、尺寸大致决定l天的摄何量,所以向饲料添加上述用法用量换算的量的双二氯酚硫醚。将双二氯酚硫醚1天量1次投予,或者分数次投予都可以。存在由于双二氯酚硫醚而出现摄斜降低的倾向时,与1天中分数次投予相比,通过1次才更予可以减少对摄斜的影响。例如,1天1次^F的鱼的情形中,例如,向总给斜量的80%8左右的量的祠料添加1天用量的双二氯酚硫醚,最初给予于饲料,使其确实摄取必需量的双二氯酌、琉醚。另外,1天多次给何的鱼的情形中,向其中第l次的饲料添加1天用量的双二氯酚硫醚,给饼。因为双二氯酚碌u醚是熔点188'C的稳定物质,所以即使在有加热工序的饲料制造工序中也可以进行添加。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皮肤吸虫(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girellae)因为是以星碟(Veraspervariegatus)作为宿主饲养维持的,所以将成虫产的卵回收培养,将得到的孵化幼虫用于试验。实施例1<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比目鱼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1>试验方法将60条平均鱼体重约78g的比目鱼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阵为市售伺料,使给饼率为鱼体重的1.5%。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1.2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6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10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何率为鱼体重的1.5%。使其感染后810天,给予各区试验飼料。试验饲料的^F率为鱼体重的1%。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出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66mg、128mg、197mg、312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酴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4个区、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投予吡全酮(市售的五条鯽类用抗皮肤吸虫剂)的阳性对照区、给予未添加药剂祠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向湿飼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伺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表示给饰1天后5条倒毙。投予吡喹酮的阳性对照区的寄生数明显少于对照区(P<0.01)。但是,发现食欲下降,进而本寄生虫没有被完全驱除。另一方面,全部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中,本寄生虫被完全驱除,显示了本药剂的有效性(与阳性对照区的寄生数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66mg/kg投予区中,也没有发现食欲下降。在312mg/kg投予区中,投予后发生5条倒毙,发现有副作用。128mg/kg、197mg/kg投予区,虽然在^:予第2天以后发现有明显的食欲下降,但由于发现有完全的驱虫效果,因此认为就这些浓度来说,单次投予是有效的。实施例2<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比目鱼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2>试验方法将50条平均鱼体重约29g的比目鱼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饼为市售伺料,使给饰率为鱼体重的1.5%。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l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5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10条。伺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祠料,^f率为鱼体重的1.5%。使其感染后8~10天,给予各区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给何率为1%。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进而测定寄生于各区的新本尼登虫的全长(n=30)。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6mg、18mg、52mg、66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碌u醚的双二氯酚石克醚投予区4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5个区。向湿祠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寄生虫长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2所示。双二氯酚硫醚52mg/kg、66mg/kg投予区中,没有导致食欲下降,发现有明显的驱虫效果。52mg/kg投予区的寄生数与对照区相比,p<0.05,确认有显著差异,66mg/kg投予区p<0.01,确认有显著差异。特别是66mg/kg投予区,寄生数明显少,重现了实施例1的结果。另夕卜,寄生虫长,对照区为2.59士0.55mm(平均值士标准偏差),6mg/kg区为2.68士0.44mm,18mg/kg区为2.41士0.54mm,52mg/kg区为2.30士0.42mm,66mg/kg区为2.12士0.27mm(图3)。与对照区的寄生虫长相比,发现52mg/kg区(p<0.05)和66mg/kg区(p〈0.01)有显著差异。图3中,*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实施例3<经口投予双二氯酚辟b醚对于高体鲫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1>试验方法将50条平均鱼体重约24g的高体鯽在200升水槽中飼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阵为市售饲料,使^阵率为鱼体重的4%。