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03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配方,属于纯中 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见于冬春季节。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少数是由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轻症
主要是流清水鼻涕、打喷嚏、稍咳、咽痛、疲乏、纳呆,可有低热,病程大约3~4 天,少数持续l周以上;重症患儿可伴高热、频咳、烦躁、少数可有高热惊厥。 预后一般良好,但体弱者可引起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等并发症, 极少数病例可诱致病毒性心肌炎。如炎症向下蔓延可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常 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现行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生素疗法,无 限制地一味点滴,这样不但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大治疗成本,在未来感染发烧 时又加倍使用抗生素,恶性循环,造成免疫力缺失,治疗效果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组方,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及其用量配比,达到消炎治愈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其特征是它由以下组分组成 荆芥穗2-4份,生石膏8-12份,知母2-4份,山药2-4份,金银花2-4份,芦根6-10 份,甘草0.5-1.5份混合而成。所述份是指质量份。
优选的组分含量是荆芥穗3份,生石膏10份,知母3份,山药3份,金银花3份,芦根8份,甘草1份。本发明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
性及药理作用如下
荆芥穗性味归经微温;辛;归肺、肝经,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生石膏性味归经大寒;辛、甘;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湾火, 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知母性味归经寒;苦、甘;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湾火, 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 便秘。
山药性味归经平;甘;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脾 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 频,虚热消渴。
金银花性味归经寒;甘;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 散风热。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芦根性味归经寒;甘;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 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濯痛。
甘草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 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纯属中草药配制而成,是一种内服中药,对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 吸道感染,发烧时间长,咽喉充血不明显,白血球不高者效果作用均较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取荆芥穗2份,生石膏8份,知母2份,山药2份,金银花2 份,芦根6份,甘草0.5份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次分服。
实施例二取荆芥穗3份,生石膏10份,知母3份,山药3份,金银花3份, 芦根8份,甘草l份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次分服。
实施例三取荆芥穗4份,生石膏12份,知母4份,山药4份,金银花4份, 芦根10份,甘草1.5份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次分服。
以下是临床使用疗效情况
以本发明的药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20例,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组 显效率80%,总有效率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其特征是它由以下组分组成荆芥穗2-4份,生石膏8-12份,知母2-4份,山药2-4份,金银花2-4份,芦根6-10份,甘草0.5-1.5份混合而成。所述份指质量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其特征是它 由以下组分组成荆芥穗3份,生石膏10份,知母3份,山药3份,金银花3份, 芦根8份,甘草l份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方,它由以下组分组成荆芥穗2-4份,生石膏8-12份,知母2-4份,山药2-4份,金银花2-4份,芦根6-10份,甘草0.5-1.5份混合而成。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间长,咽喉充血不明显,白血球不高者效果均较明显。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1342327SQ20081013956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周国生, 宫兆荣 申请人:宫兆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