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l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5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10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率为鱼体重的4%。使其感染后810天,给予各区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率为鱼体重的2%。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进而测定寄生于各区的新本尼登虫的全长(n=30)。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63mg、127mg、193mg、332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4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5个区。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寄生虫长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表示给饰1天后1条倒毙。结果是,63mg/kg、127mg/kg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鱼对照区相比,寄生数少(P<0.05)。进而,寄生虫长为,对照区为3.85士0.22mm,63mg/kg区为3.73士0.28mm,127mg/kg区为3.59士0.23mm,127mg/kg投予区与对好去相比,显著阻碍成长(图5)。但是,可以判定,以这些用量不能完全驱除本寄生虫,五条鯽类的本药剂最适投予量需要多于比目鱼。另一方面,193mg/kg才殳予区中,本寄生虫几乎被完全驱除。332mg/kg投予区中,完全驱除了本寄生虫,但给斜一天后发生倒毙,进而,IHf第2天发现严重的食欲下降,确认有副作用。193mg/kg投予区中,虽然在第3天发现有朋显的食欲下降,但由于发现有完全的驱虫效果,因此认为就这些浓度来说,单次或2次投予是有效的。332mg/kg投予区中,虽然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尽管从投予第2天开始食欲下降,但发现有完全的驱虫效果,因此认为这样的高投予量时单次投予是有效的。图5中,*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实施例4<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2>试验方法将60条平均鱼体重约26g的高体鯽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f为市售饲料,使,率为鱼体重的4%。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1.2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6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10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辨率为鱼体重的4%。使其感染后810天,给予各区试验飼料。试验飼料的mf率为鱼体重的2%。使其感染后第11天的给辨全部为未添加药剂的飼料,其给何率为4%。使其感染后第12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137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投予区、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1天间以198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投予区、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2天间以198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投予区、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198mg/kg鱼体重/天经口才更予双二氯酚硫醚的投予区、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以162mg/kg鱼体重/天投予吡喹酮(市售的五条蛳类用抗皮肤吸虫剂)的阳性对照区、^f未添加药剂祠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6所示。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现倒毙的发生。结果是投予吡会酮的阳性对照区的寄生数明显少于对照区(P<0.05),但没能完全驱除本寄生虫并且与投予给比目鱼时相比,效果低。另一方面,双二氯酚碌u醚198mg/kg投予区中,本寄生虫被完全驱除,重现了先前的试验结果。进而,双二氯酚^l醚198mg/kgx1天投予区中,没有导致食欲下降,几乎全部的寄生虫都被驱除,显示了高投予量的单次投予的有效性。双二氯酚硫醚198mg/kgx2天投予区中,几乎没有导致食欲下降,几乎全部的寄生虫被驱除。从以上结果判定,双二氯酚錄u醚具有抗皮肤吸虫作用,对于五条鯽类,以137~300mg/kg鱼体重的12单次投予在驱除本虫方面是有效的,并且不导致食欲下降,进而,其效果比吡喹酮优异。实施例5<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石克醚对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3>试验方法将60条平均鱼体重约43g的高体鯽在200升水槽中飼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饰为市售祠料,使,率为鱼体重的40/0。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1.2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6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10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阵率为鱼体重的4%。使其感染后第8天,给予各区试验祠料。试验飼料的给斜率为鱼体重的2%。之后2天间,给予市售的飼料,^率为鱼体重的4%。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以126mg、147mg、166mg、185mg、215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5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伺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睑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7所示。166mg/kg和185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疏醚投予区的寄生数几乎为0(P<0.01),21'5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的寄生数为0(P<0.01)。另外,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现倒毙和食欲下降。所以,判定166mg、185mg和215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单次投予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并且是安全的投予量。图7的上图中,※表示药剂投予时的总斜量是鱼体重的2。/。,之后是鱼体重的4%,全部是通常的伺料,n=10,AV(平均鱼体重)为43g;图7的下图中,*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实施例6<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高体鲫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4>试验方法将54条平均鱼体重约116g的高体鲫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13天,于25。C的水温馴化。其间的^f为市售祠料,使^阵率为鱼体重的3%。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8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进而,在最初感染后的第4天,再次投入新本尼登虫8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1小时。第2次感染后,在6个IOO升水槽中各收纳8条。另外,为了调查药剂投予时的寄生虫体长,将剩余的6条收纳在100升水槽中。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飼料,^f率为鱼体重的3%。最初感染后的第8天,给予各区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给何率为鱼体重的2%。同时(最初感染后的第8天),从在IOO升水槽中收纳6条鱼的区,将全部鱼作为样品,回收寄生的寄生虫。分为最初感染寄生8天的寄生虫和第二次感染寄生4天的寄生虫,各自调查50个虫体长。对于继续饲养的6个IOO升水槽,之后2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何率为鱼体重的3%。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以81mg、103mg、125mg、136mg、157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5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进而,设定掌握添加药剂伺料投予时的寄生虫的大小的区(IOO升水槽中收纳6条)。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飼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8所示。添加药剂饲料给饰时的寄生4天的寄生虫长为0.84士0.11mm。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4天的寄生虫的驱虫效果从125mg/kg鱼体重的单次投予开始得到明显的发挥(P<0.05),136mg和157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的寄生数几乎为0(P<0.01)。寄生8天的寄生虫长为2.61士0.27mm。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8天的寄生虫的驱虫效果从136mg/kg鱼体重的单次投予开始得到明显的发挥(P<0.01),157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区的寄生数为O。根据以上结果判定,经口投予的双二氯酚石克醚的驱虫效果根据寄生虫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寄生虫越小,越可以用低投予量获得驱虫效果。另外,各试验区均没有观察到摄何的降低和倒毙。图8的上图是表示对寄生4天的N.girellae(体长0.84土0.11mm)的驱虫效果的图,n=8,AV为116g。14图8的下图是表示对寄生8天的N.girellae(体长2.61士0.27mm)的驱虫效果的图,n=8,AV为116g,*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实施例7<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疏醚对于高体鲫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5>试验方法将47条平均鱼体重约220g的高体鯽在5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辨为市售铜料,使^率为鱼体重的3%。注水为4.8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5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8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进而,在最初感染后的第4天,再次投入新本尼登虫8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1小时。第2次感染后,在6个200升水槽中各收纳7条。另外,为了调查药剂投予时的寄生虫体长,将剩余的5条收纳在200升水槽中。飼养期间的注水为2.4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伺料,,率为鱼体重的3%。最初感染后的第8天,给予各区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给斜率为鱼体重的1.5%。同时(最初感染后的第8天),从收纳5条鱼的200升水槽,将全部鱼作为样品,回收寄生的寄生虫。分为最初感染的寄生8天的寄生虫和第二次感染的寄生4天的寄生虫,各自调查50个虫体长。对于继续祠养的6个200升水槽,之后2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饼率为鱼体重的3%。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以78mg、93mg、106mg、123mg、151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5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进而,设定掌握添加药剂饲料投予时的寄生虫的大小的区(200升水槽中收纳5条)。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9所示。添加药剂饲料给饰时的寄生4天的寄生虫长为0.88士0.10mm。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4天的寄生虫的驱虫效果从123mg/kg鱼体重的单次投予开始得到明显的发挥(P<0.01),151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的寄生数几乎为0(P<0.01)。寄生8天的寄生虫长为152.82士0.013mm。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8天的寄生虫的驱虫效果从123mg/kg鱼体重开始得到明显的发挥(P<0.01),151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区的寄生数为O。根据以上结果,重现了经口投予的双二氯酚石克醚的驱虫效果根据寄生虫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寄生虫越小,越可以用低投予量获得驱虫效果的情况。另外,各试验区均没有观察到摄饼的降低和倒毙。图9的上图是表示对寄生4天的N.girellae(体长0.88士0.10mm)的驱虫效果的图,n=7,AV为220g,1.5%给饼。图9的下图是表示对寄生8天的N.girellae(体长2.82士0.13mm)的驱虫效果的图,n=7,AV为220g,*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比较实施例57的结果,43g尺寸时,147mg/kg鱼体重单次投予,对寄生8天的本虫的驱虫率为35°/。(实施例5);100g尺寸时,136mg的驱虫率为42.7%(实施例6);200g尺寸时,123mg的驱虫率为70%(实施例7)。因此认为,鱼体尺寸越大越能够以少的投予量获得驱虫效果。实施例8<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6>试验方法将10条平均鱼体重约480g的高体鲫在5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何为市售祠料,使^F率为鱼体重的1°/0。注水为4.8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5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醉化幼虫约6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2个200升水槽中收纳3条,在1个200升水槽中收纳4条。伺养期间的注水为2.4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饼率为鱼体重的1%。使其感染后第8天,给予各区试验饲料。试验飼料的给辨率为鱼体重的0.5%。之后2天间给予市售的飼料,给何率为鱼体重的1%。使其感染后第11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从寄生虫暴露后的第8天以144mg、151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2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3个区。另外,供试条数为,144mg投予区为4条,151mg投予区和对照区为3条。向湿祠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10所示。144mg/kg和151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辟u醚投予区的寄生数为0(P<0.01)。并且,试验期间也没有发现倒毙和食欲下降。从而,大型鱼的情形中也重现了双二氯酚硫醚的驱虫效果。并且本结果也支持实施例7的结果,即鱼体尺寸越大越可以少的投予量获得驱虫效果。图10中,关于对照区(0mg),n=3;对于144mg/kgB.W.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n=4;对于151mg/kgB.W.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n=3,AV480g;*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实施例9<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寄生于高体鯽的新本尼登虫的影响(投予后的寄生数的经时变化)>试验方法将18条平均鱼体重约44g的高体鯽在1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饰为市售饲料,使给何率为鱼体重的3°/0。注水为1.2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100升水槽为静水,才更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3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使其感染后的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绍*率为鱼体重的3%。使其感染后的第8天,按照180mg双二氯酚硫醚/kg鱼体重的方式给予试验饲料。试验飼料的给饰率为鱼体重的2%。给予试验饲料,在0、4、8、12、16、24小时后,分别以3条为样品,调查寄生数。另外,用孔目细的网过滤排水,回收脱落的本虫,调查虫的状态。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中,AV44g,投予条件为180mg/kg鱼体重的单次投予,2%^阵,11=3/各小时。寄生数在投予后12小时急剧减少,在16小时几乎为O。另外,从^1予6小时后开始观察到饲养排水中的脱落虫。脱落的虫明显地整个虫体白浊,并且吸盘萎缩(图12a(投予6小时后的祠养排水中的脱落N.girellae成虫))。进而,投予8小时后,调查寄生于鱼的本虫,观察到虫体的白浊(图12c(投予8小时后的N.girellae成虫))。因此,很显然,经口投予的双二氯酚硫醚在6小时内出现在高体鯽的体表,发挥效果。并且推测,投予的本药剂的代谢快。显然地,双二氯酚硫醚的驱虫效果通过虫体白浊从而阻碍体内平衡的维持以及吸盘的萎缩而得以发挥。图12b表示投予0小时的N.girellae成虫(对照)。实施例1017<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高体鯽的影响>试验方法将10条平均鱼体重约75g的高体鯽收纳在3个1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饰为市售饲料,使^阵率为鱼体重的3%。注水为1.2升/分钟。驯化后给予试验饲料。试—睑祠料的给何率为鱼体重的2%,单次投予。之后3天间给予市售祠料,^F率为鱼体重的30/。。试验区设定200mg、300mg、400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疏醚投予区3个区。向湿飼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祠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倒毙的发生、食欲变化来进行判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的食欲下降栏中,O表示食欲不下降。200mg和300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单次投予区中,没有发生倒毙,也没有观察到食欲下降。另一方面,400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单次投予区中,投予2~3小时后,10条中9条倒毙。其中,对于残存的l条,没有)C察到食欲的下降,状态得到回复。因此判定,双二氯酚硫醚显示使鱼死亡等明显毒性的最小毒性经口投予量在300~400mg/kg鱼体重的范围。另外,在400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单次投予区中,因为在投予23小时后,10条中9条倒毙,所以支持了实施例9的结果,即显示出经口投予的双二氯酚硫醚的代谢快。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AV75g,药剂投予条件为单次投予2%给斜※食欲下降栏中,O表示食欲不下降实施例11<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于五条鲫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1>试验方法将48条平均鱼体重约54g的五条鯽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铒为市售饲料,使给饰率为鱼体重的4%。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1.8万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6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8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辨率为鱼体重的4°/。。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为,使其感染后第8天,单次投予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阵率为鱼体重的2%。之后的3天间给予市售伺料,^率为鱼体重的4%。使其感染后第12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以70mg、139mg、196mg、333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疏醚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4个区、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开始的3天间投予吡全酮(市售的五条鯽类用抗皮肤吸虫剂)的阳性对照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6个区。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13所示。196mg/kg和333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中,投予后约4小时发生倒毙。其倒毙数为,196mg为8条中有5条,333mg为8条中有8条。139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辟u醚投予区的寄生数明显少于对照区(P<0.05),196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残存鱼的寄生数为0。另夕卜,虽然阳性对照区即吡会酮给辨区的寄生数明显少于对照区,但从统计学上来看,与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根据以上结果判定,五条鲫的双二氯酚辟u醚的最适单次投予量为139mg/kg鱼体重左右,其效果高于以171mg/kg鱼体重/天投予吡壹酮3天的效果。进而,五条鲫的显示明显毒性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量低于高体鲫,196mg/kg鱼体重就显示毒性。因此,显然地,显示毒性的双二氯酚疏醚的经口投予量根据鱼种类而有所不同。图13的上图中,添加药剂饲料^F时的^F量为鱼体重的2%,其他为鱼体重的4%,n=8,AV为54g。另夕卜,图13的上图中,70mg/kgB.W.、139mg/kgB.W.、196mg/kgB.W.(5/8(8条中有5条)倒毙)和333mg/kgB.W.(8/8(8条中有5条)倒毙)的各投予区均投予1天,Praziquantel(吡会酮)投予区为投予3天。图13的下图中,*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表示与对照区(Omg)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19实施例12<经口^:予双二氯酚碌u醚对于五条鯽的新本尼登虫寄生的驱虫效果-2〉试验方法将20条平均鱼体重约105g的五条鲫在200升水槽中饲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斜为市售饲料,4吏,率为鱼体重的3%。注水为2.4升/分钟。如下进行寄生虫感染使200升水槽为静水,投入新本尼登虫孵化幼虫约6000个,使鱼暴露于寄生虫l小时。感染后,在4个100升水槽中各收纳5条。饲养期间的注水为1.2升/分钟。使其感染后7天间给予市售的饲料,给何率为鱼体重的3%。双二氯酚硫醚投予区为,使其感染后第8天、第10天,隔日投入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阵率为1%。使其感染后第9天、第11天,给予市售饲料,其^阵率为鱼体重的3%。使其感染后第12天,将全部的鱼作为样品,数寄生于体表的新本尼登虫。试验区设定寄生虫暴露后第8天、第10天,以57mg、90mg、104mg/kg鱼体重/天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硫醚隔日投予区3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4个区。向湿饲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饲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食欲变化、倒毙的发生、寄生数来进行判定。结果如图14所示。104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硫醚隔日投予区的寄生数为0,发现明显的驱虫效果(p<0.01)。并且,在所有区中,在试验期间都没有看到倒毙的发生和食欲下降。从以上结果显示出,以104mg/kg鱼体重/天的投予条件等单次投予的话,不能获得驱虫效果,但另一方面,不表现毒性的低投予量,通过以隔日条件来投予双二氯酚硫醚,也能够获得效果。另外,同时,这些结果显示出,即使是104mg/kg鱼体重等的低投予量,通过连续投予也能够获得驱虫效果。图14的各图中,添加药剂伺料给辨时的给何量为鱼体重的10/。,其他为鱼体重的3。/。,n-5,AV为105g。另外,图14的上图中,57mg/kgB.W.、90mg/kgB.W.和104mg/kgB.W.的^:予区均为隔日投予2天。实施例13<投予双二氯酚硫醚对五条鯽的影响>试验方法在3个500升水槽中各收纳3条平均鱼体重约650g的五条鲫,祠养约7天,于25。C的水温驯化。其间的给辨为市售饲料,使^阵率为鱼体重的1%。注水为4.8升/分钟。馴化后给予试验祠料。试-验饲料的给辨率为鱼体重的0.5%,单次投予。之后8天间给予市售饲料,其,率为鱼体重的1%。试验区设定200mg、300mg/kg鱼体重/天单次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硫醚的双二氯酚石克醚4更予区2个区,给予未添加药剂饲料的对照区(Omg),共计3个区。向湿伺料添加各药剂的规定量,作为试验祠料。效果的判定通过比较倒毙的发生、食欲变化来进行判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l的食欲下降栏中,O表示食欲不下降,x表示食欲下降。200mg和300mg/kg鱼体重双二氯酚碌u醚投予区中,投予约3小时发生倒毙。其倒毙数为,200mg为3条中有2条,300mg为3条中有3条。另夕卜,对于200mg区的残存鱼,在试验期间没有观察到食欲的恢复。重现了实施例11的结果,即五条鲫的显示明显毒性的双二氯酚硫醚投予量低于高体鯽。表2投予后天数012345678结果单次投予条件^\Omg/kg鱼体重倒毙0000000000/3食欲下降〇〇oo〇〇〇〇〇200mg/kg鱼体重倒毙1000100002/3食欲oxXXXX300mg/kg鱼体重倒毙33/3食欲下降O※AV650g,药剂投予条件为单次投予0.5%给何※食欲下降栏中,O表示食欲不下降,x表示食欲下降工业上的应用性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通过经口投予来驱除养殖鱼等的体表寄生虫的抗寄生虫药。通过调节投予量和投予期间,可以不出现双二氯酚硫醚的副作用而发挥效果。2权利要求1.鱼类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鱼类经口投予5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硫醚。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碌K醚1~3天。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日经口投予双二氯酚碌u醚。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多卢形目、鲽形目、飩形目的任一鱼类。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高体鲫、五条鯽、拉氏鯽、长鳍鯽、军曹鱼、日本竹荚鱼、拟鰺鱼、鲈鱼、真鲷、黄高鳍刺尾鱼、赤点石斑鱼、云紋斑鱼、比目鱼、圓斑星鲽、红鳍东方飩、条石鲷、斑石鲷、鲐鱼、丝背细鳞飩、大菱鲆和罗非鱼的任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其中,鱼类为高体鯽、五条鯽、拉氏鲫、比目鱼的任一种。7.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伺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双二氯酚辟^醚,使得鱼类能够摄取5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硫醚。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祠料,其特征在于,在鲈形目鱼类用饲料中添加有双二氯酚疏醚,使得舻形目鱼类能够摄取6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硫醚。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鱼类为高体鯽、五条鲫、拉氏鯽的任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在鲽形目鱼类用饲料中添加有双二氯酚硫醚,使得鲽形目鱼类能够摄取50~20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石克醚。11.根据权利要求IO记载的体表寄生虫驱除用养鱼用饲料,其中,鱼类为比目鱼。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鱼类的体表寄生虫驱除方法,通过对鱼类经口投予50~250mg/kg体重/天的双二氯酚硫醚,没有表现副作用而驱除鱼类的体表寄生虫。本方法适于皮肤吸虫寄生的高体鰤(amberjack)、五条鰤(yellowtail)、拉氏鰤(seriolalalandi)、长鳍鰤(SeriolarivolianaValenciennes)、军曹鱼(cobia)、竹荚鱼(commonhorsemackerel)、拟鲹鱼(Japanesehorsemackerel)、鲈鱼(Japaneseseaperch)、真鲷(Pagrusmajor)、黄高鳍刺尾鱼(Zebrasomaflavescen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云纹斑鱼(Epinephelusbruneus)、比目鱼(Japaneseflounder)、圆斑星鲽(Veraspermoseri)、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斑石鲷(Oplegnathuspunctatus)、鲐鱼(Scomberjaponicus)、丝背细鳞鲀(剥皮鱼,threadsailfilefish)、大菱鲆(Scophthalmusaquosus)和罗非鱼(tilapia)等鲈形目(Perciform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鱼类。驱除鱼类体表寄生虫时,可以使用添加有必要量的双二氯酚硫醚的养鱼用饲料。文档编号A61K31/10GK101495107SQ20078002847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7月26日发明者山下伸也,平泽德高申请人:日本水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